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錯彆字字典
定價:14.8元
作者:說詞解字辭書研究中心著
齣版社:華語教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13809610
字數:80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64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錯彆字字典》從字形、結構、詞義等方麵加以辨析,使讀者瞭解字的正誤和緻誤原因,提高正確、規範使用漢語的能力。書中把容易互錯字的歸為一組。每組字按漢語拼音順序排列,讀音相同的,則按筆畫順序排列。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辨析)這兩個宇讀音相同而字形、意義不同。“段”多用作名詞,錶示事物劃分成的部分、工礦企事業單位,如“地段”“務段”等;還用作量詞,如“一段時間”“一段文字”等。“斷”多用作動詞,錶示摺斷、截斷、決斷等,如“一刀兩斷”“斷定”“診斷”等;還用作副詞,袁示、,如“斷然”。注意“片段”與“片斷”的區彆:“片段”“片斷”都指文章、小說、戲劇、生活、經曆等中的一段,但“片斷”還有零碎、不完整的意思。
緞鍛煆
(辨析)這三個字讀音相同,字形相近而意義不同。它們右邊均為“段”。由於“緞”的本義是指質地厚密,一麵有光的絲織品,故左邊為“糸”;“鍛”的本義與捶打金屬有關,故左邊為“钅”;“煆”的本義是把藥石放在火裏燒以減少烈性,故左邊為“火”。
垛跺剁
(辨析)這三個字讀音、字形相近而意義不同。它們三字均含有與它們讀音相近的“桑”。由於“垛”的本義與土有關,故左邊為“土”;“踩”的本義是用腳踏地,故左邊為“”;“剁”的本義是用刀、斧等連續嚮下,故右邊為“刂”。
……
序言
這本書在數字化時代的兼容性方麵,也讓我産生瞭一些擔憂。作為一本紙質書,它顯然有其堅實的物理存在感,但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依賴電子設備。我嘗試在網絡上搜索一些書中提到的例子,但由於這本書的收錄體係和常見的網絡詞庫不太一緻,導緻在用其他平颱輔助驗證時,經常找不到完全對應的解釋。這讓它顯得有些“孤立”。一本好的工具書,尤其是在糾錯領域,應該盡可能地與主流的語言規範和檢索習慣保持同步。此外,書中對新齣現的網絡用語和混閤語境下的錯彆字處理得非常保守,幾乎沒有涉獵,這使得它在時效性上大打摺扣。對於一個經常需要處理綫上文案的人來說,一本不能涵蓋最新語言動態的字典,其參考價值自然會隨時間流逝而衰減。我希望這本書能有一個配套的在綫版本或者電子詞庫,那樣它纔能真正成為一個持續進化的知識載體,而不是一個靜態的、完美的瞬間定格。
评分這本書的編纂邏輯,坦率地說,讓我感覺有些飄忽不定,像是作者在整理資料時,更傾嚮於按照自己的記憶順序而非標準的音序或詞頻來布局。這對於一個追求效率的查閱者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障礙。比如,我嘗試查找一個相對常見的搭配錯誤,比如“在……之餘”,按理說這種固定搭配的誤用應該在某個專門的章節裏被係統地提及,或者至少在“之”這個字的條目下會有明確的指嚮。可我發現,很多時候,它更像是散落在不同的、看似不相關的詞條的解釋腳注裏,需要通過極大的耐心去“挖”齣來。這不像一本字典,更像是一本充滿瞭作者個人心血和經驗的筆記閤集,雖然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良苦,但這種主觀性太強的組織方式,大大降低瞭作為工具書的實用性和即時性。如果我急著在寫稿時確認一個細節,我可沒有時間去進行一場“尋寶遊戲”。我更期待的是那種能讓人一眼望到底、直擊核心的結構,而不是需要不斷地進行二次跳轉和推理纔能得到確切答案的體驗。
评分從語言的趣味性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某些地方倒是挺引人入勝的,它會收錄一些我已經很久沒聽過或者幾乎已經消亡的“老錯誤”,讀起來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仿佛能看到前幾代人是如何在書寫中掙紮的。特彆是那些因為方言發音差異導緻的書寫偏差,被記錄下來,頗具文獻價值。但是,這種趣味性與工具屬性之間似乎存在著微妙的拉扯。當我想快速核對一個當下正在使用的現代詞匯時,卻不得不翻過一些非常冷僻的例子,這拖慢瞭我的節奏。而且,很多解釋的篇幅分配也讓人感到睏惑,一些非常高頻的錯誤隻用瞭寥寥數語帶過,而一些相對罕見的“高階錯誤”卻被詳細地闡述。這讓我懷疑,編寫者對“高頻”和“低頻”錯誤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如果一本字典的權重設置不閤理,它就很難成為讀者案頭常備的“速查手冊”,而更像是一本可以偶爾翻閱消遣的“文化雜談”。希望未來的版本能在實用性和學術性之間找到一個更平衡的支點。
评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它似乎更側重於記錄那些“聽起來好像對”但實際上錯得離譜的詞語組閤,而不是那些細微的筆畫差異或者同音字辨析。這或許是作者的一種取捨,但對於我這種對古文引用和書麵語規範有較高要求的讀者來說,它在處理那些更偏嚮於書麵語境下的微妙差異時,力度似乎有些不足。比如,關於一些成語的“望文生義”式誤用,書中提及的案例相對有限,很多時候隻是給齣瞭正確的寫法,卻缺少瞭對“為什麼會錯”的深入剖析。我理解,要麵麵俱到確實很難,但既然冠以“字典”之名,我希望能看到更深層次的語言學探討或者至少是更豐富的例證。這本書讀起來,總感覺像是在走馬觀花地瀏覽瞭一個大集市,琳琅滿目的商品(錯誤詞語)都有,但每一樣商品的來曆、製作工藝(錯誤的根源)都沒有被詳細地介紹。它能救急一時,但似乎無法從根本上“治愈”我的錯彆字習慣,因為它提供的“藥方”過於簡單,缺少瞭必要的“病理分析”。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倒是挺彆緻的,封麵那種磨砂質感拿在手裏,感覺沉甸甸的,挺有分量的。我本來是衝著它的名字去的,心想這下總算能把那些老是睏擾我的“不是那個字就是這個字”的問題徹底解決瞭。翻開前幾頁,那種期待值是蹭蹭往上漲的,希望能看到一些耳目一新的釋義,或者至少是排列得井井有條的索引。然而,當我真正開始查閱的時候,那種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巨大的圖書館,但所有的書架上都貼著同樣的標簽,內容卻需要你自己去摸索。我記得我當時想找“譬如”和“比如”的區彆,結果在好幾個交叉索引裏繞來繞去,最後還是得依靠我原有的知識儲備去判斷哪個更順眼,這讓我不禁嘀咕,一本專門糾錯的工具書,如果使用者還需要大量的“常識”來輔助查找,那它的存在價值是不是就被削弱瞭一大半?而且,字體排版上感覺稍微有些擁擠,對於需要頻繁翻閱對比的讀者來說,長時間盯著看,眼睛確實會有點吃力,也許在版式上可以更開闊一些,讓那些易混淆的詞語之間能有更多的呼吸空間。總的來說,外觀上是無可挑剔的,但內在的導航和呈現方式,還有待打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