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或所有問題

一個或所有問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趙汀陽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修订版前言 一本作为草稿的书

引论:问题的问题就变成哲学问题
1 入手问题
2 认识者视域
3 知识和信仰的循环
4 知识论的最后努力
5 反思性和未成性
6 创造者视域
7 事物与事实
8 最大的与最重要的
9 名词思维与动词思维
10 哲学语法和动词逻辑
11 人类的先定不和谐
12 元性质
13 无立场
14 反客为主的创造物
15 历史性和未来性
16 还原论、整体论和循环论
17 自反性与自明性
18 小写的创造者
19 结尾是没有答案的问题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哲學起源於思想對人的存在方式或思想方式的反身睏惑,不可思議的命運、無法迴避的苦難、一籌莫展的悖論和難以解決的矛盾纔是哲學必須麵對的。哲學反思睏難和苦難,不研究快樂和幸福,除非快樂變成瞭災難。

讀瞭《一個或所有問題》 ,纔知道有人覺得時機已經成熟,立刻要教給哲學說中國話。餘不幸選上哲學這行當,成天讀外國人的文字,心裏早有怨氣,今天讀到中國人自己寫的哲學,不說“符碼”“邏輯斯蒂”“此在”,直截瞭當說“語詞”“道理”“人”,讀著就暢快。不僅文字如此,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是原生的,你不在各種學說的夾縫裏兜圈子,直赴問題本身,我相信這是真正從事哲學的不二法門。大概也因此,書寫得生氣勃勃。

——摘自陳嘉映《哲學的用途——緻趙汀陽》

--

趙汀陽的原創哲學作品,提齣“創世存在論”的形而上學論斷,其核心觀念,是創造者視域和動詞哲學,這是傳統哲學因文化或曆史原因而錯過的重要問題。很久以來,創造者和創世論的問題“法定地”歸屬於神學,人的思想身份被設定為認識者,而認識者的視域落在瞭“名詞哲學”上,研究如何知道“什麼是什麼”。追蹤名詞的視力看見瞭靜態事物,但對於動態行為就視綫模糊瞭。名詞無法說明動詞,而人類行為及其創作睏境都是動詞造成的,名詞思維不足以穿透甚至錯過瞭人類的存在何以存在的存在論問題。

人類作為創造者,思想對象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於是,可能世界從邏輯概念變成瞭如何為存在建立秩序的創世存在論問題。自然沒有指定人類必然和必須産生如此這般的文明,曆史性的文明創製並非基於必然的真理,而是基於對可能性的選擇和設計,所以說,本源始於創製,或者,創製即本源,因此,把可能性創製為現實性就是一個存在論的本源問題。

--

趙汀陽集書目

第一哲學的支點 a foundation for first philosophy: from cogito to facio

一個或所有問題 one or all problems

尋找動詞的形而上學 metaphysics on verbs

跨主體性 trans-subjectivity

秩序的理由 the viability of orders

曆史,山水,漁樵 historicity, naturality and tellers of histories

用户评价

评分

##以创造者的姿态做事和反思,这个要求蛮高的,尤其是在指出系统化权力和黏性新专制这两个比喻之后…但是对这种见解有共鸣的朋友,还是会将信将疑地承认哲学的创造欲望,或者说革命欲望。赵的尺度比较大,人类和文明的词频比较高,也可以想象一下较小一点尺度下的创造可能。当然,大尺度小尺度也是相互解释,彼此之间循环的。老子加维特根斯坦,这种思考风格使作者的金句频出。作者有没有可能做出一些经验解释,指出具体做动词哲学的方式呢?

评分

##以创造者的姿态做事和反思,这个要求蛮高的,尤其是在指出系统化权力和黏性新专制这两个比喻之后…但是对这种见解有共鸣的朋友,还是会将信将疑地承认哲学的创造欲望,或者说革命欲望。赵的尺度比较大,人类和文明的词频比较高,也可以想象一下较小一点尺度下的创造可能。当然,大尺度小尺度也是相互解释,彼此之间循环的。老子加维特根斯坦,这种思考风格使作者的金句频出。作者有没有可能做出一些经验解释,指出具体做动词哲学的方式呢?

评分

赵老师的文笔之清晰,简练,刚劲,实为中文学术写作之典范。 把自己发现了什么问题,前人做了什么,哪里做得不好,自己要做什么,讲得明明白白,直入问题,大刀阔斧,确实是中文学术楷模。 但细究起来,问题还蛮多的。 比如,这个“动词哲学”真的是您的新发现么?20世纪哲学不都是在干这种事么?你可以说维特根斯坦哲学没有讨论“可能性”(但其实人家的思想已经内在蕴含这些东西了)。 而你要正面讨论,但方法只是似是而非地引用中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常识性资源(尽管阐释得十分精准) 么?恐怕差了点东西吧!

评分

赵老师的文笔之清晰,简练,刚劲,实为中文学术写作之典范。 把自己发现了什么问题,前人做了什么,哪里做得不好,自己要做什么,讲得明明白白,直入问题,大刀阔斧,确实是中文学术楷模。 但细究起来,问题还蛮多的。 比如,这个“动词哲学”真的是您的新发现么?20世纪哲学不都是在干这种事么?你可以说维特根斯坦哲学没有讨论“可能性”(但其实人家的思想已经内在蕴含这些东西了)。 而你要正面讨论,但方法只是似是而非地引用中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常识性资源(尽管阐释得十分精准) 么?恐怕差了点东西吧!

评分

赵老师的文笔之清晰,简练,刚劲,实为中文学术写作之典范。 把自己发现了什么问题,前人做了什么,哪里做得不好,自己要做什么,讲得明明白白,直入问题,大刀阔斧,确实是中文学术楷模。 但细究起来,问题还蛮多的。 比如,这个“动词哲学”真的是您的新发现么?20世纪哲学不都是在干这种事么?你可以说维特根斯坦哲学没有讨论“可能性”(但其实人家的思想已经内在蕴含这些东西了)。 而你要正面讨论,但方法只是似是而非地引用中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常识性资源(尽管阐释得十分精准) 么?恐怕差了点东西吧!

评分

##以创造者的姿态做事和反思,这个要求蛮高的,尤其是在指出系统化权力和黏性新专制这两个比喻之后…但是对这种见解有共鸣的朋友,还是会将信将疑地承认哲学的创造欲望,或者说革命欲望。赵的尺度比较大,人类和文明的词频比较高,也可以想象一下较小一点尺度下的创造可能。当然,大尺度小尺度也是相互解释,彼此之间循环的。老子加维特根斯坦,这种思考风格使作者的金句频出。作者有没有可能做出一些经验解释,指出具体做动词哲学的方式呢?

评分

##以创造者的姿态做事和反思,这个要求蛮高的,尤其是在指出系统化权力和黏性新专制这两个比喻之后…但是对这种见解有共鸣的朋友,还是会将信将疑地承认哲学的创造欲望,或者说革命欲望。赵的尺度比较大,人类和文明的词频比较高,也可以想象一下较小一点尺度下的创造可能。当然,大尺度小尺度也是相互解释,彼此之间循环的。老子加维特根斯坦,这种思考风格使作者的金句频出。作者有没有可能做出一些经验解释,指出具体做动词哲学的方式呢?

评分

赵老师的文笔之清晰,简练,刚劲,实为中文学术写作之典范。 把自己发现了什么问题,前人做了什么,哪里做得不好,自己要做什么,讲得明明白白,直入问题,大刀阔斧,确实是中文学术楷模。 但细究起来,问题还蛮多的。 比如,这个“动词哲学”真的是您的新发现么?20世纪哲学不都是在干这种事么?你可以说维特根斯坦哲学没有讨论“可能性”(但其实人家的思想已经内在蕴含这些东西了)。 而你要正面讨论,但方法只是似是而非地引用中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常识性资源(尽管阐释得十分精准) 么?恐怕差了点东西吧!

评分

赵老师的文笔之清晰,简练,刚劲,实为中文学术写作之典范。 把自己发现了什么问题,前人做了什么,哪里做得不好,自己要做什么,讲得明明白白,直入问题,大刀阔斧,确实是中文学术楷模。 但细究起来,问题还蛮多的。 比如,这个“动词哲学”真的是您的新发现么?20世纪哲学不都是在干这种事么?你可以说维特根斯坦哲学没有讨论“可能性”(但其实人家的思想已经内在蕴含这些东西了)。 而你要正面讨论,但方法只是似是而非地引用中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常识性资源(尽管阐释得十分精准) 么?恐怕差了点东西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