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
書名:槍支中的科學
定價:29.8元
版 次:1
頁 數:220
字 數:178
印刷時間:2017年01月01日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包 裝:平裝-膠訂
ISBN:9787122278746
各地的軍隊和警察都在用著不同種類的槍。在加拿大等流行狩獵的國傢裏,槍支甚至會走進每個人的傢庭裏。本書就是以化學的角度來解讀槍支,科學有序地為各位讀者講解彈藥的種類、槍支的結構及子彈的彈道等多種問題,保證每位槍械迷都能看得過癮!
1章 什麼是槍 1
1-01 漢字中“銃”的含義 2
1-02 槍與炮 4
1-03 什麼是炮 6
1-04 輕武器與重武器 8
1-05 什麼是來復綫 10
1-06 什麼是手槍 12
1-07 什麼是“小槍” 14
1-08 馬槍與步槍 16
1-09 什麼是機槍 18
1-10 衝鋒槍 20
1-11 霰彈槍 22
1-12 氣槍 24
1-13 美國的計量單位 26
COLUMN-01 狩獵是“人”的技能 28
2章 槍的曆史 29
2-01 火藥的發明 30
2-02 火器的發明 32
2-03 火繩槍的登場 34
2-04 燧發槍的發明 36
2-05 火帽的發明 38
2-06 來復綫和米涅彈的發明 40
2-07 轉輪槍的發明 42
2-08 後裝式槍的發明 44
2-09 連珠槍的齣現 46
2-10 機槍的齣現 48
2-11 衝鋒槍的登場 50
2-12 自動步槍的登場 52
2-13 突擊步槍的登場 54
2-14 小口徑高速彈的時代 56
2-15 89式步槍 58
COLUMN-02 中國95式自動步槍 60
3章 彈藥 61
3-01 發射藥不能用炸藥 62
3-02 發射藥的燃燒速度 64
3-03 發射藥的恰當燃燒速度 66
3-04 黑火藥 68
3-05 無煙火藥 70
3-06 子彈 72
3-07 火帽 74
3-08 彈殼的材質 76
3-09 彈殼的形狀(1) 78
3-10 彈殼的形狀(2) 80
3-11 彈頭的形狀(1) 82
3-12 彈頭的形狀(2) 84
3-13 彈頭的材質 86
3-14 彈頭的結構(1) 88
3-15 彈頭的結構(2) 90
3-16 彈頭的結構(3) 92
3-17 空包彈與模擬彈 94
3-18 口徑的錶示方法 96
3-19 什麼是馬格納姆彈 98
COLUMN-03 歐式口徑錶示方法 100
4章 手槍和衝鋒槍 101
4-01 轉輪手槍的裝填方式 102
4-02 轉輪手槍的操作方式 104
4-03 自動手槍 106
4-04 雙動型自動手槍 108
4-05 轉輪手槍與自動手槍 110
4-06 手槍的命中精度 112
4-07 自動手槍的作業方式 114
4-08 衝鋒槍的擊發方式 116
4-09 注重命中精度的MP5 118
COLUMN-04 手槍和衝鋒槍也進入瞭小口徑高速彈時代 120
5章 步槍 121
5-01 栓式步槍 122
5-02 自動步槍 124
5-03 杠杆式步槍 126
5-04 膛綫的製造方法 128
5-05 膛綫的纏度 130
5-06 槍管 132
5-07 氣動係統 134
COLUMN-05 消焰製退器 136
6章 機關槍 137
6-01 重機槍與輕機槍 138
6-02 班用機槍與排用機槍 140
6-03 大口徑機槍 142
6-04 機槍的供彈方式 144
6-05 各種各樣的供彈方式 146
6-06 槍管冷卻方式 148
COLUMN-06 子彈的熾發 150
7章 彈道 151
7-01 槍管和膛壓 152
7-02 膛壓麯綫 154
7-03 彈頭的初速 156
7-04 槍管長度與子彈速度 158
7-05 外部彈道 160
7-06 彈頭的衝擊能量 162
7-07 彈頭的速度和射程 164
7-08 彈道和照門 166
COLUMN-07 12.7mm狙擊步槍得以流行的原因 168
8章 霰彈槍 169
8-01 霰彈的結構 170
8-02 霰彈槍口徑的錶示方法 172
8-03 鉛粒的材質、尺寸和重量 174
8-04 霰彈的彈殼長度 176
8-05 喉縮與散布密集度 178
8-06 鉛粒的速度與射程 180
8-07 飛碟射擊 182
8-08 霰彈槍的瞄準 184
8-09 頭彈與頭彈槍管 186
8-10 左右雙筒與上下雙筒 188
8-11 自動式霰彈槍與泵動式霰彈槍 190
COLUMN-08 半膛綫槍管和薩博特頭彈 192
9章 槍托 193
9-01 槍托 194
9-02 槍托的外形 196
9-03 彎槍托與直槍托 198
9-04 競技用槍的握把 200
9-05 獵槍的握把 202
9-06 槍托右偏 204
9-07 槍托底闆 206
9-08 槍托長度與槍托底闆傾斜角 208
9-09 槍托脊與貼腮闆 210
9-10 前護木 212
9-11 護手 214
9-12 鬍桃木是製造槍托的佳木材 216
9-13 膠閤闆、金屬和塑料 218
COLUMN-09 射擊運動更適閤於女性 220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帶著一種冷靜而剋製的敘事力量。它沒有那種煽動性的語言,也沒有故作高深的故弄玄虛,一切都建立在嚴謹的邏輯和無可辯駁的事實之上。我發現,作者在處理涉及到安全性和倫理性的討論時,顯得尤為審慎和負責任。他不是單純地介紹“如何”運作,而是花瞭很多篇幅去探討“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背後的工程學妥協在哪裏。比如,關於彈頭設計對侵徹力的影響那幾章,數據圖錶雖然簡潔,但其暗示的信息量卻是巨大的。這促使我停下來思考,每一次技術進步背後,都是無數次試驗、失敗和修正的結晶。對於一個追求知識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非常可靠的參照係,它建立瞭一個堅實的基礎,讓讀者能夠以一個更成熟、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市麵上那些魚龍混雜的“槍械知識”,真正做到去僞存真。
评分說實話,我以前總覺得“彈道學”這三個字就代錶著無盡的微積分和復雜的空氣動力學公式,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固有印象。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抽象的數學模型,具象化成我們能觸摸到的現實。他似乎在對讀者說:“彆擔心那些公式,我們先來看看子彈齣膛瞬間的‘推背感’,再來理解這股力量是如何在飛行過程中被大氣一點點磨損殆盡的。”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法,讓原本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起來,讓人忍不住想一直讀下去,去探究下一個環節的奧秘。而且,書中對於不同環境(如高海拔、不同濕度)對彈道影響的討論,也體現瞭作者視野的廣度和對細節的關注,這對於任何想要全麵瞭解武器性能的人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補充材料。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係統性思維”的強調。它不是零散地介紹各種槍械的特點,而是將所有知識點串聯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鏈條。從原材料的選擇,到火藥配方的微調,再到槍管的幾何形狀,最後到目標物體的反應,作者構建瞭一個從起點到終點的完整閉環。你不會讀到某一頁的知識點是孤立存在的,每一個章節的結論都自然而然地引嚮下一章節的探討,形成一種強大的知識慣性。這就像是在看一部構建精巧的懸疑片,你急於知道下一個轉摺點會是什麼,但你知道所有的伏筆都早已埋下。這種高水平的知識組織能力,使得這本書的閱讀價值遠超一般的科普讀物,它更像是一份關於現代工程設計哲學的入門指南,教導我們如何用科學的眼光去解構一個復雜的、高能耗的機械係統。
评分這本書,我得說,完全齣乎我的意料。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專業教材,畢竟涉及到“科學”和“槍支”這樣的硬核主題,但作者在文字的編排上展現齣一種令人驚喜的平衡感。他沒有陷入過多的理論推導,而是用非常直觀的類比和生活化的語言,將那些復雜的物理和化學原理剝開,展示給我們看。比如,當他講解膛壓的形成過程時,那種仿佛親手在操作的描述感,讓我這個對機械原理一竅不通的人,也能大緻勾勒齣火藥燃燒時能量是如何被瞬間釋放的。更妙的是,書裏穿插著一些曆史的小故事,比如某次著名槍戰中某個技術細節如何起到瞭決定性作用,這些小插麯不僅調節瞭閱讀的節奏,也讓冰冷的科學知識有瞭溫度,讓我感覺不是在讀一本技術手冊,而是在聽一位經驗老到的工匠娓娓道來他的畢生所學。這種深入淺齣的敘事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門檻,讓普通愛好者也能輕鬆跟上思路,享受知識帶來的樂趣。
评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虛擬工廠參觀體驗。作者對每一個部件的構造分析,細緻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我特彆喜歡他那種結構化的思維方式,他總是先給齣整體的概念框架,然後像拆解一颱精密儀器一樣,逐一剖析每一個零件的功能和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機製。例如,他對自動武器復進簧疲勞問題的分析,不僅僅停留在“會壞”這個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材料學、受力分析以及環境因素如何共同作用,最終影響到武器的可靠性。這種層層遞進的解讀,不僅滿足瞭我對“為什麼是這樣設計”的好奇心,更培養瞭我一種係統性的觀察角度,讓我以後再看任何機械設計時,都會不自覺地去思考其內部的邏輯閉環。文字的精準度毋庸置疑,但更難得的是,作者在保持這種專業深度的同時,始終保持著一種匠人的謙遜和對精準的執著追求,讓人由衷地感到敬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