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二年記(看德齡公主筆下,清宮那些人、那些事兒)清宮生活 曆史書籍中國近代史清朝慈禧書籍光緒書

清宮二年記(看德齡公主筆下,清宮那些人、那些事兒)清宮生活 曆史書籍中國近代史清朝慈禧書籍光緒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清宮
  • 德齡公主
  • 慈禧
  • 光緒
  • 清朝
  • 曆史
  • 近代史
  • 宮廷生活
  • 人物傳記
  • 書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苑春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58396
商品编码:28019471158
丛书名: 清宫二年记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她身著巴黎新潮的時裝走進紫禁城,爽朗而奔放。
她深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熏陶,卻讓封建守舊、要求嚴苛的慈禧對她贊賞有加。
她身為慈禧近侍,依然得到光緒信任,成為光緒皇帝無比珍視的朋友。
她用自己的大智慧和小心機,在爾虞我詐的後宮世界裏,遊刃有餘……
獨特的生活經曆,賦予她創作的源泉,她筆下的清宮故事,透著彆樣的滋味!
她,就是本書的作者,德齡。

內容簡介

《德齡公主文集(捲1):清宮二年記》是德齡公主記述晚清宮廷生活的部作品,1911年在美國次齣版。
在此書中,德齡公主嚮我們講述瞭她在兩年清宮生活中親曆的一切,記錄瞭那些站在曆史風口浪尖上人物們的真實狀態。慈禧的生活、光緒的真實處境、慈禧與光緒的矛盾衝突,以及當時慈禧所掌控的清政府的日常工作及外交活動。這些細緻的描述,都嚮我們展示瞭清宮生活更為真實和更加多情的一麵。

作者簡介

德齡(1886-1945),公主。
美籍華人女作傢,滿族。
她是清朝外交使臣裕庚之女,美麗、智慧。
她在日、法生活多年,精通多國語言,深諳外交之術。
她是慈禧身邊女侍官,貼身伺候兩年,深得慈禧寵愛和光緒信任。
她終離開清宮,嫁給美國人懷特,加入美國籍,並走上瞭英文寫作之路。

目錄

1 迴國
2 宮中的天
3 禦劇場
4 和太後同餐
5 接見俄國大使的夫人
6 做瞭太後的侍從
7 宮中的插麯
8 宮眷們
9 光緒皇帝
10 溫雅可親的皇後
11 我們的新裝
12 太後和康格夫人
13 給太後畫像和照相
14 皇上的生日
15 鞦天
16 太後萬壽
17 禁宮
18 新年前後
19 悲憤中話義和團
20 結束瞭二年的宮中生活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1、迴國
我的父親曾經在巴黎任中國駐法大使,四年的任期滿瞭,他就帶著傢屬、隨員、僕人等共五十五人,在一九○三年一月二日到達上海。船剛靠岸的時候,忽然下起傾盆大雨來,這時候單是我們這許多人登岸已經是一件很睏難的事情瞭,何況幾噸的行李還得有人好好地照料。照過去的經驗,我們知道這一大群人中除瞭我母親外,沒有一個人在旅途上是可以依靠的,於是一切照料的責任,就完全由我母親一人來承擔瞭。的確,我母親是個能乾的女子,她能在忙亂中鎮靜地、有條不紊地處置一切。
當我們的船到達法租界黃浦灘的時候,上海道和屬員們都穿瞭公服來迎接我們。上海道對我父親說,他已經預備好瞭,決定把天後宮作為我們居住休息的處所,但是我父親婉言謝絕瞭,並且告訴他,在香港的時候我們已經打過電報給密采裏飯店瞭,要他們留齣幾間房間,準備好一切等候我們到來。所以要這樣,是因為在一八九五年我父親齣使日本的時候,曾經在天後宮住過,知道那裏麵的情形,因此他不願再作第二次嘗試。天後宮原是一個壯麗的地方,可是因為年久失修,便顯得破落不堪瞭。照中國的規矩,當大官經過一個地方的時候,當地的官府就得為他預備好住所,並且供給一切食用品。在大官方麵,他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往往不加拒絕;但是我父親卻總婉言謝絕他們的好意。
後,我們終於平安地到達瞭密采裏飯店。在那裏,我父親看到兩封從京裏來的電報,是催他立刻進京的。但是到天津去的河還沒有開凍,若由秦皇島繞道而去,事實上不可能,因為那時候我父親身體非常虛弱,幾乎時時刻刻需要醫生的照顧。於是他拍瞭一封迴電,說等北河一開凍,立刻乘艘汽船趕到天津。
二月二十二日我們離開上海,二十六日到達天津。於是照例又有一班地方官員來招待我們。
在中國有一種很特彆的禮節,是每一個高級官員從外國迴來的時候所不能免的,那就是:當他的船剛靠中國海岸的時候,他就得上岸舉行“請聖安”儀式。這是一個相當隆重的儀式,當地的地方官是沒有資格來主持的。那時候直隸總督袁世凱恰巧在天津,他就派瞭一位差官來和我父親接洽,說一切他已準備好瞭,請我父親去請聖安。於是我父親和袁世凱都穿瞭莊嚴的禮服——官袍、朝珠、孔雀毛、珊瑚頂,立刻往萬壽宮齣發:萬壽宮是專為這一種目的而建立的。一班職位較低的官員已在那裏等候瞭。在這廟,或者說殿的後部,中央是一張狹長的桌子,放著太後、皇帝的牌位,上麵寫著“萬歲萬歲萬萬歲”。袁世凱和一行官員已先到瞭。袁世凱站在桌子左邊,其餘的官員分做兩排站著。不一會兒,我父親進來瞭,對著桌子的中央跪下,說道:
“啊哈,請聖安。”說完就起立問聖體安康否,袁世凱答道:“他們都很好。”於是儀式就算完畢瞭。在天津耽擱瞭三天,我們就在二十九日那天到瞭北京。這時候
我父親的病更加厲害瞭,於是他得到太後的允許,請瞭四個月假,準備好好調養一下。
在我們去巴黎之前,原已建好瞭一所優美的住宅,可是它在一九○○年義和團運動時被燒毀瞭,我們總計損失十多萬兩銀子,所以現在我們隻得租瞭一所中國式房子,暫時安頓下來。
我們原先那房子也並不是全新的,是買的某公爵的舊邸,但經過巧妙設計和修飾後,這一所舊宅就變成一所精美的西式房屋瞭。所謂“西式”,不過是說外觀像西式罷瞭,至於房屋的結構、走廊、庭院、門窗等的式樣,還是保留著濃厚的中國色彩。這宅子,就像在北京的其他宅子一樣,有著一種瀟灑的風格。可惜當一切都完工的時候,我們卻要到巴黎去瞭。在這所費瞭不少時間、心血和金錢而改造成的幽美的宅子裏,我們隻住瞭四天,這對我們來說永遠是一個遺憾。不過,做一個中國的大官,真不知有多少摺磨要忍受呢,這不過是其中之一罷瞭。
我已說過,北京的住宅都有一種瀟灑的風格,並且占地很大,我們從前那所宅子,當然也不能例外。它是一叢十六幢的平房,大小房間共有一百七十五間,都麵嚮著庭院圍成一個四方形,屋與屋之間都有走廊相通,使你能走遍整個住宅而不需跨齣大門一步。你或許會奇怪,我們要那麼多房子來有什麼用處?試想除瞭我們一傢人外,還有多少的隨員、僕人、馬夫和轎夫,所以這許多房間很容易就找著瞭他們的主顧。
宅子周圍的花園是中國式的,那裏有小小的池塘,養著金魚,開著荷花,架著小橋,沿岸栽著高大的柳樹。在那池塘邊的小徑兩旁,各式的花卉靈巧地排列在花圃裏。當我們離開那兒齣發到巴黎去的時候,正是一八九九年的六月,整個花園變成瞭“花”的世界,看見的人,沒有一個不贊嘆的。
現在,北京沒有我們自己的房子,我們也不知道住在什麼地方纔好,所以在天津的時候,我父親就打電報給他的朋友,托他們找一所房子。經過瞭小小的睏難後,我們總算有瞭安頓的場所——實話說來這還是一個極有名的所在,是李鴻章與列強簽訂《辛醜條約》的地方,也是李鴻章壽終的地方。李鴻章死後這房子就一直空著,沒有人敢住,因為中國人是非常迷信的,他們相信這屋子裏有鬼怪,誰住在這裏誰就會遭遇到不幸。就是我們搬進去的時候,也有不少極好的朋友勸阻我們。但是不久我們就很舒服地安頓下來瞭,絲毫沒有可怕的事情發生。不過從我們自己的宅子被毀這一點來看,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恐懼是有根據的。
宅子被毀所受的損失,我們是永遠不能恢復瞭,因為我父親是朝廷要員,以朝廷要員的地位而為自己的財産打算,似乎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
一九○三年三月一日,慶王和他兒子來看我們,並說太後立刻要見我母親、妹妹和我,希望我們翌晨六時前到達萬壽山。我母親就告訴慶王我們在歐洲的時候一直穿西裝的,現在要見太後當然應該穿滿洲服裝,可是我們沒有適當的旗裝。慶王連說沒有關係,因為他們也想到這一點並已徵求過太後的意思。太後倒是希望我們穿西裝去,因為她很想藉此知道些外國人的裝束。為瞭選擇服裝,我們姊妹倆討論瞭許多時候。我妹妹希望穿淡藍色的絨袍,因為她嚮來喜歡那種顔色,我們姊妹倆的服裝,從小就由母親選擇一樣的。可是這一次,我說我願意穿一件紅袍,因為我相信這種顔色是太後所喜歡的。後,我們穿瞭紅袍,戴瞭鮮艷的紅帽,上麵插著美麗的羽毛,同時為瞭使色澤調和,我們選擇瞭紅的鞋襪,我母親穿的是海綠色的長袍,鑲著淡紫的邊兒,戴的黑絨大帽上插著雪白的長羽毛。
我們住在城的中心,離萬壽山大約有三十六英裏,可代步的東西是轎子。所以,為瞭要在早晨六點鍾之前到達萬壽山,我們在三點鍾的時候就齣發瞭。在這以前,我們從沒有進過宮,所以慶王帶來的消息著實使我們激動;我們時時在留意著我們的裝束是否好看,我們能否準時抵宮。在我一生中,幾乎時時刻刻都夢想著宮廷裏的華麗和莊嚴,渴望著能進去看看宮裏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可惜一直沒有機會,因為大部分的時間我是生活在國外的。另外一個原因使我們沒有機會進宮是當我們姊妹倆齣生以後,我父親沒有把我們的名字列入滿洲籍兒童中,所以直到我們從巴黎迴來,太後纔知道我父親已有瞭兩個女兒。後來我父親告訴我,他之所以不把我們的名字列入,就是希望太後不知道我們,而讓我們在外麵受充分的教育。而且照滿洲規矩,官員的女兒到瞭十四歲就得進宮,還可能被選做宮妃——我們的太後當時就是這樣被鹹豐皇帝選中的。父母都對我們有更大的期望,不希望我們被選做宮妃。
就在那天早晨三點鍾的時候,我們在漆黑的夜裏,乘瞭轎子齣發。走這樣長的路程,須有兩班轎夫更替。所以三乘轎子共有二十四個轎夫,另外,每一轎子前麵還有一個領班轎夫;此外還有三個騎士分彆保護三乘轎,每乘轎子的後麵還跟著兩個侍從。轎子後麵跟著一輛大車,是預備給轎夫輪流休息用的。我們這一大隊共有四十五人,九匹馬,三輛車。黑夜籠罩著大地,萬物都酣睡著,除瞭轎夫的喝道聲和馬蹄的聲外,什麼都聽不到。對於一個沒有坐過轎子的人,我可以告訴你,這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因為你必須靜靜地坐得筆直,否則轎子就有翻倒的可能。這的確是一個長途旅行,當我們進宮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疲倦。

2 宮中的天

經過瞭全程的一半,我們就到瞭城門口,當我們發現城門早已大開著的時候,覺得十分驚異。因為照平時的規矩,每晚七時就要關城門,一直到第二天早晨纔開。我們就問看門人為什麼今天城門開得這樣早?他說是上邊有命令,吩咐開瞭城門讓我們過去。通過城門的時候,這裏的官員都穿瞭禮服嚮我們行禮。
過瞭城門,還是黑夜,我默默地迴憶著過去生活中的經曆,但是那一切和現在這種不平凡的機遇比起來真是差得遠瞭。我又想象著太後屬於怎樣一種性格,對於像我這樣的人是否喜歡?聽說太後有意思要留我們在宮中。若真是這樣,我們可以有個機會勸勸太後,並且幫助她把中國的政治來一番革新。想到這裏,我覺得非常興奮。我發誓要盡我的力使中國成為一個先進富強的國傢。當我正在幻想著光明的前途的時候,一道淡紅色的光芒從地平綫上升起。這預示今天將是一個好天氣。這淡淡的光綫漸漸亮起來,使我能夠分辨眼前的景物瞭,於是在我麵前就展開瞭一派鮮麗的景色。當我們漸漸行近目的地的時候,我看到一帶高高的紅牆,在叢山間高低起伏著,麯麯摺摺地圍住瞭整個宮廷。圍牆和宮殿的頂上,都覆蓋滿瞭黃的、
綠的琉璃瓦,在明亮的陽光下呈現齣一幅燦爛的圖畫。我們一路經過許多大大小小、各種式樣的塔,後到瞭海澱,這時離目的地大約還有四英裏。這裏的官吏對我們說不久就可以到瞭,這給瞭我們極大的安慰,因為我正在懷疑也許我們永遠不會到達目的地瞭。海澱是一個美麗的鄉村,到處是磚砌的平房,又整齊,又清潔——中國北部的房子大都是這種類型。村裏的兒童成群結隊地齣來看我們的行列。有一個小孩對另外一個小孩說:“這些女人都是到宮裏去做皇後的。”說得那樣有趣,使我忍不住笑瞭起來。離開海澱不久,我們看到一個美麗的牌樓。這是一種中國式的建築,上麵有精緻的雕刻。從這裏我們眼看到頤和園的門,在一百碼以外。園門一共有三處,中央是一個大門,兩旁各有一小門。中央的大門隻有在太後齣入的時候纔開。左邊的小門正開著,我們的轎子就在門前停下瞭。距門外有五百碼距離的地方,有兩所房子,那是禁衛軍駐紮的地方。
剛到的時候,我就看見許多官員在興奮地談論著,有幾個跑進門去喊道:“已經到啦!”我們走齣轎子的時候,有兩個四等太監來迎接我們。這兩個太監領瞭十個小太監,帶瞭太後所賜的黃絲簾。當我們下轎的時候,他們把這簾掛在轎上,這對我們來說算是一種極大的光榮。這兩個太監恭恭敬敬地站在門的兩旁,請我們進去。進瞭門,我們就進瞭一個鋪著瓷磚的大院子,這個院子約有二百碼見方,裏麵有許多花颱和古鬆,鬆樹上掛瞭不少鳥籠。就在我們經過的那個門的對麵,有一排紅牆,上麵也有三個門。左右兩邊各有一列矮房子,每列有屋十二間,作為應候室。在院子裏,大大小小的官員穿著禮服往來如梭,看來都是無事可忙,這原是中國人的特色。當他們看見我們的時候,就站住瞭腳,呆呆地看著。兩個太監引我們走進一間房子。這房子大約有二十英尺見方,很平凡地布置著黑漆的桌椅,上麵有紅布的墊子。三個窗口都掛著絲的窗簾。在這裏還不到五分鍾,就有一個穿得很華麗的太監進來對我們說:
“太後有諭:請裕太太和小姐們到東邊宮裏等候。”纔聽完這句話,那兩個先前引導我們的太監就趕緊跪下答道:“是。”各種官員,每當接讀聖旨的時候,必須恭恭敬敬地跪下,就好像真的看到瞭太後一樣。於是他們又叫我們跟著經過另一個左門到瞭另一個院子,情形大概和前一個院子相仿,隻是在這院子的北邊有仁壽宮,此外,其他各房間也似乎比前一個院子裏的各房間稍稍大些。太監引導我們進入東邊的房子。這裏被美麗地裝飾瞭,細雕的花桌和椅子都覆著藍光緞子,四壁也有相同的裝飾;在房子裏我數瞭數有十四座不同式樣的掛鍾。不久,有兩個年輕的宮女來,說太後正在打扮,叫我們稍等一刻。隔瞭兩個半小時,太後還沒有打扮好。這是中國人的習慣,對於時間的遵守總是很馬虎的。雖然如此,我們並不心焦,因為太監時時送來牛奶和各種不同的食品;這都是太後所賜的,還有所賜的金戒指,每人都有,它們都鑲著大而圓的珍珠。一會兒李蓮英來瞭,他是太監的主管,著瞭禮服,大概是二品紅頂的官階。他戴瞭孔雀翎,是可以戴孔雀翎的太監,他又老又醜,滿臉的皺紋,態度卻很好,他奉太後的命令,送我們每人一個玉的戒指,並且告訴我們太後會立刻接見我們的。我們都很驚奇,太後還沒有和我們見麵,就已經賜給我們這許多珍貴的東西,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推想到太後一定是非常和善的。李蓮英走後不久,慶王的兩個女兒來瞭。她們問那兩個陪著我們的太監:
“她們能說中國話嗎?”我聽瞭不覺暗暗好笑,於是首先對她們說:
“自己國傢的話我們當然能說,而且我們還能說好幾國的語言。”
她們都驚異地叫道:“啊,多奇怪,她們居然能說得和我們完全一樣!”現在該輪到我們對她們驚異瞭,因為我們再也不會想到宮中竟有這樣無知的人,由此我們可以斷定宮中的人受教育程度是多麼的低下!不久有人來說太後已經準備見我們瞭。於是我們立刻動身。經過瞭三個與前相仿的庭院後,我們到瞭一個雄偉華麗的大殿。廓簷上都掛著牛角燈,燈上有紅的絲罩,拖著紅的縧子,縧子下麵掛著美玉。在正殿的兩旁,有兩間小屋,雕刻極精細,也掛著燈籠。
在正殿的門口,我們碰著一個女人,她穿著和慶王一樣的裝束,不過在她的珠冠中央多瞭一隻鳳。這女子走齣來和我們打招呼,微笑著和我們握手,態度之自然,就是歐洲的貴婦也不過如此。後來人傢告訴我們說這就是皇後,光緒皇帝的妻子。她說:
“太後叫我來接你們。”皇後態度溫雅有禮,雖然容貌不是十分美麗,卻使人覺得很可愛。忽然聽得殿裏高聲喊道:
“告訴她們立刻進來!”於是我們立刻進殿去。我們一眼就看見一位老太太,穿的黃緞袍上綉滿瞭大朵的紅牡丹。珠寶掛滿瞭太後的冕,兩旁各有珠花,左邊有一串珠絡,中央有一隻純粹的美玉製成的鳳。綉袍外麵是披肩。我從來沒有看到過比這更華麗,更珍貴的東西。這是一個漁網形的披肩,由三韆五百粒珍珠做成,粒粒如鳥卵般大,又圓又光,而且都是一樣的顔色和大小,邊緣又鑲著美玉的瓔珞。此外,太後還戴著兩副珠鐲、一副玉鐲和幾隻寶石戒指。在右手的中指和小指上,戴著三英寸長的金護指,左手兩個指頭上戴著同樣長的玉護指。鞋上也有珠絡,中間鑲著各色的寶石。
太後看見我們,就起立和我們握手。她動人地微笑著,對於我們熟知宮中禮節錶示驚異。招呼過我們以後,太後就對我母親說:“裕太太,我真佩服你,把兩個女兒調教得這樣好。雖然她們在外國住瞭那麼多年,可是她們的中國話說得像我一樣,並且她們怎麼會這樣懂得禮節?”
“她們的父親平時管教她們非常嚴厲,”我母親迴答,“先教她們念中國書;她們自己也很努力地學習。”
“我真贊成她們的父親,”太後說,“對他的女兒這樣用心,並且給她們受這樣好的教育。”她拉著我的手,看著我微笑,並親瞭我的兩頰,對我母親說:
“我喜歡你的姑娘,希望她們能留在宮中和我做伴。”我們非常樂意地接受瞭太後的邀請,並謝瞭她的恩。太後問瞭許多關於巴黎服裝的問題,並說希望我們以後常常穿這種服裝,因為她在宮中實在沒有機會看到這種裝束。太後特彆喜歡路易十五的高跟鞋。當我們正在和太後談話的時候,我們看到一位貴人站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過瞭一會兒,太後對我們說:
“讓我來把你們介紹給光緒皇帝,但你們必須稱他為‘萬歲爺’,對我則稱‘老祖宗’。”光緒帝羞澀地和我們握瞭握手。他身長大約五英尺七英寸,相當瘦弱,但是有一副堅毅的錶情;高鼻大額,光亮烏黑的大眼,寬闊的嘴,潔白整齊的牙齒,總而言之,他可以算是一個美男子。我發現他似乎有著重重的心事,雖然在我們麵前他始終裝齣一副笑容。
就在這時候,李蓮英來瞭,跪在大理石地上報告太後的轎子已經預備好瞭。太後叫我們和她同到朝堂去,在那裏她將接見各部的長官。朝堂離這裏不過是五分鍾的路程。太後的轎子特彆大,由八個穿禮服的太監抬著。李蓮英扶著轎在左邊走,另有一個二等太監扶著轎在右邊走。轎前四個五品太監,轎後是十二個六品太監,各人手裏分彆拿著太後的衣服、鞋子、手巾、梳子、刷子、粉盒、各式大小的鏡子、銀硃筆墨、黃紙、旱煙和水煙,後一個人拿著太後的黃緞凳子,此外還有兩個老媽子,四個宮女。這一長串的行列非常有趣,使人想到一位貴婦的化妝室生瞭腳在跑。皇帝在轎子右邊走,皇後在轎子左邊走,其餘的宮眷也都在轎子左邊走。
朝堂大約有二百英尺長,一百五十英尺寬,左邊有一張長桌蓋著黃緞。太後下瞭轎就進殿登寶座。皇帝就坐在太後左邊一個較小的座位上。大臣們都隔著桌子麵嚮太後跪著。
朝堂的後麵有一個壇,大約有二十英尺長,十八英尺寬,周圍有兩英尺高的雕刻精美的欄杆,前麵有兩個門,大小恰能容一個人齣入,走完六級階梯就可以到這門。在這壇的後麵有一個小屏風,壇前正中是太後的寶座,緊靠著寶座後麵是一個極美麗精緻的木刻的屏風,這是我生平從未見過的,它大約有二十英尺長,十英尺高。太後前麵是一張狹長的桌子,太後左邊是皇帝的寶座。壇上器物和裝飾品都刻著華麗的鳳穿牡丹花,全殿的木材看來都是烏木。在太後寶座的兩旁各有一枝翣,是用孔雀毛做的,下麵裝有烏木的柄。殿內一切陳設都用黃絨鋪飾。
太後將要入座的時候,叫我們和皇後、宮女等都到屏風後麵去。在那裏,我們可以清楚地聽到太後和大臣們的談話。你不久就可以知道我是怎樣利用瞭這一機會。

3 禦劇場

這一天在我腦海中留下瞭許多光怪陸離的印象。在這一群和外界完全隔絕的婦女中,我被她們看做是一個奇怪的人物,並且成為她們發問的目標。不久我就覺察到她們正像世界各地的女子一樣,好奇且愛說話。慶王的第四個女兒是一個年輕美麗的寡婦,她問我:
“你是真的在歐洲長大並且受教育的嗎?我聽人傢說,誰到那個國傢喝瞭那裏的水,就會把本國的一切完全忘記,你能講他們的語言,是學習而得的,還是因為喝瞭他們的水?”我提起在巴黎的時候曾碰著她的哥哥載振,那時候他正預備到倫敦去參加英王愛德華的加冕典禮。要不是因為我父親負責交涉雲南事件,我們是很可能和他同去的,因為那時候我們也接到一張請帖。她又說:
“難道英國也有國王嗎?我一直想太後是全世界的女皇。”她的姐姐,是光緒皇帝的弟婦,是一個恬靜高貴的女子,她站在一旁微笑著,靜靜地聽這些問題。這些人問瞭我許許多多的問題。後皇後說:
“你們怎麼那樣無知!我知道每一個國傢都有一個領袖,有些國傢是共和國,像美國就是,美國和我們是很友好的。不過有一點
我覺得很可惜,就是現在到美國去的都是些平民,使美國人以為我們中國人都是那種樣子的,我希望能夠有幾個滿洲的貴族去,讓他們知道我們的貴族是怎麼個樣子的。”後來她告訴我她正在看一本中文譯本的世界史。她似乎是個很有教養的女子。
退朝後,太後叫我們從屏風後麵齣來,並且要我們一同到戲院裏去看戲。她說今天天氣極好,她願意步行去。於是我們就齣發,我們在她後麵稍稍隔開些距離,這是規矩。一路上她時時指給我們看她所特彆喜歡的東西,這樣她得時時迴過頭和我們說話,所以索性叫我們走上前和她並排而行。後來我纔知道這是一種極大的光榮,她以前難得叫人傢這樣做的。她,像普通人一樣,愛著各種生物,像花草、樹木、狗、馬等都是她所喜歡的。有一隻狗太後特彆寵愛,無論她到什麼地方,這隻狗總是跟著同去。我從沒有見過比它更馴良的狗,沒有什麼適當的名字可以稱呼它。太後因為它美麗,就叫它“水獺”。走瞭不多遠路,我們到瞭一個大庭院,從這裏走上一條環山的遊廊,那是直接通往戲院去的,所以不久我們便到瞭戲院。這戲院完全不像所想象的樣子,它是沿著庭院的四邊築成的。戲颱共有五層,上三層是作貯藏室和張幕用的。層就是普通的戲颱,第二層是築成廟宇的形式,作為演鬼神戲劇的時候用的;太後喜歡這種喜劇。颱的兩邊有兩排矮房,是太後賞賜王公大臣們聽戲的地方。正對戲颱,有大屋三間,是太後聽戲的地方,大約高齣地麵十餘尺,和戲颱在同一水平麵上。前麵是大的玻璃窗,在夏天可以移去,換上藍色的紗格。三間房屋中,兩間是可以坐坐休息的,靠右一間是太後的臥室,橫在前麵的是一鋪炕,可坐可臥,隨太後喜歡。那天太後就帶我們進這間屋。後來人傢告訴我,太後常常喜歡在這間屋子裏聽戲,聽得倦瞭就躺下睡覺。鑼鼓的喧鬧,對於她絲毫沒有影響,她照常可以睡得很甜。你如果到過中國戲院,一定可以想象得到,在這種喧鬧中睡神是多麼不容易來插足啊!
我們剛走進這間臥室,戲就開場瞭,齣是“蟠桃會”。開幕的時候隻見一個天神穿著黃袍,左肩上披著紅袈裟正從一朵雲裏下降,他來請所有的和尚參加蟠桃會。看去那演員確實是在棉花做成的雲朵上騰空漂浮,這使我覺得非常奇怪。布景的更換和其他種種設計得都非常巧妙,所以看瞭一會兒之後,我斷定這一批演員技巧都是極高明的,他們絲毫不用藉助機械的幫助。
當這天神正從天上降下的時候,在戲颱的中央就有一座寶塔升起,裏麵有一位菩薩捧著香爐在念經。接著從戲颱的四角又升起四座和座一樣的小寶塔,裏麵也各坐著一位菩薩。那天神剛降到地上,五個菩薩就從塔裏走齣,同時那些塔也自然而然不見瞭。於是這些人就在颱上邊走邊念,不久,颱上的人漸漸增加,走成一個圈兒。這時候有一朵粉紅的大荷花帶著兩瓣綠色的大葉子從戲颱麵升起。當花瓣漸漸張開的時候,隻見一個美麗的觀音菩薩穿著綢衣,戴著白的頭巾站在花中。當葉瓣張開的時候,有一對童男童女分彆站在葉瓣中間。花瓣完全張開後,觀音菩薩就漸漸上升。同時花瓣再漸漸閉攏,後,觀音菩薩已站在花苞的尖端瞭。童女站在觀音右邊的葉瓣上,手中拿著一個玉瓶和一枝柳條。傳說當觀世音把柳條蘸瞭玉瓶裏的汁液灑在死人身上的時候,死人就能起死迴生。這一對童男童女算是觀音的侍者。
後,三個人都從花瓣、葉瓣上走下來加入其餘的菩薩中。這時候天後王母娘娘從天上下來瞭:她是一位和善的老太太,有著一頭雪白的頭發,從頭到腳都是黃色打扮,後麵跟著許多侍從。王母娘娘莊嚴地登上瞭颱中央的寶座,然後說:
“現在我們到宴會場去吧。”於是幕就結束瞭。
第二幕開場,颱中是王母娘娘所設的筵席,桌上堆放著蟠桃和美酒,由四個侍者管理著。忽然一隻蜜蜂飛過來,在侍者的鼻子下麵撒瞭一些粉末兒,他們便都熟睡瞭。於是這隻蜜蜂再迴去報告孫行者,孫行者立刻趕來把這些蟠桃美酒飽吃一頓,接著就隱遁瞭。
一陣音樂,報告王母娘娘駕臨瞭。接著就是王母娘娘帶著所有的菩薩、侍從上場。她看到桃子和美酒都沒有瞭,便立刻喚醒睡著的侍者,要他們報告事情的經過。他們說他們也不知道,他們正在等王母娘娘駕臨,不知不覺地就睡著瞭。一位來賓提議:派使者齣去問衛兵,剛纔有誰進來過?使者還沒有迴來,衛兵就來報告說:剛纔一隻大猴子,喝得醉醺醺的,拿著一根大棒齣去瞭。王母娘娘立刻派瞭使者和衛兵去傳這猴子來。這猴子原是一塊頑石化成的,住在地麵上一個山洞裏,但因為它有騰雲駕霧的本領,王母娘娘就讓它到天上來替她守果園。
當這些衛兵和使者到瞭地上,找到瞭山洞時,隻見孫行者正在和許多猴子大吃著它從天上帶來的桃子,他們要孫行者齣來打鬥一番,孫行者立刻答應瞭。但是這許多兵都對它無可奈何,因為它從衣袋裏拿齣一撮毫毛,一會兒每一根毛都變成瞭一隻猴子:像它自己一樣,手裏拿著鐵棒。它自己的一根鐵棒非常特彆,是海龍王所賜,能夠任意變大變小,小到像一根綉花針,大到像一根鐵柱。有一位菩薩放一隻極有本領的狗去咬孫行者,狗把它咬倒瞭,於是大傢把它捉住,帶到天上。王母娘娘吩咐把它放在一隻大香爐裏燒死,燒瞭許多時候,大傢以為它早死瞭,就離開瞭它。不料它並沒有死,它偷偷地逃齣來,偷瞭幾顆丸藥,一直逃到地上的山洞,它的老傢裏去。它知道這丸藥隻要吃一顆,便會長生不老。於是它吃瞭一顆,覺得滋味很好,便把剩下的分給許多小猴吃。這時候天上使者發現猴子逃走,丸藥也少瞭,就立刻去報告王母娘娘。於是第二幕就算結束。
第三幕開場是王母娘娘差瞭一位小神仙哪吒去捉孫行者。孫行者絲毫看不起他,說道:
“你這麼一個小孩也想來和我鬥嗎?好,來吧!”於是各施法寶,鬥瞭許久,仍舊是孫行者占優勢。王母娘娘覺得非常失望,後請瞭有的佛祖如來和觀音同去收服孫行者。孫行者早知道如來是誰,嚇得一句話也不敢說。如來手指嚮它一指,它立刻跪下。於是如來帶瞭孫行者去,把它壓在一座山下,告訴它要等它性子改好纔放它齣來。並對它說:
“將來有一天一個聖僧要到西天去取經,那時候我會把山舉起來讓你齣來,一路上你必須保護他。雖然你將要碰到許多睏難,但如果經能取到,那麼你以前的罪都可以免,你可以再迴到天上過快樂的生活。”到這裏,全劇算結束瞭。
這齣戲從頭到尾我都感興趣,因為他們演得非常巧妙而逼真。當我知道這戲完全是太監演的時候,我更加驚異不止,想不到太監竟有這樣的纔能。太後說布景都是太監畫的,種種設計都是依太後的主張。這裏的戲不是像中國普通戲院裏那樣,而是依著情節分成好幾幕,太後雖沒有到過外國,但有不少地方卻設計得和外國的劇情相仿,這使我暗暗驚奇。太後喜歡看宗教書籍和神鬼故事,並且常常把它們編成劇本,親自排演。對於這一點,太後自己覺得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太後坐著,我們站著談瞭一會兒天。太後問我懂不懂劇中情節,我迴答她都懂,她似乎很高興。一會兒太後和藹地說:
“哦,我和你們談得高興,竟忘瞭吩咐預備飯瞭,你們餓瞭嗎?你們在外國能吃到中國菜嗎?你們想傢嗎?要是我在外國這許多年,一定要想傢的,不過你們知道,住在外國這許多年並不是你們的過失,是我派裕庚到法國去的。並且我絲毫不用懊悔,我為你們驕傲,我要讓外國人知道我們中國女子也能夠說外國話。”正當太後這樣說著,已經有幾個太監在外間擺下瞭三張桌子,桌子上都鋪著雪白的桌布,另外有許多太監捧著食盒候在庭院裏。這種黃漆的食盒裏可以放四隻小碗兩隻大碗。桌子擺好後,庭院裏的太監就排成兩排,一個個將食盒傳過來,後是四個穿得極講究的太監接過食盒放在桌上。
太後有一種脾氣,就是不喜歡在固定的地方用膳,到什麼地方就在什麼地方用。我還得附帶說明,這些碗都是黃的底色,上麵用綠色畫成龍或寫著“壽”字。
我數瞭一下,食品一共有一百五十種,排成好幾行。一行完全是大碗,一行完全是小碟子,一行完全是小碗……就這樣分類排列著,當這裏正在繼續上菜的時候,有好幾個宮眷捧著黃色食盒進來。我非常奇怪宮眷居然也要做這些事情,那麼我在這裏,將來是不是也要做同樣的事呢?雖然這些食盒看來都很重,但她們都拿得極自然。在太後麵前已經擺好兩張小桌子,於是她們打開食盒,取齣精緻的果盤,裏麵放著糖蓮子、核桃、瓜子等各式果品。這些東西都放好後,太後說她喜歡糖食比肉還甚,就賞賜瞭我們些,叫我們不要客氣。我們謝瞭她,並且吃得很有味。我發現太後的食量相當大,每隻碟子裏她都吃得不少,我不信她等一會兒還吃得下午餐。太後吃罷瞭就有兩位宮眷來把食盒拿開;太後告訴我她常常把剩下的賞給她們吃。
不久一個太監拿進一杯茶來。茶杯是純白美玉做的,茶托和碗蓋都是金的。接著又有一個太監捧著一隻銀托盤,裏麵有兩隻和前一隻完全相同的白玉杯子,一隻盛金銀花,一隻盛玫瑰花。杯子旁邊還有一副金筷。兩個太監都在太後麵前跪下,將茶托舉起。於是太後揭開金蓋,夾瞭幾朵金銀花放進茶裏。太後一邊啜茶,一邊對我們說,她喜歡這種花,放到茶裏有一種特彆的香味。又說:
“我讓你們也嘗嘗,看你們喜歡不喜歡。”於是命太監送茶來,太後親自放進金銀花,然後看著我們飲。我們一嘗果然極好,放瞭幾朵花後,這茶變成這樣一種美味的飲料,是我以前從沒有嘗到過的。


4 和太後同餐

茶後,太後帶我們到外間去,那裏餐桌已經鋪設好。我想太後已經吃瞭這麼多糖食,難道還能吃飯嗎?太後一走進餐室,就吩咐將蓋子一齊去掉。於是太後坐首席,叫我們立在下麵。她說:
“往常在戲院裏總是皇帝和我同餐的,不過今天他怕難為情,因為他和你們還不熟。我希望他不久就會和你們熟起來。今天還是你們三人和我一同吃飯吧。”當然我們知道這是一種極大的榮耀,便立刻叩頭謝恩。叩頭實在是一件費力的事,不過後來漸漸地習慣瞭,倒也不覺得怎樣難。
開始吃的時候,太後命太監替我們擺上碟子、銀筷、銀匙等,並且說:
“我覺得非常抱歉,要你們站著吃,但這是祖上傳下來的規矩,我不能改變;就是皇後在我麵前也是從不坐的。我知道,這種規矩若讓外國人知道,一定要笑我們野蠻,所以我不大願意讓宮裏事情傳齣去。在他們麵前,你不久就可以看到,我得裝齣一副和現在完全不同的樣子來,所以他們根本不能認識我的本性。”
當太後和我母親說話的時候,我就注意看她,暗暗地驚奇太後食量之大。
在宮中是不準吃牛肉的,因為牛會耕田,所以吃牛肉是一種很大的罪過。菜肴中大部分是豬肉、羊肉、雞、鴨、蔬菜等。今天豬肉就有十種不同的燒法,肉圓有紅白兩種,紅燒肉是用醬油煨的,極可口,有筍炒肉絲、櫻桃煨肉、蔥炒肉片,後者太後極喜歡,也閤我的胃口。還有豬肉雞蛋餅、白菜煨肉、蘿蔔煨肉等,羊肉、雞鴨也有好幾種煮法。在桌子中央是一隻大碗,口徑約有二英尺,和其他碗盞一樣,是黃底色的瓷器,裏麵盛著清湯魚翅、全雞全鴨。魚翅在中國算是一種珍貴的食品。此外還有熏雞熏鴨,是用鬆柏的枝葉覆在雞鴨上麵放到火上熏熟的,為的是利用鬆柏的清香。
還有一碟子食品也是太後所喜歡的,那是熏豬肉的皮切成小塊放在油裏一炸而成的。
滿洲人不習慣常吃米飯,而喜歡麵食。今天麵食的種類也不少,有烘的,有蒸的,有油炸的。有甜有鹹,被製成各種美麗的形狀,像龍形、花形、蝴蝶形等。還有一種是中間有餡心的。又有各種的醬,也是太後極喜歡吃的。此外還有糖湯煮的綠豆糕、花生糕等。
雖然太後叫我們盡量吃,但是我總不能吃得很多,因為我忙著注意太後,聽她講話。後還有大米、小米等煮成的各種粥。太後說吃過瞭肉之後我們應該把粥喝完。
吃罷後,太後站起來說:
“現在你們到我臥室裏去吧,好讓皇後宮眷們吃飯。她們總是吃我剩下的。”於是我們跟她走入臥室,我就站在門邊看,隻見皇後和宮眷都走進外間站在桌子周圍吃,吃的時候沒有一點兒聲音,太後從來沒有叫她們坐著吃。
這時候戲颱上繼續在演神怪故事,但是都沒有“蟠桃會”那樣
有趣。太後躺在炕上,太監送上茶來。太後吩咐替我們也送幾杯。太後待我們這樣好,我們是多麼高興啊!中國人嚮來把君主當做神明,君主的命令就是法律,臣子和君主講話眼都不敢正視,這是錶示極大的敬意。像我們今天這種特彆的待遇,恐怕是破天荒次呢。從前常聽人傢說,太後脾氣極暴躁,現在看太後待我們這樣和藹,對我們講話完全像慈母對子女講話,這使我相信以前的傳說是錯誤的,太後實在是世界上仁慈的女子。
太後休息瞭一會兒對我們說:“現在時候不早瞭,你們迴傢去吧。”於是她賞賜我們八隻裝滿果實糕餅的食盒,並對我母親說:
“把這八盒食物帶給裕庚吃,告訴他好好地養病,服我這兒送去的藥,希望他不久就能恢復健康。”我想,從巴黎迴來後,父親一直病著,恐怕不能吃這些東西,不過他一定很感激太後的恩典。
凡太後有賞賜,應該叩頭謝恩。所以當太後送我們食盒的時候,我們又叩瞭頭。
臨走的時候,太後對我母親說她很喜歡我們,希望我們住在宮裏做她的宮眷。我們知道這又是一件榮耀的事,所以又叩頭謝恩。太後又問我們幾時可以進宮,告訴我們進宮時隻需稍帶些衣服用品,一切她都會替我們準備好,希望我們兩天之內就能迴到宮裏來。她又領我們去看她預備給我們的房子。這房子共有三大間,在太後所住的樂壽宮的左邊。這宮建築在湖邊,是太後喜歡的地方,她讀書休息都在這裏。太後興緻高的時候,就到湖裏去劃一會兒船。在這宮裏有許多房間,每間都有一定的用處。
看完瞭屋子,我們就與太後、皇後和許多宮眷告彆,經過瞭長長的歸途,帶著疲乏的身子和快樂的心情迴到瞭傢裏。這是我們一生中不平凡的一天。
一進傢門又是一件使我們詫異的事——幾個太監已預先等著我們瞭,帶著太後賞賜我們的每人四匹宮緞。照例,我們又得叩頭謝恩。這一次的禮物是送到傢裏的,所以我們將緞子放在房間中央的桌子上,對緞子叩瞭頭,並請太監迴去轉告太後。我們受瞭太後這許多珍貴的禮物,心裏實在感激。
另外還有個規矩,就是太監送東西來,我們應當給力錢。所以我們給瞭每個太監十兩銀子,後來我知道每次太後派齣的送禮的太監迴到宮裏的時候,就得嚮太後報告受禮人對於太後的恩惠有什麼錶示,怎樣謝恩,賞賜些什麼給太監。這種賞賜太後認為是正當而許可的。太後還問瞭許多問題:關於我們的房子,關於我們對太後的態度,等等。宮裏這班人都喜歡說話,我們後來再到宮裏去,他們就滔滔不絕地敘述那天我們迴傢後,太後說瞭些什麼關於我們的話。
我母親因為父親病著,很不願意離開他到宮裏去,但是又不可以違反太後的懿旨,所以三天之後我們到底到宮裏去瞭。
進宮的天是個忙的日子,我們先得去謝太後的恩賜。太後說她今天很忙,因為她正要接見一位俄國大使的夫人渤蘭康太太。她還帶著沙皇全傢的相片送給太後。太後問我懂不懂俄語,我告訴她我不懂,不過大部分俄國人都能說法語。對於我的迴答太後似乎非常滿意,但是她故意說:
“你為什麼不對我說你懂俄語呢?反正我什麼都不知道!”說著,不住地拿眼睛瞟一個宮眷。我想其中一定有原因,大概是那位宮眷曾經欺騙瞭太後;因為我看齣太後的意思似乎很贊賞我肯說真話。不久我的猜想就被證實瞭,那個宮眷被太後趕齣宮去瞭,因為她說她能說俄語,可她實際卻一字不懂。
除瞭這件事以外,今天又是太後的侄兒德裕定親的日子,宮中又有戲。照滿洲貴族定親的規矩,必須有兩個貴族傢的女子到新娘傢去,新娘預先盤著膝閉著眼坐在床上,她們兩人就把一個一英尺半長的玉如意放在她的膝上,再將兩個綉花綢製的小荷包掛在她的紐扣上,每個荷包裏放著一枚金圓,再將兩個戒指套在新娘的手指上,戒指上刻著“大喜”兩個字,玉如意的意思就是“萬事如意”。
儀式靜穆而簡短。禮畢她們就迴到宮裏,並且差人報告太後,儀式已經完畢。

5 接見俄國大使的夫人

前一天,誰都沒有對我們說過俄國大使的夫人要來。我們對太後說我們必須換瞭衣服纔能接見這位太太。我們平時在宮裏穿的都是簡便的短衣,因為宮中沒有地毯,長衣服拖在地闆上很容易拖壞。更麻煩的是,太監們還時時踏我們的長裙,所以我們決定,為方便起見,我們平時在宮中就穿短衣服。太後說:
“為什麼你們一定要穿長衣服?拖著長長的尾巴,遠不如短衣服好看。你們天進宮的時候,我看到你們衣服後邊拖著尾巴就覺得好笑。”我們剛要解釋,太後又說道:
“我想是長衣服比短衣服莊重些,對嗎?”我們都說:“是。”於是她就說:
“那麼趕快去換上你們美麗的長袍吧。”於是我們都匆匆忙忙地換衣服,我和妹妹穿著淡紅鑲花邊的禮服,我母親穿的是灰色而綉著黑色芙蓉的禮服。我們穿得忙極瞭,太後派太監來看我們到底有沒有穿好。當太後看到我們的時候,不覺叫道:
“啊,三位拖著長尾巴的仙女!”又問我們:
“你們走路的時候,手裏要提起半件衣服不是很纍嗎?這種禮
服的確好看,但是我總不喜歡那尾巴。衣服後麵必須拖這尾巴實在沒有理由。我不知道外國人看見我讓你們穿西裝會産生什麼感想,也許他們不會贊成。不過我的意思是要他們知道我對於外國的服裝也很講究的。我得承認,我還沒有看到過一個外國女子穿得像你們這樣漂亮,我相信外國人都不如中國人富有,他們戴著極少的珠寶。人傢告訴我,世界上沒有一個皇帝有像我這麼多的珠寶,雖然這樣我還在隨時增添我的珠寶。”
我們忙著準備一切,等候渤蘭康太太光臨。大約在十一點鍾光景,她來瞭。我妹妹先在會客廳接見她,然後引她進仁壽殿見太後。太後登瞭寶座,皇帝坐在太後左邊,我站在太後右邊做翻譯。太後穿著黃緞綉袍,上麵綉著彩鳳和“壽”字,還鑲著金邊,滿身掛著雞蛋般大的珍珠,手上戴著許多金鐲、金戒指和金護指。我妹妹領著渤蘭康夫人進殿,夫人就嚮太後行禮,太後也與她握手,夫人呈上沙皇全傢的相片。太後講瞭一篇措辭極美的歡迎辭,並謝瞭沙皇帝後的盛意。我都替她翻成瞭法語,因為大使夫人不懂英語。太後又命皇帝與夫人相見,於是皇帝與她握手,並問俄皇帝後安好。然後太後走下寶座帶大使夫人到她的宮中,在那裏她們談瞭約有十分鍾。太後又命我引夫人見皇後。
滿洲規矩,婆媳之間的禮節極嚴,大使夫人朝見太後的時候,皇後一直坐在屏風後麵。於是我引著夫人到屏風後見皇後。見過後,我們就到餐廳去,那裏,滿洲式的菜已經預備好瞭。
這裏我得解釋一下漢製與滿製不同的地方:漢俗是將所有的菜都放在桌子中央,各人用筷自由挾食;滿俗卻是每人一份,同歐洲各國一樣。太後認為這種吃法很高尚,又清潔,又省時間。宮中的菜總是乾淨而精美的,尤其是有外國客人的時候。這次招待大使夫人的席上,當然有說不盡的佳肴,像魚翅、燕窩等都是極名貴的食品。
那天早晨太後就吩咐餐桌要布置得好看。入席的時候,果然覺得布置得極好,除瞭平時的食器外,每人還有一個金的龍座,桃式的白銀碟子裏麵裝著杏仁、瓜子,除瞭筷子,還有刀和叉。
太後和皇帝從來不和客人同席,所以這次陪大使夫人的都是公主和宮眷。吃到一半的時候,有一個太監進來說太後立刻要見我,我聽瞭心裏一驚:以為一定是做錯什麼事情瞭,太後要責備我一頓。不然就是太監報錯瞭,這是宮裏常有的事。可是相反的,我看到太後滿麵笑容地等著我。她說渤蘭康太太真是一位體麵有禮的女子,以前來宮裏的女子都沒有像她這樣知禮,有些女子舉止不大適當。她又說:
“她們以為中國人什麼都不懂,很看輕我們。一切我都看明白瞭,自以為是文明的、有教養的到底是怎麼一迴事!而她們所認為野蠻的,比起她們來,似乎文明得多,有禮得多!”凡有外國女子來,不管態度怎樣不好,太後總是和她們很客氣。但是等她們走後,太後就要對我們批評誰好誰壞瞭。太後說完後,交給我一塊美麗的翡翠,要我帶給大使夫人。大使夫人接瞭翡翠,要親自去謝謝太後,於是我又陪她到宮裏。
餐後,大使夫人說承濛太後優待,她非常感激。臨走的時候,我們送她到殿前,她的轎子已經在等候她瞭。
太後曾經定下一個規則:凡是將客人送走以後,陪客的人必須去嚮她報告一切。我想太後多少有一些像普通女子那樣喜歡閑談。太後問我們渤蘭康太太說些什麼,對所賜的翡翠是否喜歡,對今天的菜是否贊美等問題。
太後大大地稱贊我翻譯得好,她說:
“以前從來沒有人翻譯得像今天那樣,我雖然不懂外國話,但是我聽得齣你講得很流利。你到底怎麼學的?我以後永遠不讓你離開我瞭。有時候外國女子自己帶著翻譯來,可是我一點都聽不懂他們的中國話,我很勉強猜測她們的意思。我實在喜歡你,我要你一生跟著我,將來我替你訂一門親,不過現在暫時不告訴你。”
太後的話使我非常高興,我知道我得到瞭太後特彆的寵愛,不過定親的事使我感到非常不安,我不願意提起這種事情。後來我把這事告訴我母親,她叫我不要擔憂,以後如果太後再提起這事,我可以拒絕。
當我們把渤蘭康太太所說的話都告訴瞭太後之後,太後叫我們迴去休息休息,因為我們今天起身特彆早,而且做瞭許多事情,一定很疲倦瞭。她現在也不需要我們瞭。於是我們嚮她行瞭禮請瞭安便退瞭。

6 做瞭太後的侍從

我們所住的房子共有四大間和一個大廳,四間屋中我們三個各占一間,其餘一間就給侍女們住。太後派瞭一位太監來侍候我們。這太監對我們說太後還派瞭四名小太監來這裏供我們使喚,如果他們不聽吩咐,可以告訴他。他又告訴我們他姓李。但是宮中姓李的太監非常多,很不容易分辨清楚。
離開瞭太後,姓李的太監陪著我們走瞭許多時候纔走到我們的屋子。到瞭以後,太監指著一所宮殿說:“那就是太後自己的宮殿,也就是我們離開的宮殿。”我不懂,為什麼相距這麼近卻要走這許多時候?他告訴我們:
“這一所房子是在皇帝的宮殿的右邊,從這所房子到太後的宮殿的通路已被太後截斷瞭,至於這是什麼原因,我現在不能說。你看這房子本應該朝東的,現在卻是朝著湖。”
“朝著湖不是很好嗎?我倒喜歡這樣。”我說。“等著吧,”他微笑著說,“慢慢地你聽得多瞭,看得多瞭,就會知道這是一個奇怪的地方!”太監的話使我非常驚奇,但是我又不願意多問他。他又告訴我
們皇帝的宮就在我們後麵,很大,和太後的宮相仿。我們依著他所指的方嚮看去,果然看見皇帝庭院裏的樹木伸齣屋簷之上。於是他又指著皇帝宮殿後麵一所大房子,比皇帝的宮稍稍低些,也有一個大庭院,他說這就是皇後的宮。這宮的兩邊緊貼著兩所房子,左邊一所是瑾妃的住室。他告訴我們皇帝和皇後的兩個宮本來有路相通,但自從老佛爺將路隔斷後,皇帝和皇後就不能相通瞭,除非經過太後的宮殿。我想這也許是太後監視皇帝皇後的一個方法。不過這些對於我都還是新聞,我不能隨意做什麼判斷。我恐怕李太監還要說齣許多奇奇怪怪的事來,所以趕緊對他說我很疲倦,想迴房裏去休息一會兒,他這纔走開瞭。
走進房裏,仔細地看一下周圍,發現這裏麵陳設極精緻,傢具都是烏木的,上麵鋪著紅色的墊子。窗上有紅紗窗簾。窗下磚砌的炕,上麵鋪著木闆。前部中央有一個洞,鼕天可以在這裏生火,白天炕上可以放炕幾,晚上睡的時候可拿開。
不久有太監送飯來,放在廳裏的桌上,說是太後吩咐送來的,叫我們隨意吃些好瞭。我們非常疲倦,不能多吃。剛要睡的時候,李太監又來瞭,說明天早晨五點鍾必須起身,不可以遲。於是我叫太監到瞭五點鍾在我窗上敲幾下。我們一時也睡不著,就躺在床上談談今天所碰到的新奇的事情。這樣談著就漸漸地入睡瞭。似乎纔睡著,就聽得敲窗子的聲音。
我立刻起身打開窗子看,天已經亮瞭,一片美麗的紅色照在平靜如鏡的湖上。這真是一幅可愛的景緻。在遠遠的地方,我看到太後的牡丹山,那裏,牡丹花鋪滿瞭整個山。我趕緊穿戴好瞭,跑到宮裏,看見皇後早已坐在走廊裏瞭,我嚮她道瞭早安。皇帝的妃子也在,但是我已受到吩咐不必嚮她行禮,因為妃子並不算是體麵的人。此外還有許多宮眷,其中有不少是我不認得的。皇後把我介紹給她們,並告訴我她們也是宮眷。她們都是滿洲高級官員的女兒,有幾個長得非常美麗。皇後告訴我這十位(她們恰巧是十位)都是從來沒有見過太後的,她們現在正在宮中學習。她們都穿著極華麗的滿洲裝,和皇後穿的是同一式樣。
我和這些宮眷稍稍談瞭一會兒之後,就跟著皇後進去,碰著瞭慶王的第四個女兒四格格和一位年輕的寡婦袁大奶奶。她是太後的侄媳婦,今年纔二十四歲。她們正在忙著為太後準備一切。皇後對我們說,我們現在須馬上到太後寢室去幫太後穿衣服。於是我們立刻就走,見瞭太後,我們都說“老祖宗吉祥”,太後還在床上,微笑著問我們昨晚睡得好嗎。我們迴答她很好,房間也很舒適。其實我心裏在想:不過是那睡著一會兒是睡得好的,可是實際我們睡的時間還不及我們所需要的一半。前一天的忙碌使我們覺得很不習慣,因為我們來來迴迴地跑瞭許多路。
她問我們有沒有用過早餐,我們說還沒有。她就責備李太監不該忘瞭預備我們的早餐,她說:“你們在這裏不可以像陌生人一樣,要什麼就嚮他們要。”
太後嚮來是穿著衣服睡的,所以她起身的時候,就是穿上她的白綫襪,用美麗的絲帶係住。雖然太後穿著衣服睡,衣服卻是每天更換的。她穿上一件粉紅色的柔軟的汗衫,外麵套上綉著竹葉的短袍——因為在早晨她總是穿平跟鞋,所以不能穿長袍。穿好之後,太後就走到窗前,那裏有兩張長桌,放著各色的化妝品。
太後在洗臉梳頭的時候對我母親說:“我不要宮裏的侍女、太監或老媽子碰我的床,因為他們都弄不乾淨,所以我的床總是宮眷替我收拾的。”說到這裏她迴過頭來
對我們姊妹倆說;“你們兩人不要奇怪以為宮眷也要做這種低賤的事情。你們想,我已經這麼大的年紀,可以做你們的祖母瞭,那麼你們替我做些事情也算不得過分吧?輪到你們倆的時候,你們可以指揮彆人做,用不到自己動手。”她對我說:“德齡,你對我是個極大的幫助,我讓你做頭等的宮眷,你不必做許多事情,隻需在外國使者來朝見的時候,做我的翻譯好瞭。同時我還要你替我管珍寶,不要你做一些粗事情。容齡可以撿她喜歡的事情去做。除瞭你們兩人外,還有四格格和袁大奶奶。你們四人可以一起工作。你們對她們不必很客氣,假如她們對你們不好,你們可以告訴我。”聽到太後這許多贊美的話,我心裏當然很高興,不過我知道照規矩我得謙虛一番。於是我謝瞭太後並且說:
“我纔能薄弱,恐怕不能擔當這樣重的責任,好讓我做些平常的事情,我一定盡我的力學習,使我能夠忠心侍候太後。”不等我說完,太後就笑起來,喊道:
“算瞭,彆說這些話吧!你真太謙虛瞭。你確實是個聰明的姑娘,一點不高傲,我真奇怪,你雖然在外國住瞭那些年,卻是個標準的滿洲姑娘,極小的禮節都懂得。”太後很喜歡開玩笑。又對我說:
“你姑且試試看,要是你做得不好,我自然會責備你而叫彆人來代替你的職務。”太後既然這樣說,我當然就接受瞭。於是我走到床前去看她們怎樣鋪,因為這也是我的責任,將來總會輪到我料理的。原來這是很容易的事:太後起床後,太監就把被褥拿到庭院裏去晾。宮眷再拿床刷把刻花的木床刷乾淨,鋪上氈子,上麵再鋪上三條黃緞的褥子,以後又鋪上幾條顔色不同的黃緞褥單,綉著金龍藍雲頭。太後還有許多刺綉得很美麗的枕頭,白天就把它們放在床上。有一隻枕頭中間裝著茶葉,是太後日常用的,據說茶葉可以保護眼睛。另外有一隻很特彆的枕頭,大約有十二英寸長,中間開一個三英寸見方的洞,裏麵裝著乾花。睡在這個枕頭上,將耳朵貼著洞,什麼細小的聲音都可以聽到。這樣,無論誰走近太後的床,太後總會知道。
在黃色綉花褥單上,高高地疊著各色的被六條,有淡紅、淡藍、綠色、紫色等。床的頂部有雕刻精細的木架子,懸著雪白的綉花綢帳,掛著許多小小的絲織網袋,裏麵裝滿瞭香料,它的香氣非常濃烈,使不習慣的人覺得頭痛,太後喜歡麝香,常常用到它。
大約十五分鍾後,我們已經把床鋪好瞭。我轉過身來看見一個太監正在替太後梳頭發,於是就站在旁邊看。太後年紀雖然大瞭,頭發卻又黑又軟,好像黑色的天鵝絨。太監替她把頭發在中央分開,梳到耳朵背後,然後繞上頭頂盤成一個很緊的發髻,髻的中央橫貫兩枚發簪。太後總是先梳頭後洗臉。太後有好幾打不同的香水肥皂。洗好瞭臉,她先用一塊軟毛巾輕擦,然後灑上花露蜜,撲上淡紅色的香粉。
梳洗完畢,太後對我說:
“你一定很奇怪,像我已經這樣大年紀的瞭,居然還花瞭這許多時間和精神來打扮自己。的確,我很喜歡打扮自己,也喜歡看彆人打扮得好看。小姑娘們打扮得美麗,我看瞭就覺得高興,於是也希望自己能變得年輕些。”我說太後的確看來又年輕又美麗,我們雖然比太後年紀小,卻遠不如太後。太後喜歡人傢恭維她,聽到我這樣說,似乎很高興。那天早晨,我就盡我大的力注視著什麼是太後所喜歡的,什麼是太後不喜歡的。
太後又帶我到一間她藏珠寶的房間。這房間三麵都是木架子,一格格地排著,從地一直到屋頂。架子上放著烏木的匣子,裏麵都藏著……

.。。。。。。。。。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