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纂這套叢書的王锡祺(1855-1913)是清光緒年間著名的編輯傢。字壽萱,號瘦丹,江蘇清河人。王锡祺生平喜好輿地遊覽之書,“聞人談遊事則色然喜,閱諸傢記錄與夫行程日記,即欣然而神往”。“凡山經、地誌以至集部諸書,無不泛覽”《續清河縣誌》記載,王氏藏書達數萬捲。王氏長於地理之學,終日置身書海,埋頭著述,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輯刊《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精裝20冊行世。小方壺齋輿地叢書捲帙繁浩,《叢鈔》共12帙64捲,收書1200種;《補編》有12帙,不分捲,收書58種;《再補編》也分12帙,不分捲,收書90種。這部叢書共36帙,64捲,收書1348種。就收書種類而言,堪稱清代輿地叢書之。這套叢書輯錄的資料,一來源於專書、地誌,如《叢鈔》帙的《地球誌略》摘錄於《瀛環誌略》捲一《地球》;《叢鈔》第二帙的《綏服內濛古記》,摘錄於《聖武記》捲三《國朝綏服濛古記》內六盟濛古;《叢鈔》第三帙的《雅剋薩考》摘錄於《朔方備乘》捲十四,《尼布楚考》摘錄於《朔方備乘》捲十五等等。二來源於清人文集,如《叢鈔》第四帙的《登泰山記》取材於姚鼐《惜抱軒文集》捲十四;《登南嶽記》取材於唐仲冕《陶山文錄》捲七;《遊廬山記》取材於洪亮吉《更生齋乙集》捲八;《遊九華山記》取材於施閏章《愚山先生學餘文集》捲十四等等。三來源於各種傳抄本、稿本,如楊賓的《柳邊紀略》、高士奇的《扈從東巡日錄》、博明的《鳳城瑣錄》等等。四來源於今已不知所本的各種文獻,這些文獻原書亡佚後,《叢鈔》卻將有關內容保存瞭下來。這些資料編入《叢鈔》時,一般皆照原書過錄,一字不改,也有少數幾篇改動過個彆字句。該書捲帙浩繁,內容充實,包括地理總論、中國各省和邊區形勢、撫綏武功、旅行紀程、山水遊記、各地風土人情、少數民族風俗,以及當時世界其他各國的山川地理形勢與各大洋情況。該書齣版後,引起瞭朝野人士的重視。《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及其補編、再補編範圍廣泛,內容詳實,保存瞭清代相當完整的珍貴的地理資料,是研究清代中外曆史地理方麵很重要的一部叢書。
大連圖書館藏王锡祺《小方壺齋輿地叢鈔三補編》稿本,為海內孤本。昔年《中國科技史料》曾有披露。此編取材於清末翻譯西書,包括江南製造局、京師同文館和教會機構齣版的地理文獻。
| 大傢都在買 |
| |||||||||||||||||||||||||||||||||||||||||||||||||||||||||||
從一個純粹的收藏角度來看,這套書的價值就已經體現齣來瞭。宣紙綫裝,限量齣版的性質(雖然不知道具體數量,但這種規格通常是如此),都使其具備瞭良好的收藏潛力。十二冊的體量,在同類古籍再版或輯錄中也算得上是相當可觀的篇幅,顯示瞭編纂者在資料搜集上的巨大投入。在如今許多書籍都追求輕薄、低成本的時代,能看到齣版社仍舊願意投入人力物力,堅持使用傳統工藝和高品質材料製作這樣一套體量的書籍,實屬難得。它不僅僅是一套書,更是一種對傳統齣版精神的堅守。我打算將它放置在一個恒溫恒濕的環境中妥善保存,希望它能陪伴我更久遠的歲月,成為我書房中一份沉甸甸的文化資産。
评分這本《小方壺齋輿地從鈔》的裝幀實在令人稱道。一上手就能感覺到宣紙的細膩與溫潤,那股特有的紙香,仿佛帶著曆史的塵埃,讓人心生敬意。綫裝的工藝更是講究,每一針一綫都透著傳統匠人的細緻與耐心,書頁翻動間,那種沉甸甸的質感,是現代印刷品難以比擬的。特彆是“西泠印社齣版社”的名頭,本身就代錶著一種文化品質的保證。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內容,但光是捧著這兩函十二冊的書籍,就像是握著一份珍貴的文物。裝幀的考究,不僅僅是為瞭美觀,更是對內容本身的一種尊重。這種對細節的執著,讓人對書中所載的地理知識也充滿瞭更高的期待,相信內容必定是經過精心考量和整理的。它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風景,彰顯著收藏者的品味。
评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地理測繪和方誌文獻抱有濃厚的興趣,因此對這套“輿地從鈔”抱有極高的期望。雖然尚未完全展開閱讀,但從其名稱推測,想必收錄的地理資料必然是極為詳實和珍貴的。西泠印社的齣品,讓人對其內容的權威性和版本的可靠性有信心。我猜想,這些“從鈔”中,一定包含瞭許多現在已難尋蹤跡的舊時輿圖考證或地方掌故的記載。比起那種宏觀的地理論述,我更偏愛這種立足於實地考察和文獻輯錄的“輿地”學問。我期待著書中能有對古代交通、水文、山川變遷的細緻描摹,這對於理解曆史地理的演變至關重要,無疑是一部值得反復查閱的工具書和研究資料。
评分拿到書後,我立刻被它散發齣的那種古典氣息所吸引。雖然現代社會信息獲取如此便捷,電子閱讀似乎成瞭主流,但像這樣厚重的綫裝書,卻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它迫使你放慢節奏,去感受每一頁的紋理,去體味文字的重量。這種“慢閱讀”的體驗,在快節奏的生活中顯得尤為珍貴。書的整體設計,從函套的顔色到書簽的樣式,都透著一股雅緻。我尤其喜歡它那種內斂而不張揚的風格,符閤我對傳統地理學著作的想象——嚴謹中帶著文人的情懷。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讀物,而是需要你沉下心來,慢慢品咂,纔能體會其精妙之處。每一次翻閱,都像是一次與古人對話的儀式感,讓人對手中的知識更加珍惜。
评分我對這套書的“套裝”概念非常滿意。兩函十二冊的組閤,意味著內容必然是結構清晰、層層遞進的。很多時候,單冊齣版的地理著作往往在體係上會有所欠缺,而這種成套的“從鈔”,暗示著它是一個完整的研究體係或資料匯編的結晶。我設想中的閱讀路徑是,先通覽整體框架,再逐冊深入細節,這種閱讀的層次感,比零散的資料更有助於理解復雜的地理信息。而且,分成兩函,也方便瞭日常的取用和翻檢,不至於因為整體太過龐大而束之高閣。這種設計既兼顧瞭宏大敘事的需求,也考慮到瞭讀者的實際操作便利性,體現瞭一種非常周到的編輯思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