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爾巴尼亞長大

在阿爾巴尼亞長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萊亞·烏皮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i自由:拥抱后的反思 柯静
xv 中文版序
001 第 一 部 分
003 第 1 章 斯大林铜像
017 第 2 章 另一个叫乌皮的人
032 第 3 章 四七一:一份简史
043 第 4 章 恩维尔伯伯永远离开了我们
056 第 5 章 可口可乐罐
069 第 6 章 小姐同志
083 第 7 章 散发着防晒霜的味道
101 第 8 章 布里嘉蒂斯塔
116 第 9 章 艾哈迈德拿到了学位
126 第 10 章 历史的终结
143 第 二 部 分
145 第 11 章 灰袜子
160 第 12 章 雅典来信
176 第 13 章 人人渴望离开
189 第 14 章 竞争性游戏
200 第 15 章 我总随身带把刀
213 第 16 章 这些都是公民社会的一部分
229 第 17 章 鳄 鱼
242 第 18 章 结构性改革
253 第 19 章 别 哭
265 第 20 章 像欧洲其他地方一样
276 第 21 章 1997
295 第 22 章 哲学家们只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306 后 记
312 致 谢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我身在曆史何處”係列002

全球24傢媒體年度圖書,橫掃6項非虛構大奬

知名政治哲學教授萊亞·烏皮省思力作

“巴爾乾幾十年來最佳迴憶錄”

一位少女親曆東歐劇變的成長故事

在不確定的世界,迴望曆史如何形塑個體生命

於思想的陣痛中,找尋自由的意義

——————————————————————————————

????

內容簡介

1979年齣生的萊亞·烏皮在阿爾巴尼亞長大,一個擁有獨特曆史又鮮為外人知的東歐國傢。那些年,那裏的人們懷揣著烏托邦理想,外人幾乎無法訪問,而生活於其中的人幾乎無法離開。它是一個物質匱乏、買東西需要排隊的地方,一個充滿秘密和不可說的地方。對萊亞而言,那裏是傢,鄰裏之間互助,長輩期待孩子們能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那裏有她的共同體和希望。

在1990年12月,在柏林牆倒塌後的一年,一切都變瞭。幾乎在一夜之間,人們可以自由投票、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再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瞭。但是,工廠關閉,工作機會消失,許多人乘坐擁擠的船隻逃往意大利,最後又被送迴。掠奪性的金字塔騙局最終使這個國傢破産,導緻暴力衝突。當一代人的宏願變成另一代人的幻覺,傢族的秘密被揭露,萊亞開始追尋自由的真正含義。

????

編輯推薦

※ 權威大奬×大咖推薦×重要媒體×讀者口碑,掀起全球熱議的紀實文學力作。

6項非虛構大奬得奬&決選|全球30種語言翻譯授權;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韋斯特弗、梁文道、《邊界的誘惑》作者柏琳推薦;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阿爾巴尼亞和巴爾乾研究專傢柯靜專文推薦;

橫掃《紐約客》《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全球24傢媒體年度圖書榜單;

Goodreads過萬人打齣4+高分|原版豆瓣讀者評論9.6高分,好評如潮。

※ 個人命運與曆史激流交織的典範之作,“巴爾乾幾十年來最佳迴憶錄”。

享譽國際的政治哲學傢萊亞·烏皮首部麵嚮大眾之作,一經齣版即成破圈典範。有人說,她簡直是被哲學傢身份耽誤的好萊塢編劇潛力股!她新穎的講述,令傢國曆史栩栩如生,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觀察視角。阿爾巴尼亞,那個我們可能知之甚少,又與我們有諸多相似的國傢,從此不再遙遠。

※ 以小說大師之筆,勾勒一段親曆東歐劇變的非凡成長往事。

寓言般的小故事,再現生動場景和對話,串聯起童年與少女時代的睏惑與領悟。讀者化身為孩童,一起在謊言與真相中打轉,沉浸式經曆種種黑色幽默,感受荒誕與悲愴。讀來宛如《喬喬的異想世界》遇上《我在伊朗長大》,也堪比“阿爾巴尼亞版《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在巧妙鋪陳中,她的故事,成瞭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

※ 跟隨哲學傢,穿過時代的迷霧與廢墟,身臨一場生命與觀念洗禮。

曾經天真的女孩、如今的學者,帶我們重訪洪流中裹挾的具體麵孔,體悟種種觀念的幽微內涵,看曆史的翻雲覆雨手如何形塑個體生命。生長自切身經驗的智性思考,跨越時空仍擲地有聲,給人啓迪。

※ 一部犀利而正當時的警醒之作:在曆史遠未終結的今天,我們要如何有意義地生活?

“當我們不知道如何思考未來,那就必須迴顧過去。”迴首人生,關照當下和未來,萊亞在對自由意義的叩問中,也發齣沉落年代的希望之聲:“如果我無所作為,他們(先輩)的努力將會白費,他們的一生將會顯得毫無意義。”

????

獲奬記錄

2024年裏登奧爾圖書奬(Ridenhour Book Prize)

2022年英國皇傢文學學會翁達傑奬獲奬作品

2021年Slightly Foxed最佳首部傳記獲奬作品

2022年戈登·伯恩奬決選作品

2021年科斯塔年度最佳首部傳記決選作品

2021年貝利·吉福德奬決選作品

《紐約客》《華爾街日報》《衛報》《泰晤士報文學副刊》等全球24傢媒體年度圖書

????️

媒體&名人推薦

在閱讀和重讀萊亞·烏皮的書時,我們強烈地感受到,書中的核心問題——政治、個人曆史、自由的意義——與我們此刻的生活息息相關。國傢如何夢想自己,個人如何在這些幻想中思考自己?我們如何感受曆史,以及曆史如何被製度化?烏皮是將這些宏大敘事和個人敘事——傢庭秘密和政治危機——並置的大師,在對這本書評審的過程中,我們一再迴到曆史的漫長陰影中,追問在不被質疑的地方隱藏著怎樣的黑暗。

——2022年英國皇傢文學學會翁達傑評委

萊亞·烏皮的迴憶錄生動描繪瞭她童年和少年時期在謊言、超現實的怪異與危險中的睏惑,這些都是她在阿爾巴尼亞的嚴酷統治和1990年後的混亂中經曆的。

——約翰尼·德法爾貝,2021年Slightly Foxed最佳首部傳記奬評委

在全世界都對阿爾巴尼亞不聞不問的時候,這本全新的傑作嚮我們展示瞭過去百年來,政治裏的人性真理……它揭露瞭一個又一個真相,關於傢庭、關於國傢,仿佛齣自小說大師之手,又宛如進入托爾斯泰的小說。

——艾米·威倫茲,《永彆瞭,弗雷德·伏都》作者

這個非凡的成長故事,可說是阿爾巴尼亞版《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但又遠不止於此。

——大衛·倫西曼,《民主如何結束》作者

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個我們不甚瞭解或關心的國傢的曆史描述……如同作者及其傢人眼看著帝國連同整個現實一起崩潰一樣,我們也生活在災難性時代,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庇護我們的地緣政治確定性,無論好壞——美國、英國和最近的歐盟——都處於不同階段的崩潰或衰敗。烏皮警告我們,這就是堤壩崩潰時的感覺。

——埃德·奧拉夫林,《愛爾蘭時報》

萊亞·烏皮的這部作品是自埃萊娜·費蘭特的《我的天纔女友》以來,我催促傢人、朋友和同事讀的第一本書,堅持要他們讀它。

——露絲·斯庫爾,《觀察傢》雜誌

烏皮在這本書中編織瞭魔法。我從頭到尾都被迷住瞭。

——勞拉·哈剋特,《星期日泰晤士報》

不同於其他充滿“懷舊情懷”的東歐迴憶錄,烏皮的作品充滿天纔的洞察力、政治的幽微,最齣色的是,有趣。

——《衛報》

一個關於錯失的機會、幻滅和希望的故事……它最終邀請讀者自問,什麼是自由的意義。

——《今日曆史》

巴爾乾幾十年來最佳迴憶錄。

——《新興歐洲》

用户评价

评分

##昨天一整天读完。之前借阅韩裔美籍的《柏青哥》、越裔美籍的《同情者》这种移民二三代写的小说都读不下去,乌克兰裔德籍《马里乌波尔三部曲》虽非虚构但文笔太差又涉嫌消费先人兼反复赚取国际社会同情心,这本移民写作就超出预期:作者十岁以前在社会主义阿尔巴尼亚,享有的是被长辈警告“东西可以乱吃,话不能随便乱说”的“自由”,之后则亲历“有了出境的自由,却失去入境意大利等邻近欧洲国家的自由”及可怕的1997年内战,与前述基本在移民国长大的二三代相比,她的整个18年青春都是在国内度过,小时候对长辈的苦难所知不多,故对霍查谈不上深仇大恨(不矫情写不等于她是所谓“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十岁以后逐渐懂事但也主要写自己的成长与新的困惑而非纠结于长辈的过去。当然,她也大方承认,自己能有幸留学,全靠祖产终于可以继承。

评分

评分

##通过女主自我叙述的成长经历,刻画了一个少女如何在意识形态与现实生活的夹缝中逐渐觉醒的过程,读者得以窥见一个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过程中普通民众的心理变化,以及他们在新旧交替之际所面临的困惑与挑战。少女纯真的视角恰好揭露了官方话语与民间实际体验之间的巨大鸿沟。谎言戳穿的一刻,巨大的混乱冲击所有人的生活,妻离子散比比皆是,这些经历让主人公逐渐意识到,自己从小耳濡目染的许多信念和价值观其实是建立在一系列被刻意构建的谎言之上的。阿尔巴尼亚的现代史可以被视为许多同阵营国家的历史缩影,这本书兼顾了历史的记录和个人的感受,可读性很好,推荐。

评分

评分

评分

##-观念转化为具体的人,那些使我成为我的人

评分

评分

##主人翁的经历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历的再现,无法接触到真知与真相,迷惑无助,所有人都像帮凶一样参与蒙蔽。阅读的时候,我一直期待她“觉醒”的那一刻,那一刻发生在了“历史的终结”那段时间,她走出了洞穴。

评分

##-观念转化为具体的人,那些使我成为我的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