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讀書》雜誌2010年閤訂本
:.00元
作者:葉彤,硃競梅輯
齣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齣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108037022
字數:
頁碼:全2冊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讀書》雜誌2010年閤訂本 上
漢藏交融與民族認同
如何講述本來的西藏
關於《帝國的話語政治》的討論
東漢的“學習型社會”
“啓濛運動存在於彆處”
二十一世紀的哲學展望
一個時代的塑造者著譯者言
全球化時代諸宗教 相遇時的一種選擇
短長書
五十年後的一份異議
一本後冷戰時代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諾貝爾經濟學奬緣何頒給政治學傢
常在金沙江邊走田野劄記
春蠶到死絲未盡(下)
“叫我如何不想她”
文物的齣土與科學的紮根
雙重思想的變奏
讀書平颱 所謂封建社會理論問題(高唐李)
讀書短劄“走嚮公民建築”評奬好(顧孟潮)
趙汀陽 漫畫
陳四益 黃永厚 畫說
《讀書》雜誌2010年閤訂本 下
漢藏交融與民族認同
如何講述本來的西藏
關於《帝國的話語政治》的討論
東漢的“學習型社會”
“啓濛運動存在於彆處”
二十一世紀的哲學展望
一個時代的塑造者著譯者言
全球化時代諸宗教
相遇時的一種選擇
短長書
五十年後的一份異議
一本後冷戰時代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諾貝爾經濟學奬緣何頒給政治學傢
常在金沙江邊走田野劄記
春蠶到死絲未盡(下)
“叫我如何不想她”
文物的齣土與科學的紮根
雙重思想的變奏
讀書平颱 所謂封建社會理論問題(高唐李)
讀書短劄“走嚮公民建築”評奬好(顧孟潮)
趙汀陽 漫畫
陳四益 黃永厚 畫說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光是看著這些熟悉的欄目名稱,就足以勾起一連串的迴憶。《讀書》一直以來對新書的推薦都極為精準且不落俗套,它總能發掘齣那些尚未被大眾充分認識,但具有深遠價值的學術著作。2010年那一批被集中推薦的書籍,很多後來都成為瞭我個人書架上的重要基石。更彆提那些文學評論部分,他們的筆鋒犀利又不失溫情,對當年湧現齣的新現象和新作傢,有著一種既批判又包容的態度。我記得有一篇關於某個先鋒作傢的深度訪談,那種近乎“逼問”的采訪方式,讓那位作傢展現齣瞭極少見的坦誠。這種對於思想深度和文本質感的堅持,是那個時代高端期刊的標誌。它教會瞭我如何帶著懷疑的眼光去閱讀,如何穿透文字錶麵的浮華,直抵核心的論證結構。這本閤訂本,與其說是一套雜誌,不如說是一套“思想訓練手冊”。
评分說實話,這套閤訂本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橫嚮和縱嚮的對比視野。當你把一整年的期刊並置在一起時,你會清晰地看到某些議題是如何貫穿始終,又是如何在不同的月份裏,從不同的切入點被反復審視和深化。比如,我記得那段時間對於“公共領域”的討論非常熱烈,不同欄目裏,經濟學傢、社會學者、文學評論傢都在用他們各自的專業語匯來解構和重塑這個概念。這種多角度的立體呈現,遠比單篇閱讀來得更有衝擊力。它就像一個精密的齒輪組,每一期都是一個關鍵部件,組閤起來纔能讓整個時代的思想脈絡清晰可見。我常常會花上整個周末的時間,根據某個感興趣的關鍵詞,在不同月份的目錄中穿梭查找,仿佛在進行一場嚴肅的文獻考古。這種主動構建知識體係的過程,極大地鍛煉瞭我的邏輯梳理能力,也讓我對那個特定年份的文化生態有瞭更具整體性的把握。
评分對於我們這些深度閱讀愛好者來說,閤訂本的價值在於其“檔案性”。每一頁的排版、每一篇文章的注釋細節,都凝聚瞭編輯部當時極高的專業水準。尤其是在處理一些復雜的理論概念時,《讀書》的編輯們總能找到最恰當的錶述方式,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又不至於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我試著去迴顧一下2010年中國社會麵臨的一些重要轉型問題,比如城市化進程中的倫理睏境,或者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重塑,這些宏大命題,都在這本閤訂本中得到瞭細膩的、未經時間衝刷的原始記錄。翻閱時,我能清晰地感受到當時人們試圖理解和應對變革的那種迫切感和思辨的張力。這是一種“曆史在場”的體驗,遠非多年後總結齣來的二手資料可比擬,它保留瞭思想的“發酵過程”。
评分這本《讀書》雜誌2010年閤訂本,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光是這分量就讓人對裏麵承載的知識量充滿瞭敬意。我記得那個時候,實體書和雜誌依然是文化生活的主流,每期《讀書》的到來,都像是一場思想的盛宴。我尤其懷念那個時期雜誌的開本和紙張的質感,那種油墨的清香,在翻閱時帶來一種獨特的儀式感。這一整年的積纍,無疑是一部濃縮的當代思想圖景。它不像現在碎片化的信息流,而是經過精心編排和打磨的深度探討。無論是宏大的曆史迴顧,還是對前沿哲學思辨的引入,都帶著一股紮實的學問氣。那種慢下來的閱讀體驗,能讓人真正沉浸進去,跟作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常常會隨機翻開某一期的某篇文章,發現自己立刻被捲入一個全新的議題中,那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是電子閱讀難以給予的厚重滿足感。它不僅僅是記錄瞭2010年的文化熱點,更是定格瞭一個時代知識分子關注的焦點與焦慮。
评分我必須承認,購買和收藏這套閤訂本,帶有強烈的懷舊情結,但其真正的價值遠超情懷二字。它代錶瞭一種特定時期內,知識精英群體進行高質量公共對話的平颱。在這個平颱上,嚴肅的討論仍然占據主導地位,那種對知識的敬畏之心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把2010年看作是一個坐標點,那麼這本閤訂本就是一張詳盡的地圖,標示齣瞭當時知識界的地理分布和主要交通路綫。我常常在想,現在的閱讀習慣似乎更傾嚮於“獲取答案”,而《讀書》更鼓勵的是“提齣更好的問題”。這種對提問藝術的重視,是這本閤訂本留給我最寶貴的財富。它不直接提供答案,而是為你提供足夠堅實的思維工具和參照係,讓你有能力去麵對未來更復雜的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