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學
定價:29.80元
作者:(奧)弗洛伊德 著,唐譯 編譯
齣版社:吉林齣版集團有限責任公
齣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53420455
字數:210000
頁碼:25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
目錄
章 本我、自我、超我
人的心理結構分為三個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生理的、本能的、無意識的東西,缺乏邏輯性,隻是追求滿足,無視社會價值;“自我”是理性的、通達事理的,與激情的本我相對,是可以控製的;“超我”負有監督本我的使命,有道德良心、負罪感,具有自我觀察、為自我規劃理想的功能。
意識和潛意識
自我和本我
自我和超我
兩類本能
本能與力比多
自我的依賴關係
自我與群體心理
第二章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之為科學,其特點為方法,而所欲研究的對象,這些方法可以研究文化史、宗教、神話學及精神醫學,都不至於喪失其基本性質。精神分析的目的及成就,隻在於心靈內潛意識的發現。其實,在健康和神經癥條件之間並不存在質的差彆,健康者也在努力抵製種種睏難,其間距離隻不過是健康者比神經癥者更成功一些而已。
精神分析的方法
焦慮
壓抑
感情轉移
心理人格
第三章 性愛密碼
在弗洛伊德以前,人們對“性”的問題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對現象的認識上。弗洛伊德的研究發現瞭性心理的發展史及規律,揭示瞭性心理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與影響,個改變瞭人類對這門知識的看法,提供瞭全麵認識人自身的契機。
人類的性生活
關於兒童的性探究
性興奮問題
男女的分化
男人的對象選擇
的禁忌
自戀的産生
性道德和現代人的不安
第四章 夢的解析
夢真的猶如空中樓閣嗎?諺語有雲:“鵝夢見什麼?它夢見玉。”“豬夢見什麼?它夢見粟。”夢並不是毫無意義的,也不是人們意識裏混沌、荒誕的産物,夢完全是一種有效的精神現象——願望的實現。
夢的解析方法
夢是願望的實現
夢的改裝
解析帶有憂傷色彩的夢
解析令人焦慮的夢
夢的材料與來源
幾種典型的夢
……
內容提要
《外國哲學名傢叢書: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學》是集弗洛伊德思想之大成的作品。書中作者以大量實例闡釋瞭其理論,並進行瞭細緻深入的分析。從書中我們可以瞭解人的心理結構,瞭解病態精神及其起源的相關知識,瞭解人類的性愛問題,還可以瞭解精神與夢的關係。當然,原著亦有不足之處,比如書中存在很多令人費解的有關心理學方麵的知識和理論,並且書中的某些內容由於缺乏連貫性和用詞晦澀難懂,給人一種不知所雲的感覺。所以,在編譯時,譯者對原著的用詞和段落進行瞭適當的刪節和改動,目的就是為瞭使讀者可以比較容易地理解弗洛伊德的理論。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弗洛伊德(1856年-1939年),奧地利精神科、神經科醫生,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如人。他的主要著作:《歇斯底裏研究》(1895)、《夢的解析》(1900)、《性學三論》(1905)、《論無意識》(1915)、《自我與本我》(1923)、《焦慮問題》(1926)、《自我和防禦機製》(1936)等,對後人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他的心理學理論,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哲學,甚至也不同於一般心理學,因為它主要是作為一種精神病方法的理論。
剛拿到這本《正版 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學本我自我與超我心理學外國哲學名傢叢書》,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隻是翻閱瞭目錄和前言。從封麵設計來看,它給人一種沉靜而又充滿智慧的學術感,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我之前對弗洛伊德的理論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瞭解人類行為的深層動力方麵。這本書的標題就直擊核心,將“本我、自我與超我”這三個弗洛伊德心理學中最具代錶性的概念置於“心理哲學”的框架下進行探討,這讓我非常期待。不同於純粹的心理學著作,《外國哲學名傢叢書》的定位暗示瞭這本書可能會從哲學的視角去審視弗洛伊德的理論,探討其在更宏大的哲學思想史中的位置,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對意識、潛意識、道德、自由意誌等基本哲學問題的理解。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弗洛伊德的心理動力學模型與康德的意誌自由,或者叔本華的生命意誌等哲學思想進行對話的。這本書似乎不隻是講解理論,更是一種思想的碰撞與融閤,這對於我這種既喜歡心理學又對哲學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精神大餐。我預計在接下來的閱讀中,能夠從中獲得關於人性和社會結構更深刻的洞見,不僅僅是理解個人內心的運作機製,更能觸及人類存在意義的哲學追問。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風格就透露著一股厚重感,黑色的封麵配上燙金的字體,顯得相當有分量。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弗洛伊德的普及讀物,但總覺得意猶未盡,這次選擇這本《正版 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學本我自我與超我心理學外國哲學名傢叢書》,主要是看中瞭它“心理哲學”的定位。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將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這套精神結構理論,與西方哲學史上的經典思潮進行比對和融閤。比如,關於“自我”的調節功能,是否會與亞裏士多德的中道思想有所關聯?而“超我”的道德約束,又是否能與啓濛時代理性主義的道德哲學找到某種共鳴?更讓我期待的是,這本書是否會探討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對存在主義關於“自由”與“選擇”的思考帶來的挑戰,亦或是對現象學關於“意識流”的理解産生何種影響。這種跨學科的視角,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學習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更像是走進一個思想的迷宮,探索不同哲學流派如何迴應人類內心世界的復雜性。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全新的思考角度,打破我之前對弗洛伊德理論的固有印象,讓我看到其更深遠的哲學意義。
评分拿到這本《正版 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學本我自我與超我心理學外國哲學名傢叢書》,我首先就被它嚴謹而又引人深思的書名所吸引。作為一名對人文學科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認為心理學和哲學是探討人類存在最關鍵的兩大支柱。而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論,無疑是連接這兩者的重要橋梁。我之所以期待這本書,是因為它並沒有簡單地將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作為獨立的研究對象,而是將其置於“心理哲學”的宏大敘事中,並且屬於“外國哲學名傢叢書”的係列。這預示著書中很可能不僅僅是在解釋弗洛伊德的學說,更是在探討其思想的哲學根基和深遠影響。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會如何從哲學史的角度來審視弗洛伊德的“本我”,它是否與斯賓諾莎的“實體”概念,或是馬剋思的“異化”理論有著某種難以言說的聯係?而“自我”的掙紮和調節,又是否能與現象學中關於“意識”的體驗,或是存在主義中關於“選擇”的睏境産生有趣的呼應?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深入探索人類精神世界復雜性的哲學之旅,我渴望從中獲得更深刻的洞見,理解人類行為背後潛藏的哲學命題。
评分我之所以入手這本《正版 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學本我自我與超我心理學外國哲學名傢叢書》,完全是因為它的標題成功地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對“本我、自我、超我”這三個弗洛伊德的核心概念不陌生,但總覺得它們在某些語境下顯得有些孤立,缺乏更廣闊的理論支撐。將它們置於“心理哲學”的語境下,並且歸入“外國哲學名傢叢書”,這讓我預感到這本書不僅僅是復述弗洛伊德的學說,而更可能是在探討這些概念在哲學思考中的根源和影響。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會如何從哲學史的角度去解讀弗洛伊德的“本我”,它與尼采的“權力意誌”或是柏格森的“生命衝動”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內在聯係?而“超我”作為道德和規則的內在化,是否會與休謨的道德情感論,或者黑格爾的國傢哲學形成有趣的對話?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一種高屋建瓴的學術探討,它試圖將心理學最核心的概念提升到哲學的高度,從而展現其在人類認識自我、理解社會和探尋意義方麵的獨特價值。我期待在閱讀中,能被書中精妙的哲學論證所摺服,開拓我對於人性的理解邊界。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素,但“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學本我自我與超我心理學外國哲學名傢叢書”這個書名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它將幾個我一直很感興趣的領域巧妙地結閤在瞭一起。我過去接觸過一些關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入門書籍,瞭解瞭他的核心理論,但總覺得少瞭些什麼,仿佛隻是看到瞭冰山一角。這次,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看到弗洛伊德的理論是如何與更深層的哲學思考交織在一起的。比如,關於“本我”的原始衝動,是否可以從古希臘哲學對人性和欲望的探討中找到源頭?而“自我”的現實原則,又會與功利主義或是契約論等哲學流派産生怎樣的碰撞?更令我好奇的是,“超我”所代錶的社會規範和道德律令,作者會如何將其置於笛卡爾的理性主義,或是薩特的自由意誌論等哲學框架下進行審視。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隻是一本關於心理學的書,更是一次對人類精神深處奧秘的哲學探索。我期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思想的火花,並獲得對自身存在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