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攝影傢閻雷行走中國數十年的結晶
近300張照片,見證1985—2000轉型期的嬗變與日常
世紀轉圜的契機,或許就潛藏於滑梯上的輕盈一躍
曆史書的遙遠章節,也許會隨自行車的一次拐彎悄然發生
在宏大的遠景和鮮亮的眼下日常之間
這些相片顯齣瞭所有徘徊、躊躇與熱望的微妙底色
珍藏版重新編排,增補上百張照片,裝幀設計全麵升級
◎ 編輯推薦
★ 全球熱銷數十萬冊的中國題材攝影傢:影響力可與布列鬆、馬剋·呂布、巴貝和久保田博二比肩的中國題材攝影傢閻雷,著作全球熱銷數十萬冊,為世界打開一扇長久開放的中國窗口。
★ 行走中國各個角落,以熱愛與恒心繪就一幅世紀之交的中國巨像:從北京上海到邊遠山區,從田間勞作到摩登婚禮,跨越1985—2000,以鏡頭記錄下轉型期中國的種種日常與巨變。
★ 全麵升級的增訂珍藏版:在暢銷近十年、加印十餘次的舊版基礎上,增補上百張照片,12開超大開本還原溫情細節,128剋舒視雅印四色精細印刷 + 印廠反復調色校準,內容形式全方位升級的收藏用版本。
16歲,我做瞭一個夢,夢見的是我在中國的一種生活,很神奇。1979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第一次簽發針對個人的外國人旅遊簽證。我聽到這個消息就睡不著覺,我要學習攝影,要學習中文,我要拍攝中國的改革開放。他們在叫我,我應該去。所以我來中國瞭。
對這個夢,我從未後悔。
—— 閻雷
以中國為主要拍攝題材的外國攝影師中,閻雷也許稱得上最優秀的人之一。他完全可以與他的前輩馬剋·呂布比肩。
—— 那日鬆
◎ 內容簡介
本書是《昨天的中國》(北京聯閤齣版公司,2015年)的增訂珍藏版,收錄瞭上百張新增照片,並對整體內容編排、頁麵布局和設計等進行瞭優化升級。
全書分為圍繞地方風光的“昨天的故鄉”和圍繞人文風俗的“昨天的我們”兩輯,從北京到桂林,從上海到延安,從田間的勤苦勞作,到酒席上的歡聲笑語,全麵呈現1985—2000年間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的日常生活、經濟起飛和社會巨變,用鏡頭為整個中國創作一幅無比鮮活、富於生命力的肖像。
作者對中國充滿瞭感情,四十年間足跡踏遍中國的每一個角落,敏銳地捕捉到這個具有厚重灰色調的國度在20世紀末對變革的渴望、對新鮮事物的癡迷,通過他的視角,新舊交替時期的種種微妙和激烈之處被真實地傳遞齣來,展現瞭那段逐漸遠去的曆史。
##阎雷说,在多次抵达这个“中央之国”的四端之后,我最终发现了对另一个文化的热爱,并与周围的景观慢慢地融为一体。对于那些用色彩缤纷的图片来让人们了解而不是分析的书,我总是充满渴望。 在本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阎雷镜头里那些人文扫街的精彩瞬间,感受时代变幻所掀起的巨浪。
评分##我想知道今天的中国是怎么来的,所以最近几年喜欢读过去的事情,既包括中国的文字历史,也包括画册或这种摄影集。这里没有宏大叙事,有的只是人,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小人物。我喜欢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喜欢看他们的眼神。本书收录的照片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写实,作为一个80后,我的记忆也被唤醒,很真实。仔细读过几遍后,我在人们的眼神中发现了细微的差别:80年代照片中的人,那些老人和小孩的眼睛里是有深度的、有光的;而那些中青年(按年龄推断应该是上世纪50到80年代出生的人)的眼睛里是空洞和迷茫的;等到了90年代,人们的眼睛里则充满了欲望与庸俗。本书总体上很不错,由于是对作者法文原著《CHINE》的节选,所以完美避开了一些不可描述的时间与事件,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年龄越大越怀旧,因为不敢往前看,所以只能往后看
评分##今年看过最好的最值得收藏的摄影作品集!!!没有之一!巨大的开本巨重的厚度,就像一块丰碑,就像一扇窗户,超级清晰的印刷,细节满满,看一眼一下就掉进去了,掉进了那个画面里,带我回到了我小时候那个年代,如梦如幻恍如隔世一样。
评分##法国摄影家阎雷行走中国数十年的结晶,近300张照片,见证1985—2000转型期的日常变化。全书分了“昨天的故乡”“昨天的我们”两个部分,前者拍摄了大同、北京、重庆等七个城市,后者则是分了路上的风景、买与卖等四个主题。阎雷说:“照片是不用翻译的,也是不需要文字的,照片就在那里,会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阎雷患有躁郁症十几年了,4.29号参加了后浪、映画廊组织的现场发布。阎雷的状态一直不好,但他依然很耐心的跟读者交流,为读者签名。看得出来,老爷子真的很爱中国。他说,虽然今年已经61岁了,但他不会退休,还会继续拍下去。希望还能有一本“今天的中国”出版。
评分##我想知道今天的中国是怎么来的,所以最近几年喜欢读过去的事情,既包括中国的文字历史,也包括画册或这种摄影集。这里没有宏大叙事,有的只是人,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小人物。我喜欢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喜欢看他们的眼神。本书收录的照片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写实,作为一个80后,我的记忆也被唤醒,很真实。仔细读过几遍后,我在人们的眼神中发现了细微的差别:80年代照片中的人,那些老人和小孩的眼睛里是有深度的、有光的;而那些中青年(按年龄推断应该是上世纪50到80年代出生的人)的眼睛里是空洞和迷茫的;等到了90年代,人们的眼睛里则充满了欲望与庸俗。本书总体上很不错,由于是对作者法文原著《CHINE》的节选,所以完美避开了一些不可描述的时间与事件,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年龄越大越怀旧,因为不敢往前看,所以只能往后看
评分##今年看过最好的最值得收藏的摄影作品集!!!没有之一!巨大的开本巨重的厚度,就像一块丰碑,就像一扇窗户,超级清晰的印刷,细节满满,看一眼一下就掉进去了,掉进了那个画面里,带我回到了我小时候那个年代,如梦如幻恍如隔世一样。
评分##看书:https://www.douban.com/people/91153245/photos
评分##增订珍藏版采纳了旧版读者的意见,缩小了照片尺寸、加大了留白,优化了视觉效果。 如果说一开始捕捉阎雷眼球的是那些与西方不同的、颇具中国特色的风貌,后期的作品则肉眼可见的蕴含着对中国改革变化的痴迷和对中国人的深厚情感。 昼夜永不停歇,新旧不断交割,变化如此之快,我们的大中国。如果阎雷继续跟踪拍摄,眼下这20年,又是怎样一番景色!
评分##我想知道今天的中国是怎么来的,所以最近几年喜欢读过去的事情,既包括中国的文字历史,也包括画册或这种摄影集。这里没有宏大叙事,有的只是人,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小人物。我喜欢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喜欢看他们的眼神。本书收录的照片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写实,作为一个80后,我的记忆也被唤醒,很真实。仔细读过几遍后,我在人们的眼神中发现了细微的差别:80年代照片中的人,那些老人和小孩的眼睛里是有深度的、有光的;而那些中青年(按年龄推断应该是上世纪50到80年代出生的人)的眼睛里是空洞和迷茫的;等到了90年代,人们的眼睛里则充满了欲望与庸俗。本书总体上很不错,由于是对作者法文原著《CHINE》的节选,所以完美避开了一些不可描述的时间与事件,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年龄越大越怀旧,因为不敢往前看,所以只能往后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