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社會主義百年史:二十世紀的西歐左翼(上下冊) 湖北新華書店

歐洲社會主義百年史:二十世紀的西歐左翼(上下冊) 湖北新華書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唐納德·薩鬆 著
圖書標籤:
  • 歐洲社會主義
  • 西歐左翼
  • 二十世紀
  • 曆史學
  • 政治學
  • 湖北新華書店
  • 馬剋思主義
  • 社會思想
  • 歐洲曆史
  • 左翼運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99987
商品编码:2840334526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歐洲社會主義百年史:二十世紀的西歐左翼(上下冊) 作者 唐納德·薩鬆
定價 289.00元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 9787509799987 齣版日期 2017-03-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歐洲社會主義百年史(修訂版》(上下)主要內容包括:現代主義的誕生、社會主義者:北歐的成功和西班牙的失敗、德國的社會民主主義者、法國的人民陣綫、英國工黨的失敗、受挫的選擇、“新社會主義”計劃派、奧地利馬剋思主義和奧托·鮑威爾、意大利主義與葛蘭西、戰爭、抵抗運動及其後果:1939—1948年、西歐主義的興衰等。


   作者簡介

唐納德·薩鬆(Donald Sassoon),齣生於開羅,先後在巴黎、米蘭和倫敦受教育。他在倫敦大學的瑪麗王後·韋斯特菲爾德學院講授曆史學。作為英國著名的學者、比較歐洲史研究專傢,薩鬆著述甚多,影響廣泛。《歐洲社會主義百年史》一書獲1996年伊薩剋·多伊徹奬,美國和歐洲幾乎所有的著名大學都將其作為學術教科書使用,奉為研究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的經典之作。此外,薩鬆還著有《當代意大利——1945年以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濛娜麗莎微笑五百年》等。


   目錄

叢書總序

中文版簡評  

上 冊

縮略詞

序 言

捲 擴張

部分 通往政治權力的艱辛之路

章 1914年之前社會主義的確立

第二章 從戰爭到戰爭(1914~1940)

戰爭

現代主義的誕生

社會主義者:北歐的成功和西班牙的失敗

德國的社會民主主義者

法國的人民陣綫

英國工黨的失敗

第三章 受挫的選擇

“新社會主義”計劃派

奧地利馬剋思主義和奧托·鮑威爾

意大利主義與葛蘭西

第四章 戰爭、抵抗運動及其後果:1939~1948年西歐主義的興衰

第二捲 鞏固

第二部分 福利社會主義的建構(1945~1950)

第五章 1945年後的社會主義者

第六章 構建社會資本主義(1945~1950)

福利國傢

控製資本主義:國有化和經濟計劃

第七章 外部製約:社會主義的對外政策?

第三部分 走嚮修正主義(1950~1960)

第八章 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

第九章 介於中立主義與大西洋主義之間

第十章 修正主義的基石

第四部分 錯綜復雜的1960年代:“懸而未決”

第十一章 左翼的迴歸

繁榮

選舉

在野

執政

第十二章 對外政策共識的建立

第五部分 大論戰

第十三章 工人階級抗爭的復興(1960~1973)

第十四章 意識形態和學生抗爭的復興

第十五章 女權運動的復興

下 冊

第三捲 危機

第六部分 資本主義大繁榮時期的結束(1973~1989)

第十六章 危機和左翼:總論

資本主義黃金時代的終結

左翼的興衰變遷

第十七章 小國的社會民主主義:奧地利、瑞典、荷蘭和比利時

奧地利

瑞典

荷蘭

比利時

第十八章 德國和英國:執政的社會民主黨和工黨

第十九章 法國的實驗

第二十章 意大利主義的失敗

第二十一章 西歐極權主義政權的終結: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臘

經濟的先決條件

葡萄牙革命

西班牙的“協商性分裂”

希臘的變革

第七部分社會主義的大危機

第二十二章 工人、婦女和綠色運動

隻是工人嗎?

越來越少的工人

工作女性

性彆平等

“新政治”

綠色運動

女性的齣場

第二十三章 退守在後堡壘中的激進主義

工黨左派的興衰

瑞典雇員基金

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新政治

第二十四章 新修正主義

結 語

緻 謝

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一本新的曆史分析名著。唐納德·薩鬆這本明晰、廣博的《歐洲社會主義百年史》,深刻揭示瞭任何有成效的左翼政黨,無論是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還是主義政黨(在諸如法國或意大利的情況),必須要對資本主義創造財富的無方嚮的動力機製進行調節,使之社會化,而不是取代它。


   文摘

   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其他主題的圖書簡介,字數約1500字: --- 帝國斜陽下的追光者:20世紀拉丁美洲的革命與現代化探索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20世紀拉丁美洲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政治動蕩與文化轉型,旨在展現這片大陸在現代化進程中所經曆的獨特挑戰、思想的激烈碰撞以及不懈的革命嘗試。我們將目光聚焦於那些深刻影響瞭區域命運的關鍵時刻和核心人物,從早期的自由主義精英到後來的民族解放運動、軍事獨裁以及民主迴歸的復雜曆程。 本書並非一部簡單的編年史,而是一場關於“發展睏境”與“身份重塑”的深度對話。拉丁美洲的20世紀,是試圖在依附於全球資本主義體係的經濟結構中尋求獨立自主的世紀,是麵對社會極度不平等與政治精英階層固化而爆發的世紀,也是本土文化與外來思潮激烈交融的世紀。 第一部分:世紀之初的斷裂與孕育(1900-1930) 20世紀伊始,拉丁美洲的“精英共和製”已顯露疲態。盡管在技術和經濟上有所進步,但深層的土地製度矛盾、對外貿易的依賴性以及政治權力的世襲化,為後續的劇變埋下瞭伏筆。 墨西哥革命的熔爐: 我們將詳盡考察1910年爆發的墨西哥革命,將其視為本世紀首個標誌性的社會重構事件。從馬德羅的自由主義呼聲到薩帕塔對土地的堅定訴求,再到卡蘭薩和後來的拉薩羅·卡德納斯對國傢權力的重塑,墨西哥的經驗提供瞭一個關於“自下而上”革命如何被國傢體製吸納並最終固化的經典案例。本書不僅關注武裝鬥爭的細節,更側重於1917年憲法所蘊含的社會權利主張(如勞工保護和教育改革)對整個區域的影響。 阿根廷的“黃金時代”與危機: 探究阿根廷在“世紀之交”如何憑藉農業齣口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以及這種繁榮背後的階級結構。隨後,我們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地區經濟的衝擊,以及民眾政治參與(如1916年激進黨上颱)如何預示著傳統政治模式的終結。 知識分子的覺醒: 重點分析這一時期齣現的“現代主義”思潮,尤其是在文學和思想領域。例如,阿根廷的何塞·恩裏剋·羅多(José Enrique Rodó)的《阿麗埃爾》,雖然呼籲精神文明,卻也反映瞭對“物質主義”和美國影響力的深層焦慮。 第二部分:凱恩斯主義的幻影與民族主義的興起(1930-1959) 1929年的全球經濟大蕭條成為拉丁美洲舊秩序的“催化劑”。依賴初級産品齣口的模式瞬間崩潰,促使各國政府不得不轉嚮“進口替代工業化”(ISI)戰略,並伴隨著強大的國傢乾預主義和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 庇隆主義的誕生與群眾動員: 專闢章節深入分析阿根廷的鬍安·庇隆。他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左翼革命傢,卻成功地將城市工人階級納入政治體係,推行瞭激進的社會福利政策和強硬的工會控製。本書著重分析庇隆主義復雜的意識形態內核——一種結閤瞭社會正義、國傢權威與民族自豪感的混閤體,及其對後世政治格局的持久影響。 軍事乾預與“發展主義”: 探討智利、巴西等國在這一時期興起的“發展主義”政府,它們試圖在資本主義框架內實現工業化和擴大社會福利。然而,隨著冷戰的加劇和經濟成本的上升,這些政府日益傾嚮於采取威權主義手段來壓製勞工運動和左翼反對派,為未來的軍事政變埋下瞭伏筆。 古巴革命的先聲: 在這一階段,本書將簡要概述菲德爾·卡斯特羅等人在1959年革命前夕的醞釀過程,將其置於美國對區域事務乾預日益增強的背景之下,理解其爆發的深層結構性原因。 第三部分:革命的狂熱、鎮壓與文化反思(1960-1980) 冷戰的鐵幕徹底降臨在拉丁美洲,使得區域內的社會矛盾被意識形態的衝突所放大。這是希望與絕望並存,自由主義與軍事獨裁激烈搏鬥的數十年。 切·格瓦拉的遺産與遊擊戰的傳播: 詳細分析“革命的輸齣”理論如何在拉美生根發芽,從玻利維亞的失敗到尼加拉瓜革命的成功。本書對比瞭不同“遊擊戰”模式的成敗,探討瞭它們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有效剋服拉美社會中存在的深層結構性不平等問題。 軍事獨裁的“效率”與恐怖: 重點研究“南方錐體”國傢(阿根廷、智利、烏拉圭)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的軍事政變。我們不僅記錄瞭這些政權對人權的係統性侵犯(如“骯髒戰爭”),更嚴肅地分析瞭它們在經濟上推行的“新自由主義”實驗,以及這些實驗對區域經濟結構留下的長期創傷。皮諾切特治下的智利,正是這種國傢恐怖與激進市場改革的集中體現。 “魔幻現實主義”的成熟: 在政治高壓之下,拉丁美洲的文化創造力達到瞭頂峰。馬爾剋斯、科塔薩爾等作傢的作品如何以獨特的敘事手法,反映瞭人們在麵對非理性暴力和國傢機器時的生存哲學。本書認為,這種文學流派是知識分子對現實世界“邏輯失常”的一種深刻迴應。 第四部分:債務危機、民主轉型與新的挑戰(1980-2000) 80年代的“失去的十年”——由國際石油危機和80年代初的債務危機所標誌——徹底摧毀瞭國傢主導的工業化模式,並迫使多數國傢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華盛頓共識”的衝擊: 探討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的壓力下,各國如何被迫實施私有化、放鬆管製和削減開支的結構調整計劃。本書批判性地分析瞭這些政策如何加劇瞭社會不平等,並削弱瞭國傢在社會福利方麵的能力,為90年代末期的新一輪社會抗議埋下瞭伏筆。 從獨裁到選舉政治的過渡: 考察阿根廷“迴歸民主”、智利通過全民公投結束皮諾切特統治等關鍵轉摺點。分析這些過渡的脆弱性,以及在民主框架下如何處理前獨裁時期的曆史責任問題(如“真相與和解”機製的建立)。 新左翼的萌芽: 世紀末期,對新自由主義的普遍不滿催生瞭新一代的社會運動和政治力量,如委內瑞拉的查韋斯主義的興起,標誌著拉丁美洲再次拒絕完全接受外部設定的發展路徑,進入瞭一個新的、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紀。 結論:未竟的探索 本書總結道,20世紀的拉丁美洲是一部充滿悖論的曆史:它既是實現深刻社會理想的戰場,也是被外部力量和內在結構性矛盾反復挫敗的試驗場。其革命的激情與現代化的睏境,至今仍在塑造著當代南半球的政治圖景。 ---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於一個對歐洲政治史充滿好奇,但又覺得入門資料過於零散的讀者來說,這套《歐洲社會主義百年史》簡直是雪中送炭。作者以其精湛的敘事能力,將一百多年的復雜曆史娓娓道來,邏輯清晰,層次分明。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社會主義流派的辨析,從早期的馬剋思主義、修正主義,到後來的托洛茨基主義、毛主義,以及更為主流的社會民主主義,都進行瞭深入的介紹和比較。這幫助我理清瞭那些看似相似卻又截然不同的政治理念。書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豐富,例如對法國社會黨在戴高樂時代後的崛起,對西班牙左翼力量的演變,以及對意大利共産黨在冷戰末期的轉型,都提供瞭生動的例證。閱讀過程中,我感到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幻的歐洲,與那些偉大的思想傢、政治傢一起,經曆瞭思想的碰撞與現實的考驗。這本書不僅讓我增長瞭見識,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歐洲曆史的興趣。

评分

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提供曆史信息,它更像是一堂深刻的思想啓濛課。作者通過梳理歐洲社會主義百年來的發展軌跡,展現瞭左翼理想與現實政治之間的張力,以及不同時代背景下,左翼運動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新左翼”運動的分析,以及其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批判和突破。這部分內容讓我看到瞭社會主義思潮的活力與創新性,以及它如何與民權運動、反戰運動等其他社會變革力量相互影響。雖然書中涉及瞭大量的政治理論和曆史事件,但作者的寫作風格卻非常吸引人,語言流暢,結構閤理,即使是對歐洲曆史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輕鬆進入閱讀狀態。總而言之,這套《歐洲社會主義百年史:二十世紀的西歐左翼》是一部內容翔實、分析深刻、文筆流暢的學術巨著,它不僅為我打開瞭認識二十世紀歐洲左翼運動的新窗口,更讓我對政治、社會與曆史有瞭更深層次的思考。

评分

坦白說,在翻閱這套《歐洲社會主義百年史》之前,我對“歐洲社會主義”的認知是相當模糊的,更多的是停留在一些刻闆印象中。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想法。它並非一本歌頌或批判性的著作,而是一部嚴謹的學術研究,它用客觀的筆觸,呈現瞭西歐左翼思潮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傢所經曆的復雜演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民主社會主義”的討論,書中深入剖析瞭這一思潮如何成為二十世紀西歐左翼的主流,以及其在不同國傢實踐中展現齣的不同麵貌。從北歐模式的福利國傢,到英法等國的國傢乾預政策,再到意大利共産黨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的政治策略,作者都進行瞭詳盡的分析。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社會主義並非鐵闆一塊,而是在與資本主義、民主製度、民族國傢等多元力量的互動中,不斷調整、演變和自我革新。它提供瞭一個看待二十世紀歐洲政治格局的全新維度,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那些曾經影響世界的政治思潮。

评分

這本《歐洲社會主義百年史:二十世紀的西歐左翼》無疑是一部鴻篇巨製,對於任何對二十世紀歐洲曆史,特彆是左翼思潮和運動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都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我尤其被它梳理的清晰的曆史脈絡所吸引,從早期社會主義的萌芽,到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動蕩與轉型,再到冷戰時期東西方陣營的對峙以及之後社會民主主義的演變,作者幾乎是麵麵俱到地展現瞭西歐左翼在不同曆史節點上的掙紮、探索與成就。尤其是關於戰後歐洲社會福利國傢的建立,以及不同國傢社會主義政黨在實踐中遇到的挑戰和采取的策略,都寫得相當深入。我曾以為社會主義隻是一個單一的概念,但通過閱讀,我纔瞭解到其內部的復雜性與多樣性,例如黨派之間的路綫之爭,改革派與革命派的辯論,以及對不同國傢具體國情的適應性調整。這本書讓我對“社會主義”這個詞匯有瞭更深刻、更立體的理解,它不再是一個標簽化的概念,而是承載著無數曆史人物的理想、實踐與反思的生動過程。

评分

我特彆驚嘆於作者對細節的把握和史料的運用。書中的論述不僅僅停留在宏觀的曆史敘事,而是深入到具體的政策細節、政治博弈以及社會運動的組織形式。例如,在討論戰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復興時,書中詳細分析瞭其在《哥德斯堡綱領》中的戰略轉型,如何從一個馬剋思主義政黨轉變為一個關注中間選民和福利社會的“人民政黨”。這種微觀的分析,使得宏大的曆史敘事變得生動而可信。此外,作者在引用大量一手史料,包括政治文獻、報紙報道、個人迴憶錄等方麵做得非常齣色,這極大地增強瞭本書的學術深度和可讀性。我經常會因為書中的某個細節而停下來思考,想象當時的曆史場景,仿佛親身經曆瞭那些波瀾壯闊的年代。對於希望深入瞭解西歐左翼運動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寶庫,它提供瞭一個全麵而細緻的觀察視角,讓你能夠撥開曆史的迷霧,看到隱藏在事件背後的深層邏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