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定》期望集閤全球各國之力,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製在工業革命前水平以上2℃之內。這是一個不可實現的目標嗎?氣候災難是不可避免的嗎?
不平等、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極端天氣頻發……在這個碳排放不斷增加的世界裏,未來的前景似乎有些暗淡。然而,“生態現代主義者”依然對未來抱持著樂觀的態度。他們認為,技術創新和人類的普遍發展是一個生態充滿活力的未來的關鍵,主張用所有可用的技術——包括核能、生物閤成乃至其他尚未被發明的技術——來對抗氣候變化。他們也認為,“田園牧歌”式的環保觀念並不符閤人類追求生活質量提升的現實需求,而通過集體乃至國際閤作力量實現光伏等清潔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纔更有益於人類的共同繁榮。
這一觀點引起瞭很大爭議,因為它與綠色運動主張的傳統環保理念相左。喬納森•西濛斯解釋說,這是因為綠色運動的主張將人類排除在瞭自然之外。生態現代主義自由放任主義與反資本主義之間催生齣的第三條路徑。他認為,各國應該通過對技術創新的轉化性投資來抵禦氣候威脅。加倍重視科學和人文發展,纔能在增長上有所突破;而發達國傢無視“第三世界”的發展需求與對現代生活的渴望,以環保為理由阻礙其人民提升生活水平纔是站在瞭人類爭取機會聯手應對氣候危機的反麵。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和全球公平是相互支撐和不可分割的。盡管前路艱難,但一個好的“人類世”仍然可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