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 言
02 演奏姿勢
03 指甲與佩帶
04 定音 弦序與音位
右 手
05 動作名稱及分類(彈挑 輪 摭分 搖指 掃)
06 練習要求與問題的解決(1)
07 練習要求與問題的解決(2)
08 常用組閤
09 換弦技術
左 手
10 動作名稱及分類(按音 腔韻 吟揉 虛音)
11 練習要求與問題的解決(1)
12 練習要求與問題的解決(2)
13 變位動作
14 指序的變化
常用問題解析與輔導
15 緊張與力度
16 練習與進度
《琵琶入門》琵琶,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已經有二韆多年的曆史,被稱為“民樂之王”,“彈撥樂器之王”,“彈撥樂器首座”。撥弦類弦鳴樂器。南北朝時由印度經龜茲傳入內地。木製。音箱呈半梨形,張四弦,頸與麵闆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時竪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可獨奏、伴奏、閤奏的重要民族樂器。
李景俠: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係主任,教授,研究生導師,琵琶演奏藝術與教學法碩士學位的獲得者。
1986年她以全優成績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並留校任教。1989年赴奧地利、德國留學,1998年迴國任教於上海音樂學院。
繼1986年在北京舉辦個人獨奏專場音樂會以來,她先後在十幾個國傢和地區舉辦音樂會,多次應邀在海內外院校舉辦專題講座及主持大師班。2001年以來,多次擔任包括中國音樂金鍾奬在內的琵琶專業大賽評委。她還長期緻力於專業理論的研究,已發錶學術論文12篇。2003年33萬字的學術著作《中國琵琶演奏藝術》齣版,影響廣泛。
關於DVD的內容,我發現它的製作水準似乎與配套的印刷材料存在一定的脫節。視頻的清晰度,尤其是在演示近景特寫時,有明顯的顆粒感,這在現代高清視頻時代是有些遺憾的。更關鍵的是,視頻的講解節奏感把握得不太好。講解者語速偏快,而且很多技術動作,比如“掃、挑”的連貫性示範,往往是一閃而過,等我反應過來想暫停看清楚時,畫麵已經切換到下一個更復雜的指法瞭。我多次暫停、迴放,試圖捕捉到每一個指尖觸弦的角度,但由於畫麵質量和剪輯節奏的原因,效果並不理想。這本書似乎更依賴於學習者已有的音樂基礎或者良好的視覺模仿能力。對於我這種需要反復觀看、慢動作分析纔能理解的初學者而言,這個DVD的實用性大打摺扣。它更像是一份演示錄像,而不是一個細緻的教學工具,它展示瞭“應該彈成什麼樣”,但沒有充分展現“如何一步步彈成那樣”。
评分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找一套能夠自學的係統教程,所以我特彆關注瞭練習麯目的編排順序。這本書的練習麯目安排得很有趣,一開始並不是那些耳熟能詳的入門麯,而是幾段非常短小精悍的“音階片段練習”。這些片段的難度梯度設置得非常平滑,從最簡單的空弦撥弦開始,然後引入左右手的配閤,每一步都似乎經過瞭嚴密的數學計算。但這導緻瞭一個問題:我的學習熱情有點提不起來。前幾頁的練習內容對於一個渴望彈奏齣優美鏇律的人來說,顯得過於基礎和枯燥。我本來期待能早點接觸到《彩雲追月》或者《十麵埋伏》的簡化版,哪怕是片段也好,用來激勵自己。結果,我花瞭三天時間,隻是專注於讓自己的右手撥弦頻率保持穩定,而左手還在努力適應琴碼附近的壓力。這種“苦行僧式”的練習方法,雖然可能造就瞭紮實的內功,但對於需要即時反饋和成就感的現代學習者來說,挫敗感來得很快。我感覺自己像是在學習一門古老的技藝,而不是在學習一門“流行”的樂器。
评分我花瞭一整個下午來研究隨書附帶的那本紙質資料,我對其中關於“按弦力度與音色控製”的章節留下瞭深刻印象。這部分內容寫得非常細膩,它不是簡單地說“用力按下去”,而是用瞭很多比喻,比如將按弦比作“掐住一顆飽滿的葡萄,恰到好處地釋放其汁液”。書裏詳細圖解瞭不同指甲的打磨形狀對音色尖銳度的影響,這一點我之前完全沒有概念。然而,理論歸理論,實際操作起來卻是一迴事。書上畫滿瞭密密麻麻的指位圖,雖然標注清晰,但對於我這種零基礎的讀者來說,光看平麵圖很難想象手指在三維空間中的運動軌跡。我嘗試著對照圖去按壓,手指總是僵硬地碰在相鄰的弦上,發齣“噗噗”的雜音。我非常渴望看到配套的視頻能夠實時、多角度地演示這些精妙的指法,特彆是關於“輪指”的基礎練習,書中隻是用文字描述瞭“快速、均勻的往復運動”,這個“快速”的標準在哪裏?需要多大的頻率?這些量化的標準在文字描述中顯得蒼白無力。可以說,這本書的理論深度令人敬佩,但它在“如何讓我的手聽話”這個問題上,給齣的指導顯得過於抽象和文雅瞭。
评分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更多體現在其作為一本“琵琶文化百科全書”的屬性上,而不是一本“新手快速入門”的實用指南。它對於琵琶的曆史沿革、不同流派的音樂哲學有著非常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探討,閱讀起來令人受益匪淺,仿佛進行瞭一次深度的文化之旅。它激發瞭我對這件樂器的敬畏之心,讓我理解瞭它背後的深厚底蘊。然而,如果我的目標僅僅是想在三個月內能夠彈奏幾首簡單的民歌,這本書的組織結構對我來說過於龐大和分散。它像一位博學的大學教授在嚮你闡述一門學科的宏觀框架,而不是一位耐心的私人教師在教你具體彈奏技巧。我必須承認,書中的一些高級理論知識,比如關於“吟猱”的細微差彆,我已經收藏起來準備等將來水平提高後再來鑽研。目前看來,我可能還需要再尋找一套更加注重“手把手操作演示”的輔助材料,來彌補這本書在實戰指導方麵的不足。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雅緻,墨綠色的底色配上燙金的隸書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一個完全的新手,平時接觸的都是流行音樂,對傳統樂器知之甚少,但看到“琵琶入門”這幾個字,心裏那種莫名的衝動就被點燃瞭。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覺,讓人覺得這絕對不是那種敷衍瞭事的教材。拆開塑封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張DVD光盤,它被整齊地安放在一個專門的凹槽裏,旁邊還有一本小冊子,看排版似乎是基礎樂理和指法圖解。我迫不及待地將DVD放進播放器,期待著能看到大師級彆的演示。然而,播放後我發現,這碟片的內容似乎更側重於曆史背景和樂器結構介紹,而不是我期望的“手把手”教學。它花瞭大量篇幅講解琵琶的曆史演變,從唐代的七弦到現在的麯項,甚至還穿插瞭不同流派的風格差異,這對於一個隻想快速上手彈奏的人來說,略顯枯燥。我希望能聽到清晰的“如何正確持琴”、“拇指如何撥弦”這類實用指導,但似乎這部分內容需要更深入地探索後續的章節,或者說,這本書的定位可能更偏嚮於文化普及而非速成技巧。我對這種宏大的敘事方式感到一絲睏惑,它像是一篇精美的學術論文開篇,而不是一本實操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