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明教育,開啓民智。
伴隨國人成長,品牌代代相傳。
《新華字典》原由新華辭書社編寫。1956年,新華辭書社並入當時的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語言研究所負責本次修訂。
·根據國傢語文規範和標準修訂,收單字13000多個。
·以字統詞,收帶注解的詞語3300多個。
·新增正體字800多個,以姓氏、人名、地名用字和科技術語用字為主
·根據專傢學者和廣大讀者的意見,對某些繁體字、異體字做瞭相應處理,增收繁體字1500多個,異體字500多個。
·酌情刪去瞭個彆過於陳舊的異讀音;有選擇地增收瞭某些字的讀音。
·對個彆釋義進行修改,簡化或更新瞭某些詞語的釋義;適當增補瞭一些新的義項。對復音詞進行瞭適量的增補和刪減。
·對部分例證進行修改,刪改瞭一些難懂或過時、過長的例證;根據中小學教學的需求,適當增加瞭一些例證。
·釋義準確,例證精當,內容豐富,簡明實用。
《新華字典(雙色本)(第11版)》根據國傢語文規範和標準修訂,收單字13000多個。以字統詞,收帶注解的詞語3300多個。釋義準確,例證精當,內容豐富,簡明實用。正文按音序排列,備有部首檢字錶;內有綜閤插圖和附錄。
一、小字典:為文化民生而生
幫助幾億中國人民掃盲識字。《新華字典》自1953年齣版以來,成為億萬群眾讀書識字、學習文化的良師益友,為我國的全民教育、文化普及起到瞭十分重大的作用。周恩來總理“情係民生”,多次關心《新華字典》修訂。周恩來總理曾多次關心《新華字典》的修訂齣版工作,為它的齣版時間心急如焚。總理曾親訂《新華字典》的修訂原則,甚至親筆訂正字典的詞條,關心《新華字典》的定價問題,兩次接見《新華字典》修訂小組的代錶
引領規範,遵守規範。早在1955年中央明確提齣語言文字工作“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字規範化”三大任務前,《新華字典》就已經有漢語規範化的目的和意識,並且“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觀念”早已在《新華字典》有明確的說明;《新華字典》重視讀音規範、字形規範和詞匯規範,早年曾為普通話異讀詞的審音,為漢字的部首、筆順、字序等規範的製定,做齣過重要貢獻。
二、小字典:集舉國之力編纂
從編纂之日起,這本小字典就蘊藏瞭一種文化理想:為民族的文化普及和知識傳播建功。也正因此,在它的旗下,匯聚瞭一批聲名卓著的大傢:葉聖陶、魏建功、邵荃麟、陳原、丁聲樹、金剋木、周祖謨……在後來的歲月裏,又有很多如雷貫耳的名字加入修訂者的行列:王力、遊國恩、袁傢驊、周一良等等。小字典大學者,《新華字典》的這個特色整整保持瞭60年。
周恩來總理指示,讓參加全國齣版工作座談會的全體代錶分組審閱《新華字典》的修訂稿,提齣修改和補充意見。方厚樞先生感慨地說:“動員全國力量會審一本小小的字典,這在中國齣版史上還是頭一次。”
三、小字典:承載大國文化
《新華字典》是小部頭的字典,但是卻承擔著大文化的功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歲月裏,《新華字典》就是我國的“百科全書”。
查校《新華字典》的不同版本,閱讀《新華字典》的編纂故事,感受當年周恩來總理的關心,的確會發現《新華字典》擔當的大文化的使命。詞條的選取與釋義,濃縮著新中國60年來的建設和文化成就,摺射著各種理念的更新,比如環保意識,比如對待網絡語言的態度等。
2004年第10版修訂完成,到今天又有七八年的光景,社會文化和語言生活發生瞭深刻變化,《新華字典》第11版修訂的過程中,重視字典承載文化的功能,是頗有時代意義的。
——李宇明(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
第11版修訂說明
第10版修訂說明
凡例
漢語拼音音節索引
新舊字形對照錶
部首檢字錶
(一)部首目錄
(二)檢字錶
(三)難檢字筆畫索引
字典正文
附錄
漢語拼音方案
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簡錶
我國曆代紀元簡錶
我國少數民族簡錶
我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
及省會(或首府)名稱錶
世界各國和地區麵積、人口
首都(或首府)一覽錶
計量單位簡錶
地質年代簡錶
節氣錶
元素周期錶
《新華字典》是新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首次齣版於1953年,原由新華辭書社編寫,著名語言文字學傢魏建功先生主持編寫工作。1956年,新華辭書社並入當時的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77年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詞典編輯室。《新華字典》曆經多次修訂齣版,深受廣大讀者歡迎。在第11版齣版之際,謹嚮為《新華字典》的編寫、修訂工作作齣重要貢獻的前輩學者們緻以崇高的敬意。
本次修訂在保持《新華字典》原有特色的基礎上,以貫徹執行國傢語言文字規範為重點,同時根據時代發展變化和讀者的需求,對全書進行瞭謹慎而係統的修訂,主要修訂內容有:
一、新增正體字800多個,以姓氏、人名、地名用字和科技術語用字為主;根據專傢學者和廣大讀者的意見,對某些繁體字、異體字做瞭相應處理,增收繁體字1500多個,異體字500多個。
二、對個彆體例做瞭改動。
三、酌情刪去瞭個彆過於陳舊的異讀音;有選擇地增收瞭某些字的讀音。
四、對個彆釋義進行修改,簡化或更新瞭某些詞語的釋義;適當增補瞭一些新的義項。對復音詞進行瞭適量的增補和刪減。
五、對部分例證進行修改,刪改瞭一些難懂或過時、過長的例證;根據中小學教學的需求,適當增加瞭一些例證。
本次修訂聽取瞭部分所內外專傢、中小學教師以及廣大讀者的意見,商務印書館的領導和有關編輯對修訂工作大力支持,提齣不少中肯的修改意見,在此一並錶示衷心的感謝。限於水平,本次修訂或有不當和錯誤之處,誠懇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2010年11月
這本書的重量和實體感,恰恰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它提供瞭一種“錨定”感,在信息碎片化爆炸的今天,能夠捧起一本厚實、可靠的工具書,進行主動的、有目的的查閱,本身就是一種迴歸本源的學習方式。我常常在深夜裏,關掉電腦,隻留一盞颱燈,翻開它,享受那種純粹的、沒有通知彈窗打擾的求知過程。這種與紙張的物理互動,比如用指尖劃過字體的輪廓,或者在重要的釋義旁做下淡淡的鉛筆批注,都是電子設備無法模擬的體驗。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儀式感,提醒我對待語言的嚴謹和敬畏之心,這種厚重感,是衡量一本真正優秀工具書價值的重要標尺。
评分我必須得說,這次更新的版本在收錄新詞和對傳統詞義的釋義上,展現瞭極強的時代敏感度與學術定力。很多網絡熱詞或者新興的科技術語,很多詞典都會猶豫是否收錄,或者一味追求時髦而失瞭嚴謹性,但這一版的處理方式非常高明,它既保留瞭核心的經典語匯的深度挖掘,又巧妙地融入瞭與時俱進的現代語言現象,解釋得鞭闢入裏,絕不含糊。比如對一些常用但易混淆的成語典故的辨析,那種層層遞進、引經據典的論述方式,讓我這個老讀者都感到耳目一新,仿佛重新學習瞭一遍漢語的精妙之處。那種學術的沉澱感,是任何電子詞典的快速檢索功能都無法替代的,它需要你慢下來,去品味每一個字背後的文化重量。
评分說實話,初拿到手時,我最關注的就是它在語境例句上的豐富程度。很多時候,字典的光禿禿的釋義是遠遠不夠的,隻有看到規範的、符閤現代漢語習慣的例句,纔能真正掌握一個詞的用法邊界。這一版在這方麵下瞭大功夫,例句的選擇既有古典文學的典範,也有現代生活中的鮮活案例,尤其是一些多義詞的區分,通過並置的對比例句,一下子就讓模糊的概念變得清晰可見。我特彆喜歡它在特定動詞和副詞的用法辨析上所下的苦功,那些原本覺得可以隨意替代的詞語,在例句的映照下,纔發現它們各自有著不可取代的語感和力度。這哪裏是字典,分明是一部微型的現代漢語使用指南,讓我對自己的錶達能力又有瞭新的信心。
评分作為一名資深的書籍收藏愛好者,我一直對商務印書館的齣版物有著近乎偏執的喜愛,這本《新華字典(雙色本 第11版)》完美繼承瞭其一貫的匠人精神。它的紙張選擇,手感溫潤而不失韌性,翻動時那種輕微的“沙沙”聲,是現代膠印書本中難得一見的質感。裝幀設計也極為考究,側邊燙印的字體清晰有力,即便是隨意放在書架上,也散發著一種低調而內斂的知識光芒。我可以想象到,這本字典的每一個製作環節,都經過瞭極為嚴格的質量把控,它注定是能夠陪伴我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不會齣現明顯損耗的“傳傢寶”級彆的工具書。這種對實體媒介載體的尊重,在當下這個數字化泛濫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
评分這本工具書的排版簡直是藝術品,每一個漢字的結構都處理得恰到好處,雙色印刷的對比度拿捏得極其精準,閱讀起來絲毫沒有疲勞感,長時間翻閱眼睛也不會酸澀。尤其欣賞它在疑難字形和異體字處理上的考究,那種細微的筆畫差異,在這次的第11版中得到瞭更清晰、更權威的呈現,對於文字工作者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件桌麵上的美學展示品。我記得上次找一個生僻字的規範寫法,在很多綫上資源裏都模棱兩可,但翻開這本實體書,那種油墨的質感和清晰的墨點,瞬間就給瞭我定心丸。商務印書館對於細節的執著,真的讓這本字典的使用體驗提升到瞭一個新的境界,它不隻是查閱工具,更像是漢字美學的一個微縮博物館,值得反復把玩和學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