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岡賢明的思考

長岡賢明的思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長岡賢明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026 没人委托就不做设计。这样的设计师,不要也罢。
029 虽然有人觉得对于工作来说结果就是一切,但我觉得,过程才是一切。
032 请不要忘记初入职场时的情景。
035 面对公众的发言,必然有与之相应的意义。
042 大家聚集在一起,开始做些什么。但如果只是单纯聚集的话,,很快就会结束。
045 在职员招募中,最先做的事情是,判断收集到的简历照片上,对方有着怎样的眼神。
052 在公司里需要那种在信号灯下面手持小旗子、穿着荧光绿衣服的交通协管员般的人。
056 接过名片一周后再看,如果想不起这个人的脸来,我就把它丢进垃圾箱里。
059 在刚刚成立的店铺或公司里工作要有所觉悟,因为还没有完善的工作方法被整理出来。
063 只出席设计界人士聚集的派对,这样的设计师,会有点寂寞吧。
067 如果仅仅是相遇的话,那么和不相遇也没什么不同。如果希望在对方的记忆中留下印记的话,那么就必须付出与之相符的努力。
072 相比看上去很帅,但乘坐起来感觉“很一般”的车,这个时代更需要看上去普通,但坐上去感觉很棒的座驾。
075 “我没有喜欢的设计师。”说这话的设计师和美术大学学生,是不是哪里有些怪啊。
079 不能懂得“集体”的意义,那么置身其中也毫无意义。
……
332 40多岁时需要的,我想是瞬间的判断。
325 在谁都不认识自己的异国土地上,能否向他人说明自己到底是谁呢?
329 在深山乡村中什么都没有的感觉,也许正是“日本”本身。
333 日本的企业,真的在思考“好的设计”是什么吗?
337 要贩卖有形的东西,必须开发出无形的“什么”来帮助销售。
342 说自己所属公司的坏话,总的来说,是得不到任何正面效果的。
346 为了别人而活着。我开始有了这样的感觉。
348 谁都有一个舞台,能把自己最耀眼的一面展示出来。这个舞台就是职场,但谁都没有注意到。
351 “客观地看待自己”这件事,我想把它变为日常的一部分。
355 差不多是时候一边注意作者、记者的名字一边读设计杂志了。
359 现役的强大说服力,无论在哪个世界都是存在的。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 日本“Long-life Design”(長效設計)教父長岡賢明的靈感錦集

◎ D&DEPARTMENT的原點及其背後的思考

◎ 設計師、職場新人、企業傢……更是適閤每一個人的啓發閱讀

《長岡賢明的思考》是日本二手商店風潮引領者、Long-life Design(長效設計)提倡者、迴歸“日式造物”原點的設計師長岡賢明,將自己在二手設計商店D&DEPARTMENT初創期(2000-2005)的諸多靈感、日常感悟匯集而成的日記精選集。

在2000-2005這六年間,長岡賢明一邊以設計師的身份工作,一邊又忙於二手店的創業。從一個獨立工作的設計師,到需要帶領團隊奮力奔跑的公司領導者,他在日記中展開瞭對這一重要職業生涯轉變的深入思考。什麼樣的設計纔稱得上對公眾有益的設計?如何找到人人都想迴購的二手商品?公司最想要怎樣的員工?産品設計師、消費者、商傢之間關係為何?……

在這本書中,有能讓你深思的啓發,能改變你對工作、公司、設計,以及人際交往的看法。

用户评价

评分

##10分钟看完的360页的日记。不明白在说什么,细碎的内容阅后没有一点回味。艺术大学教授,设计科班,通书不讲设计。

评分

下午看完长冈贤明的这本思考,写作风格很像生活手贴主编松浦弥太郎的100个基本,只是一个偏设计界,也是一些显而易见的道理,但被重视细节的日本人修习成了精确度很高的准则,并用生活里的实操给演示出来。

评分

##这本书一定有能让你深思的启发,一定能改变你对工作、公司、设计,以及人际交往的看法。

评分

##三分之一,弃。

评分

##“当没有谁委托却自己开始创作的时候,才是真正成为创作者的时候。”

评分

##每次要跟人介绍d&department这个机构的时候,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对它的认识,也是不断在模糊中清晰又模糊,这足以说明它试图践行的是颠覆性的主张,这是一个在进行着原创思考的人。读之。

评分

##一个感受是:越是简单的道理,人们越是难以践行。因此,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能把最简单的道理运用到极致的人。

评分

##对于初入职场的人很有帮助。“正能量”工作哲学。可能老板都是这么想的,但没说出来。比如去公司工作不是为了自我实现,而是与公司的目标一致,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给公司这个集体带来影响力之类的。

评分

##每次要跟人介绍d&department这个机构的时候,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对它的认识,也是不断在模糊中清晰又模糊,这足以说明它试图践行的是颠覆性的主张,这是一个在进行着原创思考的人。读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