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锺書、楊絳夫婦保存的“不忍毀去的”珍貴信函。這些信函承載著不容小覷的文獻價值、文化含量,字裏行間皆是故事、故人和溫情。
--
全書收入緻錢锺書、楊絳夫婦的信函277封,以及錢、楊二位先生的若乾復函。這些信函始自1946年,至2014年止,多集中於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
信函作者包括二位先生的至親好友、學者同人,乃至譯者、讀者逾90人。信中的一些內容不僅可補罅年譜、彆傳的失載,也為讀者認識錢、楊二位先生的多種人生嚮度提供瞭彌足珍貴的第一手材料。
本書所收信函呈現瞭錢锺書和楊絳二位先生的部分工作、生活、心境、交往、論學狀況,既是時代的記錄,也見證瞭學人之間的友情和思想共鳴,於學術史當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整理者吳學昭添加瞭詳細的注釋,介紹相關人物,交代相關事件,英法文信也逐一翻譯,使讀者閱讀起來往往收獲信函之外的新知。
##草草一过,内容无聊的书信太多了。
评分##草草一过,内容无聊的书信太多了。
评分##确实除宋淇之外,可读者寥寥。大概杨绛将较私密的、多臧否人物的部分都烧毁了,只将偏于公共一面的以及部分至亲书札保留下来。通观全书,有很大部分是对《干校六记》《我们仨》等书的评价,其实相当于社会反响了,其不足观,也在意料之中。
评分##草草一过,内容无聊的书信太多了。
评分 评分##整理者年老昏聩,三联编辑却也不负责任,怪不得小范大人要笑骂了。句读错误及读不通的地方很多,举几个显例:p.33“感同弟【身】受”;p.35“敬悉一是【。】”;p.41“传【傅】译五种”;p.56“然就【非】Sir Oracle”;p.69“先生去清华而后【其?】去北大”;p.85“由此可见扭计【牛津】”;p.106“并【非】率尔”;p.120“鸡窗记【集】”;p.146“老树暮【着】花”;p.228“东【春】风自绿”;p.234“1998.7.31【系年错,此时间钱先生还没走,何来纪念册】”;p.238“Flessly【Flush】”;p.345“漏了一个‘不’(字)”。p.402,“《周南诗词选》跋”已入集,何必阙文?有些信,如洋人安娜的,无甚内容,为何收入?不过还是感谢整理者!
评分##确实除宋淇之外,可读者寥寥。大概杨绛将较私密的、多臧否人物的部分都烧毁了,只将偏于公共一面的以及部分至亲书札保留下来。通观全书,有很大部分是对《干校六记》《我们仨》等书的评价,其实相当于社会反响了,其不足观,也在意料之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