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糅閤微觀、地區、國傢和跨國視野的全球史
挖掘“被湮沒”的傢鄉,嘗試從嚴州到建德 2000 年地方史的新範式
亞洲圖書奬得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曆史學係楊斌教授最新著述,從西南到東南,離開傢鄉 35 年後的迴首
1. 獨特的地域視角,打撈被遺忘的“江南以南”。聚焦長期被主流江南研究忽略的嚴州府(浙西南山區),揭示一個行政湮沒、文化斷裂的“非典型江南”。打破“江南=富庶水鄉”的刻闆印象,展現山地、移民、戰亂交織的復雜江南邊緣地帶。
2. 微觀全球史的典範式寫作,小地方的大視野。微觀上,如坌柏村寡婦汪吳氏的抗爭、九姓漁民的方言;區域上,如嚴州在江南與徽州間的尷尬定位;國傢上,如作為南宋京畿腹地、太平天國戰場;跨國上,如元代鄂多立剋記錄的浮橋、越南的楊太後信仰、沙俄使節的嚴州見聞。《江南以南》的寫作突破地方史局限,將山區小縣置於貢道、傳教路、難民路等跨國網絡中,揭示其意想不到的全球性聯結。
3. 傢鄉情懷與學術厚度並重,個人史與宏大史的融閤。作者以乾潭鎮原住民的視角,書寫故鄉沉入水底的創傷記憶(如重繪被淹前的乾潭鎮)。結閤方誌、小說(《水滸傳》《醒世恒言》)、域外文獻(沙俄使節記錄)、口述訪談,打破官方史料壟斷。質疑“路徑依賴”理論,強調外來衝擊(戰亂、移民、工程)如何顛覆本地“穩定不變”的假象。
4. 跨學科研究與人文關懷。在地方史書寫的基礎上,融匯人文地理、社會學、文化史與女性史等學科視角,兼顧曆史敘事與人文洞察,關注普通村落與弱勢群體的命運。如剖析太平天國後移民重塑人口(颱州、浦江、青田移民取代原住民),解構“本土”神話。挖掘九姓漁民方言、捐田寡婦的父權抗爭、湮沒村落的山林經濟貢獻,展現底層的能動性。
5. “被湮沒”的曆史重現。以“湮沒”概念為核心,既指區域行政與地貌被水淹沒,亦指曆史記憶的遺忘,以“被淹沒”象徵嚴州在曆史敘事中的消逝,呼應“遺忘即沉沒”的史學哲思,凸顯本書作為“被遺忘之地”的紀念與喚醒意義。
近幾十年,中國曆史的研究當中,地區分析的框架逐漸為人接受。在施堅雅提齣的九大宏觀區域[華北、西北、東北、長江上遊、長江中遊、長江下遊(或長三角,也即江南)、東南、嶺南、西南]當中,江南(以及華南)獨樹一幟,關注最多,成就最多,影響也最大。學術界討論的江南,狹義上說,指鎮江以東的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區,其中杭州府居於最南麵,而嚴州,正在杭州以南。在近兩韆年的曆史上,嚴州府一直與杭州府相提並論,卻既非江南(地理),又非閩浙(文化)。《江南以南》,以微觀、地區、國傢以及跨國視野數者相結閤,試從地理、政治、經濟、人文諸多方麵,重述嚴州(建德)的地方史。挖掘“被湮沒”於水下和曆史中的嚴州府,是曆史敘事的努力,也是作者齣走萬裏、迴望故土的思古幽情。曆史學者、作傢楊斌,帶著自己的獨特情感與視角,廣集史料文獻,撰寫齣一本不一樣的地方史與傢鄉史:全書除“序”和“後記”之外,共有十四章,從建德這個浙西南山區小縣的地理獨特性——異於北鄰的江南地區寫起,揭示瞭該地區是在與國傢建構的相互過程中得以形成的,同時勾勒瞭這個不沿海的內陸山區如何在跨國的交流中忝有一席之地。
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评分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评分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评分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评分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评分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评分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评分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评分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