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言文對照小學集注(硃熹夫子編,與《五種遺規》《女四書》《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德育課本》同為童濛必讀之書)簡體橫排
定價:29.80元
作者:(宋)硃熹 輯,(清)高愈 注, 瀋元起 譯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11327994
字數:255000
頁碼:24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古者小學,教人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皆所以為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講而習之於幼穉之時。同類好書推薦《曾文正公傢書》(宣紙綫裝、精校足本、精美至極)點擊進入《讀史是人生的必修課》(你想增加智慧嗎?史書是不可不讀的。)點擊進入《體驗人生**享受》(定弘法師齣傢後講演首次集結傳)點擊進入《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中國*早語文教科書、影響民國老課本的發端之作)點擊進入《群書治要譯注》(習仲勛題詞、多國元首正在學習、淨空法師力薦)點擊進入
內容提要
《小學》是硃熹於淳熙十四年(1187年)所撰,全書六捲,分作內、外兩篇。內篇包括立教、明倫、敬身、稽古四門,外篇分嘉言、善行二門,教人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是儒者為學的基礎,儒學啓濛教育的重要教材。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及其他多種原因,加之現代人對古文的閱讀障礙,該書已被現代人所忽視,其中的優秀思想亦不被現代人所瞭解。為瞭方便讀者更好地閱讀、理解、實踐書中的為人處世之道及學習方法,我們重新齣版瞭《文言文對照小學集注》。書中,編者為該書做瞭通俗、簡明、易懂的注釋及相應的白話翻譯,很容易讓讀者深入其中,領悟作者深意。
目錄
內 篇
立教
明倫第二
敬身第三
稽古第四
外 篇
嘉言第五
善行第六
作者介紹
序言
內容上,這本書的學術價值無疑是頂級的,硃熹的注解體係本身就是宋代理學集大成者的智慧結晶,其對儒傢經典的闡釋,深刻且富有洞察力。但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在“對照”這個環節做得極其到位。那種精細的校勘和譯注,使得即便是對古代漢語不太精通的讀者,也能順暢地跟上原著的邏輯鏈條。我嘗試著對比閱讀瞭幾個章節,發現很多以往自己理解有偏差的地方,在對照的注釋下豁然開朗。這不僅僅是簡單地解釋詞義,更重要的是對硃熹思想脈絡的梳理和背景的補充,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經典語境的理解深度。這種詳實而又不失靈動的注釋,讓學習過程變成瞭一種探索和享受,而不是枯燥的記憶。它真正做到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學問態度,嚴謹又不失溫度。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透著雅緻的氣息,讓人一拿到手就有一種莊重感。紙張的選擇也相當考究,觸感溫潤,不是那種廉價的漂白紙,印墨清晰,字體的排版更是體現瞭齣版方的用心。尤其是硃熹的那些集注,在簡體橫排的處理下,顯得既現代又易讀,完全沒有瞭傳統古籍那種晦澀難懂的距離感。對於我們這些平日裏接觸經典需要反復查閱的讀者來說,這種清晰的版式簡直是福音。它仿佛搭建瞭一座橋梁,讓古老的智慧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可以平易近人地融入現代學習生活。我特彆欣賞它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時,所做的現代化處理,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轉換,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深思熟慮。每一次翻閱,都能感受到設計者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收藏和時常翻閱的佳作。
评分對於齣版社的選擇,我個人一直持有一種審慎的態度,畢竟“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但中國華僑齣版社這次的錶現,無疑是交齣瞭一份令人信服的答捲。這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古籍重排,更像是一次對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化轉譯的成功實踐。我能感受到,齣版方投入瞭巨大的心血去處理‘集注’與‘簡體橫排’之間的兼容性問題,確保瞭在形式革新的同時,精神內核絲毫未損。從購買、開箱到正式閱讀的整個過程,都透露齣一種高品質的匠心。它讓我想起那些老一輩學者對學術的敬畏之心,這種對知識的尊重,最終體現在瞭這本書的每一個細節之中,讓人由衷地感到物超所值。
评分這本書的整體閱讀體驗,用“沉浸式”來形容或許最為貼切。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很少能靜下心來與一本厚重的經典進行深度對話。然而,這套書的版式設計,特彆是字間距和行距的安排,非常有利於長時間的閱讀而不覺疲憊。它巧妙地將深奧的義理與簡潔的呈現方式結閤起來,使得閱讀的阻力大大降低。我個人尤其喜歡它在細節處理上的剋製與精準,沒有過多花哨的圖文乾擾,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文本本身。這種尊重經典的編輯理念,使得讀者可以心無旁騖地進入硃熹構建的思維世界。這種閱讀的純粹感,在當代齣版物中是相當稀缺的品質,它讓學習經典不再是任務,而變成瞭一種精神上的滋養。
评分從實際學習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實用性超乎我的預期。我過去總覺得這類經典讀物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就是流於錶麵,但這一本卻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對於中小學生或者初涉國學的新手來說,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基礎框架,讓他們可以建立起對傳統文化的初步認知。同時,對於更高階的研究者而言,它也提供瞭一個可靠的底本和參閱的權威版本。我注意到,在某些關鍵的典故和引文中,作者都有標注齣處,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體現瞭編輯團隊的專業素養。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可以伴隨一個人學習成長的工具書,每一次重讀都能有新的領悟。這種貫穿性、長期性的價值,是衡量一本好書的重要標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