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黃河文化與西風東漸
定價:58.00元
售價:39.4元,便宜18.6元,摺扣67
作者:宋軍令,杜鵑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030228895
字數:472000
頁碼:38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22kg
西方傳教士在黃河流域的宗教和科學傳播活動,為古老的黃河文化注入瞭西方近代科學文化的內容。
本書從宗教、科學技術在黃河流域的傳播、農作物的引進、西方社會風尚的影響等各個方麵論述黃河流域對西方文化的吸收,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發展,近代黃河文化的特質和內涵。《黃河文化與西風東漸》適閤曆史、古代文化、考古等相關專業的高校師生、科研工作者和區域文化愛好者閱讀。
曆史上黃河文化的興盛與發達,無不得益於它同周邊地區和外國文化的交流、吸收和融閤,正是對外來文化的兼容並包和博采眾長,纔造就瞭黃河文化曆史上的輝煌。
宋軍令,男,1974年生,河南輝縣人,曆史學博士,副教授。1996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曆史係。2001-2004年在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攻讀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學位。2004~2007年在河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攻讀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學位。現為河南科技學院旅遊管理係係主任。主要從事中國文
(二) 這本書帶來的震撼,與其說是知識的堆疊,不如說是思維的啓迪。我一直對“文化”這個概念感到模糊,總覺得它虛無縹緲,但通過閱讀此書,我似乎找到瞭理解它的具體路徑。作者將目光聚焦於黃河文化這一中國文明的搖籃,探討其在麵對西方現代文明的衝擊時所展現齣的內在韌性與外在適應力。書中並非是簡單的曆史事件羅列,而是深入到瞭文化的深層結構,去剖析黃河文化的核心精神——那種生生不息、厚重包容的力量,是如何在西風的吹拂下,重新煥發齣生機。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具體案例的挖掘,例如西方科學技術如何挑戰中國傳統的自然觀,但最終並未全盤取代,而是與中醫、天人閤一等理念找到瞭某種程度的契閤點。又如西方民主思想的傳入,如何與中國幾韆年的政治文化傳統相互作用,催生齣獨特的政治實踐。作者的筆觸時而如涓涓細流,娓娓道來,時而又如驚濤拍岸,振聾發聵。它讓我意識到,文化從來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交流與碰撞中,纔能實現真正的傳承與發展。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文化自信”的內涵,它不僅僅是固守傳統,更是懂得如何在世界文化的浪潮中,保持自己的根脈,並從中汲取養分,生長齣新的枝葉。
评分(一) 最近讀到一本讓我耳目一新,頗受啓發的書。它深入探討瞭“西風東漸”這一宏大的曆史文化現象,但並沒有簡單地將之視為一種單嚮的輸入,而是極其細膩地描繪瞭東方文化,尤其是黃河文化,是如何在與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展現齣強大的生命力和獨特的融閤智慧。書中對西方哲學、藝術、科學等領域對中國社會産生的具體影響進行瞭細緻梳理,但更讓我著迷的是,它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著重分析瞭這些外來思想是如何被中國本土的價值觀、思維方式以及深厚的文化積澱所吸收、消化、改造,最終演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文化形態。比如,在藝術領域,西方繪畫的透視法和寫實技巧是如何與中國傳統的意境錶達相結閤,産生瞭新的藝術語言;在哲學思想方麵,西方理性主義如何與中國儒釋道等傳統哲學相互激 磨,催生齣新的思想火花。作者的論述邏輯嚴謹,引證豐富,時常能從細微之處洞察到宏觀的曆史走嚮,讓我對中華文明的包容性與創造力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中西文化的交流,不再是簡單的“學習”與“被學習”,而是充滿動態博弈與創新重塑的復雜過程,這對於理解當今世界文化格局的演變,同樣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
评分(五) 最近讀瞭一本讓我大開眼界,甚至可以說是顛覆瞭我過去一些認知的重要著作。這本書以“黃河文化”作為切入點,探討瞭“西風東漸”這樣一個宏大且復雜的議題。我之前一直覺得,當西方文明以其科技、思想、製度等優勢湧入中國時,我們似乎是被動地接受,甚至是被動地改變。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截然不同的圖景:黃河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其本身所蘊含的強大生命力、包容性以及獨特的精神內核,在麵對西方衝擊時,展現齣瞭驚人的適應與轉化能力。書中並沒有迴避西方文化帶來的挑戰,但更側重於分析中國本土文化是如何在與這些外來元素的碰撞中,不斷地自我更新、自我超越,最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又與世界接軌的現代文化。作者的論述邏輯清晰,旁徵博引,將曆史的宏大敘事與文化的精微之處巧妙結閤,讓我對中華文明的韌性與創造力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閱讀此書,就像是與一位博學而睿智的長者對話,他娓娓道來,引人入勝,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對中國文化有瞭全新的認識和更深切的認同。
评分(四) 我近期有幸拜讀瞭一本關於文化交流的巨著,它將目光投嚮瞭黃河文化與“西風東漸”這一宏大的曆史命題,並從中挖掘齣瞭諸多令人深思的洞見。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並沒有將“西風東漸”簡單地視為一種單嚮的文化移植,而是深入剖析瞭中國本土文化,特彆是以黃河文化為代錶的深厚傳統,是如何在與西方文明的互動中,展現齣強大的消化、吸收和創新能力。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將抽象的文化概念具象化,通過對具體曆史事件、思想流派、藝術形式的細緻解讀,勾勒齣一幅波瀾壯闊的文化交融畫捲。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融閤”二字的處理,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疊加,而是一種深度的化學反應,是本土文化在接納外來元素時,所進行的創造性重塑。例如,西方科學技術傳入中國後,是如何與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醫療體係等産生碰撞,並最終演化齣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模式。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時而古樸厚重,時而又洋溢著現代的思辨色彩,讀來令人欲罷不能,仿佛置身於曆史長河之中,親曆著文化的激蕩與變遷。
评分(三) 這是一本讓我讀來如沐春風,又如遭醍醐灌頂的書。它以一種極其宏大的視角,將中國黃河文化與西方現代文明的互動過程,描繪得淋灕盡緻。我一直覺得,談論“西風東漸”往往容易陷入一種西方的優越論,或者中國被動的接受者角色,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極其審慎的態度,細緻地考察瞭西方思想、技術、製度等傳入中國後,是如何與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産生復雜的化學反應。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黃河文化作為一種根基性文明力量的分析,讓我印象深刻。它並非是僵化的教條,而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哲學和生活方式,能夠以一種“和而不同”的方式,去接納和轉化外來的元素。書中大量的史實考證和理論分析,都指嚮瞭一個核心觀點:中國文化在吸收外來文明時,並非是照搬照抄,而是進行瞭創造性的轉化和發展,形成瞭既有中國特色,又能與世界接軌的現代化文化。讀完這本書,我對中華文明的韌性與創造力有瞭前所未有的認識,也更加理解瞭“文化自覺”的重要性。它不愧是一部深入探討文化交流與融閤的力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