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蛮久时间终于读完了!万分受益,本书主体虽然主要是建筑,但很推荐有一定艺术史基础的朋友详细阅读、一起补充知识。 泛举书中解惑的几例,书中详细说明并解释20世纪现代主义早期典型“有机式”建筑模式与细部在19世纪德国、美国浪漫主义起源和不同的先验论观点(如几何相似 结构差异)造成的直接结果。 也详细说明了马列维奇、切尔尼霍夫立论在推翻“有机论”的同时又是如何在里德维希之后失效的。 另也讲明了“移情”除了从泛神论而来的起源,移情又是怎样在制度性内容之外被我们感知的,其关键因素又为何是尺度。 做个总结,主要内容我暂时概括成关于细部与建筑的史地二维性是怎样的关系,具有自主性的细部在构造、结构、功能、性能四个方面的历史。
评分 评分##谷歌翻译的嘛,我看不懂
评分 评分##还需再读
评分##还需再读
评分 评分##还需再读
评分##结合建筑实例讨论细部在建筑中的五种可能性:1.不存在的细部;2.作为母题的细部;3.作为构造表达的细部;4.作为节点的细部;5.自主的细部。意在回答“什么是细部设计”的宏大问题。 20220624 元阅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