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青,女,文學(音樂學)博士,浙江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美國耶魯大學訪問學者(2012—2013)。碩士和博士均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師從錢亦平教授。入選萬人計劃全國青年拔尖人纔(2014)、浙江省151人纔第二層次(2012)、浙江省之江青年學者(2013)等。齣版有《言說的藝術:音樂敘事理論導論》(2013)、《聖一桑交響詩研究》(2011)、《理查.施特勞斯交響詩研究:語境.文本·音樂敘事》(2010)、《單簧管》(2007,譯)等。在《音樂研究》《中國音樂學》等期刊發錶論文2。餘篇。主持**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1項,完成省部級項目3項等。研究成果獲浙江省社科聯青年**成果奬一等奬(2014)、浙江省高等學校科研成果奬二等奬(2009,2011)等。
譯者序
前言
**部分
第一篇 協和和弦——三和弦
第一章 大調式三和弦
第二章 大調式三和弦的連接
第三章 無共同音的三和弦連接
第四章 打破三和弦連接規則
第五章 和聲模進
第六章 小調式和聲
第七章 密集排列與開放排列
第八章 三和弦的轉位
第九章 減三和弦與增三和弦的轉位
第二篇 不協和和弦——七和弦和九和弦
第十章 屬七和弦
第十一章 自由的聲部進行
第十二章 九和弦
第十三章 減小七和弦和減七和弦
第十四章 不協和和弦解決到主和弦的連接
第十五章 和聲模進
第十六章 小調中的和聲模進
第十七章 為鏇律配和聲
第三篇 轉調
第十八章 直接轉調
第十九章 間接轉調
第二十章 為轉調鏇律配和聲
第二十一章 減七和弦作為等和弦
第二十二章 持續音
第二部分
第一篇 和弦外音
第二十三章 延留音
第二十四章 先現音
第二十五章 經過音
第二十六章 包含增五度的和弦
第二十七章 包含增六度的和弦
第二十八章 輔助音
第二篇 聲部的鏇律性發展
第二十九章 嚴格的聲部寫作
第三十章 聲部進行的進一步發展
第三十一章 和聲音型
第三十二章 自由前奏麯
第三十三章 打破和聲規則
第三十四章 終止(收束)
校勘說明
我閱讀其他有關理論性著作時,最常遇到的一個痛點就是概念的抽象化和語言的晦澀難懂,往往需要反復查閱各種補充資料纔能勉強理解作者的意圖。然而,這本讀物在講解復雜原理時,展現齣瞭一種令人驚嘆的“翻譯”能力。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將高深的學術術語“落地”為讀者可以理解的日常邏輯。例如,在闡述某個核心機製時,它不是簡單地拋齣公式,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心構建的生活化比喻和類比,構建起一個從具象到抽象的完美過渡橋梁。我特彆留意瞭它對邏輯鏈條的梳理,每一步推導都清晰可見,仿佛有一位耐心的導師在你身邊,隨時準備為你掃清理解上的障礙。更妙的是,它在引入新概念時,總會先迴顧前文已經掌握的基礎知識點,確保知識點的銜接自然流暢,而不是生硬地跳躍。這種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敘事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挫敗感,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掌握瞭原本以為難以企及的知識深度。
评分在閱讀體驗方麵,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非常獨特和成熟,完全不同於我以往讀過的任何一本專業書籍。它似乎預設瞭讀者可能存在的認知盲區,並提前設置瞭“知識陷阱”的警示標記。在一些關鍵的轉摺點,作者會采用一種類似“對話式”的口吻,直接嚮讀者提問或者提齣反駁性的觀點,促使讀者停下來,主動進行思考和自我檢驗,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這種主動引導的閱讀節奏,極大地提高瞭閱讀的效率和信息的留存率。此外,書中對術語的解釋采用瞭多維度的方法,比如同一個核心概念,在不同的章節中可能會以不同的側重點被重新定義和應用,這模擬瞭知識在真實世界中復雜且多變的形態,避免瞭“一招鮮吃遍天”的僵化認知。總體來說,這是一部深諳成人學習心理學的著作,它不僅僅是內容的傳遞者,更是一個積極的、有溫度的學習引導者,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高度的參與感和智力上的愉悅。
评分作為一個對知識體係的完整性有較高要求的讀者,我非常看重一本專業書籍在涵蓋範圍上的廣度和深度。這本書在這方麵無疑是做到瞭教科書級彆的平衡。它的覆蓋麵非常廣闊,從最基礎的範式到目前學術界正在激烈辯論的前沿課題,都有所涉獵,並且沒有齣現“蜻蜓點水”的敷衍感。每一個分支領域,作者都努力挖掘瞭其核心的驅動原理,而不是僅僅羅列現象。更令人贊賞的是,書中對曆史脈絡的梳理,它清晰地勾勒齣該領域知識體係的演變軌跡,讓讀者能夠理解“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而不是僅僅接受“現在就是這個樣子”。這種曆史觀的引入,使得我們對知識的認知不再是孤立的碎片,而是成為一個有機的、動態發展的整體。這種對知識全景的把握,對於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至關重要,讓人在麵對未知挑戰時,能夠從更宏大的視角去審視問題。
评分這本書的實用性,遠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我原本以為它會更偏嚮於純粹的理論探討,但實際閱讀後發現,它對“如何應用”的指導非常具體和到位。書中穿插瞭大量的實例分析,這些案例並非是那種脫離實際的理想化模型,而是非常貼近行業前沿和日常操作中可能遇到的真實場景。特彆是針對一些高頻齣現的難題,作者不僅指齣瞭問題的癥結所在,還提供瞭至少兩種以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操作步驟,這極大地拓寬瞭讀者的應對策略庫。我個人對其中關於數據分析和模型構建那幾章印象最為深刻,它沒有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詳細演示瞭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可執行的流程圖和檢查清單。這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儲備庫”,更像是一本“即時操作手冊”。對於那些急需將理論知識快速轉化為實際生産力的專業人士而言,這本書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它實實在在地解決瞭“學瞭不知道怎麼用”的尷尬睏境。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質感,拿在手裏就感覺分量十足,絕非那種輕飄飄的應付之作。封麵設計得極為簡潔,但又不失韻味,那種深沉的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透露齣一種內斂而專業的學究氣質。我特地仔細研究瞭一下紙張的選擇,感覺即便是長期翻閱,也不會輕易泛黃或磨損,足見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內頁的排版布局也相當人性化,字號適中,行距留白處理得當,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不易疲勞,這一點對於需要精讀的專業書籍來說至關重要。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很多復雜的理論圖錶,它們的清晰度和精確度都達到瞭極高的水準,綫條銳利,層次分明,即便是初學者也能迅速捕捉到關鍵信息,這在很多同類書籍中是很難得的。整體看來,這本書從外到內,都散發著一種對知識的敬畏和對讀者的尊重,單從這本書的“硬件”配置來看,就已經值迴票價瞭,它絕對不是那種隻靠噱頭吸引人的快餐讀物,而是可以長久珍藏的工具書範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