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係分閤與晚清政治

派係分閤與晚清政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文仁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增订版自序
初版原序(韦庆远)
第一章 绪 论
一、研究动机
二、本书架构
三、相关研究成果
四、主要征引资料
第二章 中法战争后的朝局变动(1885—1894)
第一节 中法战争前的派系结构
第二节 帝后关系的变化
第三节 南北派系及其发展
第四节 淮系北洋的新挑战
第三章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的派系角力(1894—1895)
第一节 事端初起时的派系交锋
第二节 战争期间的派系恶斗
第三节 谋和过程中的派系拉锯
第四节 淮系北洋控制权的终结
第四章 派系结构的调整与对立(1895—1898)
第一节 帝后两党的人事变动与对北洋的竞逐
第二节 军事调整中的派系角力
第三节 翁、李在外交决策上的争斗
第五章 帝党瓦解与派系格局之翻覆(1898)
第一节 帝党对维新势力的拉拢与内部变化
第二节 帝后两党之人事升沉
第三节 由维新走向政变的最后挣扎
第六章 结 论
附录一 重要人名称谓对照表
附录二 光绪朝1885—1898年间帝后两党基本结构表
附录三 “官常”与“权力”的语言考察——以《翁同龢日记》为例
征引及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中法戰爭爆發後,“甲申易樞”事件隨即成為晚清史上的重要拐點,代替恭親王班子的醇親王人馬,與李鴻章為首的淮係北洋、翁同 為首的“帝黨”實現瞭怎樣的政治共生?而隨著醇親王去世和光緒帝親政,帝後兩黨終於直麵最高權力“鐵王座”,在甲午戰敗與維新派的催化下,這一不可迴避的矛盾何以最終走嚮直接對決?英國、俄國、法國、德國、日本、美國等列強,又在此間派係政治中,虎視眈眈地圖謀著怎樣的利益盤算?派係政治魔咒下,甲午戰爭和戊戌維新仍有鮮為人知的一麵,重審晚清曆史最後關頭,最高權力統治者的殘酷博弈和失掉的國運。

用户评价

评分

见识高卓,文字耐读。

评分

##派系政治的兴起是皇权外溢的结果,在清前中期由于皇权把控较严,派系没有过多的发展空间,其也没有过多显露出来,但是在清晚期由于皇帝不能有狠劲掌控朝政,后宫的帝后就接收了这部分外溢的权力,与此同时其也需要实力派支持,派系就成为了帝后来获取权力的工具,慈禧太后三次“垂帘听政”都有着派系支持的基础。与此同时,帝后也通过利用派系之间的矛盾来维系自身的统治,防止自己也变成“吉祥物”。派系之间的尔虞我诈除了皇权的影响外,也有其他事件的影响,比如李鸿藻丁忧,就让其他一个派别的人来充当他的位置,这就让原本心照不宣的南北平分军机处的局面被打破,进而激化了派系之间的矛盾。

评分

见识高卓,文字耐读。

评分

见识高卓,文字耐读。

评分

见识高卓,文字耐读。

评分

见识高卓,文字耐读。

评分

##派系政治的兴起是皇权外溢的结果,在清前中期由于皇权把控较严,派系没有过多的发展空间,其也没有过多显露出来,但是在清晚期由于皇帝不能有狠劲掌控朝政,后宫的帝后就接收了这部分外溢的权力,与此同时其也需要实力派支持,派系就成为了帝后来获取权力的工具,慈禧太后三次“垂帘听政”都有着派系支持的基础。与此同时,帝后也通过利用派系之间的矛盾来维系自身的统治,防止自己也变成“吉祥物”。派系之间的尔虞我诈除了皇权的影响外,也有其他事件的影响,比如李鸿藻丁忧,就让其他一个派别的人来充当他的位置,这就让原本心照不宣的南北平分军机处的局面被打破,进而激化了派系之间的矛盾。

评分

见识高卓,文字耐读。

评分

##派系政治的兴起是皇权外溢的结果,在清前中期由于皇权把控较严,派系没有过多的发展空间,其也没有过多显露出来,但是在清晚期由于皇帝不能有狠劲掌控朝政,后宫的帝后就接收了这部分外溢的权力,与此同时其也需要实力派支持,派系就成为了帝后来获取权力的工具,慈禧太后三次“垂帘听政”都有着派系支持的基础。与此同时,帝后也通过利用派系之间的矛盾来维系自身的统治,防止自己也变成“吉祥物”。派系之间的尔虞我诈除了皇权的影响外,也有其他事件的影响,比如李鸿藻丁忧,就让其他一个派别的人来充当他的位置,这就让原本心照不宣的南北平分军机处的局面被打破,进而激化了派系之间的矛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