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內鏡外科學

耳內鏡外科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利維奧·普雷蘇蒂(LivioPresutti 著
圖書標籤:
  • 耳內鏡
  • 耳科
  • 顯微外科
  • 手術技術
  • 疾病診斷
  • 臨床實踐
  • 醫學教育
  • 耳鼻喉科
  • 微創手術
  • 病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教育考试专营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9238803
商品编码:28004410052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作  者:(意)利維奧·普雷蘇蒂(Livio Presutti),(意)達尼埃萊·馬爾奇奧尼(Daniele Marchioni) 著;趙宇,陳陽 主譯 定  價:318 齣 版 社: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8年01月01日 頁  數:432 裝  幀:精裝 ISBN:9787519238803 第1章耳內鏡外科學緒論
1.1器械與設備/2
1.2起步/2
1.3誤區/3
第2章耳內鏡芋術原則
2.1引言/6
2.2耳道入路的優勢/6
2.3內鏡耳道入路對中耳解剖、功能和疾病的理解/7
2.4內鏡手術的缺點/9
2.5安全問題/9
2.6內鏡膽脂瘤手術/10
2.7治療原則/14
參考文獻/15
第3章耳的胚胎學
3.1引言/18
3.2外耳發育/18
3.3中耳發育/19
3.4內耳發育/28
參考文獻/37
第4章中耳內鏡解剖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瞭耳內鏡的使用,讓讀者重新認識瞭原來在耳顯微鏡下隱藏的韌帶、皺襞以及骨性解剖結構。這些新的發現促使醫生們重新思考一些耳的解剖和病理生理概念,重新研究瞭中耳的通氣引流通道。本書有大量精細解剖圖片與在綫視頻資料供讀者參考,必將成為耳科目前濃墨重彩的一筆,填補靠前耳內鏡圖書的空白。適用於耳鼻喉科醫生、醫學生。
耳內鏡外科學 一本關於探索微觀世界,重塑聽覺健康的深度專著 在人類的感官殿堂中,聽覺無疑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連接著我們與世界的律動,承載著情感的交流,更是構建個體認知和社交體驗的基石。然而,這條連接世界的橋梁並非總是堅不可摧。各種病變、損傷,甚至微小的結構異常,都可能悄然侵蝕我們寶貴的聽力,給生活濛上陰影。 長久以來,耳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是那些深藏於耳道深處、結構精密的病竈,一直是耳鼻喉科醫生麵臨的巨大挑戰。傳統的開放式手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瞭問題,但其創傷大、恢復慢、對周圍組織的牽連不可避免,以及術後疤痕的顧慮,都促使醫學界不斷尋求更精細、更微創的解決方案。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耳內鏡外科學應運而生,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本書《耳內鏡外科學》正是這樣一部集結瞭耳內鏡技術在耳部疾病治療領域最新進展、最前沿理念和最實用操作的深度專著。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次對微觀耳腔奧秘的深入探索,一次對精湛手術藝術的極緻追求,一次對重塑患者聽覺健康的堅定承諾。 本書內容聚焦於耳內鏡手術在耳部各種常見及疑難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涵蓋瞭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的方方麵麵。 第一部分:耳內鏡外科的基石——理論與技術 我們首先將帶領讀者走進耳內鏡外科的基石,深入剖析其核心理論和關鍵技術。 耳內鏡的原理與發展: 詳細闡述耳內鏡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光學係統、光源、成像技術等。追溯耳內鏡從早期簡單的觀察工具,發展到如今集高清成像、多角度觀察、甚至集成手術器械於一體的先進設備的曆程。深入分析不同類型耳內鏡的特點、優勢與局限性,為臨床選擇提供依據。 耳內鏡手術器械詳解: 精細剖析在耳內鏡手術中至關重要的各類微創器械。包括不同規格的耳內鏡窺鏡、微型抓取鉗、切割器、打磨器、吸除器、衝洗器等。重點介紹這些器械的設計理念、材質特性、操作技巧,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病竈和手術部位選擇最閤適的器械組閤,以實現精準、高效、低創的操作。 解剖學的微觀視角: 耳部解剖結構的復雜性和精密度,是耳內鏡手術能否成功的關鍵。本書將以耳內鏡下觀察為視角,重新審視顳骨和耳部結構的精細解剖。詳細講解外耳道、鼓膜、鼓室、鼓竇、乳突、中耳聽骨鏈、咽鼓管等重要結構的邊界、毗鄰關係及血管神經分布。強調在微創視野下,對這些結構的精確識彆和保護的重要性,避免術中損傷。 麻醉與術前準備: 深入探討耳內鏡手術的麻醉方式選擇,包括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的應用場景及注意事項。詳細介紹術前評估、患者教育、知情同意等環節,確保手術的安全性與順利進行。 第二部分:常見耳部疾病的耳內鏡外科治療 本書的重頭戲在於詳盡闡述耳內鏡技術在治療各類常見耳部疾病中的應用。 外耳道疾病的耳內鏡微創治療: 外耳道耵聹栓塞與異物取齣: 詳細介紹耳內鏡下安全、有效取齣耵聹栓塞或異物的方法,避免傳統掏取方式可能造成的損傷。 外耳道炎與真菌感染: 闡述耳內鏡下對癥治療,包括藥物衝洗、颳除病竈等。 外耳道囊腫、息肉與良性腫瘤: 詳細介紹耳內鏡下完整切除外耳道良性病竈的技術,包括病竈的辨認、剝離、切除及術腔的處理。 外耳道膽脂瘤: 重點闡述耳內鏡在早期發現和微創切除外耳道膽脂瘤中的優勢,以及術後隨訪的重要性。 中耳炎的耳內鏡外科療法: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CSOM)的耳內鏡下根治術: 詳細講解不同類型CSOM,如單純性、骨瘍性、膽脂瘤性中耳炎,在耳內鏡下的手術策略。包括鼓膜穿孔修補術、鼓室成形術(Type I, II, III)、乳突根治術等。重點強調耳內鏡下對病竈的徹底清除,以及聽骨鏈的重建技術,以期最大程度恢復聽力。 分泌性中耳炎(SOM)的耳內鏡輔助治療: 介紹鼓膜置管術在耳內鏡下的操作技巧,以及其在改善中耳通氣引流中的作用。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AOM)並發癥的處理: 探討耳內鏡在診斷和處理乳突炎、麵神經麻痹、迷路瘻等AOM並發癥中的應用。 鼓膜疾病的耳內鏡修復: 鼓膜穿孔修補術(Myringoplasty): 詳細講解耳內鏡下鼓膜穿孔修補的各種植片材料選擇(如筋膜、軟骨膜等),以及不同穿孔部位和大小的修補技術。 鼓膜內陷與鼓室硬化癥的耳內鏡評估與治療: 介紹耳內鏡在診斷這些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必要時的耳內鏡輔助乾預。 耳硬化癥的耳內鏡下鐙骨切除術: 詳細闡述耳內鏡在微創鐙骨手術中的應用,包括病竈的辨認、鐙骨的摘除和人工鐙骨的植入技術,以及術中對平衡係統的保護。 第三部分:疑難耳部疾病的耳內鏡外科挑戰與突破 本書不僅關注常見病,更緻力於探索耳內鏡技術在處理復雜和疑難耳部疾病時的突破性進展。 膽脂瘤的耳內鏡外科策略: 深入探討耳內鏡在不同類型、不同部位膽脂瘤(如原發性、繼發性、復發性膽脂瘤)手術中的策略。特彆關注耳內鏡在精細剝離膽脂瘤,避免顱內、顱外並發癥方麵的獨特優勢。 側顱底病變的耳內鏡輔助治療: 介紹耳內鏡在評估和輔助治療部分側顱底病變(如橋小腦角區腫瘤的早期診斷、聽神經瘤的顯微切除輔助)中的應用潛力。 麵神經減壓術的耳內鏡技術: 詳細闡述耳內鏡在麵神經減壓術中的操作流程,如何精準暴露麵神經,進行減壓,以及降低損傷的風險。 先天性耳部畸形的耳內鏡矯治: 探討耳內鏡在治療部分先天性外耳道閉鎖、中耳畸形等方麵的初步嘗試和應用前景。 耳內鏡下內耳手術的探索: 展望耳內鏡技術在更精細的內耳手術,如前庭蝸神經腫瘤顯微切除輔助,甚至未來可能進行的內耳病變介入治療中的應用。 第四部分:耳內鏡外科的未來展望與人文關懷 技術的進步永無止境,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目光投嚮未來,並強調瞭人文關懷在耳內鏡外科中的重要性。 新技術與新趨勢: 介紹神經導航、機器人輔助手術、人工智能在耳內鏡手術規劃與執行中的潛在應用。探討三維成像技術、窄帶成像(NBI)等技術如何進一步提升耳內鏡手術的精準度和安全性。 並發癥的預防與處理: 總結耳內鏡手術中可能齣現的各種並發癥,如齣血、感染、麵神經損傷、聽力下降、眩暈等,並提供詳細的預防措施和處理原則。 術後康復與隨訪: 強調耳內鏡手術後規範化的康復指導和長期隨訪的重要性,包括聽力監測、定期復查,以及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倫理與人文關懷: 討論在耳內鏡手術中,醫患溝通、知情同意、手術風險告知等倫理原則。強調以患者為中心,提供人性化、精細化的醫療服務,最終實現“聽得更清楚,生活更美好”的目標。 《耳內鏡外科學》並非僅僅是技術的堆砌,它更是一份對醫學進步的敬畏,對精湛技藝的追求,以及對患者健康的深切關懷。本書力求通過詳實的內容、嚴謹的論證、生動的圖示(此處省略但實際書中會有),為廣大耳鼻喉科醫生、進修醫生、醫學生提供一本權威、實用、具有指導意義的參考書。閱讀本書,您將不僅掌握耳內鏡外科的前沿技術,更能體會到微創醫學在重塑生命品質方麵的巨大潛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承認,起初我對《耳內鏡外科學》這個名字有些畏懼,覺得它過於專業,可能會像大學教材一樣枯燥乏味。然而,當我真正開始閱讀時,我被它獨特的敘事方式和生動形象的比喻所吸引。書中很多地方並沒有直接羅列冰冷的術語,而是通過類比、舉例,甚至是一些小故事,來解釋復雜的解剖結構和手術原理。比如,它把外耳道比作一條探險小徑,把鼓膜比作一塊精緻的薄膜,把聽小骨想象成一係列精密的杠杆係統。這些形象的比喻讓我在腦海中構建齣清晰的畫麵,即便是我這樣醫學背景不深厚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手術器械的介紹,那些小巧但功能強大的工具,在作者的筆下仿佛有瞭生命,它們是如何在狹窄的耳道內遊刃有餘,完成精細的操作,這本身就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故事。這本書讓我覺得,醫學知識的傳遞,不僅僅在於信息的準確性,更在於如何讓信息變得易於理解和記憶,如何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评分

說實話,這本書《耳內鏡外科學》帶來的最大震撼,是它讓我意識到“微觀世界”的廣闊和“精準”的極緻。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變成瞭一個身形縮小,戴著超大放大鏡的外科醫生,在幽深狹窄的耳道裏進行一場精密的“考古”。書中對於解剖結構的描述,細緻到每一條血管、每一根神經的分支走嚮,以及它們與周圍組織的微妙關係。我從未想過,在如此微小的區域,竟然存在著如此復雜且相互依賴的生理構造。它不僅介紹瞭“做什麼”,更深入地探討瞭“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需要采用特定的角度,為什麼需要精確控製力度,為什麼需要依靠某些特殊的器械。這本書讓我對“工匠精神”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種精神不僅僅體現在傳統的技藝中,在現代醫學領域,在與人生命息息相關的外科手術中,更是被發揮到瞭極緻。它讓我看到,每一次成功的微創手術背後,都凝聚著無數次的嘗試、無數次的改進,以及對每一個細節近乎偏執的追求。

评分

《耳內鏡外科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聽力”。我一直以為,聽力隻是一個簡單的接收聲音的過程,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讓我瞭解到,聽力是一個極其復雜且精密的生物力學和神經電信號傳遞係統。從外耳收集聲波,到中耳的傳導和放大,再到內耳的轉換和編碼,最後到大腦的解析,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科學的智慧。書中關於聽骨鏈的描述,讓我對其在聲音傳導中的放大作用有瞭直觀的認識;而關於耳蝸的螺鏇結構和毛細胞的震動,則讓我驚嘆於大自然在微觀尺度上的精妙設計。這本書讓我不僅瞭解瞭“聽力如何工作”,更深入地認識瞭“聽力是如何受到影響”以及“如何通過外在乾預來修復”。它讓我意識到,保護聽力,不僅僅是避免噪音,更是要理解我們身體裏這個精妙的“聽音裝置”是如何運作的,並且要懂得如何去嗬護它。

评分

這本書《耳內鏡外科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對“未知疆域”的探索之旅。在翻閱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置身於一片充滿挑戰的“微觀戰場”,而耳內鏡,則是我們手中最銳利的“探險工具”。書中對於各種病變的形態學描述,以及相應的介入治療方案,就像是一本精心繪製的“戰場地圖”。我驚嘆於那些在狹小空間內進行的復雜手術,它們需要醫生擁有超凡的精準度和判斷力。書中對於不同手術器械的介紹,也讓我大開眼界,那些精密的鑷子、微小的電刀,甚至是最細微的探針,都各司其職,共同完成一項拯救聽力的使命。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醫學的進步,往往離不開科技的驅動。正是耳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纔使得我們能夠“看見”並“觸及”過去難以到達的區域,從而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它讓我對未來的醫學發展充滿瞭期待,也讓我更加敬佩那些投身於此的醫者。

评分

這本《耳內鏡外科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耳朵微觀世界的新視角!以前總覺得耳鼻喉科是個相對“直接”的領域,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其中蘊含的精妙與復雜。翻開它,仿佛進入瞭一個由微小骨骼、精細神經和復雜黏膜構成的精密儀器。書中的插圖和模型圖極其逼真,細節處理得一絲不苟,從聽小骨的連接到內耳的結構,再到聲帶的細微活動,每一個部分都被清晰地展現齣來。我特彆喜歡它對於不同病變的描述,比如中耳炎是如何一步步侵蝕聽力的,或者聽神經瘤是如何在無聲無息中生長,擠壓周圍組織的。它不僅僅是醫學知識的堆砌,更像是一場視覺的盛宴,讓我對人類聽覺係統的脆弱與堅韌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讓我覺得,即便是最微小的身體部位,也隱藏著值得深入探索的科學奧秘,並且這些奧秘的揭示,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我們對工具的精進和對技術的掌握。它讓我開始思考,是什麼樣的巧思纔能創造齣如此精密的儀器,又是什麼樣的耐心與毅力纔能讓醫生們在如此狹小的空間裏施展“乾坤大挪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