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英租界尋舊/上海尋舊指南叢書

上海英租界尋舊/上海尋舊指南叢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項慧芳 編
圖書標籤:
  • 上海
  • 英租界
  • 曆史
  • 建築
  • 文化
  • 老上海
  • 城市漫步
  • 懷舊
  • 尋跡
  • 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28747
商品编码:29630007771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上海英租界尋舊/上海尋舊指南叢書
  • 作者:項慧芳
  • 定價:108
  • 齣版社:人民文學
  • ISBN號:9787020128747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8-02-01
  • 印刷時間:2018-02-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32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451
  • 字數:220韆字

內容提要

近代上海,景觀怪異,結構獨特,曆史奇譎,實 在是***的異數,不可復製的特例。從整體上說 ,近代上海是個多元的城市,也是傳統與現代交叉的 城市。作者項慧芳另闢蹊徑,用五百餘幅珍貴的老照 片及其他資料圖片,配以生動而有趣的文字,將上海 英租界的前世今生闡釋得淋灕盡緻。
     讓我們捧著《上海英租界尋舊》走在摩登的上海 大街上,一起尋找老上海的蹤影吧。
    

目錄

代序/熊月之
自序
第一章 英租界綜述
第二章 外灘尋舊
第一節 外灘概述
第二節 外灘尋舊
a 外灘氣象塔
b 洋涇浜
c 歐戰勝利紀念碑
1 麥邊大樓
3 上海總會大樓
4 有利大樓
5 日清大樓
6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7 大北電報大樓
9 輪船招商局大樓
10—12 匯豐銀行大樓
13 江海關大廈
d 赫德銅像
e 銅人碼頭上海輪渡
14 交通銀行大樓
15 華俄道勝銀行大樓
16 颱灣銀行大樓
17 新字林西報大樓
18 麥加利銀行大樓
19 匯中飯店大樓
f 巴夏禮銅像
20 沙遜大廈
23 中國銀行大樓
24 橫濱正金銀行大樓
26 揚子保險公司大樓
27 怡和洋行大樓
28 怡泰大樓
g 伊爾底斯紀念碑
h 常勝軍紀念碑
29 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30 共濟會堂
32 橫濱正金銀行老樓
第三章 外灘源
第一節 外灘源概述
第二節 外灘源尋舊
1 英國領事館
2 黃浦公園
3 馬加理紀念碑
4 劃船俱樂部
5 新天安堂
6 真光大樓
7 蘭心大樓
8 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
9 通和洋行


上海英租界尋舊:穿梭時光的街巷肌理 本書並非直接講述上海英租界某一個特定時期的輝煌或衰落,也不是一本簡單的導遊手冊,更非一篇枯燥的曆史學術論文。它是一次沉浸式的探索,一次與曆史對話的邀請,一次在今日上海肌體中發掘過往靈魂的嘗試。它試圖捕捉的,是那些在時光流轉中沉澱下來的,關於上海英租界的“痕跡”,是那些隱藏在摩天大樓的陰影下,隱藏在車水馬龍的喧囂中,卻依然頑強存在的,曆史的迴響。 一部關於“尋”的敘事 “尋舊”,顧名思義,是一種主動的探尋,一種帶著問題和好奇的跋涉。本書的“尋”字,包含瞭多重含義: 尋跡:在今日的上海街頭,我們試圖尋找那些曾經屬於英租界的地理印記。它們可能是一棟尚存的建築,一段被拆除又重建的圍牆,一條依然保留著舊時風貌的馬路,甚至是一棵古老的梧桐樹,它們都曾是那個時代的一部分,承載著故事,見證著變遷。我們並非要還原一個完整的復製品,而是要發掘這些“遺珠”,理解它們在今日上海中的位置和意義。 尋魂:英租界不僅僅是一塊被劃分的土地,更是一種獨特的氣質,一種融閤瞭東西方文明的,略帶傳奇色彩的氛圍。我們試圖去“尋”那種曾經彌漫在這片土地上的精神氣質,那種殖民者帶來的洋場風情,那種冒險傢和商賈的逐利衝動,那種底層人民的掙紮與希望,以及在這些復雜交織中,上海這座城市所迸發齣的獨特生命力。這種“魂”,往往存在於那些細微之處,需要敏銳的觀察和深入的聯想。 尋人:曆史是由人構成的,而英租界更是聚集瞭形形色色的人物。本書並非要編寫一本人物傳記,但我們會引導讀者去思考,那些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甚至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他們的命運又與這片土地産生瞭怎樣的聯係?當我們站在某個熟悉的建築前,或許可以想象齣當年在這裏發生的故事,想象齣那些鮮活的麵孔。 尋聲:曆史的“聲音”是多樣的,有洋行裏傳來的錢幣碰撞聲,有碼頭上裝卸貨物的號子聲,有舞廳裏傳來的爵士樂聲,也有街頭巷尾的叫賣聲,甚至是不為人知的低語聲。本書試圖通過文字,喚起讀者對這些“聲音”的想象,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數據,而是鮮活的感官體驗。 “指南”的深層維度 “上海尋舊指南叢書”的定位,並非提供簡單的“到此一遊”的路綫,而是提供一種“尋舊”的思維方式和視角。它試圖告訴讀者,如何去看待一座城市,如何去解讀曆史的痕跡,如何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依然能夠與過去建立聯係。 不止於建築:雖然建築是曆史最直觀的載體,但本書的“指南”遠不止於介紹幾棟洋樓。它會引導讀者去關注建築背後的故事,關注建築的風格演變,關注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承擔的功能和角色。同時,它也會將目光投嚮那些非物質的遺産,例如曾經的商業模式,社會風尚,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被遺忘的傳說和軼事。 情境的重塑:通過文字的描繪,我們試圖為讀者重塑曆史的情境。當讀者讀到某個街區,某個地點時,能夠通過作者的引導,想象齣當年的景象,感受到當年的氛圍。這種情境的重塑,能夠極大地增強閱讀的沉浸感,讓讀者仿佛穿越時空,親身經曆。 視角的拓展:我們並非僅僅從宏大的曆史敘事齣發,而是更注重從個體的視角,從普通人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英租界。那些在曆史大潮中被忽略的細節,那些在宏大敘事中被淡化的聲音,都可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它們的位置。這種視角的拓展,能夠幫助讀者構建一個更加立體,更加 nuanced 的曆史認知。 連接過去與現在:本書的核心價值之一,在於它能夠幫助讀者理解過去如何塑造瞭現在。今天的上海,依然承載著英租界留下的印記,無論是城市規劃,建築風格,還是文化基因,都與那段曆史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通過“尋舊”,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上海的當下,以及它未來的發展方嚮。 上海英租界的多元肌理 上海英租界,這個曾經的“冒險傢樂園”,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展現齣截然不同的麵貌。本書不會將它簡單地定義為某一種形態,而是會去觸及它多元而復雜的肌理: 早期探索與開拓:從開埠之初,外國商人、傳教士、冒險傢們如何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紮根,他們是如何懷揣著夢想和野心,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商業帝國和生活圈。 繁榮與喧囂:在租界的鼎盛時期,這裏是遠東最國際化的城市之一。奢華的俱樂部,熱鬧的舞廳,琳琅滿目的商品,紙醉金迷的生活,以及背後的經濟繁榮和文化交流。 社會階層與生活百態:英租界並非隻有光鮮亮麗的一麵,它也承載著不同社會階層的生活。除瞭西方的上流社會,還有大量的中國本地居民,以及來自印度、日本等地的移民。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融入與隔閡,他們的喜怒哀樂,都構成瞭這個區域的復雜圖景。 政治風雲與國際影響:租界作為外國勢力在中國的觸角,也捲入瞭復雜的國際政治漩渦。它既是各方勢力博弈的場所,也見證瞭中國近代的屈辱與抗爭。 城市形態的演變:從最初的零散洋房,到後來的規整街區,再到摩天大樓的崛起,英租界在城市形態上的演變,也映射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 一本“活”的曆史讀物 本書試圖超越傳統的曆史記錄方式,將曆史“活”過來。它不是堆砌史料,而是通過生動的描述,引人入勝的敘事,以及啓發性的思考,讓讀者感受到曆史的溫度和生命力。 細節的力量:我們相信,偉大的曆史往往蘊藏在微小的細節之中。一塊老門牌,一個舊招牌,一句流傳下來的俗語,都可能成為打開曆史之門的鑰匙。本書將注重捕捉這些細節,讓它們在文字中煥發新的生命。 人文的關懷:曆史最終是關於人的。本書將始終保持對人性的關懷,去理解不同人物在曆史洪流中的選擇與命運,去感受他們作為個體所經曆的喜怒哀樂。 開放性的探索:曆史本身是不斷被重新解讀的,而“尋舊”更是一種開放性的探索。本書不會給齣唯一的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帶著自己的視角和思考,去發現屬於自己的曆史痕跡。 穿越上海的肌理,觸摸曆史的脈搏 上海英租界,這片曾經的“異域風情區”,如今已經深深地融入瞭今日上海的血脈之中。當你漫步在那些依然保留著舊時韻味的街道,當你駐足於那些曆經滄桑的老建築前,你是否會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對話? 本書正是為你搭建的這樣一座橋梁。它不提供虛幻的幻燈片,也不輸齣冰冷的數字,而是引導你用一雙能夠發現的眼睛,一顆能夠感受的心,去觸摸上海英租界的肌理,去聆聽它在今日上海中依然迴響的脈搏。這是一次關於上海的,關於曆史的,關於我們與過去的深刻連接的旅程。它邀請你,成為一名“尋舊者”,在上海這座充滿故事的城市中,開啓一段屬於你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尋跡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於細節的考究簡直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他顯然是花瞭大量心血在檔案室裏和那些塵封的記憶碎片中穿梭。我尤其欣賞他對不同時期建築風格演變的梳理,從早期的摺衷主義到後來的裝飾藝術風格,每一種風格的興起和衰落,都與當時租界的政治經濟格局緊密相連。書中的配圖雖然不多,但張張都是點睛之筆,那些老照片的清晰度和角度選擇都非常專業,能完美地印證文字描述的地點。例如,書中對福州路一帶早期銀行建築群落的描述,不僅交代瞭它們的功能變遷,還深入挖掘瞭背後那些金融巨頭的傢族故事,這種宏大敘事與微觀個案的結閤,讓閱讀體驗極其飽滿和充實。對於任何一個對城市建築史和殖民曆史感興趣的“老饕”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工具書”,那種被知識的海洋充分浸潤的滿足感,是其他泛泛而談的遊記無法比擬的。

评分

作為一本“指南叢書”中的一冊,它的實用性設計得非常人性化。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地址,而是貼心地設計瞭幾條主題迥異的“漫步路綫”,比如“名流故居之旅”、“教堂與教育機構巡禮”,甚至還有一條“隱秘的裏弄生活體驗道”。每條路綫都標明瞭大緻的步行時間和沿途需要注意的細節,比如哪裏可以找到最地道的點心鋪,哪條街角保留瞭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路燈樣式。我嘗試著跟著其中一條路綫走瞭一次,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無與倫比。在尋找一處舊日劇院遺址時,正因為有瞭書中的提示,我纔沒有錯過那扇藏在現代商鋪背後的老式木門。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成功地將過去與現在無縫對接起來,讓你在鋼筋水泥的現代都市中,依然能準確捕捉到曆史的脈搏,讓尋訪不再是盲目的摸索,而是充滿瞭指嚮性的文化探險。

评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它不是那種嚴肅到讓人敬而遠之的曆史著作,而是帶著一種知識分子特有的、略帶疏離感的幽默和洞察力。作者似乎是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冷靜地審視著租界曆史的興衰,但字裏行間又流露著對那段“半殖民地”獨特氛圍的復雜情感。我發現自己常常會停下來,思考那些曾經生活在其中的中外人士,他們的生活形態、他們的社會階層是如何被這塊特殊的飛地塑造的。書中關於租界“法外之地”屬性的探討,比如巡捕房的運作、行規的製定等等,都非常引人深思,它揭示瞭光鮮亮麗的洋房背後,隱藏的權力結構和灰色地帶。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尋舊”,不如說是一場對現代城市治理模式的深層反思。這種兼具曆史深度和哲學思辨的寫作手法,讓這本書的層次感遠超一般的旅遊攻略。

评分

這本《上海英租界尋舊》讀起來簡直就像是坐上瞭時光機,把我瞬間拉迴到瞭那個被梧桐樹和老洋房包裹著的、充滿異國情調的舊上海。書裏對那些蜿蜒麯摺的小巷、曾經的領事館舊址,甚至是街角那傢老字號咖啡館的曆史娓娓道來,那種細膩的筆觸讓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混閤著煤煙和玫瑰花的味道。我特彆喜歡作者描述萬國商團每年一度的賽馬會場景,那種熱鬧非凡、紳士淑女雲集的畫麵感,簡直呼之欲齣。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教科書式介紹,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生活氣息,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重新認識瞭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每次翻開,總能發現一些以前從未注意到的細節,比如某棟公寓樓上精美的巴洛剋式雕花,或者某條馬路上被曆史衝刷得有些模糊的界碑。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把那些冰冷的建築,賦予瞭鮮活的、屬於那個時代的靈魂。它不僅僅是一本尋訪指南,更像是一本溫柔的、充滿懷舊情結的曆史散文集,讓人在尋訪的過程中,與曆史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選擇也讓我非常驚喜,這是一種對“舊物”應有的尊重。厚實的米黃色紙張,散發著淡淡的油墨香氣,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感,完全不是那種廉價的印刷品感覺。書中的排版也極為講究,留白適度,字體典雅,即便是大段的曆史引文,也顯得清晰易讀。我感覺作者和齣版社對“尋舊”這個主題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們明白,對於熱愛曆史的人來說,閱讀的載體本身也是一種體驗的延伸。這種對實體書製作工藝的堅持,在如今這個數字化閱讀泛濫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每一次觸摸到書頁,都能感受到一種匠人精神,它提醒著讀者,我們正在接觸和保護的,是那些需要被小心翼翼對待的、易逝的記憶。這本書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老物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