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廢水處理工程(第三版)
作者:戴友芝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6-10
版次:3
印刷時間:2017-7
印次:1
開本:16開
裝幀:平裝
頁數:413
ISBN:9787122281517
定價:78.00
適讀人群 :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供給水排水專業教學使用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廢水處理工程》(第二版)自齣版至今已有12年。12年來,水處理的理論和技術都在不斷發展,為保持本書的新穎性,《廢水處理工程》(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礎上進行瞭較大的修改和補充。本書從廢水處理工程的單元方法入手,係統介紹瞭各單元處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藝流程、設計計算、操作管理及應用等,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闡述,注意吸收近年來水處理理論和技術等領域的新進展。第三版內容適閤目前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水汙染控製工程課程的師生使用,亦適閤給水排水專業教學使用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本書係統介紹瞭各種水處理單元技術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藝流程、設計計算、管理及應用等。全書共分十九章,內容包括總論、篩濾與調節、混凝、沉澱與上浮、深層過濾、化學處理、吸附、離子交換、膜分離、其他相轉移分離法、循環冷卻水處理、廢水生物處理理論基礎、好氧活性汙泥法、好氧生物膜法、厭氧生物處理、生物脫氮除磷、人工生態處理、汙泥處理與處置、廢水處理廠設計。
本書重視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的闡述,注重吸收廢水處理的新理論和新技術,同時理論聯係實際,用工程觀點分析問題,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供給水排水專業教學使用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戴友芝,湘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湘潭人,環境科學與工程湖南省重點學科負責人,湘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點負責人,湖南省教育廳精品課程《水汙染控製工程》負責人。
主要研究方嚮:水與廢水處理新技術。近幾年主持guo傢科技項目6項,其中主持guo傢自科基金2項,主持guo傢水體汙染控製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 “十一五”增補課題子課題1項,主持guo傢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子課題1項;主持guo傢水體汙染控製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 “十一五”2個子課題中的主要任務;主持省級科技和教改重點項目4項,其中主持湖南省科技廳重點項目1項,主持湖南省教育廳教改重點項目1項 ,主持湖南省高校創新平颱開放基金項目1項,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學湘潭聯閤基金1項,授權guo傢發明專利1項。
dy章總論
dy節廢水性質與汙染指標1
第二節廢水齣路與水質標準5
第三節廢水處理方法綜述9
思考題與習題11
第二章篩濾與調節
dy節篩濾12
第二節調節16
思考題與習題18
第三章混凝
dy節混凝的基本原理19
第二節混凝劑與助凝劑21
第三節影響混凝的因素25
第四節混凝工藝與設備26
思考題與習題31
第四章沉澱與上浮
dy節沉澱的基本理論33
第二節沉砂池41
第三節沉澱池45
第四節隔油池54
第五節氣浮池56
思考題與習題62
第五章深層過濾
dy節普通快濾池的構造64
第二節過濾理論73
第三節快濾池的運行77
第四節快濾池的設計81
第五節其他濾池83
思考題與習題87
第六章化學處理
dy節中和法88
第二節化學沉澱法91
第三節化學氧化還原法96
第四節電解114
思考題與習題121
第七章吸附
dy節吸附的基本理論122
第二節吸附劑及其再生130
第三節吸附工藝與設計134
第四節吸附法的應用142
思考題與習題143
第八章離子交換
dy節離子交換劑144
第二節離子交換的基本理論148
第三節離子交換工藝150
第四節離子交換設備及計算155
思考題與習題157
第九章膜分離
dy節膜材料及膜的製備158
第二節膜組件162
第三節膜分離類型及特徵165
第四節膜分離工藝及設計171
第五節膜汙染與清洗178
思考題與習題180
第十章其他相轉移分離法
dy節吹脫、汽提法181
第二節萃取法186
第三節蒸發法190
第四節結晶法194
思考題與習題198
第十一章循環冷卻水處理
dy節概述199
第二節水垢及其控製201
第三節腐蝕及其控製206
第四節微生物及其控製210
思考題與習題212
第十二章廢水生物處理理論基礎
dy節生物處理微生物基礎213
第二節微生物增長與底物降解動力學218
第三節廢水可生化性222
第四節廢水生物處理方法概述228
思考題與習題231
第十三章好氧活性汙泥法
dy節基本原理232
第二節活性汙泥性能指標及工藝參數234
第三節活性汙泥反應動力學242
第四節工藝運行方式及特點246
第五節曝氣設備與供氣量計算254
第六節曝氣池的構造與工藝設計262
第七節運行與管理269
思考題與習題272
第十四章好氧生物膜法
dy節基本原理274
第二節生物濾池277
第三節生物轉盤288
第四節生物接觸氧化法293
第五節生物流化床295
第六節曝氣生物濾池299
第七節生物膜法的運行管理304
思考題與習題305
第十五章厭氧生化法
dy節基本原理307
第二節影響因素309
第三節厭氧處理工藝及設備314
第四節厭氧消化過程動力學327
第五節厭氧反應器的設計331
第六節厭氧設備的運行管理334
思考題與習題335
第十六章生物脫氮除磷
dy節生物脫氮原理及影響因素337
第二節生物除磷原理及影響因素341
第三節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及特點342
第四節生物脫氮除磷工藝設計347
思考題與習題350
第十七章人工生態處理
dy節穩定塘352
第二節土地處理359
第三節人工濕地362
思考題與習題366
第十八章汙泥的處理與處置
dy節汙泥的來源與特性368
第二節汙泥調理369
第三節汙泥濃縮371
第四節汙泥穩定377
第五節汙泥脫水379
第六節汙泥處置及綜閤利用384
思考題與習題388
第十九章廢水處理廠設計
dy節設計程序389
第二節流程選擇390
第三節廢水處理廠平麵及高程布置392
第四節設計說明書主要內容396
第五節城市汙水處理廠設計實例397
思考題與習題412
主要參考文獻
這本《現貨廢水處理工程 第三版 工業廢水處理技術書 汙水處理設備廢水排放汙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 生活汙水重汙》聽書名就覺得內容非常紮實,但這次我想分享一下它在實際應用中給我帶來的“靈感”和“思考”,而不是直接講書裏的技術細節。我一直覺得,很多理論知識的價值,最終體現在能否引發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甚至觸及一些更宏觀的層麵。這本書雖然標題直指技術,但我在閱讀過程中,卻不止一次地聯想到當下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微妙的平衡。尤其是在看到某些工業廢水處理的案例時,我腦海中會浮現齣整個産業鏈的碳足跡,以及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如何更有效地將汙染成本內部化,讓“治汙”本身也成為一種可持續的經濟模式。我甚至會想,這本書是否能為我們提供一些顛覆性的思路,比如,與其被動地“處理”廢水,不如從源頭設計更環保的生産工藝,將“零排放”或“資源化”作為終極目標。當然,我知道這是對技術書籍的一種“跨界”解讀,但正是這種拓展性,纔讓知識變得更加鮮活和有生命力。書中的一些圖錶和案例,雖然是為理解技術而設,但其背後所代錶的“付齣與迴報”的關係,也讓我開始思考,在公共政策層麵,如何通過更科學的激勵機製,引導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起環境保護的責任,讓“綠色”成為一種普適的價值導嚮。
评分我一直對“工程”這個詞抱有敬畏之心,它意味著將理論轉化為現實,將復雜的問題分解並解決。這本《現貨廢水處理工程 第三版 工業廢水處理技術書 汙水處理設備廢水排放汙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 生活汙水重汙》,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書中詳細闡述瞭各種廢水處理設備的選型、設計、安裝和調試過程,讓我仿佛親身體驗瞭一次從零開始建設一個廢水處理設施的完整過程。我特彆關注瞭關於“運營管理”的部分,這讓我認識到,即使擁有最先進的技術,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我開始思考,在當前的經濟發展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平衡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書中提到的“汙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讓我聯想到,是否可以建立一套更科學的評價體係,來衡量不同廢水處理方案的長期效益和可持續性。我甚至開始對一些新興的環保技術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例如生物處理、膜分離等,並期待看到這些技術在未來能有更廣泛的應用,為解決日益嚴峻的廢水汙染問題貢獻力量。
评分我一直認為,學習一本好書,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它能否激發你對某個領域産生更濃厚的興趣,甚至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這本《現貨廢水處理工程 第三版 工業廢水處理技術書 汙水處理設備廢水排放汙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 生活汙水重汙》正是這樣的一本書。雖然我不是專業工程師,但書中的一些原理和案例,卻讓我對“水”的淨化過程産生瞭前所未有的興趣。我開始關注身邊的水體,思考它們是如何從自然狀態變成被汙染,又如何通過各種技術手段被“拯救”的。書中對不同類型工業廢水的處理方法,讓我瞭解到,原來我們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産品,其生産過程中可能産生如此復雜的廢水。這種認知,促使我開始審視自己的消費習慣,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齣更環保的選擇。我甚至開始關注一些環保紀錄片,將書中的知識與現實中的環保挑戰聯係起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技術指導,更重要的是,它像一顆種子,在我心中種下瞭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我開始主動去瞭解、去思考、去行動。
评分我一直對“水”這個元素充滿瞭好奇,它既是生命之源,也是工業生産中不可或缺的媒介,而一旦被汙染,又會成為巨大的環境挑戰。這本《現貨廢水處理工程 第三版 工業廢水處理技術書 汙水處理設備廢水排放汙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 生活汙水重汙》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如何處理”的層麵,更讓我感受到瞭一種“係統性”的思維。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大型的汙水處理廠,親眼看著各種復雜的設備如何協同工作,將渾濁的廢水一步步淨化。但更令我著迷的是,書中對“運營管理”和“汙染治理設施”的深入剖析。這讓我意識到,技術本身隻是一個工具,而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高效、經濟、安全地運營這些設施。我開始思考,在日益嚴峻的環境壓力下,我們是否需要培養更多具備跨學科知識的專業人纔,他們既要懂技術,也要懂管理,甚至要懂法律和經濟學。我甚至在想象,未來是否會有更智能化的廢水處理係統,能夠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實現自主優化運行,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和運營成本,同時達到最優的淨化效果。這本書讓我覺得,環境保護並非是一項孤立的任務,而是需要多方聯動、多層次參與的復雜工程,而技術的進步,無疑是其中最關鍵的驅動力之一。
评分這次閱讀《現貨廢水處理工程 第三版 工業廢水處理技術書 汙水處理設備廢水排放汙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 生活汙水重汙》,讓我最大的感觸是,原來我們一直在與“看不見的敵人”進行著一場持久的“攻防戰”。書中的各種廢水處理技術,就像是我們在對抗汙染的“武器庫”。我尤其對其中關於“重汙”汙水處理的部分印象深刻,這讓我意識到,一些看似棘手的汙染問題,並非沒有解決之道,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擁有足夠先進的技術和足夠的決心去實施。我開始想象,在未來的城市規劃和工業布局中,如何將廢水處理設施的設計與整體環境融為一體,使其不僅是功能性的,更能兼具美觀和生態效益。我甚至會思考,是否可以將廢水中蘊含的某些物質,通過技術手段進行迴收利用,變廢為寶,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這本書,讓我對“治理”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處理”,更是一種智慧的博弈,一種對自然規律的尊重與遵循。它讓我意識到,科技的力量,在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方麵,發揮著多麼關鍵的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