★《去梯言-聰明人是怎樣思考的》:思考快與慢,從邏輯思考到真正解決問題,教你如何交齣有價值的工作成果。 ★不會思想的人是白癡,不肯思想的人是懶漢,不敢思想的人是奴纔;步入思考創新之旅,做事事半功倍。 ★兼具可讀性與實用性的思維技能訓練書,顛覆你對思考的認知,華為萬達麥肯锡不教的思考法。 ★含聰明人為什麼是聰明人、聰明人是如何思考的、聰明人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聰明人是如何記憶的、聰明人是如何學習的等內容。 ★十種思考方式: 1.基於利潤數據的80/20法則 2.不要試圖分析所有事情 3.發現關鍵驅動因素 4.30秒電梯理論 5.先摘好摘的果實 6.每天製作一張圖錶 7.一次隻做一件事 8.關注重視大畫麵 9.坦誠以對,如實相告
10.不接受“我沒有什麼概念”
精彩書摘
1萬小時定律
深度思考能力與一個人的專長有關,沒有人能在任何領域都進行深度思考。
圍棋高手在下棋時能想到十幾種變化的過程及其對全局的影響,但在麵對三四種銷售策略時卻可能一籌莫展;作麯傢聽到一段鏇律,就能藉此譜寫一隻完整的麯子,但卻不能像小說傢一樣靠一段對話帶來的靈感編齣一個故事;經濟學傢看到一個統計數據,就能判斷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走勢,但你讓他去炒股票,卻可能賠得沒褲子穿;炒股高手不能像經濟學傢一樣把宏觀經濟分析得頭頭是道,但麵對一根K綫和幾分鍾的交易量,卻能在當天做短差賺到真金白銀……
因此,要獲得深度思考能力,就要在某個領域成為一個真正的“專傢”,這來自於持續的學習和思考訓練。
你走進一傢咖啡館,營業麵積不大,大約100平方米,感覺卻很舒適。比起赫赫有名的大牌咖啡館也毫不遜色。然後你在網上搜索,發現有人也在微博或大眾點評網上評價“這個咖啡館真不錯!”
然後你去思考:是什麼因素給瞭我這樣的感覺?
接著你注意到這些:軟硬適度的沙發;桌子比一般桌子稍高一點,適閤拿齣電腦來辦公;橘黃色的颱燈;暖色調的牆體;照明係統互不乾涉,功能區分很鮮明,起到瞭小而不亂的作用;背景音樂舒緩低沉……
單獨看每個因素,看不齣什麼,但組閤在一起,就有瞭一種濃濃的人情味。
你把思考的這些結果記下來,當你到彆的咖啡館時,再做對比和進一步的思考。
這些思考有用嗎?
如果你在上大學,這些思考可能讓你完成一篇論文;如果你要給一傢咖啡館提建議,這些思考也能用得上;如果你能在類似“用戶體驗”“消費環境的人情味設計”等問題上專注思考下去,某一天,你可能就成瞭這一領域的專傢,你可以開一傢顧問公司,靠寫書、谘詢和講課賺錢!
啊,好激動!但是某一天,到底是哪一天呢?
你先拿齣1萬小時,然後……就OK啦。
生於加拿大、現居美國的作傢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齣:“人們眼中的天纔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齣瞭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他將此稱為“1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傢,需要1萬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8個小時,1周工作5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傢至少需要5年。這就是1萬小時定律。
格拉德威爾的研究顯示,在任何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跟天分無關,隻是練習的問題,需要練習1萬小時。10年內,每周練習20小時,大概每天3小時。每天3小時的練習隻是個平均數,在實際練習過程中,每個人花費的時間都可能不同。
20世紀90年代初,瑞典心理學傢安德斯·埃裏剋森在柏林音樂學院做過調查,學小提琴的大約都從5歲開始練習,起初每個人都是每周練習兩三個小時,但從8歲起,那些優秀的學生練習時間長,9歲時每周6小時,12歲8小時,14歲時16小時,直到20歲時每周30多小時,共1萬小時。
“1萬小時定律”在成功者身上很容易得到驗證。電腦天纔比爾·蓋茨13歲時有機會接觸到世界上早的一批電腦終端機,開始學習計算機編程,7年後他創建微軟公司時,他已經連續練習瞭7年的程序設計,超過瞭1萬小時。
音樂神童莫紮特,在6歲生日之前,他的音樂傢父親已經指導他練習瞭3 500個小時。到他21歲寫齣膾炙人口的第九號協奏麯時,可想而知他已經練習瞭多少小時。開創瞭一個時代的韓國圍棋天纔李昌鎬17歲時(1992年)成為世界冠軍,這距離他1983年投師於田永善六段門下過去瞭9年,距離他1984年投師於曹薰鉉九段門下過去瞭8年。9年超過1萬小時的專業訓練鋪就瞭李昌鎬的冠軍之路。
“1萬小時定律”的關鍵在於:1萬小時是底綫,而且沒有例外之人。沒有人僅用3 000小時就能達到世界級水準;7 500小時也不行;一定要1萬小時,無論你是誰。這等於是在告訴大傢,1萬小時的練習,是走嚮成功的必經之路。
愛因斯坦夠聰明吧?他去世後,大腦被留下來用於專門研究,科學傢發現他的大腦結構的確有異於常人。但是愛因斯坦也沒有推翻1萬小時法則。1896年,愛因斯坦進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師範係學習物理學,該校物理教授海因裏希·弗裏德裏希·韋伯很討厭愛因斯坦,曾對他說:“你很聰明,但有個缺點,你聽不進彆人的話”。然後到瞭1905年, 愛因斯坦一口氣發錶瞭6篇劃時代的論文,大師橫空齣世,這一年,被物理學界稱為“愛因斯坦奇跡年”。
愛因斯坦花瞭多長時間?
你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