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抗蟲轉基因植物環境風險評價和監測
定價:115.00元
作者:劉標
齣版社:中國環境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111212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植物轉基因技術的一般性知識以及轉不同抗蟲基因的棉花、水稻、玉米的環境風險評價結果;轉Bt基因抗蟲植物對營養物質需求、耗水量、抗病性、對非靶標生物等農業生産方式影響的研究結果;轉Bt基因抗蟲植物環境風險監測結果以及管理規劃。
本書可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專業人員以及轉基因生物的環境安全評價和管理等領域的管理人員參考,亦可作為公眾瞭解轉基因植物環境安全的通俗讀物。
目錄
篇 轉基因抗蟲植物的環境風險評價
章 植物轉基因技術
1.1 植物基因轉化受體係統
1.2 植物外源基因的轉化方法
1.3 植物基因工程載體上的基因種類及其安全性分析
1.4 安全轉基因技術
參考文獻
第2章 轉WSA基因抗蚜棉花的環境風險評價
2.1 緒言
2.2 轉WSA基因抗蚜棉花環境風險評價
2.3 討論
參考文獻
第3章 抗蟲轉CrylAc Cry2Ab雙價基因棉環境風險評價研究
3.1 緒言
3.2 轉CrylAc Cry2Ab雙價基因抗蟲棉的生存競爭能力研究
3.3 轉CrylAc Cry2Ab雙價基因抗蟲棉對靶標和非靶標害蟲的影響.
3.4 對捕食性天敵和寄生性天敵的影響
3.5 花粉漂移情況調查
3.6 對非靶標經濟昆蟲的影響
3.7 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4章 轉基因玉米的環境風險評價
4.1 材料與方法
4.2 結果與分析
4.3 討論
參考文獻
……
第二篇 轉Bt基因抗蟲植物對農業生産方式的影響
第三篇 轉Bt基因抗蟲植物環境風險監測和管理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約而專業,帶有科技感,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聚焦於一個前沿且重要的科學領域。我一直對轉基因技術及其潛在的環境影響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當它涉及到“抗蟲”這一具體應用時,更是引發瞭我深入瞭解的渴望。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關於轉基因技術的討論常常充斥著各種觀點,有支持的,也有質疑的,而我渴望的是一種基於科學、嚴謹的態度,來分析和解讀這項技術。因此,當我在書店翻到這本書,看到“環境風險評價和監測”這樣的字眼時,我知道我找到瞭我想要的。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知識體係中的空白。它不僅僅是關於一個技術本身,更是關於如何科學地評估和管理這項技術可能帶來的影響,這對於一個負責任的讀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從書名來看,它似乎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框架,來審視轉基因植物在釋放到環境中可能存在的風險,並探討如何通過有效的監測來保障生態平衡。這種科學審慎的態度,是我在閱讀任何科技讀物時都極力推崇的,也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對轉基因作物環境影響的全麵、深入的認識,不再被片麵信息所左右,從而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
评分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看到瞭轉基因技術背後更為宏大的科學體係。它不僅僅是關於分子生物學層麵的改造,更是關於整個生態係統的互動和影響。書中對於“環境風險評價”的論述,讓我深刻體會到科學研究的係統性和多學科交叉性。從生態學、遺傳學到統計學,各個領域的知識在這裏得到瞭巧妙的融閤,共同構建瞭一個嚴謹的評價框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非靶標生物”影響的討論,它提醒我們,轉基因作物並非孤立存在,它們與周圍的環境,包括土壤微生物、昆蟲、鳥類等,都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因此,對其環境風險的評價,必須是全麵而細緻的,不能僅僅關注其預期的效果。而“監測”部分,則更是將這種科學的審慎推嚮瞭實踐。它強調瞭持續性、係統性和預警性的重要性,讓我明白,科學研究並非一勞永逸,而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調整的過程。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對於任何一項可能影響環境的技術,我們都需要保持一份敬畏之心,並以最科學、最負責任的態度去對待它,這不僅僅是對自然的尊重,更是對我們自身未來負責。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一個關於科學探索與社會責任的宏大圖景。它讓我意識到,任何一項顛覆性的技術,尤其是在與自然環境相交互時,都需要經過審慎的評估和持續的關注。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轉基因植物的抗蟲特性,更是在探討一種科學方法論:如何纔能在發展科技的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對自然界的潛在衝擊。我被其中關於“環境風險”的定義和分類所啓發,書中詳細闡述瞭不同類型的風險,以及針對這些風險所設計的評估方法。這就像是在為一項新的技術應用搭建一個“安全網”,確保它在落地生根之前,能夠經受住最嚴苛的科學檢驗。而“監測”章節,則像是這個安全網的“維護手冊”,指導我們在技術應用過程中,如何時刻保持警惕,如何通過科學的觀察和數據分析,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齣現的問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科學傢們在麵對未知時所展現齣的求真務實精神,他們不僅僅是追求技術的突破,更是在思考如何讓技術服務於人類,同時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這種對科學倫理的深刻思考,是我在閱讀這本書過程中最大的收獲之一。
评分從這本書中,我學到瞭如何以一種更為科學和審慎的態度去理解轉基因技術。它並沒有迴避可能存在的環境風險,而是係統性地闡述瞭如何進行“環境風險評價”和“監測”。我瞭解到,科學的風險評估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嚴謹的實驗數據之上。書中對不同風險類型的細緻分析,以及評估方法的多樣性,都讓我對這項工作的復雜性有瞭深刻的認識。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強調瞭“監測”在整個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它讓我明白,一項技術在投入使用後,並不意味著風險的終結,而是需要持續的觀察和評估,以便及時發現和應對可能齣現的未知風險。這種“持續反饋”的理念,讓我看到瞭科學的進步是如何通過不斷地自我修正和完善來達成的。這本書讓我不再僅僅從單一的正麵或負麵角度去看待轉基因技術,而是理解瞭其中蘊含的科學邏輯和管理之道。它培養瞭我一種批判性思維,讓我能夠更理性地看待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並認識到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對於保障社會福祉的重要性。
评分最近在閱讀過程中,我被這本書所傳遞齣的嚴謹邏輯和科學分析所深深吸引。它並沒有急於給轉基因植物下定論,而是循序漸進地剖析瞭“環境風險評價”這一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從最初的理論模型構建,到實際的田間試驗設計,再到數據收集和分析的方法論,這本書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潛在風險”的界定和量化,這涉及到對生物多樣性、非靶標生物、基因漂流等多個層麵的考量,每一個部分都仿佛是一場精密的科學推理。作者並沒有迴避可能存在的負麵影響,而是以一種開放和負責任的態度,呈現瞭如何通過科學的手段來預測、評估這些風險。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讓我對轉基因技術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書中關於“監測”的部分,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簡單地觀察,而是涉及到瞭如何建立長期的監測體係,如何選擇閤適的監測指標,以及如何解讀監測數據來及時調整風險管理策略。這是一種前瞻性的思維,體現瞭對科技應用負責到底的態度,也讓我感受到瞭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和必要性,它不是一場遊戲,而是一項需要謹慎對待的社會工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