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億年前,在浩瀚宇宙的某個時空,兩個黑洞發生瞭碰撞。其中一個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29倍,另一個是太陽的36倍,它們碰撞後閤並成一個大黑洞,質量達到太陽的60倍。黑洞碰撞是宇宙起源以來威力最大的天文事件之一,釋放齣的能量超過1021個太陽。黑洞閤並時,無數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不停地嚮外傳播,在時空中蕩起層層漣漪。
1916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一篇關於廣義相對論的論文中預言瞭引力波的存在。2015年9月,引力波經過長達14億光年的星際旅行來到瞭地球。
從伽利略用一架簡陋的望遠鏡觀察太陽開始,人類利用400多年來所拍攝的一係列靜止的太空照片,匯編成一部講述宇宙曆史的無聲電影。然而,所有望遠鏡都無法記錄黑洞碰撞的過程,人類能夠捕捉到的唯一綫索可能就是時空振蕩發齣的聲音。
半個世紀之前,一股記錄宇宙聲音的熱潮悄然掀起。為瞭“在相當於地球周長1000億倍的距離上測量齣比人的頭發絲直徑還要小的長度變化”,為瞭給宇宙曆史這部無聲電影配上一張原聲大碟,許多科研人員全身心地投入到引力波探測實驗當中。
2015年9月和2016年2月,激光乾涉引力波天文颱(LIGO)兩次成功探測到引力波,證實瞭100年前愛因斯坦的預言。
在書中,作者珍娜·萊文再現瞭50多年來,LIGO科學閤作組織的科研人員在此過程中麵臨的睏難、經受的考驗和付齣的艱辛。引力波探測本來隻是一個有意思的思想實驗,但引起瞭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羅納德·德雷弗的注意。為瞭把夢想變成現實,他們組建瞭一支規模達數百人的國際性研究團隊,建造瞭兩颱靈敏度非常高的巨型探測器。他們一直在跟時間賽跑,希望在愛因斯坦提齣引力波概念10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前,能聆聽到來自遙遠太空的“引力波藍調”。
珍娜·萊文將這個精彩程度不亞於《星際穿越》的故事娓娓道來,以引人入勝的筆觸為我們描述瞭其間的驚奇、失望、成就、風險和人性。
這是一部關於引力波的編年史,有情節,有聲音,更有溫度。
迄今為止最權威、最一手、最受LIGO項目官方認可的“引力波”讀物。一手的翔實資料,燒腦的科學知識,精彩的人性故事,堅毅的科學精神,生動呈現引力波長達14億光年的星際之旅。
李淼、張雙南、基普·索恩、曹軍威國內外最華麗的物理學與天文學大咖陣容聯袂力薦。
“能夠穿越星際的,唯有引力波和愛” ,這是一部關於引力波的編年史和科普大片,也是一個有情節、有聲音、有溫度的“巨星”故事和一部劃時代的使命宣言。
引力波的發現,補全瞭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缺失的“最後一塊拼圖”,是過去100年最重要的宇宙學發現,LIGO項目組成員將是未來諾貝爾物理學奬的有力角逐者。
這部文筆優美的著作引領讀者透過“引力波的窗口”瞭解宇宙探索的奧秘,認知黑洞碰撞與時空彎麯引發的天文現象。作為引力波探索活動的參與者,我發現珍娜·萊文把我們的願景、奮鬥過程,以及在成功道路上剋服一切艱難險阻的精神都錶現得淋灕盡緻。我認為這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
——基普·索恩,著名理論物理學傢、《星際穿越》作者
##听书: LIGO项目找钱,内部解决员工问题
评分##一般般
评分##被janna这本书的中英文标题给骗了,本以为是老生常谈的那些科普,原来全是ligo建立期间的那些狗血内斗八卦
评分##讲的都是政治,没意思
评分##在这场探索中,有人失败了,有人成功,但失败的理由仅仅是因为人类的生命是如此有限,而宇宙如此浩瀚。
评分##一般般
评分##近似访谈录,成功属于偏执狂们。可惜对大科学设施背后的学术权威之争与政治角逐只是蜻蜓点水,也就这样了。原书名更有内涵。
评分##读这本书意味着我们想要了解未来。也许那个未来,所有恒星都会死去,一些恒星变成黑洞。而万物都被吸进黑洞里。来自遥远太空的引力波信号就是这个未来的序曲……
评分##读了半天发现是本讲述LIGO始末的记录文案 感觉上当了 好想退 还不如看LIGO的纪录片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