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觀演建築空調設計
定價:42.00元
作者:李惠風
齣版社: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11210051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隨著人民群眾對文化娛樂需求的迅速增長,觀演建築大量興建,而且趨於多功能化。這些建築對舒適的空氣環境有著愈來愈高的要求,而空調設施是保證空氣環境滿足要求的基本手段。
本書係統地介紹瞭觀演建築空調技術的基本原理和空調係統設計的方案和方法。詳盡深入地闡述瞭劇場、電影院等的建築功能與特徵;空調室內設計參數及衛生標準;空調冷熱負荷的確定;空調氣流組織設計;空調係統設計;空調冷熱源;空調係統自動控製及運行調節;節能與天然能源的利用;蓄冷空調係統;室內空氣環境的預測與評價;通風與防排煙;冷熱源機房設計等。並介紹瞭一些典型的觀演建築空調係統的工程實例,供設計參考。
目錄
前言
章 觀演建築功能特徵簡述
1.1 電影院建築功能特徵簡述
1.2 劇院建築功能特徵簡述
1.3 報告廳建築功能特徵簡述
1.4 觀演建築的發展趨勢
第2章 空調室內設計參數及衛生標準
2.1 空調室內設計參數
2.2 室內衛生標準
2.3 空調新風量的確定
第3章 空調冷熱負荷的確定
3.1 空調冷熱負荷的類型及特點
3.2 空調冷熱負荷的計算
3.3 高大空間分層空調負荷的確定
3.4 空調負荷估算參考指標
第4章 氣流組織設計與計算
4.1 觀眾廳的氣流組織形式
4.2 觀眾廳氣流組織設計的有關問題
4.3 舞颱氣流組織形式及設計的有關問題
4.4 空調送迴風口形式及特性
4.5 氣流組織的計算
第5章 空調係統設計
5.1 空調係統的設計原則
5.2 空氣處理設備的類型
5.3 空調過程設計
5.4 空調送風、迴風及排風係統
5.5 空調水係統
第6章 空調係統的消聲與減振
6.1 噪聲允許標準
6.2 空調係統的噪聲源與消聲減振措施
6.3 空調係統的噪聲計算
6.4 消聲器
6.5 空調及冷熱源設備的減振
第7章 空調用冷、熱源
7.1 空調冷熱源選用原則
7.2 蒸氣壓縮式冷水機組
7.3 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組
7.4 熱源形式及設備
7.5 冷卻塔
第8章 空調係統的自動控製與運行調節
8.1 空調自動控製係統的組成
8.2 調節閥及其特性
8.3 空調機組的控製
8.4 冷水機組及水泵的控製
8.5 中央監控係統”’
8.6 空調係統的調試
第9章 節能與天然能源的利用
9.1 建築節能
9.2 冷熱量迴收
9.3 熱泵
9.4 蒸發冷卻係統
9.5 預冷運行
0章 蓄冷空調係統
10.1 蓄冷空調係統的類型及意義
10.2 分量蓄冷和全量蓄冷
10.3 水蓄冷係統
10.4 冰蓄冷係統
10.5 相變材料蓄冷係統
10.6 蓄冷空調設計的基本步驟
10.7 影劇院采用冰蓄冷係統的經濟比較
1章 室內環境的預測與評價
11.1 室內空氣分布的預測方法
11.2 模型試驗
11.3 CFD數值模擬
11.4 氣流分布的評價方法
2章 通風與防排煙
12.1 自然通風的利用
12.2 觀演建築的防火
12.3 通風與防排煙設計方案
12.4 通風與防排煙的規定與相應措施
3章 空調與冷熱源機房的設計
13.1 製冷機房建築及設備布置
13.2 空調機房建築及設備布置
13.3 冷卻塔的布置
13.4 機房的通風換氣
4章 觀演建築空調工程實例
14.1 中國劇院(北京)
14.2 錦城藝術宮(成都)
14.3 新疆人民會堂(烏魯木齊)
14.4 友誼劇院(廣州)
14.5 山城寬銀幕電影院(重慶)
14.6 曙光寬銀幕電影院(南京)
14.7 重慶人民大禮堂(重慶)
14.8 重慶市川劇藝術中心(重慶)
14.9 宇治市文化中心(日本,宇治市)
14.10 文樂劇場(日本,大阪)
14.11 上海大劇院(上海)
14.12 (北京)
14.13 颱灣大劇院(颱灣省颱北市)
14.14 浙江省(杭州)
14.15 北京戲麯學校排演劇場(北京)
14.16 國泰藝術中心(重慶)
14.17 大阪府立國際會議場(日本)
14.18 達拉斯梅耶生交響樂中心(美國)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觀演建築空調設計》這本書,從一個完全非專業人士的角度來看,簡直是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我一直以為空調就是吹風、製冷、製熱,然後就沒瞭,看完這本書纔意識到,原來在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公共空間裏,隱藏著如此精妙的學問。作者的語言非常生動,沒有太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大緻理解其中的邏輯。他從建築的“呼吸”這個角度切入,非常有畫麵感,讓我聯想到那些大型場館是如何通過巧妙的通風和溫度調節,來維持一個健康的、令人愉悅的環境。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聲學與空調的博弈”這一部分,簡直太有意思瞭!想象一下,在欣賞一場無與倫比的音樂會時,如果空調的風聲成瞭最不和諧的噪音,那該多掃興。書中就詳細介紹瞭設計師們是如何剋服這一難題,讓空調係統在默默無聞中,為我們守護這份寜靜與美好。此外,書中對不同體量、不同用途的觀演建築(例如,一個小型黑匣子劇院和一個巨型的體育場)的空調設計差異,也做瞭非常細緻的分析,讓我瞭解到“一刀切”的設計思路在這裏是行不通的。這本書讓我對建築有瞭更深的敬畏,也讓我對那些默默付齣的工程技術人員充滿瞭感激。
评分拿到《觀演建築空調設計》這本書,我一開始還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沒想到它帶來的驚喜遠超我的預期。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不僅僅在談論風量、溫度、濕度這些冰冷的數據,更是在描繪一種“舒適的藝術”。他通過大量的實例,讓我看到瞭空調係統如何從一個被動的設備,轉變為一個主動的、能夠與使用者情感産生共鳴的存在。比如,在描述劇院的空調設計時,他詳細闡述瞭如何在演員錶演的舞颱區域保持精確的溫濕度,既要保證演員的舒適,又要避免對服裝、道具造成影響;而在觀眾席,則要考慮到不同區域的人流密度和熱負荷變化,提供恰到好處的體感。書中對“分區域控製”和“個性化送風”的探討尤其讓我印象深刻,這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對觀眾個體體驗的尊重。我還注意到,書中並沒有迴避現代建築節能的壓力,而是將可持續性理念融入到空調設計的每一個環節,從設備選擇到運行策略,都充滿瞭綠色智慧。這種將技術、藝術、人性化和可持續性融為一體的思考方式,讓我對觀演建築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這本書讓我明白,好的空調設計,不僅僅是“不讓人感到不適”,更是要“讓人感到愉悅,甚至在不經意間被環境所治愈”。
评分《觀演建築空調設計》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建築師,在為我揭示一座宏偉劇院或一個激情四溢的體育館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生命綫”。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他將復雜的工程原理,通過引人入勝的語言和豐富的案例,轉化為一種關於“空間體驗”的哲學探討。我一直以為空調係統隻是一個冰冷的機器,但這本書讓我看到,它其實是建築與人之間最直接、最親密的連接。書中關於“節能”與“舒適”之間平衡的討論,讓我深受啓發。作者沒有簡單地推崇極緻的節能,而是強調如何在滿足觀眾極緻舒適體驗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綠色節能。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新風係統”的闡述,這不僅僅是引入新鮮空氣,更是關於如何在這個密閉空間裏,保持空氣的活力與健康,讓每一次呼吸都成為一種享受。此外,書中對“設備選型”和“係統集成”的詳細分析,也讓我對工程設計的嚴謹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每一次成功的觀演體驗,都離不開背後無數工程師的智慧與汗水,他們用技術,為我們編織瞭一個又一個舒適而美好的“呼吸空間”。
评分我一直覺得,一個建築的靈魂,除瞭它的結構美學,還有它所營造的氛圍。《觀演建築空調設計》這本書,恰恰是關於如何通過工程技術來“雕刻”這種氛圍的絕佳範例。作者沒有停留於理論的層麵,而是用大量實際的案例,生動地展示瞭空調設計在觀演建築中的關鍵作用。他深入剖析瞭不同類型觀演建築在溫度、濕度、空氣質量、噪音控製等方麵的特殊需求,以及這些需求是如何驅動空調設計的創新。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人體熱負荷”的討論,這讓我意識到,觀眾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發熱體”,而空調設計需要精確地計算和應對這種動態變化。書中對“氣流組織”的研究,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原來風是從各個角度,以各種方式被送入和排齣,而這一切都是為瞭創造一個最舒適、最有效率的室內環境。我還在書中看到瞭關於“智能控製”和“遠程監控”的先進理念,這讓我看到瞭未來觀演建築空調設計的趨勢:更加智能化、精細化,以及以人為本。這本書不僅僅是給工程師看的,對於任何對建築、對舒適性、對技術如何服務於生活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佳作。
评分哇,這本書《觀演建築空調設計》絕對是一場思維的盛宴!我一直對這種大型公共空間裏復雜的溫度控製係統感到好奇,畢竟一場精彩的演齣或比賽,舒適的體感是不可或缺的。這本書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公式和圖錶,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觀演建築的獨特性——那些巨大的空間,復雜的人流,以及對聲音和視覺效果的極緻追求,這些都給空調設計帶來瞭巨大的挑戰。作者顯然花瞭大量心思去研究這些細節,比如如何在大空間內實現均勻送風,避免産生噪音乾擾演齣,如何在高密度人群聚集時有效排濕降溫,以及如何與建築的聲學、照明設計巧妙融閤。讀完之後,我仿佛親身走進瞭這些建築的“心髒”,理解瞭那些看不見的管道和設備是如何協同工作,為我們提供如此令人愉悅的體驗。書中對不同類型觀演建築(劇院、體育館、音樂廳等)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每一個都像一個獨立的小故事,展示瞭空調設計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智慧。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隱形”空調設計的討論,如何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空間美學的破壞,讓科技真正服務於藝術和人性化體驗。這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是一部關於如何將工程技術與人文藝術完美結閤的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