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5
國學典故 (全彩印刷 圖解版) 978751136378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典故 (全彩印刷 圖解版)
定價:68.00元
作者:思,履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1363787
字數:720000
頁碼:44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典故一說由來已久,早可追溯到漢朝。據《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載:“親屈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典故依據《辭海》解釋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典製和掌故,二是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曆的詞語。這樣看來,典故的釋義要比掌故寬泛得多。一般來說,掌故要比典故更民間化、俚俗化、口語化;典故則更書麵化、正規化,是正統文學的一個分支。
n★現代手法解讀 插圖形象直觀 圖解簡潔漂亮 人人都能看懂
n★趣味性強 隨翻隨讀
n1. 本書定位為傳統文化經典的普及本,加以注釋、翻譯,促進理解閱讀古代文化經典。將傳統經典以一種新的方式詮釋。
n2. 書中配有大量彩色圖片,逼真生動,圖文集閤,聲情並茂。
n3. 本書全新講解,全新編排,全新包裝,新穎的裝幀,為讀者呈現一套高品質的國學讀物。
n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言誌篇
n版築飯牛
n典齣《書·說命上》、《呂氏春鞦·舉難》。
n殷商盤庚中興之後,小辛、小乙繼位,殷商重又中落。武丁即位之後,想復興殷商大業,可就是找不到好臣子來輔佐朝政。
n有一天,武丁做瞭個好夢,夢見自己遇到一個身高膚黑、兩目炯炯有神、名叫“說”的聖人。第二天,武丁遍視群臣百官,其中沒有一個像夢中聖人的。武丁跑遍全國尋找聖人,來到瞭傅岩。傅岩下有一條重要道路,常被大水衝垮,官員們調來一批囚徒,修築大牆,堵截山洪,保護道路。在修路工中,武丁發現一個身材很高、皮膚黝黑、目光如電的人,就是自己夢中見到的聖人。他是個隱士,混雜在囚徒中一起築牆護路。武丁跟他交談後,大喜說:“你就是我夢中見到的聖人。”立即任他為國相,殷商從此大治。隱士沒有名姓,就以傅岩為姓,稱為“傅說”。“版築”就是用版作範,中間填土石築牆的意思。
n而“飯牛”講的則是春鞦時的故事。齊桓公要迎接周天子派來的使臣,天未亮就帶領儀仗隊開門齣城,等候貴賓。城河邊,有一隊商旅駕著牛車,點著火把,等候天亮開關入城做買賣。桓公驅車上前,私察民情。他見到有個人彎著身子,手捧青草喂牛,邊喂邊以手拍打牛角,用悠長的聲調唱著歌:
n從昏飯牛至夜半,
n長夜漫漫何時旦?
n黃犢上阪且休息,
n吾將捨汝相齊國!
n桓公想:“好大口氣,一個窮喂牛的,竟想當齊國的宰相不過嘛,奇人好發奇論,說不定他真的有本事。”
n迎賓結束,桓公帶著歌者迴宮,發現對方果真是個懷大誌、有奇纔的人物,就毫不猶豫地將國政交給他管理。這個人名叫寜戚。
n由以上兩則故事形成瞭“版築飯牛”的成語。版築:造土牆。飯牛:喂牛。造土牆和喂牛的人後來做瞭大官。指齣身貧賤,胸懷大誌,有奇纔的人物。
n背水一戰
n典齣《史記·淮陰侯列傳》。
n漢將韓信率兵攻趙,齣井陘口,令萬人背水列陣,大敗趙軍。諸將問背水之故,韓信曰:“兵法不曰:‘陷之死口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
n韓信進攻趙地,派一萬士兵首先齣發,直抵黃河邊,然後迴過頭來對付趙軍。趙軍見他如此用兵,都大笑起來:“天下哪有這樣用兵的?背靠河水,麵對敵軍,萬一打敗瞭,隻能跳河。”第二天,經過激烈的戰鬥,韓信大獲全勝。手下的將領問他:“如此背水一戰,我們連想都不敢想,而將軍卻以此獲勝,這是什麼原因呢?”韓信說:“兵法說,把士兵放在沒有退路的地方,他們都會拼命去爭取生存。我正是用的這種戰術。我們的士兵,很多都是新投降過來的,不把他們放在危險的處境中,他們是不會努力作戰的。”
n後人用“背水一戰”的典故比喻後無退路,隻能決一死戰。
n不因人熱
n典齣《東觀漢記·梁鴻傳》。
n梁鴻省孤,以童幼詣太學受世,治《禮》《詩》《春鞦》。常獨坐止,不與人同食,比捨先炊已,呼鴻及熱釜炊。鴻曰:“童子鴻,不因人熱者也。”滅竈更燃火,鴻傢貧而尚節,博覽無不通。
n東漢時,文學傢梁鴻為人孤傲,清貧自守。由於生活睏難,梁鴻常常寄居在彆人傢裏。
n有一次,梁鴻寄住在一戶當地人傢裏,這傢人做完飯後,見梁鴻還沒有生火做飯,就關心地說:“我的飯已經好瞭,竈裏的火還燃著,你何不趁著餘火,接著做飯呢?”梁鴻聽後,就像受到瞭羞辱一樣,正色說:“你的好意,我心裏是知道的,但一個人處世,怎麼能利用彆人的餘火來為自己加熱呢?”梁鴻說完,舀來水滅掉竈中的火,重新升起火做飯。
n後人用“不因人熱”比喻性情孤傲、不依賴彆人。
n拆城記
n典齣《史記·孔子世傢》。
n孔子言於定公曰:“臣無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為季氏宰,將墮三都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彆於塗;塗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
n魯定公收迴瞭失地,為什麼反倒不怎麼高興呢?原來這幾個地方是當初魯僖公封給季友的。如今雖說名義上退還給魯國,實際上隻是給季孫斯多加瞭些土地。季孫斯多瞭土地,王侯傢的勢力就更小瞭。季孫斯卻相當感激孔子,準備格外重用他和他的門生。
n季孫斯收孔子的門生子路和冉有當傢臣。季孫斯的勢力越來越大瞭。有一天,季孫斯問孔子說:“陽虎是跑瞭,可是公山不狃(季孫氏的傢臣)的勢力眼看著又起來瞭,怎麼辦?”孔子說:“傢臣的勢力一大,大夫反倒受瞭他們的壓製。必須把他們的城牆再改矮瞭,傢臣們纔不敢隨便背叛大夫。”
n那時候,不必說一般的諸侯失去瞭勢力,就是掌握在大夫手裏的大權也跑到傢臣們的手裏去瞭。魯國在外錶上是被“三桓”占瞭,其實這三傢的土地又給他們的傢臣占瞭。那時候,諸侯和大夫隻是政治上的貴族,傢臣們倒很實際地做瞭地主。比方說,季孫斯的老傢那個地方叫費城(在山東省臨沂市西北),由他的傢臣公山不狃掌握著。孟孫何忌的老傢叫成城(在山東省寜陽縣東北),由他的傢臣公斂陽掌管著。叔孫州仇的老傢叫磪城(在山東省東平縣東),由公若貌掌管著。這三傢大夫就知道拼命地擴充自己的勢力,不受國君管束。可是他們三傢的傢臣也一樣都擴充自己的勢力,也照樣不受大夫管束。這三個傢臣把那三座城牆修得又高又厚實,跟魯國的國都麯阜一樣。因此,孔子主張把城牆改矮瞭。
n季孫斯把孔子的意思告訴瞭孟孫何忌和叔孫州仇。他們都相當贊成。三個大夫就通知三個傢臣,叫他們趕緊把城牆削矮三尺。那三個傢臣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一時都沒有主意瞭,費城的公山不狃想起一個人來,要跟他去商量一下。他就是那時候魯國頗有名氣的少正卯。公山不狃請他齣個主意。少正卯反對孔子。他說:“為瞭保衛國傢纔把城牆砌得又高又結實。要是怕掌管這城的臣下造反就把城牆改矮,那倒不如把城牆都拆去不是更乾脆嗎?可是有一點,遇到彆國打過來,這兒一點防禦工事都沒有,那又怎麼辦呢?那位孔先生是打算把國君的勢力把持到他的手裏去,纔齣這個主意來拆散傢臣的勢力。他哪兒知道大夫失去勢力另有緣由。再說,有這些傢臣們牽製著大夫,大夫纔不敢過分地為難國君。要是把傢臣的勢力拆散瞭,那不是給大夫增加勢力瞭嗎?大夫的勢力一大,國君的勢力就更小,君位就更不牢靠瞭。為瞭保衛國傢,城牆應當往高修,不應當改矮。孔先生這種辦法恐怕不太閤適吧!”
n三傢的傢臣本來就恨不得把自己的地盤鞏固起來,如今聽瞭少正卯這番話,大夥兒就把主人的命令扔到脖子後頭去瞭。三傢大夫一見傢臣們還沒把城牆改矮,就帶著士兵把城圍住。費城的公山不狃首先叛變,又去約會成城的公斂陽和磪城的公若貌一起反抗。公若貌膽子小,不敢跟他們一起乾,就被他的一個手下侯犯殺瞭。侯犯代替瞭公若貌,跟公山不狃聯閤在一起。公斂陽可沒動手。三傢大夫有孔子齣主意幫忙,大夥兒聯閤起來對付這兩個傢臣,可就好辦多瞭。公山不狃和侯犯打瞭敗仗,跑到彆國躲起來瞭。
n叔孫州仇把磪城的城牆削去三尺。季孫斯也把費城照樣改瞭。孟孫何忌也叫公斂陽把城牆拆掉三尺。公斂陽找少正卯想法子。少正卯說:“磪城和費城是因為公山不狃和侯犯背叛過,纔把城牆改矮瞭。您要是也把城牆改矮瞭,您不是自己承認跟他們一塊兒背叛主人瞭嗎?再說,成城是魯國北麵重要的一座城,要是城牆不高、不結實,萬一齊國打過來,那可就守不住瞭!”公斂陽就迴復孟孫何忌說:“我把守成城,不光是為瞭孟孫一傢,也是為瞭整個魯國!萬一齊國打過來,城牆改矮瞭,怎麼守呢?我為瞭魯國的安全,寜可把自己的命丟瞭也不能聽彆人的話摺去一塊磚!”
n孔子聽見這話,就對孟孫何忌說:“這話是彆人要公斂陽這麼說的。”他叫孟孫何忌和季孫斯把這件事告訴魯定公,叫魯定公召集大臣們商量一下,這城牆到底應不應該拆。魯定公就召集大臣們商量這件事,叫孔子判斷。大夥兒一討論,有的主張應該拆,有的主張不應該拆,各有各的理由。少正卯一嚮是反對孔子的,這會兒反倒故意隨著孔子心意,說:“我贊成孔司寇的主張,應該把城牆拆掉三尺。因為這麼一來,至少有六種好處:,尊重瞭國君;第二,鞏固瞭國都的形勢;第三,可以減少私人的勢力;第四,讓那些反叛的傢臣沒有依靠;第五,能叫三傢大夫心平氣和;第六,能叫各國諸侯也照樣做。”孔子看齣瞭少正卯的奸,當時就站起來反駁他,說:“這太不像話瞭!三傢大夫都是魯國的左右手,難道他們是培養私人勢力的嗎?公斂陽忠心為國,他難道是反叛的傢臣嗎?少正卯明明是挑撥是非,叫君臣上下彼此猜疑怨恨。這種挑撥是非、擾亂國傢大事的人應當判死罪!”大臣們覺得孔子這麼說有點過分,都為少正卯辯解。有人說:“少正卯是魯國有名望的人,就算是他說錯瞭話,也不至於死罪。”孔子說:“你們哪兒知道少正卯的奸?他的話,聽起來好像挺有理,其實都是些壞主意;他的舉動,看著好像叫人挺佩服,其實,都是假裝齣來的。像他這種心術不正,假充好人的小人能夠顛倒是非地誘惑人,非把他殺瞭不可。”少正卯終於被殺瞭。
n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那種道貌岸然、左右逢源的人,會不擇手段地耍弄陰謀詭計,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要善於辨彆這種人,並義正詞嚴地指責這種人。
n乘風破浪
n典齣《宋書·宗慤傳》。
n慤年少時,炳問其誌,慤曰:“願乘長風破萬裏浪!”
n宗慤,字元乾,南北朝宋時人。他在年紀小的時候,就已抱有遠大的誌願,並且學得一身好武藝,又非常勇敢。他哥哥宗泌結婚的那天,來的客人很多。有十幾個強盜趁他傢忙著辦喜事,夜裏去搶劫。這時,宗慤挺身而齣,奮力抗拒,終把強盜趕跑瞭。他的叔叔宗少文問他的誌嚮,他仰起頭來激昂地說:“願乘長風破萬裏浪!”意思是要利用和創造一切有利的條件,衝破麵前有如萬裏波浪的睏難,乾一番的事業。後來宗慤果然替國傢打瞭不少勝仗,立下瞭許多汗馬功勞。皇帝讓他做瞭左衛將軍,封他為洮陽侯。
n後來的人就將宗慤所說的那句話,簡化為“乘風破浪”這個成語,來說明人有遠大而崇高的理想;也用以形容人刻苦勤勞,努力嚮上,衝破重重睏難,去創立事業的精神。
n初生之犢不畏虎
n典齣《三國演義》。
n東漢末年,劉備占領漢中,自稱漢中王,準備進攻中原。這時,曹操與孫權之間發生瞭衝突,於是劉備命令鎮守荊州的關羽率兵北上,進攻襄陽與樊城。曹操部將曹仁領兵抵抗,被關羽部將廖化、關平打敗。曹操接到戰報,立即派大將於禁和先鋒龐德統領七支人馬,前去增援。
n龐德率鋒部隊來到樊城,為瞭錶示與關羽決一死戰的決心,他讓士兵抬著一口棺材,走在隊伍前麵。兩軍對陣,龐德耀武揚威,指名道姓要關羽齣戰。關羽欣然齣陣,與龐德大戰百餘迴閤,不分勝負。
n關羽迴到營寨,對眾將說:“初生之犢不畏虎,我看龐德年輕氣盛,隻可以用計賺他,不可憑恃武力取勝啊!”
n這時正是鞦季,樊城地區鞦雨連綿,漢水漫上堤岸,樊城被圍於大水中。關羽派人堵在水口,等到江水暴漲,扒開水口,洪水漫天遍地,洶湧而下,淹沒瞭於禁率領的7支人馬。關羽命令將士登上預先造好的船筏,嚮敵軍發起猛攻。龐德率領部下奮勇抵抗,從早晨一直戰鬥到中午,後落水被俘,因不肯投降被關羽所殺。
n犢:小牛。剛生下的小牛不害怕老虎。原比喻年輕膽勇敢,缺少經驗。現比喻青年大膽勇敢,敢於創新。
n氣壯山河
n典齣《老學庵筆記》。
n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
n南宋大臣趙鼎21歲考中進士,受到宰相吳敏賞識,被調到都城開封任職。
n1125年鼕,金國齣兵南侵。次年鞦攻陷太原,宋欽宗驚慌失措,趕緊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一些貪生怕死的大臣,主張割讓土地嚮金國求和。趙鼎卻說:“祖先留下來的國土,怎能拱手送給彆人?望陛下韆萬不要考慮這種意見!”
n可是,欽宗非常懼怕金兵。金軍要求把黃河以北的土地割讓給金國,欽宗竟答應瞭。但是,金軍繼續南下。這年底,抵達開封城下。欽宗不等金軍攻破就親自到金軍營中乞求投降。不久,金兵統帥扣留瞭欽宗,讓部下進城掠奪,欽宗和他的父親徽宗淪為俘虜,連同搜颳到的大量金銀財寶,一起被押至金國。北宋王朝就此滅亡。
n欽宗的弟弟康王趙構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瞭南宋王朝,史稱宋高宗。即位初期,起用瞭一批主戰派大臣,趙鼎也在其中,後來還當瞭宰相。在金兵不斷的南侵下,高宗被迫撤退到會稽(今浙江紹興市)。後來,宰相秦檜知道高宗隻想偏安江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力唆使他與金國講和。趙鼎對他自然反對。於是,秦檜經常在高宗麵前說趙鼎的壞話。後來,高宗終於將趙鼎貶到外地去當官。
n趙鼎在硃崖住瞭3年,生活非常睏苦。秦檜知道他的處境後,認為他不可能活得長久,便叮囑地方官每月嚮自己呈報他是否還活著。
n趙鼎62歲那年,終於患瞭重病。臨死前,對兒子悲憤地說道:“秦檜非要置我於死地不可。我不死,他可能會對你們下毒手;我死瞭,纔可不再連纍你們。”說罷,他叫兒子取來一麵銘旌(竪在靈柩前標誌死者官銜和姓名的長),在上麵書寫瞭一行字:“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意思是說:“我身騎箕、尾兩座星宿迴歸上天,我的氣概像高山大河那樣雄壯豪邁地存在於本朝。”幾天後,趙鼎不食而死。
n“氣壯山河”比喻人的豪邁之氣好像高山大河那樣雄偉壯觀。
n人鼠之嘆
n典齣《史記·李斯列傳》。
n秦朝的大臣李斯年輕時,做過郡裏的小官吏。一天,李斯去廁所裏解便。當他跨進廁所時,不禁大吃一驚。原來,一群老鼠正在廁所裏抓蛆吃,見有人來,就四下裏驚惶逃竄。過後,李斯想,這老鼠抓蛆吃又何必這樣誠惶誠恐呢?
n又一天,李斯去郡裏的倉庫裏,發現糧食堆裏有幾隻大老鼠正在細嚼慢吞,安安穩穩地吃著糧食。李斯去趕它們,老鼠毫不理會。原來倉庫裏很少有人進來,所以老鼠沒有半點兒恐懼感。看到倉裏的老鼠養尊處優,長得又肥又大,李斯聯想到廁所裏的老鼠,不由得感慨萬分:同是老鼠,由於所處的環境不同,其生活竟有天壤之彆!人不也是一樣的嗎?同樣的人,爬上去瞭就是賢者、君子,淪落下層就是愚民、小人!
n從這以後,李斯發誓要做人上人。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獲得瞭成功,受到秦始皇的重用,對秦國統一六國起瞭很大作用。
n“人鼠之嘆”多用來感嘆世道之不公平,人與人之間的地位懸殊。
n聽人穿鼻
n典齣《南史·張宏策傳》。
n徐孝嗣纔非柱石,聽人穿鼻。
n南朝齊武帝當政時,有個貴族叫徐孝嗣,他做事沒有什麼主見,一直聽命於齊武帝的差遣,武帝把他作為忠臣看待。
n公元493年,齊武帝去世,由皇太孫蕭昭業繼位。武帝臨終時,相信徐孝嗣的忠心,囑托他輔佐嗣主。第二年,皇族西昌侯蕭鸞企圖謀奪帝位,他得知徐孝嗣受瞭托孤之命,而且瞭解到徐孝嗣為人沒有主見,膽小怕事,便想依靠徐孝嗣的作用實現他的野心。為瞭試探一下徐的反應,蕭鸞便派心腹暗地裏告知徐孝嗣自己的陰謀,以討取意見,徐孝嗣得知西昌侯生性殘暴,不敢得罪,也不加反對。
n徐孝嗣的好友樂豫知道瞭這件事,對他說:“當年齊武帝待你不薄,將托孤之重任交於你,你怎麼可以默許蕭鸞謀反,這不是有負於當年武帝對你的信任嗎!”
n徐孝嗣不言,他明知樂豫講得有理,卻又害怕蕭鸞。樂豫走後,他一個人在屋裏徘徊。
n這時,正好蕭鸞駕到,徐孝嗣不敢怠慢,忙起身迎接。蕭鸞把篡奪帝位的具體步驟告知瞭徐孝嗣,並要他一起協助完成篡位之事,徐孝嗣思考再三,還是答應瞭。在他的幫助下,蕭鸞派人殺死瞭皇帝。
n皇帝死後,國不可一日無君,蕭鸞怕自己現在篡位會引起公憤,便想藉用太後名義立十五歲的新安王蕭昭文為帝,自己可在暗地裏操縱新帝。徐孝嗣便取齣早就擬好的太後詔令,滿足瞭蕭鸞的心願。
n同年,蕭鸞又相繼誅殺瞭齊高帝、齊武帝的子孫,藉皇太後的名義再次廢去蕭昭文的帝位,自己稱帝,史稱齊明帝。
n4年後,齊明帝去世,他的二兒子蕭寶捲繼承皇位。蕭寶捲比其父蕭鸞更加殘暴專橫,整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一不稱心就要。朝廷大臣誰也不敢多言。徐孝嗣本性怕事,他雖已擔任尚書令,但仍不敢進諫,聽任暴君鬍作非為。
n後人把徐孝嗣的軟弱無能的行為,稱之為“聽人穿鼻”,指聽候彆人的擺弄。
n行百裏者半九十
n典齣《戰國策·秦策五》。
n秦王依靠秦國強大的實力、有利的地形,成功地實行瞭“遠交近攻”的“連橫”政策。幾年來,六國或被攻破,或被削弱,眼看著大局已定,為此秦王逐漸放鬆瞭努力,把政事交給相國,自己在宮中飲酒作樂,恣意享受起來。
n一天,侍衛嚮秦王報告說,有一個年近90歲的老人,剛從百裏路外趕到京城,要進宮求見秦王。秦王親自接見瞭他。
n秦王說:“老人傢,你剛從遠地趕來,路上很辛苦吧!”
n老人說:“是啊!老臣從傢鄉齣發,趕瞭10天,行瞭九十裏;又走瞭10天,行瞭十裏,好不容易趕到京城。”
n秦王笑道:“老人傢,你算錯瞭吧?開頭10天走瞭九十裏,後來的10天怎麼隻走瞭十裏呢?”
n老人迴答說:“開始的10天,我一心趕路,全力以赴。待走瞭九十裏以後,實在覺得很纍,那剩下的十裏,似乎越走越長,每走一步都要花齣許多力氣,所以走瞭10天纔到瞭鹹陽。迴頭一想,前麵的九十裏,隻能算是路程的一半。”
n秦王點點頭,說:“老人傢趕瞭那麼多的路來見我,可有什麼話要對我說呢?”
n老人迴答說:“我就是要把這走路的道理稟告大王。我們秦國統一的大業眼看就要完成,就像老臣百裏路已經走瞭九十裏一樣。不過我希望大王把以往的成功隻看作是事業的一半,還有一半更需要去努力完成。如果現在懈怠起來,那以後的路就會特彆難走,甚至會半途而廢,走不到終點呢!”
n秦王謝過老人的忠告,再也不敢懈怠,而是把精力都放到統一六國的大業上去瞭。
n一百裏路走瞭九十裏,隻能算是走完瞭一半路程。比喻越接近成功,越不能鬆懈,要堅持到底,去爭取後的勝利。
n一日韆裏
n典齣《荀子·修身》。
n夫驥一日而韆裏,駑馬十駕,則亦及之矣。
n在一個晴朗的日子,周穆王把朝政交給幾個親信大臣,隻帶瞭幾個貼身侍衛,坐上由造父駕駛的馬車,嚮西方進發。造父駕著馬車行瞭一程後,猛一鬆繮繩,口中一聲輕呼,那八匹駿馬便撒開四蹄歡快地跑瞭起來。穆王見此情景,不由得露齣瞭滿意的笑容。
n他們一直跑啊跑,後來到瞭昆侖山下的西王母國。西王母國建立在一片綠洲之中,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n年輕美貌的西王母熱情接待瞭穆王,親自為他接風洗塵,穆王也送給她許多珍貴禮物,錶示答謝。穆王沉浸在歡樂之中。轉眼一個月過去瞭,穆王幾乎已經忘瞭他遠在東方的國傢。造父見此情景,焦慮萬分,多次勸穆王迴國,穆王卻始終不肯。
n一天傍晚,穆王與西王母正在納涼閑坐,突然,造父帶著一個滿頭大汗的武 國學典故 (全彩印刷 圖解版) 9787511363787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國學典故 (全彩印刷 圖解版) 978751136378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