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用於惡劣環境的碳化矽微機電係統
定價:35.00元
作者:(英)張,王曉浩,唐飛,王文弢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03026862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碳化矽以其優異的溫度特性、電遷移特性、機械特性等,越來越被微電子和微機電係統研究領域所關注,不斷有新的研究群體介入這一材料及其應用的研究。《用於惡劣環境的碳化矽微機電係統》是目前譯者見到的一本係統論述碳化矽微機電係統的著作,作者是來自英國、美國從事碳化矽微機電係統研究的幾位學者,他們係統綜述瞭碳化矽生長、加工、接觸、腐蝕和應用等環節的技術和現狀,匯聚瞭作者大量的經驗和智慧。
《用於惡劣環境的碳化矽微機電係統》可供從事微電子、微機械研究的科研人員參考閱讀,也可以作為研究生專業課程教材或參考書目。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章 SiCMEMS概述
1.簡介
2.SiC材料性能
3.製作微機電(MEM)器件
4.錶麵改性
5.SiCMEMS的頻率調諧
6.MEMS的機械測試
7.應用舉例
8.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SiCMEMS沉積技術
1.概述
2.與SiC沉積相關的問題
3.APCVD
4.PE(2VD
5.LPCVD
6.LPCⅧSiC薄膜的摻雜
7.其他沉積方法
8.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與SiC接觸開發相關的問題綜述
1.概述
2.熱穩定性
3.p型SiC的歐姆接觸
4.使用Ni的歐姆接觸
5.肖特基接觸缺陷的影響
6.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SiC的乾法刻蝕
1.概述
2.等離子刻蝕基礎
3.SiC的等離子刻蝕
4.等離子體化學
5.掩膜材料
6.近期發展及未來展望
7.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SiCMEMS的設計、性能和應用
1.概述
2.SiCMEMS器件
3.結論和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章節邏輯安排堪稱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它構建瞭一個非常穩固且層層遞進的知識體係。初讀時,你可能會感覺內容略顯厚重,但這正是它嚴謹性的體現。它沒有急於展示那些炫酷的終端産品應用,而是將基礎物理建立得異常紮實。比如,在講解SiC MOS結構的熱穩定性和界麵態密度對器件性能的影響時,作者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去深入分析瞭不同鈍化層材料(如氧化鋁、氮氧化矽)在高溫應力下的化學反應和物理吸附機理。這種深度挖掘根源問題的態度,遠超齣瞭普通應用手冊的範疇。我特彆喜歡它在對比不同溝道遷移率調製技術時的分析角度,它不隻是簡單地羅列方法,而是從能帶結構、載流子散射機製等多個維度進行交叉對比,清晰地揭示瞭每種方法的內在優勢與局限性。這種多維度的剖析,使得讀者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讀完這部分內容,你對如何設計一個具有高可靠性、低導通電阻的SiC功率器件,會有一個全局且深刻的理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參數堆砌上。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吸引人,封麵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那些精密綫條勾勒齣的器件結構圖,光是看著就讓人聯想到高精尖的技術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我記得當時在書店裏隨手翻開其中一章,發現它對材料科學的基本原理講解得非常透徹,不像有些技術書籍那樣,上來就是一堆公式堆砌,讓人望而卻步。這本書的敘述方式更像是請瞭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在給你耐心講解,他會先從宏觀的背景和挑戰說起,比如為什麼傳統矽基器件在高溫、高頻、高功率的應用場景下會力不從心,然後纔緩緩引入碳化矽(SiC)作為“救世主”登場的必然性。書中對於SiC晶體生長的物理過程、缺陷控製的難題,以及如何通過外延生長實現器件級性能的提升,都有著非常細緻的圖示和文字描述,讓人能夠清晰地勾勒齣從原材料到最終高性能器件的整個復雜鏈條。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似乎非常注重“實戰”經驗的傳授,時不時會穿插一些實際的工藝窗口參數範圍,這對於正在進行器件設計或者工藝優化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而不是那種隻停留在理論層麵空談的教材。那種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寫作手法,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沉浸感和實用價值。
评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參加瞭一場高強度的學術研討會,裏麵充滿瞭各種前沿且富有挑戰性的議題。它對“惡劣環境”的定義和解讀非常具有前瞻性,不僅僅局限於我們通常理解的高溫,還深入探討瞭抗輻射損傷能力、高濕度環境下的封裝可靠性,以及在極端電磁乾擾(EMI)背景下的器件電磁兼容性(EMC)設計考量。尤其是關於SiC器件在深空探測或核工業領域潛在應用中,如何通過材料摻雜的梯度控製來抵禦高能粒子轟擊的章節,看得我非常震撼。作者似乎將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傾囊相授,裏麵引用瞭大量最新的國際頂級期刊論文,但奇怪的是,這些引用並沒有讓文章顯得冗雜,反而像是一條條清晰的學術脈絡,引導著我們去追溯和驗證這些結論的科學依據。更妙的是,書中對一些尚未完全解決的開放性問題也保持瞭坦誠的態度,明確指齣瞭當前技術瓶頸所在,並展望瞭可能的未來研究方嚮,這對於激勵年輕研究者投身此領域具有極強的引導作用。
评分從齣版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排版和圖錶質量絕對是國內科技齣版物的上乘之作。紙張的質感很好,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不容易疲勞,這對於一本需要反復查閱的參考書來說至關重要。那些復雜的半導體工藝流程圖,比如LPCVD、PECVD的反應腔結構示意圖,綫條的清晰度和層次感都處理得非常到位,即使在黑白印刷下,也能準確區分齣不同層的材料屬性和厚度差異。而且,本書的索引部分做得非常友好,查找特定概念的速度非常快,這一點在處理復雜的工程問題時能節省下大量時間。它不僅僅是一本純粹的理論著作,更像是一份集閤瞭多年行業經驗的“知識資産包”。我特彆欣賞它在章節末尾設置的“關鍵概念迴顧”部分,雖然篇幅不長,但它有效地幫助讀者鞏固瞭本章的核心知識點,避免瞭“讀完就忘”的尷尬局麵。整體而言,這是一本兼具深度、廣度和實用性的權威參考書,它為理解和應用下一代功率半導體技術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评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極其凝練,語言精準,幾乎沒有一句廢話,這對於需要高效獲取信息的專業人士來說是極大的福音。我感覺作者在遣詞造句上花費瞭大量心思,確保每一個技術術語的運用都無可挑剔。舉個例子,當它討論到如何優化SiC肖特基勢壘二極管(SBD)的開關特性時,對“反嚮恢復電荷”(Qrr)的描述,不僅僅停留在量化上,而是細緻入微地分析瞭其與溫度、電流密度以及器件幾何結構之間的非綫性耦閤關係,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角度,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對物理細節的掌控力。書中大量的流程圖和原理圖繪製得極其清晰,特彆是那些描述器件內部電荷運動和電場分布的示意圖,仿佛能讓人“看”到電子是如何在高壓場中加速、漂移的。這本著作更像是一部為資深工程師準備的“兵法”,它提供的不是簡單的“做什麼”,而是深度解析瞭“為什麼這樣做是最佳選擇”,對於提升工程決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