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寫作中的現代性問題

文學史寫作中的現代性問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楊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导论“知识考古/谱系学”视阈中的文学史问题 1
第一节从“重写文学史”到“知识考古学”与“知识谱系学” 2
第二节“知识”与“文学性” 14
第三节“知识化”与“价值评判” 23
第一章“文学史”与“历史” 31
第一节“历史”之建构 33
第二节“历史”宰制下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45
第三节“历史”宰制下的“中国新(现代)文学史”写作 69
第二章“文学史”与“制度” 106
第一节制度转换:从“天下中国”到“民族国家” 112
第二节“文学史”的功能 125
第三节制度规约下的“文学史”写作 137
第三章“反文学史”命题 150
第一节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151
第二节没有“现代文学”,何来“古代文学”? 170
第三节没有“当代文学”,何来“现代文学”? 179
第四章“左翼文学”的“现代性” 191
第一节没有“五四文学”,何来“左翼文学”? 198
第二节道德批判与知识反省——以巴金《随想录》为例 219
第五章几个“关键词” 267
第一节“文学性” 268
第二节“个人性” 281
第三节“日常生活” 295
第六章“中国问题”、“中国方法”与“中国性” 315
第一节民族国家框架中的文化认同 318
第二节“国学”即“西学” 333
第三节“普遍性”与“特殊性” 347
第四节“中国性”及其“中国的现代性” 362
结语文学的“内”与“外” 374
2006年版后记 393
2018年版后记 395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書跳齣“重寫文學史”的怪圈,將文學史問題置於“知識考古/譜係學”的視域,其關注重心不是“曆史本身”,而是構造“曆史本身”的解釋、工具和方法。通過探詢各種以“文學”或“文學史”為名的話語之所以産生的條件,追問我們的文學史寫作是在哪些潛在的框架中展開的。

正如作者在闡述中不僅僅藉助瞭文學領域的知識資源,還廣泛涉及文化史和當代哲學,這本書的啓發意義也不限於文學專業,而是對理解普遍的人文學科的現代建製都有幫助。

用户评价

评分

##有关文学史写作的知识考古学。最有共鸣的是“左翼文学的现代性”一章,实际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转向。假如知识者后来发生了所谓“转向”,只能说“转向”本就是内生的一种动力,只不过从前较隐,后来显露了而已。

评分

评分

##2020最大的醍醐灌顶之一

评分

##五年前标注的时候提到了“要重读”,结果重读之后发现其时的激动已经消逝。深入历史比泛泛而谈要难

评分

##運用傅柯的知識考古學/譜系學考察文學史本身的解釋、工具和方法,這種知識、學科、話語體系為什麼會出現在這個時間、地點和地位,不僅問題意識極為出色,理論分析也見功力,附帶複習了一把形式主義、結構主義、東方主義、民族/國家主義批評論。在學科話語體系和社會權力結構雙向制約中,文學史再書寫走投無路難逃宿命。#讀而靈#041

评分

##有关文学史写作的知识考古学。最有共鸣的是“左翼文学的现代性”一章,实际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转向。假如知识者后来发生了所谓“转向”,只能说“转向”本就是内生的一种动力,只不过从前较隐,后来显露了而已。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