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門戶網站裏約奧運會傳播發展研究
定價:60.00元
售價:45.6元,便宜14.4元,摺扣76
作者:李芳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64423797
字數:
頁碼:32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門戶網站裏約奧運會傳播發展研究》以門戶網站裏約奧運會傳播麵臨問題與解決路徑為主要研究對象,以2016年裏約奧運會門戶網站新聞傳播為主要研究內容,選取新浪、、網易和搜狐四大綜閤門戶網站,通過對其在裏約奧運會中PC端、新聞客戶端、微博和微信傳播現狀與特點進行量化分析和媒體專傢訪談,深入分析研究四大門戶網站大型體育賽事傳播特點、規律、問題與路徑。
目錄
作者介紹
李芳,瀋陽體育學院副教授,博士,新聞教研室主任,新聞學專業帶頭人,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新聞傳播分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理事。
近五年來,主持國傢社科基金課題1項,主持省部級課題8項,參與國傢及省部級課題20多項:主編《體育新聞采訪》教材1部,被遴選為遼寜省“十二五”高等教育本科省級規劃教材,參編教材2部:核心期刊發錶論文15篇:獲遼寜省哲學社科成果二等奬1項(負責人):遼寜省教育廳教學成果一等奬]項(第二作者):遼寜省精品資源共享課《體育新聞采訪》的負責人:院精品課程《大眾傳播學》負責人。
文摘
《門戶網站裏約奧運會傳播發展研究》:
自2000年悉尼奧運會我國門戶網站參與奧運傳播至2012年倫敦奧運會,曆經12年的發展變遷,四大門戶網站已經從傳統媒體的從屬地位逐漸躍升為完全獨立化的發展模式軌道中。據NIC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2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39.9%,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88億人,手機颱式電腦成為大上網終端。迫於網絡媒體的強勢崛起,國際奧運會對於網絡媒體傳播政策也在不斷放寬,2012年倫敦奧運會,國際奧委會和倫敦奧組委對於網絡媒體的開放態度更加明確,甚至給予瞭網絡媒體幾乎等同於電視媒體的待遇。無論是網絡賽事直播授予權,還是采訪權方麵,網絡媒體特彆是門戶網站都獲得瞭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經過悉尼、雅典和北京奧運會傳播經驗的總結,在第30屆倫敦奧運會傳播中,我國門戶網站的傳播策略更加完善,傳播水平有瞭質的提升。可以說,我國門戶網站的奧運傳播已經進入日臻成熟的發展階段。
2012年倫敦奧運會,我國四大門戶網站隻購買瞭奧運賽事點播權,麵對央視賽事直播版權的壟斷,、新浪、搜狐和網易打破傳統的依賴傳統媒體發展的模式,通過自製原創視頻節目、奧運賽事評論以及多元化的策劃闆塊,為網民奉獻精美的、個性化的、即時互動的、豐富多彩的奧運資訊,這也凸顯瞭我國門戶網站自身實力的壯大,在大型體育賽事傳播中開始從邊緣邁嚮主流。相較於雅典奧運會和北京奧運會,本屆倫敦奧運會門戶網站不僅重視PC端的發展建設,更加重視其手機門戶網站奧運頻道的構建和完善。各傢門戶網站也通過PC端奧運主頁以及手機端奧運主頁雙管齊下的傳播方式,使得奧運資源得以充分利用。不僅如此,繼北京奧運會傳播大放異彩之後,倫敦奧運會成為門戶網站首屆微博奧運會,移動新媒體的奧運會,微博、微信和新聞客戶端成為門戶網站倫敦奧運傳播的新增長點,因移動新聞客戶端和微信纔剛剛齣道,發展尚不成熟,而微博自2009年新浪首推,曆經3年發展,已經走嚮成熟,並開創倫敦奧運“微博奧運傳播”的新方式,吸引眾多粉絲的關注。在四大門戶網站中,新浪微博和微博的影響力較為廣泛。兩大門戶紛紛抓住機遇,通過新聞時效性更強的特點,時間發布奧運賽事新聞,而通過超鏈接的方式,在門戶網站網頁中發布深度性更強的評論新聞,形成報道資源優勢的互補,取得瞭的傳播效果。下麵主要以網為例,分析門戶網站倫敦奧運傳播的主要特色如下。
一、打造豪華專業媒體與明星陣容
為嚮受眾提供更加豐富多元、個性的奧運信息,各門戶網站均不惜重金,打造由知名主持人、媒體專傢記者、明星名人、運動員等組成的豪華奧運傳播陣容,發布新的奧運戰況。如在倫敦奧運的報道團隊中,不僅包括體育節目主持人和體育評論員白岩鬆、劉建宏、段暄、崔永元、孫正平、張衛平、於嘉等人,一綫大牌明星成龍、莫文蔚等也赫然在列,作傢團隊包括韓寒、蔣方舟等人,還有退役冠軍團隊囊括瞭謝杏芳、楊淩等倍受大傢關注的前冠軍運動員。還與我國傳統優勢項目,具備奪金實力的羽毛球、乒乓球、跳水等團隊簽約,包括劉翔在內的181位明星攜手,依托微博平颱,成為倫敦傳播團隊的成員。而全明星奧運播報團成員通過微博平颱,在時間發布賽場一手信息,與網友進行積極互動,形成瞭團隊微博互動播報的新模式。
……
序言
我注意到這本書在方法論的選擇上似乎采用瞭跨學科的視角,這在處理“傳播發展”這樣一個復雜的議題時是至關重要的。我剛纔瞥到似乎有提及話語分析和受眾反饋機製的內容,這錶明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網站內容的單嚮輸齣層麵,而是試圖構建一個包含“生産—分發—接收—反饋”的完整閉環模型。對於像奧運會這種需要全球協同、跨文化溝通的事件而言,任何單一維度的分析都必然是片麵的。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將技術平颱(門戶網站的底層邏輯)與文化語境(裏約的社會背景)進行有機結閤,而不是簡單地將兩者並列。如果能有效地展示齣技術如何塑造瞭我們對異域事件的認知,這本書的貢獻度就會大大提升,它將為我們理解未來大型國際事件的媒體處理提供重要的參考坐標。
评分從一個長期關注國際關係和網絡輿論動態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選題本身就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裏約奧運會雖然已經過去瞭一段時間,但它所暴露齣的全球信息流動的模式、發展中國傢如何利用重大事件提升國際形象的策略,至今仍是值得我們深入反思的課題。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不僅在於對過去事件的總結,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審視未來媒介環境的“透鏡”。它似乎在告訴讀者,門戶網站作為傳統互聯網巨頭,在麵對新興的短視頻和即時通訊工具的衝擊時,是如何調整其傳播策略以維持其核心影響力的。這種對媒介權力結構動態變化的捕捉和分析,是極其寶貴的。我迫不及待想深入研究其中關於“傳播效果評估”的部分,看看在海量信息中,哪些聲音真正穿透瞭屏幕,抵達瞭全球讀者的心智。
评分這本書的章節結構設置得非常精妙,我剛纔快速翻閱瞭一下,它似乎是從宏觀的背景鋪陳,逐步深入到具體的傳播案例分析,這種層層遞進的邏輯脈絡,對於一個想要建立全麵認知框架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特彆留意到其中一章似乎在探討社交媒體在信息擴散中的“裂變效應”,這一點非常吸引我,因為裏約奧運會正好是移動互聯網技術高度成熟的時期,各種“病毒式傳播”的事件層齣不窮。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那些碎片化的網絡熱點,通過嚴謹的學術模型進行歸類和解讀的。書中的圖錶和數據可視化部分看起來也非常專業,不像很多純理論書籍那樣枯燥,而是用直觀的方式來佐證論點,這大大降低瞭理解復雜傳播機製的門檻。我感覺作者不隻是在陳述“發生瞭什麼”,更是在深入挖掘“為什麼會這樣發生”背後的深層驅動力,這正是學術研究的價值所在。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太有心瞭,封麵那種亞光處理,搭配上燙金的“門戶網站”幾個字,立刻就給我一種沉甸甸的學術感和時代感。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這本書的推薦的,當時我對裏約奧運會那種全球性的傳播現象非常好奇,總覺得光看新聞報道是遠遠不夠的。拿到手後,我首先被它的排版吸引瞭,字體的選擇非常清晰易讀,頁邊距也處理得恰到好處,讓人在長時間閱讀時眼睛不會感到疲勞。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深入到內容細節中去細細品味,但僅從外觀和初步的目錄瀏覽來看,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將一個如此宏大且時效性強的議題進行係統化梳理時所付齣的巨大努力。這本書的紙張質感也非常好,拿在手裏很有分量,這對於一本聚焦於信息傳播和技術應用的著作來說,無疑是提升閱讀體驗的關鍵一環。我期待著接下來的閱讀過程,相信它能為我提供一個堅實的理論框架來理解數字時代大型賽事的輿論構建。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初步來看,顯得非常嚴謹且具有批判性視角,這正是我偏愛的學術論著的調性。它沒有陷入那種簡單的贊美或記錄式的敘事,而是似乎在試圖解構奧運會作為一種全球文化符號,在特定地理背景下是如何被門戶網站等核心媒介平颱進行選擇性建構和投射的。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引用前人研究時展現齣的那種對話姿態,既有對現有理論的繼承,又有明顯的創新和突破的意圖。讀起來,你會感覺作者不是在孤芳自賞,而是在積極參與一場關於媒介生態和國傢形象構建的嚴肅討論。這種深度的文本挖掘,預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針對奧運迷或者媒體從業者的科普讀物,它更像是一份對當代信息戰和軟實力輸齣的深度剖析報告,非常耐人尋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