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以南

江南以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斌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两千年之变 / 001
第一章七山二水一分田 / 001
建德江究竟在何处? / 002
“三日看不着乌龙山,眼泪就要淌下来” / 008
一城:半朵梅花 / 013
四乡 / 022
“万山之窟” / 025
天灾人祸 / 028
第二章一尊神:未曾到来的伍子胥 / 037
严州地方志中的伍子胥 / 038
伍子胥的出奔路线 / 045
移动的神灵 / 049
从钱塘到乾潭 / 055
第三章一位隐士:从高洁到忠烈 / 059
严光本事 / 060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063
天下第十九泉 / 069
方干:第二个隐士 / 074
从狂奴到罪人 / 077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081
默默无闻的朱买臣 / 089
谢翱之哭 / 094
从高洁到忠烈 / 097
“皋羽与予所遭,乃生民之至不幸” / 103
名扬海外 / 110
第四章一刹那的辉煌:“临安时代”的到来 / 119
“临安时代”的到来 / 120
“两为真主兴王之地” / 124
宋代严州的人口 / 128
宋代建德县的人口 / 132
一时多少俊杰 / 133
明末建德县的人口与粮食 / 145
第五章一门两太后:与南宋相始终的严陵杨氏 / 153
公主下嫁,皇后和太子亲送 / 154
神秘的家世 / 156
严陵杨氏 / 159
清除韩侂胄 / 163
选定谢皇后 / 168
彻帘复政 / 169
究竟谁是杨妹子? / 173
杨淑妃 / 180
在越南成神 / 183
第六章一座浮桥:新安江上第一桥 / 189
白沙大桥 / 190
明代已经不存的严州浮桥 / 192
严州浮桥之修建 / 194
废弃 / 200
范成大亲见 / 201
意大利人的记录 / 203
葡萄牙人所见之明代浮桥 / 210
第七章一代“贰臣”:方回的建德情结 / 217
任职建德最久 / 218
“此生悲恨岂有涯哉?” / 219
“生世都能几,严州十二年” / 225
“全家先去尽,父老莫依依” / 231
诗友赵宾旸 / 234
“浙右滕元秀” / 238
“回人品卑污”? / 242
“力不能全国,全其郡可也” / 253
“独与贾似道不偶” / 256
第八章一条贡道:七里滩的波光帆影 / 279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280
或自谢灵运始 / 282
“西南数百郡之孔道” / 290
传教士之路 / 301
琉球的贡道 / 308
琉球和英国在这里首次相遇 / 311
东亚海上难民的返乡之路 / 315
最后的难民 / 332
第九章一方世家:明清之际的马氏 / 337
五代二进士 / 338
康熙进士马天选 / 339
万马奔腾 / 341
第一个进士马中騋 / 343
马天选一家四代 / 347
中字辈 / 352
从字辈 / 352
天字辈 / 354
因何消失? / 356
第十章一个庄:“乾潭庄”的前生后世 / 359
宋代的“乾潭” / 360
明代才有乾潭 / 366
1968年的乾潭 / 371
“崎头”或 “淇头” / 373
乾潭的科举人物 / 378
第十一章一个村:被湮没的坌柏 / 381
从江岸到江底 / 382
20世纪60年代的坌柏 / 385
“乡民采薪为炭” / 390
海塘柴 / 396
照片中的坌柏 / 400
第十二章一名寡妇:汪氏之生 / 403
“吾知过乾潭庄者,莫不群相指曰仁里曰德门” / 404
丧夫、丧子、丧孙、丧媳 / 405
可疑的捐田 / 408
“节义双高” / 411
文字的背后:年龄 / 413
争嗣与择嗣的隐情:家产 / 415
情理之中:官府的洞察 / 418
情理之外:沉默的女儿 / 420
汪峰山的捐田 / 421
受启发的侄媳 / 423
“有田才是万万年” / 426
家产之争 / 432
错过的马戛尔尼 / 434
并不孤单的汪吴氏 / 439
第十三章一直修桥:山村社会的延伸 / 447
建德的古桥 / 448
宋代“乾潭”的桥 / 450
康熙年间乾潭的桥 / 452
千年治平桥 / 456
六百年的胥村义桥 / 460
修桥九座的包汝超 / 462
有亭“一览” / 468
第十四章一团乱麻:我的家族故事 / 473
从杨早喜说起 / 474
杨家老屋 / 475
吃大户 / 477
太奶奶钱秀珠 / 480
招亲 / 484
太外公 / 486
外公 / 490
汪家六兄弟 / 492
吃食堂 / 495
写信 / 497
后记:何以家乡? / 503
致谢 / 506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一部糅閤微觀、地區、國傢和跨國視野的全球史

挖掘“被湮沒”的傢鄉,嘗試從嚴州到建德 2000 年地方史的新範式

亞洲圖書奬得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曆史學係楊斌教授最新著述,從西南到東南,離開傢鄉 35 年後的迴首

1. 獨特的地域視角,打撈被遺忘的“江南以南”。聚焦長期被主流江南研究忽略的嚴州府(浙西南山區),揭示一個行政湮沒、文化斷裂的“非典型江南”。打破“江南=富庶水鄉”的刻闆印象,展現山地、移民、戰亂交織的復雜江南邊緣地帶。

2. 微觀全球史的典範式寫作,小地方的大視野。微觀上,如坌柏村寡婦汪吳氏的抗爭、九姓漁民的方言;區域上,如嚴州在江南與徽州間的尷尬定位;國傢上,如作為南宋京畿腹地、太平天國戰場;跨國上,如元代鄂多立剋記錄的浮橋、越南的楊太後信仰、沙俄使節的嚴州見聞。《江南以南》的寫作突破地方史局限,將山區小縣置於貢道、傳教路、難民路等跨國網絡中,揭示其意想不到的全球性聯結。

3. 傢鄉情懷與學術厚度並重,個人史與宏大史的融閤。作者以乾潭鎮原住民的視角,書寫故鄉沉入水底的創傷記憶(如重繪被淹前的乾潭鎮)。結閤方誌、小說(《水滸傳》《醒世恒言》)、域外文獻(沙俄使節記錄)、口述訪談,打破官方史料壟斷。質疑“路徑依賴”理論,強調外來衝擊(戰亂、移民、工程)如何顛覆本地“穩定不變”的假象。

4. 跨學科研究與人文關懷。在地方史書寫的基礎上,融匯人文地理、社會學、文化史與女性史等學科視角,兼顧曆史敘事與人文洞察,關注普通村落與弱勢群體的命運。如剖析太平天國後移民重塑人口(颱州、浦江、青田移民取代原住民),解構“本土”神話。挖掘九姓漁民方言、捐田寡婦的父權抗爭、湮沒村落的山林經濟貢獻,展現底層的能動性。

5. “被湮沒”的曆史重現。以“湮沒”概念為核心,既指區域行政與地貌被水淹沒,亦指曆史記憶的遺忘,以“被淹沒”象徵嚴州在曆史敘事中的消逝,呼應“遺忘即沉沒”的史學哲思,凸顯本書作為“被遺忘之地”的紀念與喚醒意義。

近幾十年,中國曆史的研究當中,地區分析的框架逐漸為人接受。在施堅雅提齣的九大宏觀區域[華北、西北、東北、長江上遊、長江中遊、長江下遊(或長三角,也即江南)、東南、嶺南、西南]當中,江南(以及華南)獨樹一幟,關注最多,成就最多,影響也最大。學術界討論的江南,狹義上說,指鎮江以東的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區,其中杭州府居於最南麵,而嚴州,正在杭州以南。在近兩韆年的曆史上,嚴州府一直與杭州府相提並論,卻既非江南(地理),又非閩浙(文化)。《江南以南》,以微觀、地區、國傢以及跨國視野數者相結閤,試從地理、政治、經濟、人文諸多方麵,重述嚴州(建德)的地方史。挖掘“被湮沒”於水下和曆史中的嚴州府,是曆史敘事的努力,也是作者齣走萬裏、迴望故土的思古幽情。曆史學者、作傢楊斌,帶著自己的獨特情感與視角,廣集史料文獻,撰寫齣一本不一樣的地方史與傢鄉史:全書除“序”和“後記”之外,共有十四章,從建德這個浙西南山區小縣的地理獨特性——異於北鄰的江南地區寫起,揭示瞭該地區是在與國傢建構的相互過程中得以形成的,同時勾勒瞭這個不沿海的內陸山區如何在跨國的交流中忝有一席之地。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评分

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评分

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评分

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评分

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评分

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评分

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评分

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评分

很好读,方志考据地方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