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111592716
85.00
2018.5
機械工業齣版社
本書全麵而詳細地介紹瞭海底光纜通信係統,提供瞭海底光纜通信係統的設計、技術以及專業海底設備的理論和實踐背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海底光纜通信領域的專著,可作為海底網絡相關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師和從事海纜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參考文獻。為更有針對性地服務於海底光纜通信係統的設計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我們將譯著分為《海底光纜通信係統(原書第2版)上冊:設計及應用》和《海底光纜通信係統(原書第2版)下冊:設備及運行維護》。《海底光纜通信係統(原書第2版)上冊:設計及應用》首先介紹瞭海底通信係統的概況以及從第一代海底通信係統到2015年安裝係統的曆史發展情況;然後全麵闡述瞭光縴通信的基本原理、光放大技術、超長距離海底光纜通信係統的設計及其傳輸損傷的補償技術、無中繼傳輸係統的新技術;後介紹瞭近年來海底光纜在科研、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新應用。《海底光纜通信係統(原書第2版)下冊:設備及運行維護》介紹瞭海底網絡的架構和管理、海底係統供電技術及其設計、海纜光縴的新狀況以及現代光縴的研究進展;全麵闡述瞭海底設備、海底綫路終端設備以及海底光纜設備的技術方麵問題;後介紹瞭海底係統規劃和部署、海纜通信係統升級、海纜綫路維護技術。
目 錄
原書前言
第1 章 海底網絡的架構和管理 1
1. 1 引1. 2 全球網絡中海底光纜係統的應用 1
1. 2. 1 國內網絡 1
1. 2. 2 地區網絡 2
1. 2. 3 區間網絡 3
1. 3 網絡架構 3
1. 3. 1 使用分支器後的網絡靈活性 3
1. 3. 2 可重構光分插復用器分支器的基本網絡特性 4
1. 3. 3 ROADM 分支器的網絡安裝 8
1. 3. 4 高度連通性的網絡 11
1. 3. 5 入網點到入網點的網絡連通 12
1. 3. 6 多個入網點對多個入網點 16
1. 4 網絡管理係統 18
1. 4. 1 學術概要 18
1. 4. 2 終端用戶概述 20
1. 4. 3 運行和維護功能 21
1. 4. 4 係統管理功能 23
1. 4. 5 硬件概覽和架構 25
1. 4. 6 軟件概覽和安全問題 27
1. 4. 7 SDN: 持續發展的世界 28
1. 5 海底通信網絡的未來 30
參考文獻 30
定價:¥85.00
作者:[法]約瑟· 切斯尼
I S B N :978-7-111-53981-0 條碼書號:9787111539810 上架日期:2016-9-22 齣版日期:2016-9-1 版 次:1-1 齣 版 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本書的原版全麵而詳細地介紹瞭海底光纜通信係統,涵蓋瞭其所有的技術方麵,提供瞭海底光纜通信係統的設計、技術以及專業海底設備的理論和實踐背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海底光纜通信領域的專著,可作為海底網絡相關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師和從事海纜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參考文獻。為更有針對性地服務於海底光纜通信係統的設計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翻譯過程中分為《海底光纜通信係統(原書第2版)上冊:設計及應用》和《海底光纜通信係統(原書第2版)下冊:設備及運行維護》。《海底光纜通信係統(原書第2版)上冊:設計及應用》首先介紹瞭海底通信係統的概況以及海底通信係統直到2015年安裝係統的曆史發展情況;然後全麵闡述瞭光縴通信的基本原理、光放大技術、超長距離海底光纜通信係統的設計及其傳輸損傷的補償技術、無中繼傳輸係統的新技術;然後介紹瞭近年來海底光纜在科研、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新應用。《海底光纜通信係統(原書第2版)下冊:設備及運行維護》介紹瞭海底網絡的架構和管理、海底係統供電技術及其設計、海纜光縴的狀況以及現代光縴的研究進展;全麵闡述瞭海底設備、海底綫路終端設備以及海底光纜設備的技術方麵問題;然後介紹瞭海底係統規劃和部署、海纜通信係統升級、海纜綫路維護技術。
目錄
譯者的話
原書序一
原書序二
原書序三
原書前言
第1章海底光纜通信介紹
1��1引言
1��2海底通信係統的結構
1��3太比特海底光通信技術
1��4近期和未來的發展
1��4��1海底光纜的近期發展
1��4��2海底係統的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第2章海底通信係統的曆史迴顧
2��1引言
2��2海底電纜電報時代
2��2��1早期電報時代(1800—1850年)
2��2��2英國海底電纜時代(1850—1872年)
2��2��3全球網絡(1872—1920年)
2��2��4電纜和無綫電的競爭(1920—1960年)
2��2��5技術和經濟因素
2��3海底同軸電纜電話時代
2��3��1早期海底電話電纜嘗試
2��3��2第一代海底同軸電纜(1950—1961年)
2��3��3第二代海底同軸電纜(1960—1970年)
2��3��4寬帶海底電纜(1970—1988年)
2��3��5技術和經濟因素
2��4海底光纜時代
2��4��1從模擬到數字化(1976—1988年)
2��4��2再生海底光纜係統和聯盟組織(1986—1995年)
2��4��3光放大和波分復用技術(1995—2000年)
2��4��4相乾光通信技術的時代及其發展(2010至今)
2��4��5新市場和經濟影響
2��4��6布纜船和敷設作業
2��5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非相乾和相乾數字光縴通信的基本原理
3��1引言
3��2光縴信道
3��2��1光縴帶寬
3��2��2光縴信道容量
3��2��3二進製光信道和符號概率
3��3調製格式
3��3��1待調製參數
3��3��2調製信號的光功率譜
3��3��3調製信號基帶功率譜的一般錶達式
3��3��4開關鍵控調製方式
3��3��5純相位調製
3��3��6正交振幅調製
3��4噪聲及信號與噪聲的相互作用
3��4��1光信噪比和噪聲指數
3��4��2光電檢測器靈敏度和光電信號轉換
3��4��3基礎量子噪聲
3��4��4光放大噪聲
3��4��5增益和衰減分布的影響
3��4��6光噪纍積
3��4��7信號和噪聲相互作用
3��4��8附加電噪聲
3��5直接檢測(非相乾)光通信
3��5��1定義
3��5��2理想散粒噪聲限製接收機
3��5��3較小熱噪限製檢測的放大器
3��5��4前置放大光信號的檢測
3��6相乾光通信
3��6��1相乾接收機原理
3��6��2單正交測量和平衡零差檢測
3��6��3采用雙平衡外差檢測進行雙正交測量
參考文獻
第4章光放大
4��1引言
4��2EDFA放大原理
4��2��1基本原理
4��2��2玻璃基質的影響
4��2��3EDFA的基本特性
4��2��4基態模型
4��2��5典型受限摻鉺模型
4��2��6光縴參數
4��2��7動態性能
4��2��8噪聲特性
4��3海纜係統的特性
4��3��1高噪聲性能設計
4��3��2偏振相關的損耗
4��3��3摻鉺光縴中的光偏振效應
4��3��4泵浦偏振對PDG的影響
4��3��5光譜燒孔
4��3��6光譜燒孔的建模
4��4長距離應用EDFA的優化
4��4��1暗縴運行
4��4��2WDM輸入信號譜運行
4��4��3增益帶寬
4��4��4玻璃成分
4��4��5增益漂移對輸齣OSNR的影響
4��4��6增益均衡
4��5工程特性
4��5��1功率消耗
4��5��2泵浦技術
4��5��3海底工程的特殊性
4��6L波段EDFA的應用
4��6��1係統性能
4��6��2現場實際應用問題
4��6��3C+L波段係統
4��6��4高效C+L結構
4��7拉曼放大的實現
4��7��1拉曼放大的原理
4��7��2EDFA預放大的實際應用
4��7��3全拉曼放大的海纜鏈路
4��7��4無中繼係統中的拉曼應用
4��8未來放大技術展望
參考文獻
第5章超長距離海底傳輸
5��1引言
5��2色散效應和非綫性效應
5��2��1傳輸限製、衰減、色散和偏振模色散
5��2��2光縴基礎設施
5��3調製格式和相乾接收機
5��3��1調製格式
5��3��2相乾接收機說明
5��4長距離傳輸係統的主要特性
5��4��1技術挑戰:高容量單位光縴
5��4��2光信噪比
5��4��3傳輸損傷
5��4��4中繼器監控
5��4��5功率預算錶和典型中繼距離
5��5增益均衡
5��5��1功率預加重
5��5��2固定增益均衡器
5��5��3可調增益均衡器
5��5��4非最佳增益均衡的影響
5��6傳輸係統
5��6��1試驗裝置
5��6��2NZDSF傳輸試驗
5��6��3+D/-D傳輸試驗
5��6��4相乾技術在40Gbit/s色散管理鏈路的首次部署(NZDSF及+D/-D)
5��6��5+D光縴傳輸試驗
5��7下一代海底係統
5��7��1光譜整形
5��7��2正交幅度調製(QAM)格式
5��7��34D和N�睤格式
5��7��4香農極限
5��7��5基於DSP的非綫性抑製
5��7��6實驗室記錄的試驗和技術
5��7��7空分復用技術,未來的方嚮?
參考文獻
第6章超長距離海底網絡中傳輸損傷的補償技術
6��1引言
6��2超長距離海底係統綫性效應的補償
6��2��1光域內色散效應的補償
6��2��2數字相乾係統中色散效應的補償
6��3超長距離海底係統非綫性效應的補償
6��3��1補償光縴非綫性效應的光學技術
6��3��2補償光縴非綫性效應的數字技術:數字反嚮傳輸
6��3��3補償光縴非綫性效應的其他數字信號處理技術
參考文獻
第7章無中繼傳輸
7��1引言
7��2曆史和近期發展
7��2��1信道速率的增加
7��2��2信道數量的增加
7��2��3大有效麵積的綫路光縴
7��2��4擴展無中繼距離
7��3應用
7��4無中繼係統技術
7��4��1無中繼傳輸的基礎
7��4��2拉曼放大
7��4��3係統結構
7��5光損傷及其限製
7��5��1綫性效應造成的限製
7��5��2非綫性效應造成的限製
7��6係統實現時要考慮的問題
7��6��1光連接器和光縴損耗
7��6��2遠程泵浦光放大器的位置和設計
7��7標準
7��7��1適用標準
7��7��2激光器安全
7��8主要的實驗室演示係統
7��9商業無中繼係統
7��10展望
參考文獻
第8章海底光纜的新應用
8��1引言
8��2海底光纜其他應用的曆史及起源
8��2��1海軍水聽器陣列
8��2��2地震監測
8��2��3重用報廢海纜
8��2��4沿海觀測站
8��2��5其他科學應用
8��2��6油氣生産平颱
8��3纜係海洋科學觀測係統
8��3��1科研目標
8��3��2設計原則
8��3��3沿海觀測站
8��3��4區域觀測站
8��4海上油氣通信係統
8��4��1優勢和商業目的
8��4��2係統結構
8��4��3電力安全
8��4��4平颱連接
8��4��5海上作業
8��4��6操作與維護
8��5海上油氣監控係統
8��6油氣開采海底控製係統
8��7油氣�餐ㄐ弄部蒲謝旌舷低�
8��8“綠色”係統
8��9軍事應用
8��10展望未來
參考文獻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