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微積分(上冊)(高等學校數學雙語教學推薦教材)
定價:66.00元
作者:(美)布裏格斯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30015941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1.439kg
編輯推薦
本書為數學,工程和理科等專業設計,包括一元微積分和多元微積分兩部分。全書包括十五章和三個附錄,用簡單、扼要而且新鮮的語言嚮讀者闡明瞭微積分學中的基本思想,詳細介紹瞭微積分學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識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本書語言樸實、流暢,可讀性強,適閤非英語國傢的高等院校選作數學雙語教學教材。
內容提要
本為數學、工程和理科等專業設計,包括一元微積分和多元微積分兩部分。全書包括十五章和三個附錄,用簡單、扼要而且生動的語言嚮讀者闡明瞭微積分學中的基本思想,詳細介紹瞭微積分學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識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本書每一節都配有大量富有創意的、涉獵廣泛的高質量習題。為進一步幫助讀者學習,本書的電子書(ebook)中有許多交互式圖像,這些圖像可以用來揭示許多難於錶達的概念。此外,在與本書配套的《教師資源指南》(Itructor'sResource Guide)和《試題庫》(Test Bank)中配有大量的測驗題、測試項目、課程支持以及指導課題等。《微積分》既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微積分課程的雙語教材和教師參考書,也可以作為國際高中AP課程或國際培訓所需要的微積分教材。
目錄
前言緻學生章 函數 1.1 函數的迴顧 1.2 函數的錶示法 1.3 三角函數 總復習題第2章 極限 2.1 極限的概念 2.2 極限的定義 2.3 極限的計算方法 2.4 無窮極限 2.5 無窮遠處的極限 2.6 連續性 2.7 極限的嚴格定義 總復習題第3章 導數 3.1 導數的概念 3.2 導數的運算法則 3.3 積法則與商法則 3.4 三角函數的導數 3.5 作為變化率的導數 3.6 鏈法則 3.7 隱函數求導法 3.8 相關變化率 總復習題第4章 導數的應用 4.1 大值與小值 4.2 導數提供的信息 4.3 函數作圖 4.4 優化問題 4.5 綫性逼近與微分 4.6 中值定理 4.7 洛必達法則 4.8 原函數 總復習題第5章 積分 5.1 估計麯綫下的麵積 5.2 定積分 5.3 微積分基本定理 5.4 應用積分 5.5 換元法 總復習題第6章 積分的應用 6.1 速度與淨變化 6.2 麯綫之間的區域 6.3 用切片法求體積 6.4 用柱殼法求體積 6.5 麯綫的弧長 6.6 物理應用 總復習題第7章 對數函數和指數函數 7.1 反函數 7.2 自然對數與指數函數 7.3 其他底的對數和指數函數 7.4 指數模型 7.5 反三角函數 7.6 洛必達法則與函數增長率 總復習題第8章 積分方法 8.1 分部積分法 8.2 三角積分 8.3 三角換元法 8.4 部分分式 8.5 其他積分法 8.6 數值積分 8.7 反常積分 8.8 微分方程簡介 總復習題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對於習慣瞭國內傳統“填鴨式”教育的學生來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無疑是顛覆性的。它更像是一本“數學大百科”的精簡版,信息密度極高,幾乎沒有“水分”。我記得有一次為瞭弄懂定積分的黎曼和定義,我翻閱瞭這本書的相應章節,發現作者在解釋“如何選取子區間上的代錶點”時,不僅給齣瞭標準選擇法,還提到瞭其他幾種可能導緻不同結果的選擇方式,並清晰地論證瞭為什麼最終的極限值會保持一緻。這種近乎“學術報告”式的詳盡,一方麵讓我感嘆其內容的豐富性,另一方麵也讓我對自己的理解能力産生瞭懷疑——這信息量,真的適閤一個剛接觸微積分的大一新生嗎?我不得不采取一種“慢讀”策略,很多時候,我不是在“讀”書,而是在“解構”書中的每一個句子。不過,隨著學習的深入,我發現這種高強度的閱讀訓練,極大地提升瞭我分析復雜文本的能力,這可能也是雙語教材隱含的附加價值——它強迫你用更嚴謹、更少歧義的語言去理解世界。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教會瞭你多少公式,而在於它教會瞭你如何像一個數學傢一樣去思考和驗證。
评分這本《微積分(上冊)(高等學校數學雙語教學推薦教材)》,說實話,是我在大學裏遇到的一本“愛恨交織”的教材。初次捧起它的時候,那種厚重感和扉頁上嚴謹的公式符號,就讓人感受到瞭一股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我記得我選這門課的時候,心裏是既期待又有點忐忑的,畢竟微積分在很多人的認知裏就是數學這座大山的第一道坎。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確實很用心,雙語教學的特色在初期給我幫瞭大忙,尤其是一些基礎概念的引入,英文術語的對照能幫助我們這些還在適應學術英語的學生更好地理解其精確含義。但與此同時,那種對知識的“不留情麵”的深度挖掘也讓我吃瞭不少苦頭。比如,在講到極限那一章時,作者對$varepsilon-delta$定義的闡述簡直是教科書式的嚴謹,每一個推導步驟都像是精密儀器下運作的齒輪,不容許絲毫的含糊。我花瞭比平時多三倍的時間去消化每一個定理的證明,感覺自己像個偵探,試圖還原數學傢們當初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這個邏輯王國的。雖然過程痛苦,但當你真正理解瞭為什麼那個小小的$varepsilon$能控製住函數的行為時,那種成就感是無可替代的。這本書的習題量也相當可觀,基礎題鞏固概念,挑戰題則像是為未來想從事理工科研究的學生預設的“試煉場”。總的來說,它更像一位循循善誘卻又要求極高的導師,不給你輕鬆的捷徑,但你若肯下苦功,它必將為你打下無比堅實的地基。
评分坦白說,我拿到這本教材時,最先留意到的是它的國際視野。作為“高等學校數學雙語教學推薦教材”,它在內容組織上顯然吸收瞭不少國外頂尖大學微積分課程的精髓。這種雙語的設置,不僅僅是簡單的中英對照,更體現在它對某些概念的闡釋邏輯上。比如,它對“連續性”的引入,不像國內一些傳統教材那樣直接從介質性的語言描述開始,而是直接切入拓撲學意義上的鄰域概念,雖然稍微抽象瞭一點,但一旦適應,會發現這種方法論在處理復雜函數時更為有效。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點是它在“無窮級數”部分的論述,它沒有將收斂判彆法簡單地羅列,而是將它們有機地串聯起來,清晰地展示瞭如比較判彆法、比值判彆法等在適用範圍上的遞進關係。在我看來,這本書的作者群對如何高效地組織知識體係有著深刻的見解。它避免瞭許多老舊教材中那種“縫縫補補”的感覺,整體結構如同一條精心鋪設的軌道,引導著讀者從基礎的函數、極限,穩步上升到微分、積分,再到更復雜的應用。當然,這套“軌道”的維護成本(即讀者的學習精力投入)是相當高的,但一旦跑完全程,其收益也是巨大的。
评分這本書的配圖相對較少,這也是其“硬核”風格的體現之一。不像一些麵嚮大眾讀者的數學科普讀物,充滿瞭五顔六色的幾何體和動感的麯綫圖,這本教材的插圖大多是功能性的,主要用於輔助理解某些特定結構,比如函數圖像的局部放大、積分區域的劃分等。這無疑降低瞭視覺上的吸引力,但卻極大地保持瞭學習的專注度。我記得在學習微分中值定理(如羅爾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時,我幾乎完全依賴於文字描述和邏輯推導,圖示僅起到一個輔助定位的作用。這種對純粹邏輯的倚重,讓我在脫離瞭視覺輔助後,依然能夠清晰地在腦海中構建齣定理的內在聯係。這種學習過程雖然枯燥,但它訓練瞭我們對數學抽象思維的耐受力。此外,這本書的作者在定義變量和參數時采用瞭非常一緻的符號係統,這一點值得稱贊,因為它極大地減少瞭我們在不同章節間切換時因為符號混淆而産生的認知負擔。總而言之,如果你是一個追求學術深度,不畏懼純粹符號邏輯挑戰的讀者,這本《微積分(上冊)》無疑是一部值得投入大量心血去研讀的經典之作,它提供的知識體係是麵嚮未來的,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眼前的考試。
评分這本書的特點,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紮實得有點過分”。我不是數學專業的,隻是為瞭滿足專業選修的要求纔選瞭這門課,本以為會拿到一本偏應用、講解相對“軟化”的教材。結果發現,這本上冊簡直就是一本純粹的理論基石構建手冊。它的敘述風格非常學院派,用詞極其精確,幾乎沒有齣現那種為瞭“鼓勵讀者”而加入的口語化解釋。這種風格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你學到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是經過瞭最高標準的邏輯檢驗的。但缺點也很明顯,對於初學者來說,它顯得有些高冷和疏離。我記得在學習導數的幾何意義時,教材直接跳到瞭麯綫切綫斜率的極限定義,中間關於“割綫趨近於切綫”這個直觀過渡的處理相對簡略,導緻我花瞭好大力氣纔將那些冰冷的符號和實際的幾何圖像聯係起來。不過,這本書在案例的選擇上倒也算平衡,雖然理論先行,但每隔幾節課總會穿插一些經典的物理或工程背景的例子來“提醒”你,這些抽象的工具最終是要用來描述現實世界的。我特彆欣賞它對基礎理論的深度挖掘,比如對傅裏葉級數預備知識的鋪墊,雖然在微積分上冊顯得有點“超前”,但能看齣編者是想為後續的進階課程做好全麵的鋪墊。總而言之,這不是一本用來“應付考試”的書,它要求你真正去理解數學的內在結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