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書--與痛共舞:慢性疼痛的身心療法(第四版) 【美】瑪格麗特考迪爾(Margaret

正版新書--與痛共舞:慢性疼痛的身心療法(第四版) 【美】瑪格麗特考迪爾(Margare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瑪格麗特考迪爾Margaret A. Cau 著
圖書標籤:
  • 慢性疼痛
  • 身心療法
  • 疼痛管理
  • 自我療愈
  • 心理健康
  • 健康養生
  • 醫學科普
  • 自助指南
  • 瑪格麗特考迪爾
  • 第四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57288
商品编码:2933960884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與痛共舞:慢性疼痛的身心療法(第四版)

定價:59.00元

作者:【美】瑪格麗特考迪爾(Margaret A. Caudill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1545728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這好不瞭的疼痛究竟是怎麼迴事?我該如何應對疼痛?身體和心理是如何相互影響的?我被自己的思維和心態束縛瞭嗎?營養和痛疼有什麼關係?我為什麼總是不能與醫生和傢人好好溝通?我為什麼總是與理想的目標相距甚遠?我還有可能重新掌控生活嗎?……

內容提要


阿爾貝加繆在《西西弗斯的神話》中說,“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帶著疼痛活下去。” 瑪格麗特考迪爾醫生的《與痛共舞》就是這樣一本告訴我們如何擁抱疼痛的誠意之作。

目錄


讀前須知:本書對你有何幫助 \\001

章 掌控疼痛 \\009
你要試著承認,你有疼痛癥狀而且這些癥狀不會消失。隻有正視你的疼痛,確定你的問題,你纔能開始掌控疼痛。使用疼痛日誌,有助於你弄清疼痛時的身體感覺和情緒反應。學會設定目標,有利於讓你的生活恢復秩序和活力,讓你再次體驗到成就感和價值感。

正視疼痛 \\010
確定問題 \\011
使用疼痛日誌 \\013
學會設定目標 \\017
本章總結 \\020
探索任務 \\021

第2章 瞭解疼痛 \\023
疼痛,就像發燒,是一種癥狀。疼痛也是人類體驗的一個重要和必要的組成部分。認識疼痛,瞭解疼痛的含義和機製,是管理疼痛必不可少的一步。

急性疼痛 \\024
慢性疼痛 \\026
慢性疼痛體驗 \\027
疼痛的産生過程 \\030
減輕慢性疼痛的方法 \\036
疼痛的含義 \\044
本章總結 \\049
探索任務 \\052

第3章 心-身聯係 \\053
慢性疼痛也是一種慢性壓力。心理和身體其實是一體的。你的心理反應(幸福、悲傷、憤怒)與你的身體反應可以互相影響。因為心-身聯係如此緊密,所以壓力既能導緻身體癥狀又能導緻心理癥狀。管理疼痛,首先要學會調節心理。

放鬆技術 \\055
正念技術 \\057
呼吸技術 \\057
基本放鬆和正念技術 \\067
高級放鬆和正念技術 \\071
本章總結 \\076
探索任務 \\079

第4章 身-心聯係 \\081
疼痛也許限製瞭你的活動。你不必強迫自己勉強活動,但你可以學著傾聽自己的身體,利用身體提供的綫索來掌握節奏,通過時間管理為你的活動做計劃,在疼痛不再惡化的情況下保持健身運動。摸清你的疼痛規律,你就能用你的身體改變你的心情和感受。

多多活動 \\083
時間管理 \\090
傾聽身體 \\092
身心互動 \\096
健身運動 \\098
多找樂子 \\100
本章總結 \\102
探索任務 \\104

第5章 思維的力量 \\107
思維會影響身心健康、應對能力,甚至會影響疼痛調節能力。你怎樣解釋、看待你的疼痛,會受你的自動思維的影響。你越焦慮、越失控,就會把你的疼痛看得越嚴重。瞭解思維的力量,並學會駕馭這種力量,你就能夠更好地應對疼痛。

認知技術:駕馭思維的力量  \\108
自言自語:你的自動思維 \\110
非理性信念和認知歪麯 \\112
監控你的自言自語 \\118
改變想法 \\121
慢性疼痛的“心理疾病”標簽 \\127
本章總結 \\130
探索任務 \\131

第6章 心態的力量 \\137
醫學和心理學研究發現,在逆境麵前保持積極心態,對健康有很多好處。習得性無助、憤怒和敵意等不良心態不僅無益於疼痛的緩解,而且會乾擾壓力應對和問題解決。相反,抗壓、樂觀、共情和助人等積極心態,則會讓生活(特彆是患上慢性疼痛之後的生活)變得輕鬆很多。

不良心態 \\139
積極心態 \\144
改變心態 \\147
應對風格 \\151
本章總結 \\152
探索任務 \\153

第7章 營養與疼痛 \\155
良好的飲食習慣對身心健康至關重要。一些食物和飲食行為可能會加重或減輕疼痛,堅持寫飲食日誌,瞭解你的飲食對你的疼痛的影響。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你應該遵循一些基本的飲食建議來改善健康、管理疼痛。

兩個基本原則 \\158
基本營養指南 \\159
基本食物和營養 \\160
從營養入手管理疼痛 \\163
本章總結 \\169
探索任務 \\172

第8章 有效溝通 \\175
有效的溝通包括準確地傳達信息、錶達感受、接受反饋,並且客觀地傾聽他人。很多慢性疼痛患者之所以覺得痛苦,一方麵是因為疼痛本身,另一方麵是無法讓他人明白自己的疼痛及其引發的特殊需要。掌握一些有效溝通的技巧,保持不卑不亢的態度,對於每一個慢性疼痛患者來說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詞能達意 \\176
端正態度 \\180
積極傾聽 \\184
本章總結 \\186
探索任務 \\187


第9章 解決問題 \\193
你被睏住瞭、無法前進嗎?你不顧疼痛追求的目標切閤實際嗎?如果不能靈活地適應帶著疼痛的生活,你就可能遭受更多痛苦。你需要衝破自己思維的枷鎖,學會閤理地設定目標。為瞭更好地帶著疼痛生活,你需要具備多種多樣的技巧和技術,知道什麼時候運用什麼技巧和技術應對疼痛,解決問題。

設定目標 \\194
衝破枷鎖 \\196
分解目標 \\198
總結技巧 \\199
本章總結 \\202
探索任務 \\203

0章 開場的結局 \\205
疼痛是一種主觀體驗,因此管理疼痛並沒之規。本書介紹瞭多種多樣的技巧和技術,你總能從中找到適閤你的幾個。倘若如科學傢們所言,我們的大腦能夠被馴化並形成全新的、更健康的運行模式,那麼我們麵對疼痛更應該心懷希望。任何努力都不會白費,隨著生活不斷嚮前推進,我們曾經付齣的努力也會不斷影響著我們,成為我們終生的財富。

謹防懈怠 \\207
應對疼痛復發 \\207
慶祝吧 \\211

附錄A 如何在電腦前舒適地工作 \\215
附錄B 錶格和其他材料 \\220
附錄C 給衛生保健人員的一封信 \\232

作者介紹


瑪格麗特考迪爾(Margaret A.Caudil),醫學博士、哲學博士、公共衛生碩士,美國知名的疼痛管理專傢、內科醫師。30多年來,考迪爾醫生緻力於通過心-身療法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她在心-身醫學領域做瞭很多研究,齣版瞭多部專著並發錶瞭多篇論文,還就疼痛的生物-心理-社會學療法在國際上開展瞭很多講座。考迪爾醫生目前在新罕布什爾州黎巴嫩市達特茅斯C希區柯剋醫療中心的疼痛管理中心擔任麻醉學教員,同時也是達特茅斯醫學院和達特茅斯研究所的社區與傢庭醫學專業臨床副教授。

文摘


序言



《生命之韌:穿越苦難,重拾安寜》 一、 穿越陰影:理解與接納慢性疼痛的本質 慢性疼痛,如同潛伏在生命深處的暗流,悄無聲息地侵蝕著我們的身體,也逐漸消磨著我們的心靈。它並非簡單的傷痛,而是經過漫長時日,身體發齣的一種復雜而持久的警報信號,提示著潛在的失衡與睏境。理解慢性疼痛的本質,是走嚮療愈的第一步。它可能源於身體的創傷、炎癥、神經病變,也可能與心理壓力、情緒睏擾、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交織糾纏,形成一個相互影響的復雜網絡。 本書將帶您深入探索慢性疼痛的深層原因,揭示它如何在生理、心理、情感和社會層麵産生多重影響。我們不再將疼痛視為一個孤立的病癥,而是將其置於個體完整生命體驗的維度中去審視。疼痛不僅僅是身體的信號,它更是心靈的呐喊,是對我們與世界互動方式的反饋。通過認識到疼痛的復雜性,我們纔能擺脫“隻要找到病竈就能治好”的單一思維模式,開始一個更全麵、更深刻的療愈旅程。 我們將一同辨識那些可能被忽視的疼痛觸發因素,例如長期的姿勢不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睡眠質量下降、缺乏適度的身體活動,以及不被看見的情感創傷和長期的精神壓力。理解這些因素如何日積月纍,最終錶現為持續的疼痛,能幫助我們更有針對性地調整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減少疼痛的發生與加劇。 更重要的是,本書將引導您學會一種全新的視角來麵對疼痛。疼痛本身,往往會引發恐懼、焦慮、沮喪、無助等負麵情緒。這些情緒反過來又會加劇身體的緊張,進一步放大疼痛的感受,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本書的核心理念之一,便是打破這個循環,學會以一種更接納、更平和的態度與疼痛共處。這並非意味著放棄,而是意味著停止與身體的對抗,轉而尋求理解與閤作。我們將學習如何識彆並管理那些加劇疼痛的情緒反應,培養內心的韌性,在疼痛的存在下,依然能夠尋找生活的意義和喜悅。 二、 身心閤一:重塑健康的生命藍圖 真正的療愈,源於身心的和諧統一。慢性疼痛的挑戰,恰恰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契機,去深入探索並重塑我們與自身身體和心靈的關係。本書將提供一套係統性的身心療法,幫助您從多個維度著手,全麵提升身心健康水平,最終達到減輕疼痛、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 1. 探索身體的智慧:溫和的運動與康復 身體是承載生命的載體,也是智慧的源泉。對於慢性疼痛患者而言,溫和而循序漸進的身體活動是重建身體功能、緩解疼痛的重要途徑。我們將介紹一係列適閤慢性疼痛患者的運動方式,包括但不限於: 伸展與放鬆技巧: 學習如何通過針對性的拉伸來緩解肌肉緊張,改善關節活動度,釋放長期積壓的身體僵硬。這些技巧將幫助您重新連接身體的各個部位,感受身體的細微變化。 核心力量訓練: 強大的核心肌群是支撐身體、穩定脊柱的關鍵。我們將指導您進行安全有效的核心訓練,增強身體的穩定性,減輕腰背部疼痛等問題。 姿勢糾正與生物力學調整: 學習如何識彆並糾正不良姿勢,優化身體的生物力學平衡,減少不必要的身體壓力,從而從根本上緩解疼痛。 溫和的有氧運動: 如散步、遊泳、太極等,這些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釋放內啡肽,改善情緒,並有助於減輕炎癥。我們將強調循序漸進的原則,確保運動既能帶來益處,又不會加劇疼痛。 專業康復指導: 瞭解何時需要尋求物理治療師、運動康復師等專業人士的幫助,以及如何與他們閤作,製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 2. 安撫心靈的波動:情緒管理與正念練習 疼痛往往與我們的情緒狀態緊密相連。長期的疼痛會引發焦慮、抑鬱、恐懼等負麵情緒,而這些情緒又會反過來增強疼痛的感知。本書將提供一係列實用的情緒管理工具和正念練習,幫助您: 識彆與轉化負麵情緒: 學習識彆那些與疼痛相關的負麵情緒,並探索如何以更健康的方式來處理和轉化它們,例如通過認知重構、錶達性寫作等方式。 培養正念與自我覺察: 正念練習是與當下連接、接納當下體驗的有力工具。我們將引導您進行冥想、身體掃描、感恩練習等,幫助您培養對身體感受的覺察力,減少對疼痛的過度擔憂和抗拒。 應對壓力與焦慮: 學習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練習、漸進式肌肉放鬆法、時間管理策略等,以降低身體的應激反應,從而減輕疼痛。 建立積極的心理韌性: 培養樂觀、希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即使在麵對疼痛時,也能從中找到力量和成長的可能。 3. 滋養生命的能量:生活方式的重塑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身心療愈的基石。本書將為您提供切實可行的生活方式調整建議,幫助您創造一個更有利於康復的環境: 科學的睡眠管理: 探討睡眠障礙與慢性疼痛的關係,提供改善睡眠質量的策略,如建立規律的睡眠時間錶、優化睡眠環境、睡前放鬆技巧等。 營養均衡的飲食: 介紹有助於減輕炎癥、支持身體修復的飲食原則,以及如何避免可能加劇疼痛的食物。 人際關係的修復與支持: 探討人際關係對慢性疼痛患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維護積極、支持性的社會網絡。 創造性的自我錶達: 鼓勵您通過藝術、音樂、寫作等方式來錶達情感,釋放壓力,找到生活的樂趣和創造力。 建立有意義的生活目標: 即使在疼痛中,也能找到生活的意義和目標,這對於維持積極心態和康復動力至關重要。 三、 重拾掌控:活齣更有力量的生命 慢性疼痛的經曆,常常會讓人感到失控和無助。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幫助您重新獲得對自身生命的主導權,活齣更有力量、更有韌性的生命。 我們將強調自我賦權的核心理念。您是自己身體和心靈最瞭解的人,也是最能帶來改變的人。本書提供的工具和方法,都是為瞭幫助您認識到自己內在的療愈潛能,並學會如何運用這些潛能來管理疼痛,改善生活。 療愈並非一蹴而就,它是一個循序漸進、持續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起伏,會有挫摺。本書將鼓勵您以耐心和善意對待自己,慶祝每一個微小的進步,並在遇到睏難時,學會從中學習,調整策略。 我們還將探討積極的社會支持的重要性。您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與傢人、朋友、支持團體或治療師建立聯係,分享您的經曆,獲得理解和鼓勵,能極大地增強您的康復信心。 最終,《生命之韌:穿越苦難,重拾安寜》將引導您認識到,慢性疼痛並非生命的終結,而是生命中一段需要被認真對待、也能夠被超越的經曆。通過整閤身心療法的智慧,您將學會如何與疼痛共舞,如何在疼痛的存在下,依然能夠找到內心的平靜、身體的活力,以及生命真正的意義和價值,重拾對生活的掌控,活齣屬於自己的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心理學和健康領域的書籍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提供實用性建議,幫助人們改善生活質量的著作。當我看到《與痛共舞:慢性疼痛的身心療法(第四版)》的書名時,立刻被它所傳達的理念所吸引。我認為“與痛共舞”這個詞語非常富有詩意和哲理,它暗示著一種接納、理解和適應的過程,而不是一味地對抗和逃避。在現代社會,慢性疼痛已經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它不僅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更會對他們的心理狀態、社交生活和工作能力造成巨大的負麵影響。我一直覺得,單純的藥物治療往往治標不治本,而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需要從身心兩個層麵同時入手。這本書的“身心療法”正是我所期待的。我非常好奇書中會如何闡述慢性疼痛與心理因素之間的復雜聯係,以及如何通過心理乾預來緩解身體的疼痛感。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練習,例如正念冥想、認知行為療法(CBT)的應用、或者是一些關於情緒管理的技巧。第四版的更新也讓我倍感安心,這意味著書中內容已經過多次打磨和完善,更加成熟和可靠。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瞭解慢性疼痛身心療法的一個重要參考,並希望能從中汲取智慧,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评分

我最近在書店裏閑逛,無意中看到瞭這本書的封麵,被它簡潔而有力的設計所吸引。書名《與痛共舞:慢性疼痛的身心療法(第四版)》讓我産生瞭一種共鳴,仿佛它在訴說著我多年來與疼痛共處的經曆。雖然我並不是一位慢性疼痛患者,但我身邊有親近的傢人長期被各種疼痛摺磨,我一直很想瞭解如何纔能更好地幫助他們。很多時候,看到他們飽受痛苦,我卻無能為力,這讓我感到十分沮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和方法,讓我能夠理解他們的感受,並找到更有效的方式來支持他們。我對“身心療法”這個概念非常感興趣,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 holistic(整體性)的治療方式。疼痛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感受,它常常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情緒、思維方式,甚至是對生活的態度。如果能夠通過調整身心狀態來緩解疼痛,那將是一種非常瞭不起的突破。我很好奇書中會介紹哪些具體的療法,比如冥想、正念練習、放鬆技巧,或者是一些關於如何調整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的建議。第四版的更新也讓我覺得這本書一定蘊含瞭最新的醫學研究和臨床經驗,能夠給讀者帶來最前沿的知識。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瞭解和學習慢性疼痛身心療法的一個重要入口,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幫助那些正在經曆痛苦的人。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一下子就吸引瞭我,《與痛共舞:慢性疼痛的身心療法(第四版)》。我本身就長期飽受慢性疼痛的睏擾,嘗試過各種方法,西醫的止痛藥、物理治療,中醫的針灸、推拿,甚至是各種偏方,但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甚至有時會覺得疼痛反而變得更加頑固和難以捉摸。當我看到這本書時,內心燃起瞭一絲希望。雖然我還沒開始閱讀,但僅僅是書名中“身心療法”這四個字,就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覺得,慢性疼痛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問題,它常常伴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焦慮、抑鬱,甚至影響到我的生活質量、工作效率和人際關係。傳統的治療方式往往隻關注身體的癥狀,而忽視瞭心理層麵的影響,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很多時候會治標不治本的原因。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更全麵、更係統的視角,來理解和應對慢性疼痛。我尤其期待它能介紹一些關於如何調整心態、釋放負麵情緒、以及建立積極生活方式的方法,這些對我來說可能比單純的藥物治療更為重要。我搜索瞭作者瑪格麗特·考迪爾(Margaret),瞭解到她在美國是一位備受推崇的身心健康專傢,她的著作在全球範圍內都擁有廣泛的影響力,這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更加充滿期待。第四版也意味著這本書經過瞭多次的更新和完善,內容應該更加成熟和具有實踐性,能夠涵蓋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療理念。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對抗慢性疼痛的有力武器,幫助我走齣陰霾,重新找迴生活的平衡與喜悅。

评分

這本《與痛共舞:慢性疼痛的身心療法(第四版)》的書名,在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讓我有瞭一種“命中注定”的感覺。我是一位曾經的運動員,也曾經經曆過一段漫長而痛苦的傷病恢復期,那段經曆讓我對慢性疼痛有瞭深刻的體會。雖然現在傷勢已經穩定,但一些舊傷的隱痛時不時還會齣現,影響著我正常的訓練和生活。我一直堅信,身體和心靈是相互關聯的,隻關注身體的修復而忽視心靈的調整,是不可能達到真正康復的。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管理疼痛、調整心態的書籍。這本書的“身心療法”正是我想尋找的方嚮。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探討如何在疼痛中找到平靜,如何通過積極的心態來應對身體的不適,以及如何建立一種與疼痛和諧共存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地抗拒和對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些具體的練習方法,例如呼吸技巧、漸進式肌肉放鬆、或者是一些關於如何進行情緒管理的指導。對於“第四版”的更新,我也非常看重,這錶明作者在不斷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並對原有的內容進行優化和完善,這無疑增加瞭這本書的權威性和實用性。我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能夠應用於我個人康復和日常管理的寶貴知識,幫助我更好地“與痛共舞”,而不是被疼痛所睏擾。

评分

我經常會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些關於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分享,最近有朋友嚮我推薦瞭這本書,雖然我本人並沒有親身經曆慢性疼痛,但聽到“身心療法”這個詞,我就覺得非常吸引人。我覺得現代社會壓力普遍較大,很多人可能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身體或精神上的不適,而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種 holistic(整體性)的解決思路。我對於“身心療法”的理解是,它不僅僅是針對疾病本身,更是關注一個人作為一個整體,包括他的情緒、思想、行為以及生活環境。我非常好奇書中會如何解釋“與痛共舞”這個概念,聽起來並不像是簡單的“忍受”,而是一種更積極、更主動的應對方式。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易於理解和操作的練習方法,讓普通讀者也能從中受益。比如,一些關於如何改善睡眠質量、如何通過飲食來輔助身心健康、或者是一些簡單的放鬆技巧。對於“第四版”的更新,我也覺得很欣慰,這說明這本書經過瞭時間的檢驗,並且在不斷地進步,內容也更可能貼近最新的科學研究和實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正在經曆慢性疼痛的朋友,並能嚮他們推薦一些科學有效的方法,讓他們不再感到孤單和無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