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鼎革以文-清季革命與章太炎'復古'的新文化運動(章學研究論叢)
定價:78.00元
作者:林少陽
齣版社:上海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20814985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為旅日學者、東京大學教授林少陽撰寫的圍繞章太炎思想的晚清論。本書聚焦於1900年至1911年以章太炎為主的思想言論,尤其是章太炎旅居東京、擔任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主筆期間作為清季革命導師、清季思想文化運動旗手的影響。本書在縱軸上將清末知識分子思想接閤中國“士”的思想傳統,尤其是晚明思想傳統,同時將晚清革命置於太平天國之亂以來的政治、社會的連續性之中,以及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連續性之中;橫軸上則將晚清革命置於全球史脈絡之中,尤其將之置於東亞的曆史場域中,強調學生在晚清革命中的主體作用及海外革命中心東京的重要作用,兼及探討當時中國士人與日俄戰爭、日英同盟、印度獨立運動等國際事件的關聯。全書質疑“革命”與“改良”二元對立的晚清思想史敘述框架,並對中、英、日文半個世紀多以來的研究成果多有綜閤、迴應,在此基礎上獨樹一幟。本書新穎之處體現於如下關鍵詞:“革命”與“改良”二者兼具的“晚清思想文化運動”、“以‘文’為手段的清季革命”、“‘復古’的新文化運動”、“亡天下”等。本書試圖透過上述嶄新的敘述框架,彰顯章太炎及其周邊的曆史位置,以及整個晚清在中國現代性中的曆史定位。藉此本書試圖嚮讀者展示“晚清”作為思想課題的可能,進而試圖展示重釋中國現代性的可能。在此意義上,本書不僅是以章太炎為主的晚清思想論,更是挑戰常識的獨特的近代中國論。
內容提要
本稿為東京大學綜閤文化研究科林少陽教授討論1900年至1911年之間章太炎思想的一部專著,作為“章學研究論叢”之一。全書分總論和四編。總論概述全書主旨,揭示晚清以章太炎為代錶的以“文”為手段的“革命”和以“復古”為錶現形式的新文化運動。*編主要討論章太炎的“南方”話語及對晚清新青年革命精神與實踐的影響。第二編主要討論章太炎對“民族”“國傢”的看法,尤其討論瞭以往較少受到關注的章太炎的“聯亞”主張與對印度的認識,揭示瞭章太炎“民族”觀、“國傢”觀的批判色彩。第三編涉及章太炎思想中的儒傢色彩,抉發章太炎對“狂狷”之儒傢道德的繼承。第四編主要討論瞭章太炎與魯迅之間的關係,通過文本細讀揭示東京時期魯迅所受章太炎的影響,以及從晚清復古的新文化運動到“五四”反復古的新文化運動之間的關係。全書視野宏闊,立論精深,不僅對章太炎的思想有獨到深入的解讀,也對晚清思想史有一番新的認識,是一部非常有特色和學術含量的著作,相信齣版後將推動學界對相關領域的研究。
目錄
新圖文軒 正版現貨 配送
作者介紹
林少陽,1963年10月齣生,籍貫廣東紫金,東京大學博士,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綜閤文化研究科教授。研究領域為19世紀初以來的中國及日本的思想史,兼及文學史、文化史及批評理論。著作有『「修辭」という思想:章炳麟と漢字圏の言語論的批評理論』(東京白澤社2009年版)、《“文”與日本學術思想:漢字圈1700—1990》(中央編譯齣版社2012年版)及其他中日英文論文。
文摘
新圖文軒 正版現貨 配送
序言
新圖文軒 正版現貨 配送
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種嚴謹的學術氛圍,作者似乎花瞭大量時間在史料的梳理與考證上,這一點從參考文獻的浩繁可見一斑。我尤其對作者如何將章太炎的“復古”思想與當時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聯係起來這一點感到好奇。眾所周知,新文化運動高舉“打倒孔傢店”的旗幟,提倡白話文,否定傳統,似乎與章太炎所倡導的“復古”精神存在著天然的矛盾。然而,本書的書名卻巧妙地將兩者並置,這本身就暗示瞭一種超越錶麵二元對立的深度解讀。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揭示章太炎的“復古”並非簡單地迴歸過去,而是對傳統文化進行一種批判性的繼承與創新,這種“復古”可能包含瞭對民族文化根基的堅守,對西方思潮的審慎選擇,以及對中國自身獨特價值體係的重塑。我想象著,作者可能是從章太炎對於漢字、對於古籍、對於傳統政治製度等方麵的獨特見解齣發,來論證他的“復古”主張是如何在特定曆史語境下,對當時的社會思潮産生影響,甚至為新文化運動提供某種理論支撐或反思的視角。這種剝離錶麵現象,深入內在邏輯的學術探究,是我一直以來在曆史研究中孜孜以求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種全新的理解章太炎及其思想的視角,打破我原有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一個更為立體、更為 nuanced 的思想傢形象,以及他在那個復雜轉型期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评分初捧此書,就被書名“鼎革以文-清季革命與章太炎“復古”的新文化運動”所吸引。這不僅僅是一本書名,更像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謎語,預示著一場關於曆史、思想與變革的深刻探討。章太炎,“復古”,新文化運動,這些關鍵詞組閤在一起,就已經勾勒齣一條充滿張力的思想脈絡。我一直對晚清民國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心馳神往,那個“鼎革”之時,舊秩序搖搖欲墜,新思想如潮湧動。而章太炎,這位被譽為“國學大師”的先行者,他的思想究竟在其中扮演瞭怎樣一種復雜而關鍵的角色,尤其是在“復古”這一看似與革新相悖的命題上,他又是如何與新文化運動的主張交織在一起,甚至産生碰撞與融閤,這些都是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的。我期待的,並非僅僅是枯燥的史實堆砌,而是通過對章太炎思想的深度解析,能夠窺見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如何在東西方文明的巨大衝擊下,為中國的未來尋找齣路。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學術的嚴謹與思辨的深度,讓我深信,它將帶領我進行一場充滿挑戰與啓發的思想之旅。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解讀章太炎的“復古”論,以及它如何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一個獨特參照點,甚至成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對曆史復雜性的深入挖掘,正是我作為一名讀者最渴望獲得的體驗。
评分看到“鼎革以文-清季革命與章太炎“復古”的新文化運動”這個書名,我首先聯想到的是曆史的“變”與“不變”。“鼎革”二字,本身就包含瞭巨大的變革,預示著舊秩序的瓦解和新力量的崛起。而章太炎的“復古”,則似乎是站在瞭時代的風口浪尖上,試圖抓住一些“不變”的東西。這讓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把這看似矛盾的兩個概念,即“革命”與“復古”,以及“新文化運動”這股推陳齣新、批判舊有的思潮,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猜測,作者可能並非簡單地將章太炎的“復古”視為對傳統文化的簡單迴歸,而是將其理解為一種對民族文化根基的深刻反思和重新定位,一種在吸收外來文明的同時,保持自身文化獨立性的努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章太炎是如何在那個混亂的時代,運用他的學識和洞見,去解讀和定義“復古”的內涵,以及這種“復古”的理念,是如何在當時的知識界引起反響,甚至與新文化運動的激進思潮産生互動。也許,章太炎的“復古”正是為新文化運動提供瞭一種不同於全盤西化的參照,一種在“破”與“立”之間,尋求文化延續性和民族主體性的獨特路徑。這種對思想史深度挖掘的期待,讓我迫切地想深入瞭解作者的論證過程和結論。
评分讀完這本書的目錄和引言,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清末的“鼎革”之風,席捲瞭整個舊中國的根基,革命的炮火與思想的激蕩並行。而在這場巨變之中,章太炎的名字,總是與“國學大師”的光環、與激進的革命言論,以及與他那頗具爭議的“復古”思想聯係在一起。本書的書名“鼎革以文-清季革命與章太炎“復古”的新文化運動”精準地捕捉到瞭這種復雜性。我一直對章太炎的“復古”思想感到好奇,一方麵,他參與革命,思想激進,另一方麵,他又強調“復古”,這似乎存在著某種張力。新文化運動更是將矛頭直指傳統,高喊“打倒孔傢店”,那麼,章太炎的“復古”是如何與新文化運動相互作用,甚至産生影響的呢?我期待在這本書中,作者能夠深入剖析章太炎的“復古”究竟是指什麼,他所“復”的“古”,是何種意義上的“古”?是政治製度的迴歸,是學術思想的繼承,還是民族精神的重塑?我更期待作者能夠闡釋,在那個新舊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章太炎的“復古”思想是如何在“革命”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又是如何與新文化運動的主張産生復雜而深刻的聯係。這種聯係,可能不是簡單的對立,而是包含著互補、藉鑒,甚至是批判性的融閤。我渴望通過這本書,看到一個更為立體、更為 nuanced 的章太炎,一個在時代洪流中,既是革命者,又是守望者,既是創新者,又是傳承者的思想巨匠。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鼎革以文-清季革命與章太炎“復古”的新文化運動”極具畫麵感,仿佛能看到一場文化的“革命”,而章太炎的“復古”則像是在這股洪流中,一股彆具一格的清流,又或是某種古老的根基。我一直對章太炎這個人物充滿敬意,他的學問深厚,思想激進,但在我的印象中,他似乎與新文化運動的主流聲音有所不同。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是“新”,是“破”,而章太炎的“復古”似乎更側重於“守”和“傳”。所以,當看到“章太炎“復古”的新文化運動”這個組閤時,我感到非常驚喜,也充滿瞭疑問。我想象著,作者是否會深入分析章太炎的“復古”究竟是指什麼?是政治上的復闢,還是文化上的迴歸?如果是後者,那麼他的“復古”又與新文化運動對傳統的批判有何不同?或許,章太炎的“復古”並非是對過去全盤的接受,而是對傳統文化精髓的一種提煉和揚棄,他可能看到瞭西方文明的優勢,但也深知中國自身文化的重要性,並在兩者之間尋找一種平衡。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從章太炎的著作中挖掘齣他關於“復古”的論述,並將其置於清末民初那個大時代背景下進行解讀。這種解讀,必然需要作者對當時政治、社會、文化思潮有深刻的理解,也需要作者對章太炎的思想有精準的把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章太炎的“復古”思想是如何在變革的大潮中,扮演著一種特殊的角色,甚至是推動和影響著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评分初見“鼎革以文-清季革命與章太炎“復古”的新文化運動”這個書名,我的腦海裏立刻勾勒齣瞭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那個時代,舊的王朝正在崩塌,“鼎革”之聲不絕於耳,而在這個變革的洪流中,章太炎這位極具個性的學者,他的“復古”思想,以及它與“新文化運動”之間復雜的關係,無疑是研究那個時期思想史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我一直對章太炎的“復古”論感到好奇,它似乎與當時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傢店”的口號存在著明顯的張力。那麼,這本書將如何解析這種張力?作者是否會論證,章太炎的“復古”並非是對過去的簡單懷舊,而是在批判性地繼承傳統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尋求民族文化復興的道路?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深入挖掘章太炎在“清季革命”這一特定曆史語境下的思想軌跡,以及他的“復古”思想是如何與當時新文化運動的主流思潮發生碰撞、對話,甚至産生某種融閤的。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理解章太炎這位思想巨匠,在那個充滿變革與反思的時代,是如何以其獨特的方式,為中國文化的現代化進程貢獻智慧的。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鼎革以文-清季革命與章太炎“復古”的新文化運動”如同一個深邃的迷宮入口,邀請我一同探索那個思想激蕩的時代。我對章太炎的“復古”思想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因為在我看來,在那個高喊“打倒孔傢店”的新文化運動時期,“復古”似乎是一個頗具爭議的立場。我好奇的是,章太炎的“復古”究竟是何種意義上的“復古”?他是否是在為傳統文化尋找新的生命力,還是在對抗當時流行的全盤西化思潮?我特彆期待作者能夠深入剖析章太炎的“復古”思想,是如何在清末革命的大背景下,與當時的知識分子群體産生互動,又如何與新文化運動的主張發生關聯。也許,章太炎的“復古”並非是簡單的保守,而是一種對中國文化根基的深刻反思,一種在東西方文明碰撞中,尋求民族文化獨立性的努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章太炎的“復古”思想,在某種程度上,是否為新文化運動提供瞭一種不同於激進批判的視角,一種對中國文化傳統進行批判性繼承的可能。這種對曆史復雜性的解讀,對思想深層關聯的探究,正是吸引我深入閱讀的動力。
评分“鼎革以文”——這本書的書名自帶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充滿巨變的清末民初。章太炎,這位被譽為“國學大師”的思想傢,他的“復古”論,在“新文化運動”這場批判舊傳統、擁抱新思想的浪潮中,究竟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這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猜測,作者所探討的章太炎“復古”,並非是簡單的迴到過去,而是對傳統文化進行一種深刻的審視與重塑,或許是在西方文明的衝擊下,試圖尋找中國文化的根基與齣路。我非常想知道,作者將如何闡釋章太炎的“復古”思想,是如何在“清季革命”這一宏大曆史背景下,與當時的社會思潮、政治變革相互作用,甚至對新文化運動的展開産生影響。這種研究,無疑需要作者具備極高的學術素養和對曆史細節的敏銳洞察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打破我對章太炎“復古”的片麵理解,讓我看到他思想的復雜性與深刻性,理解他在那個動蕩時代,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為中國文化的未來貢獻力量,即使這種方式,在當時看來,可能與主流有所不同。
评分“鼎革以文”——光是這四個字,就足以勾起我對於那個時代“變”與“不變”的思考。“清季革命”是顛覆性的變革,“章太炎‘復古’”似乎是懷舊式的堅守,而“新文化運動”則是在這場變革中的思想激蕩。將這幾者並置,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學術上的探究欲望。我一直覺得,曆史的進程往往不是簡單的直綫,而是充滿瞭麯摺與反復,思想的演變更是如此。章太炎的“復古”思想,在我看來,並非是對過去全然的否定,而可能是一種在批判中繼承,在揚棄中創新。他是否看到瞭,過度的“全盤西化”可能帶來的文化失根危機?他是否試圖通過“復古”,來為當時的新文化運動提供一種不同於激進姿態的另一種可能性,或者說是一種“中國式的現代性”的探索?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作者對章太炎“復古”思想的精準界定,以及他對這種思想如何與新文化運動發生復雜互動的細緻梳理。這種研究,必然需要作者對曆史語境、思想流變有深刻的洞察力,也需要對章太炎這位思想巨擘的學說進行深入的解讀。我期待本書能夠為我呈現一幅清晰的思想地圖,讓我理解那個時代知識分子是如何在變革中尋找方嚮,在融閤中構建新知的。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鼎革以文-清季革命與章太炎“復古”的新文化運動”著實引人遐思,它像一把鑰匙,開啓瞭我對那個充滿變革的時代的無限好奇。章太炎,這個名字自帶一種不羈與深刻,而他的“復古”論,更是讓我感到一絲睏惑與著迷。在我的認知裏,“新文化運動”是打破陳規、擁抱西學、提倡白話文的激進革新,而“復古”似乎是與之相悖的概念。那麼,這本書是如何將兩者聯係起來的呢?我充滿期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否會深入探討章太炎的“復古”並非是對封建糟粕的迷戀,而是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堅守與重塑?他是否看到瞭在西方文化衝擊下,中國文化麵臨的危機,並試圖通過“復古”來尋找民族文化復興的道路?我更想瞭解,章太炎的“復古”思想,是如何在“清季革命”的宏大背景下,與當時的主流思潮發生碰撞、對話,甚至相互影響的。或許,章太炎的“復古”在某種程度上,為新文化運動提供瞭一種“以古鑒今”的視角,一種對民族文化身份的深刻反思,從而使得新文化運動不僅僅是簡單的西化,而是包含著對自身文化根源的探索。這種對曆史復雜性的挖掘,對思想深層聯係的解讀,正是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