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清代象棋四大名譜:心武殘編象棋譜(修訂版) 9787534952968 (清)薛丙著

正版 清代象棋四大名譜:心武殘編象棋譜(修訂版) 9787534952968 (清)薛丙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薛丙著,李浭 著
圖書標籤:
  • 象棋
  • 清代象棋
  • 心武殘編
  • 薛丙
  • 棋譜
  • 古籍
  • 傳統文化
  • 技藝
  • 博弈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润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52968
商品编码:2968274997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清代象棋四大名譜:心武殘編象棋譜(修訂版)

定價:25.00元

作者:(清)薛丙著,李浭 改編

齣版社:河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3495296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讓讀者以現代記譜法領略清代古譜《心武殘編象棋》的魅力!

內容提要


《心武殘編象棋》,原譜刊於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輯著者薛丙收入象棋殘排局148局,著法精妙離奇、耐人尋味。詮正改編本保留原譜本來麵貌,但對原譜中的錯局詳加詮正厘訂。為便於讀者賞析,每局都加入詳細的詮釋、注解、和詮正圖等。

目錄


凡例(薛丙自述)
關於“凡例”的部分解釋
局隔壁猜枚
第2局開渠引水
第3局沉魚落雁
第4局推強扶弱
第5局紫燕雙飛
第6局鴻雁來賓
第7局宴赴鴻門
第8局寒江獨釣
第9局五寨會盟
0局群鼠爭
1局奇峰雙插
2局決策九重
3局震驚百裏
4局將雨聞雷
5局移針勻綉
6局月明三五
7局琴瑟間鍾
8局五色紛披
9局正笏安邦
第20局虎帳談兵
第21局單刀赴會
第22局宋及楚平
第23局終逾絕險
第24局獨行韆裏
第25局金貓捕鼠
第26局駿馬追風
第27局下車扶謁
第28局送往迎來
第29局邁等越倫
第30局彈琴退敵
第31局背水交鋒
第32局北地諫君
第33局浪後波紋
第34局威震華夏
第35局龍爭虎鬥
第36局豐沛三傑
第37局輔弼功高
第38局鞠躬盡瘁
第39局商山四皓
第40局赤兔良驥
第41局叩馬苦諫
第42局登高重九
第43局黽勉同心
第44局保閤太和
第45局月裏穿梭
第46局勒馬聽風
第47局膏車秣馬
第48局柳葉飛鶯
第49局鴛鴦戲水
第50局的盧躍溪
第51局天颱誤入
第52局懷中抱月
第53局雪擁藍關
第54局如雲似雨
第55局雅歌投壺
第56局宛城交攻
第57局月中擒兔
第58局隔斷紅塵
第59局雙蝶翻飛
第60局元宵共慶
第61局金宋聯閤
第62局遊絲係虎
第63局雙車交轍
第64局截江救主
第65局車馬交馳
第66局牛塘解圍
第67局遠庭
第68局龍門三躍
第69局蚯蚓降龍
第70局珠簾倒掛
第71局落花成錦
第72局虹霓貫日
第73局剪棘開徑
第74局鈎衡駕馬
第75局八輪共駕
第76局行軍用兵
第77局六國爭雄
第78局四季落花
第79局雙轄投泉
第80局淵有沉珠
第81局閏餘成歲
第82局青雲得路
第83局錦屏對峙
第84局邊城戍卒
第85局蠅垂驥尾
第86局橫雲斷嶺
第87局笙簫夾鼓
第88局霽月光風
第89局春雷驚蟄
第90局星移鬥轉
第91局輕財篤友
第92局妙振兵鈴
第93局水底擒蛟
第94局螢蛾撲火
第95局炮擊兩狼
第96局開窗邀月
第97局掩耳偷鈴
第98局平分鞦色
第99局國靜兵閑
00局國庶兵強
01局望梅止渴
02局龍翻潭水
03局葉底藏花
04局七星同慶
05局川流不息
06局載輸爾載
07局減兵增竈
08局減竈增兵
09局兵貴神速
10局伐宋援鄭
11局屯田遝中
12局捨車徒行
13局屏藩社稷
14局走馬薦相
15局假虞伐虢
16局五霸尊周
17局五將失道
18局五虎爭雄
19局香風拂柳
20局鴻門擊鬥
21局蜻蜓立釣
22局三顧草廬
23局急流勇退
24局兩階舞羽
25局乃服四夷
26局義釋華容
27局五桂聯芳
28局暗藏春色
29局烏龍擺尾
30局衝鋒陷陣
31局五丁鑿路
32局粉蝶戀花
33局轅門射戟
34局停車問路
35局螳臂迎車
36局珠藏韞櫝
37局望雲蹀足
38局吐芳結子
39局投肉餒虎
40局陰陽交泰
41局窖冰破熱
42局越裳賓服
43局斜月三星
44局杠橋鎖溪
45局倒轉乾戈
46局桃源迷路
47局笙磬同音
48局江心下釣
附錄《心武殘編》詮訂一覽錶

作者介紹


李浭李浭早在1958年開始在《象棋》月刊發錶棋藝作品,1988年9月正式齣版棋書。至今,各類棋書有62種,1270萬字,獨自編著達三百八十多萬字。在海內外、國外報刊發錶的文章不可勝數。他的書,兼具棋藝實用、棋史文史新穎兩大特色。報刊發錶的文章,內容廣泛,知識麵全,涉及象棋開、中、殘、排局,棋史新資料,棋藝論文,棋藝詩詞,棋例裁判見解等。涉獵全麵,涵蓋棋文化的各個方麵。

文摘







序言



《棋道初探:中國古棋文化與技藝賞析》 本書並非對某一特定古籍棋譜的詳盡解析,而是旨在為廣大棋類愛好者,尤其是對中國古典象棋(古棋)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文化與技藝入門指南。我們試圖通過梳理中國古棋悠久的曆史淵源、探究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品味其獨特的技藝魅力,以期勾勒齣一幅宏偉而細膩的古棋世界圖景,激發讀者對這門古老智慧的探索熱情。 一、溯源而上,探尋古棋的韆年足跡 中國象棋,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起源之謎至今仍引人遐想。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長河,從傳說中的“象戲”、“博戲”等早期棋戲說起,追溯其在不同朝代的演變與發展。我們將審視史料中零散的記載,結閤考古發現的棋具實物,辨析各種關於象棋起源的學說,力求呈現一個盡可能清晰而完整的曆史脈絡。從漢代的“格五”,到唐代的“象戲”,再到宋代基本定型的“象棋”,每一階段的演變都摺射齣當時的社會文化、哲學思想以及科技水平。本書將側重於分析這些棋戲在形式、規則、棋子名稱等方麵的傳承與創新,展現古棋如何一步步演變成我們今日所熟知的模樣。 我們還將深入探討古棋在不同曆史時期與社會階層的聯係。它不再僅僅是宮廷貴族的雅玩,也逐漸走入文人雅士的書齋,成為他們抒發情懷、切磋棋藝的載體。不同朝代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對象棋的態度與理解,都將通過生動的史料細節展現在讀者麵前,使我們得以窺見古棋在曆史舞颱上扮演的多重角色。 二、文脈悠長,領略古棋的文化底蘊 中國古棋並非簡單的遊戲,它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本書將著力於揭示古棋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緊密聯係。我們將分析象棋的棋盤、棋子設計所蘊含的宇宙觀、陰陽五行學說。例如,棋盤上的“楚河漢界”,象徵著古代戰爭中的對峙,也隱喻著人生中的種種選擇與博弈。棋子的命名,如“帥/將”、“車”、“馬”、“炮”、“兵/卒”等,無不與古代的軍事製度、社會結構緊密相關,反映瞭當時人們的價值觀念和對戰爭的認知。 本書還將探討古棋在文學、藝術、哲學等領域的滲透。從古詩詞中對弈的描繪,到繪畫、雕塑中棋局的呈現,再到哲學著作中以棋喻人的闡述,都展現瞭古棋作為一種文化符號的強大生命力。我們將引用大量的文學作品、藝術品,解讀其中與棋相關的意象和象徵意義,讓讀者感受到古棋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 此外,我們還將關注古棋所蘊含的倫理道德觀念。下棋的過程,往往被視為品德的試煉。如何對待勝負,如何尊重對手,如何在規則的框架內發揮智慧,這些都與中國傳統的道德規範相契閤。本書將通過古籍中的記載,分析古人對弈時的禮儀、品格要求,以及將棋藝視為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 三、技藝精妙,品味古棋的策略智慧 在文化內涵之外,古棋的技藝本身也是博大精深的。本書將從一個入門者的視角,引導讀者領略古棋的策略與戰術。我們不會陷入對具體棋譜的逐字逐句推敲,而是通過對古棋基本戰法、常見殘局、典型套路的賞析,來展現其精妙之處。 我們將介紹古棋的基本開局原則,分析不同開局的優劣,以及它們如何為後續的戰術布局奠定基礎。例如,對“仙人指路”、“士角星”、“屏風馬”等經典開局的形成與發展進行簡要介紹,讓讀者理解不同開局的戰略意圖。 接著,我們將重點解析古棋中的中局戰術。這部分將涵蓋如何進行子力調動,如何組織進攻與防守,如何運用各種戰術手段,如“兌子”、“棄子”、“牽製”、“閃擊”等,來瓦解對方的陣型,爭取主動。我們會通過一些具有代錶性的棋局片段,直觀地展示這些戰術的應用,讓讀者在模擬實戰中體會戰術的精髓。 殘局是檢驗棋力的一大重要環節。本書將選取一些經典的古棋殘局,對其解法進行分析,重點在於講解殘局中隱藏的“殺招”與“絕技”。我們會剖析殘局中各個棋子的價值變化,以及如何通過精妙的計算與布局,以微弱的優勢取得勝利。這部分旨在培養讀者在劣勢局麵下的冷靜思考能力和絕地反擊的意識。 最後,我們將探討古棋的“棋道”哲學。它不僅僅是技巧的比拼,更是智慧的較量,是心性的磨礪。從“棋高一著”的成就感,到“棋逢對手”的惺惺相惜,再到“棋如人生”的深刻感悟,古棋的博弈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人生體驗。本書將通過對古人弈棋故事的挖掘,以及對“大道至簡”等棋道思想的闡釋,來升華讀者對古棋的理解,使其不僅僅停留在勝負層麵,更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東方智慧。 四、傳承與發展,古棋的當代價值 在數字時代,古棋是否依然具有生命力?本書將從當代視角齣發,探討古棋的傳承與發展。我們將分析古棋在現代社會中的教育意義,它如何培養人的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能力、專注力以及抗壓能力。我們將介紹一些現代古棋愛好者社群的活躍情況,以及一些緻力於古棋推廣的活動和組織。 同時,本書也並非完全排斥現代象棋的進步,而是強調古棋與現代象棋之間的聯係與區彆。通過對比,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棋的演變軌跡,以及現代象棋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 本書的目的是希望通過一次全麵而深入的探索,讓讀者能夠從多個維度理解中國古棋的魅力。它是一門棋術,也是一門藝術;它是一種遊戲,更是一種文化;它關乎策略,也關乎人生。希望通過本書的引領,每一位讀者都能在這古老而充滿智慧的棋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樂趣與啓迪。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對中國古典藝術和智力遊戲都有著濃厚興趣的愛好者,所以當得知有《心武殘編象棋譜》的修訂版齣版時,我便迫不及待地入手瞭。這本書帶給我的,遠不止是一本棋譜那麼簡單。它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清代象棋文化的風貌,以及那個時代棋手的智慧與匠心。書中的殘局設計精巧絕倫,每一局都如同一個待解的謎題,需要細緻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不僅提供瞭棋局的解法,還對解法的思路和原理進行瞭深入的剖析,這對於我這種喜歡追根溯源的讀者來說,實在是太有價值瞭。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在象棋技藝上有所提升,更在思維的嚴謹性和邏輯的連貫性方麵得到瞭鍛煉。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對中國傳統象棋文化的一次重要梳理和傳承,我感到非常榮幸能夠擁有並學習這樣一本珍貴的著作。

评分

我一直對古代的軍事戰略和兵法非常感興趣,總覺得象棋的棋盤,就像是一個濃縮的戰場,每一次落子,都充滿瞭智慧的博弈。而《心武殘編象棋譜》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種對古人智慧的探求。雖然我不是專業的象棋棋手,但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清代的棋壇,與薛丙先生一同切磋棋藝。這本書不僅僅是告訴讀者如何走棋,更重要的是,它揭示瞭許多深藏不露的戰術思想,比如如何通過迂迴包抄製造陷阱,如何利用子力優勢步步為營,以及如何在劣勢下尋求反擊的機會。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棄子爭先”的講解,這種看似損兵摺將,實則搶占先機的策略,讓我看到瞭古人非凡的戰略眼光。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有意思,雖然是古文,但配有詳細的注釋和解說,即使是像我這樣的初學者,也能基本理解。讀這本書,與其說是在學習棋譜,不如說是在學習一種思考方式,一種在復雜環境中做齣最優決策的能力。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沉睡在曆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如今被重新挖掘齣來,散發齣耀眼的光芒。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人,我一直對清代的一些文化遺産抱有極大的熱情,而象棋作為一項古老的智力遊戲,自然是我關注的焦點。《心武殘編象棋譜》這本書,不僅僅是讓我看到瞭棋譜本身,更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象棋文化的繁榮景象,以及古人對這項運動的深刻理解和追求。我驚嘆於薛丙先生在那個年代就能構思齣如此精妙的殘局和戰術,這充分體現瞭他卓越的象棋造詣和嚴謹的邏輯思維。這本書的修訂版,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加入瞭更多現代化的解讀和注釋,這使得原本有些晦澀難懂的古譜,變得更加易於理解和學習。我覺得這對於推廣和傳承中國象棋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评分

坦白說,我之前對象棋的瞭解僅限於一些基礎規則,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有些忐忑的,畢竟“四大名譜”聽起來就很高深。然而,當我真正翻開它,並且深入閱讀後,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本書的編排非常人性化,雖然是古譜,但文字清晰,圖示也很直觀。最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單純的棋譜,它還融入瞭作者對象棋哲學和兵法的思考。我開始理解,為什麼象棋不僅僅是簡單的“吃子”遊戲,而是充滿著策略、計算和心理博弈。書中對於一些殘局的分析,讓我看到瞭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深層邏輯,讓我學會瞭如何去“看穿”棋局,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攻防。我每天都會花一些時間來鑽研書中的棋局,雖然進步緩慢,但每一次的領悟,都讓我感到由衷的喜悅。這本書讓我對象棋這項運動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激發瞭我更深入學習的興趣。

评分

這本《心武殘編象棋譜》終於等到修訂版,真是太激動瞭!作為一名癡迷象棋多年的老玩傢,我一直在尋找那些能夠真正觸及棋理精髓的古譜,而“清代象棋四大名譜”的名頭,早已在我心中如雷貫耳。拿到這本修訂版,第一感覺就是厚實,紙質也比我之前看過的不少古籍復刻版要好很多,拿在手裏很有質感。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精美的排版,字跡清晰,古色古香,仿佛穿越迴瞭那個金戈鐵馬、智勇較量的年代。我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那些精妙的殘局,那些蘊含著豐富戰略思想的棋路,看得我如癡如醉。我尤其喜歡其中對一些經典殘局的解析,不僅給齣瞭詳細的走法,更重要的是,還深入剖析瞭背後的邏輯和攻防要點。這對於我這種喜歡刨根問底的棋友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棋譜,更是一部象棋的哲學寶典,讓我對“兵貴神速”、“車馬炮協同”等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雖然我還沒能完全參透其中的所有奧秘,但這已經足夠讓我沉浸其中,享受探索的樂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