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有關宋代政治史和藝術史的通識讀物。作者黃博圍繞宋代帝王肖像的史實與逸事,看圖說話,分析考辨,繪製齣一幅彆緻的宋代政治生活畫捲。全書以輕快的文筆駕馭嚴謹的學術主題,擁有象徵意義的宋代帝王肖像,在兩宋的外交往還、軍事對峙中發揮瞭“如朕親臨”的神奇效果,更在北宋的敗亡離散中,催生齣一幕幕“誓死保衛禦容”的動人故事,體現齣帝王肖像的視覺展示對於皇權運作的重要性;同時,透過禦容殿的遷轉與重建,以及皇帝肖像對神仙與先賢聖人的“角色扮演”,揭示瞭儀式背後皇權與士大夫、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博弈,為宋代政治史研究提供瞭新的視角。全書圖文並茂,彩色印刷,兼具學術嚴謹性與閱讀趣味性。
##花了一天时间读完了黄老师的这本书。第一次知道黄老师做宋代御容的研究是学院10-20世纪讨论会上,当时很惊艳于这个选题,就觉得很好玩,没想到几年后一本有意思的著作就出来了。黄老师的御容和晓希姐的御书是展现宋代皇权向下渗透的重要途径,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宋代皇权的神圣性和抽象化的问题。所谓御容在当代史自然能见到一些影子,只是它所呈现的意义和价值同古代有所差别,短评就不展开啦。另外,黄老师和晓希姐不论在学术上还是生活上都是我崇拜和学习的对象。黄老师的后记里的狗粮着实让人吃饱了哈哈哈哈。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应该说从宋代开始,上至帝王将相,下到一般的士夫官僚,普遍热衷于个人肖像画的制作,以至于带有某种偏执,并由此衍生出大量的画像赞。虽然前者传世寥寥,但保存在文集中的画像赞数量却不容小觑。 当然本书主要还是聚焦于宋代帝王层面的肖像及其塑像,剖析精彩,通俗易懂又不乏干货。对于宋代士人阶层,特别是道学家群体的画像研究,北大顾歆艺《揽镜自鉴及彼此打量——论画像与南宋道学家的自我认知及道统传承的确立》一文尤为精彩,????配套食用。
评分 评分 评分##(四星)以帝王肖像崇拜为线索,串起两宋的政治历程,旁及宗教、社会、艺术方面的内容,其间或有妙语,或有愤慨,读完令人动容。行文能够具备温度,实在难得可贵。不过尚可吹毛求疵一些问题: 1.为什么帝王肖像具有如此的力量?渊源何在?2.肖像的物质属性和艺术属性,发挥了怎样的作用?3.宗教和帝王肖像-权力究竟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又是如何发挥具体作用的?4.臣、民观看肖像的制度和场所,具体是怎样的?5.帝王肖像和太庙祭祀的关系是怎样的? 当然,提出问题简单,解决问题困难,何况这本书本是黄老师的“放纵之作”,而我更是个宋史的门外汉,所以只管胡说了。最后,说来特别惭愧的是,居蜀四年,黄老师的课,我竟然一节都没听过…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