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文明的衝突-精裝
定價:69元
作者:[美] 塞繆爾·亨廷頓
齣版社:新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16636619
字數:350000
頁碼:452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塞繆爾?亨廷頓是國際政治研究領域著名學者,曾任美國哈佛大學國際和地區問題研究所所長。1993年夏,他在美國《外交》雜誌上發錶瞭題為《文明的衝突?》的文章,引起國際學術界普遍關注和爭論。
作者認為,冷戰後,世界格局的決定因素錶現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拉美文明,還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戰後的世界,衝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化方麵的差異,主宰全球的將是“文明的衝突”。
本書所持觀點及其論述頗有爭議,但作為一部具有深刻預見性和洞察力的經典著作,書中對現今世界各種文明的研究和剖析,將會持續帶給讀者深入思考和啓迪。
作者介紹
塞繆爾?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美國當代著名國際政治理論傢,哈佛大學博士、教授,曾任哈佛國際和地區問題研究所所長、約翰?奧林戰略研究所主任、美國政治學會會長,主要著作有《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士兵與國傢:軍民關係的理論與政治》《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第三波:20世紀後期的民主化浪潮》等。
目錄
中文版序言…………………………………………………………… 1
前言…………………………………………………………………… 4
第一部分 一個多文明的世界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新時代………………………………………… 3
引論:旗幟與文化認同………………………………………………………………… 3
一個多極和多文明的世界……………………………………………………………… 5
其他世界?……………………………………………………………………………… 9
不同世界的比較:現實主義、簡化和預測…………………………………………… 17
第二章 曆史上的文明和今天的文明………………………………24
文明的性質……………………………………………………………………………… 24
文明之間的關係………………………………………………………………………… 35
第三章 普世文明?現代化與西方化…………………………… 45
普世文明:含義………………………………………………………………………… 45
普世文明:來源………………………………………………………………………… 58
西方與現代化…………………………………………………………………………… 60
對西方和現代化的迴應………………………………………………………………… 66
第二部分 變動中的各文明力量對比
第四章 西方的衰落:力量、文化和本土化………………………77
西方的力量:支配和衰落……………………………………………………………… 77
本土化:非西方文化的復興…………………………………………………………… 90
上帝的報復……………………………………………………………………………… 95
第五章 經濟、人口和挑戰者文明……………………………… 104
亞洲的自我肯定……………………………………………………………………… 105
伊斯蘭教的復興……………………………………………………………………… 113
挑戰的變化…………………………………………………………………………… 126
第三部分 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
第六章 全球政治的文化重構…………………………………… 131
尋求結盟:認同的政治……………………………………………………………… 131
文化與經濟閤作……………………………………………………………………… 138
文明的結構…………………………………………………………………………… 143
無所適從的國傢:文明轉變的失敗………………………………………………… 149
第七章 核心國傢、同心圓和文明秩序………………………… 171
文明和秩序…………………………………………………………………………… 171
西方邊界的形成……………………………………………………………………… 173
俄羅斯及其近鄰……………………………………………………………………… 180
大中華及其共榮圈…………………………………………………………………… 186
伊斯蘭:沒有凝聚力的意識………………………………………………………… 194
等。。。。。。。。。。。。。。。。。。。。。。。。。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令人咋舌,它將人類曆史的敘事拉伸到瞭一個前所未有的時間尺度上,探討的範疇遠遠超齣瞭近現代的政治角力。作者對於宗教、哲學以及社會結構的深刻洞察,構建瞭一個理解全球衝突的全新框架。我特彆關注到書中對“文明的未來走嚮”的探討,它似乎暗示著,未來的衝突點可能不再是國與國之間傳統的軍事對抗,而是不同文明身份在信息時代下的滲透、融閤與排斥。這種預見性讓人感到既振奮又有些不安。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在思考,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究竟是文明交融的黃金期,還是文明衝突的序幕?作者的論證邏輯嚴密,引用的史料和學者的觀點融會貫通,行文流暢自然,即便是初次接觸此類宏大敘事的讀者,也能被其強大的思想引力所捕獲。讀完後,我不再僅僅關注日常的政治新聞,而是開始思考那些更根本、更具曆史慣性的力量是如何塑造我們當下的世界的。
评分我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沒想到它讀起來竟有一種引人入勝的史詩感。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常瞭得,他能夠將那些復雜的地緣政治分析和深奧的文化人類學理論,用一種非常生動和富有畫麵感的方式呈現齣來。書中對“文明的斷層綫”的描述,簡直就像是給世界地圖做瞭一次精細的血管造影,清晰地標示齣潛在的爆發點和曆史遺留的傷痕。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東亞文明內部的張力分析,作者並未將東亞視為鐵闆一塊,而是精妙地拆解瞭儒傢文化圈內部的微妙互動和各自的現代化路徑選擇。這種洞察力不僅僅停留在錶層現象的羅列,而是直抵核心的哲學基礎。每次翻閱,總能捕捉到一些新的細節,比如某個特定曆史事件背後隱藏的文化密碼。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需要投入精力的,但那種智力上的滿足感是無可替代的,它讓你感覺自己仿佛站到瞭一個更高的製高點,俯瞰著人類曆史的滾滾洪流。我甚至開始期待未來文明形態的演變,想看看作者的預判如何在新興技術和全球變局中得到驗證或修正。
评分這是一本絕對能改變你看待國際關係的基礎框架的書。我以前看新聞時,總覺得衝突是能源、領土或者意識形態的直接對抗,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綫性思維。它提齣瞭一種“文明是終極的身份認同”的觀點,並且用大量詳實的案例來支撐這一論斷,從巴爾乾半島的恩怨到中東的宗教紛爭,無不透露齣文化根源的重要性。我個人特彆欣賞作者對“普世價值”概念的解構,他沒有全盤否定其意義,而是指齣,在不同的文明視野中,對“普世”的定義本身就是充滿爭議的。這讓我對當下許多國際爭端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明白很多時候,我們在談論“市場準入”或“人權標準”時,實際上是在用自己的文明模闆去要求對方,而對方可能根本就沒有接收這種信號的“文化接收器”。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冷靜、客觀,幾乎沒有煽動性語言,完全依賴於邏輯和證據的推導,正是這種理性的力量,纔使得它的論點更具穿透力,讓人不得不去認真思考。
评分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曆史和政治的書,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文明如何演變、衝突和共存的宏大史詩。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他沒有采取那種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敘事方式,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文明之間的深層結構、價值體係和文化基因。讀起來你會發現,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和衝突的根源,其實都埋藏在這些看不見的文化差異之中。比如,書中對伊斯蘭文明與西方文明之間那種根深蒂固的張力進行瞭極其細膩的描繪,不是簡單地指責某一方的“野蠻”或“傲慢”,而是從曆史的演進中去尋找脈絡。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論述“文明的邊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審慎和剋製,他提醒我們,在快速全球化的今天,過分強調文化獨特性可能導緻封閉和對抗,而完全抹殺差異則可能帶來身份認同的危機。這本書強迫我去重新審視我對“我們”和“他們”的認知,那種跨越瞭地域和種族的思考方式,實在令人迴味無窮。讀完之後,感覺自己看待世界新聞的角度都變得更加立體和復雜瞭。
评分老實說,這本書的厚度和信息密度讓我有些望而卻步,但一旦沉下心來讀進去,那種知識的饕餮盛宴立刻就讓人欲罷不能。它不是一本輕鬆的睡前讀物,更像是一份需要反復研讀的“世界地圖使用指南”。最精彩的部分在於它對不同文明在麵對現代化挑戰時的反應差異進行瞭對比研究。比如,西方文明如何將技術理性與其自身的啓濛運動遺産相結閤,而東亞文明則如何在保留核心價值觀的同時進行經濟騰飛。作者的比較方法非常精妙,他沒有簡單地將文明貼上“成功”或“失敗”的標簽,而是聚焦於它們各自的“適應性”和“韌性”。對於希望瞭解全球格局中長期趨勢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必備的思維工具箱。我發現自己對很多曆史事件的理解都得到瞭升級,例如,過去的某些外交決策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看,其背後的深層動機纔得以顯現。這是一本值得反復翻閱,並且每一次都能提供新視角的深度著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