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嶸詩品箋證稿

鍾嶸詩品箋證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叔岷 著
圖書標籤:
  • 詩品
  • 鍾嶸
  • 箋證
  • 古代文學
  • 詩論
  • 文學史
  • 注釋
  • 校勘
  • 古典文獻
  • 唐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56235
版次:1
商品编码:10054545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王叔岷著作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76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此書為王叔岷先生就其早年〈鍾嶸詩品疏證〉一篇(《學原》三捲三、四期)加以補訂而成,並參考陳延傑《詩品注》、古直《鍾記室詩品箋》、許文雨《鍾嶸詩品講疏》,以及葉長青《詩品集釋》、李徽教《鍾嶸詩品匯注》、楊祖聿《詩品校注》等專著。書後並附錄各傢詩選,足補陳延傑《詩品注》詩選之未備,更有助於研治《詩品》者之品藻。

內容簡介

  此書為王叔岷先生就其早年〈鍾嶸詩品疏證〉一篇(《學原》三捲三、四期)加以補訂而成,並參考陳延傑《詩品注》、古直《鍾記室詩品箋》、許文雨《鍾嶸詩品講疏》,以及葉長青《詩品集釋》、李徽教《鍾嶸詩品匯注》、楊祖聿《詩品校注》等專著。書後並附錄各傢詩選,足補陳延傑《詩品注》詩選之未備,更有助於研治《詩品》者之品藻。
  《詩品》是我國詩歌理論批評名著。自清代以來,《詩品》研究漸成規模。王叔瑉先生在《詩品》研究方麵取得瞭卓越的成就。他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發錶的文章《鍾嶸詩品疏證》在學術界流傳很廣。作者對《詩品》所做的考訂,經四十多年的辛勤積纍,其成果最終匯集於力作《鍾嶸詩品箋證稿》中。該書補充、修訂瞭《鍾嶸詩品疏證》等,附錄中所選詩歌作品較前人更加詳盡,有助於研究詩品者參閱、品評。作者視野廣博、考訂精確、謹嚴,為《詩品》箋證方麵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在古代文論界具有持久的影響力。
  注:本書為竪排繁體中文版。

內頁插圖

目錄

小序
南史鍾嶸傳
梁書鍾嶸傳
詩品道論
詩品總序
詩品捲上
古詩
漢都尉李陵詩
漢婕妤班姬詩
魏陳思王植詩
魏文學劉楨詩
魏侍中王粲詩
晉步兵阮籍詩
晉平原相陸機詩
晉黃門郎潘嶽詩
晉黃門郎張協詩
晉記室左思詩
宋臨川太守謝靈運詩
詩品捲中
……
詩品捲下
附錄

前言/序言

  
《鍾嶸詩品箋證稿》:一部詩學研究的深度探索 引言 中國文學源遠流長,詩歌作為其中璀璨的明珠,曆經韆年的積澱與演變,形成瞭豐富多元的風格與流派。在浩瀚的詩歌史中,《詩品》無疑是一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著作。它不僅是鍾嶸這位傑齣詩歌理論傢對其時代及之前詩歌成就的梳理與評價,更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文獻。然而,如同任何一部流傳久遠的古籍,其文本的準確性、流傳過程中的訛誤、以及原作者思想的深度挖掘,都給後世研究者帶來瞭不小的挑戰。《鍾嶸詩品箋證稿》正是這樣一部緻力於消弭隔閡、廓清疑雲,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對《詩品》進行深度箋證的作品。它不提供對《詩品》原文本的直接復述,也不試圖去“創造”新的詩歌理論,而是將全部精力聚焦於對《詩品》這部經典本身進行更精細、更深入的學理探究。 一、 箋證的曆史語境與學術價值 《詩品》作為一部詩歌評論的開山之作,其在劉宋時期便已問世,由南朝梁的鍾嶸所著。鍾嶸以其深厚的詩歌功底和敏銳的文學洞察力,對漢代至梁代(約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6世紀)的眾多詩人及其作品進行瞭品評,確立瞭“五言七言”的詩歌體式,並劃分齣“古意”、“風骨”、“興象”、“比類”、“巧辭”、“世語”等詩歌品評的範疇。他對詩歌的“聲”、“纔”、“格”、“景”、“情”、“事”等要素進行瞭精闢的論述,其理論體係的構建,為後世的詩歌理論研究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然而,《詩品》自問世以來,曆經多個朝代,其文本的流傳並非一帆風順。唐宋時期的學者如陸德明、李善、楊倞等都曾對《詩品》進行過輯校和注解,但由於年代久遠、傳抄失誤以及版本差異,書中仍存在諸多值得商榷之處。例如,對某些詩人的作品歸屬的爭議,對某些詩句的理解分歧,以及對鍾嶸原意的揣摩等等,這些都構成瞭《詩品》研究中的“難題”。 《鍾嶸詩品箋證稿》的價值,正體現在其對這些“難題”的係統性迴應。它並非簡單地重復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是以一種更為係統、更為深入、更為嚴謹的方式,對《詩品》進行“箋”與“證”。“箋”是指對原文進行解釋、疏導,澄清其義;“證”則是通過考據、比對,確立文本的準確性,糾正訛誤,並對鍾嶸的論述進行更深層次的辨析。 二、 《鍾嶸詩品箋證稿》的學術範式 本書的學術範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核心維度來理解: 1. 版本考辨與文本校勘: 這是《鍾嶸詩品箋證稿》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書籍的編寫者,不滿足於單一或少數幾個版本的《詩品》,而是盡可能搜集、梳理、比對現存的各種《詩品》版本,包括宋、元、明、清各代的刊本、抄本,以及散見於其他文獻中的《詩品》引文。通過對這些版本進行細緻入微的校勘,找齣文本的異文,分析其産生的原因,並在此基礎上,確立一個更為可靠、更為接近原貌的《詩品》文本。這不僅僅是機械的字詞校對,更是對《詩品》流傳過程的一次曆史追溯,是對文本“生命史”的梳理。 2. 文獻溯源與互證: 鍾嶸的《詩品》並非憑空産生,而是深深植根於中國古代的詩學傳統之中。本書的編寫者,會深入考察《詩品》中提齣的各種觀點、引用的詩句、以及提及的詩人,是否在更早的文獻中有所依據。例如,對於鍾嶸所提齣的“五言之體,三祖陶、謝、阮;七言之體,三祖曹、劉、鮑”的論斷,就需要追溯到更早的文學批評、史書、以及其他相關文獻,考察其論證的閤理性,以及是否存在更早的論述可以作為其思想淵源。通過文獻的溯源與互證,可以更清晰地勾勒齣鍾嶸思想的來龍去脈,也更能理解其理論的獨創性與局限性。 3. 史料挖掘與人物考訂: 《詩品》中提及的詩人眾多,但其中有些人物的生平事跡、作品流傳,在史料記載上可能存在模糊或爭議。《鍾嶸詩品箋證稿》會積極搜集與這些詩人相關的史料,包括正史、野史、筆記、碑銘、墓誌等,對其生平進行重新梳理和考證,對其作品進行辨僞和存真。例如,對於一些作品的作者歸屬問題,可能會通過更詳盡的史料比對,給齣更具說服力的判斷。這種對曆史人物和作品的細緻考訂,不僅是對《詩品》文本的補充,也是對整個魏晉南北朝文學史的深化。 4. 概念辨析與理論闡釋: 鍾嶸的《詩品》中,雖然提齣瞭許多重要的文學批評概念,如“風骨”、“興象”等,但這些概念在不同時期、不同學者的理解中,可能存在差異。《鍾嶸詩品箋證稿》並非簡單地重復鍾嶸的原意,而是會深入分析這些概念在《詩品》中的具體含義,並與其他相關理論進行比較,闡釋其在中國詩歌理論史上的地位和影響。這種理論闡釋,有助於讀者更準確地理解鍾嶸的思想精髓,以及《詩品》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獨特貢獻。 5. 語言文字的訓詁: 古代文獻的語言與現代漢語存在較大的差異,許多詞語的用法、句式的結構,都需要進行準確的訓詁。《鍾嶸詩品箋證稿》會仔細推敲《詩品》中的每一個字詞,參考曆代字書、韻書、以及古籍注釋,對其進行準確的解釋。對於一些難懂的句子,則會運用通達的語言進行疏導,使其更易於理解。這種嚴謹的訓詁工作,是確保學術研究準確性的基石。 三、 《鍾嶸詩品箋證稿》的研究視角與方法 本書的研究視角是高度聚焦的,它始終圍繞著“《詩品》本身”展開,而不旁逸斜齣。其研究方法是多學科交叉、立體化的: 文學批評史的研究方法: 將《詩品》置於中國文學批評史的大背景下,考察其在這一曆史鏈條中的位置、作用以及影響。 文獻學的方法: 重點運用版本學、校勘學、考據學等方法,對《詩品》的文本進行嚴謹的研究。 曆史學的方法: 藉助曆史學的方法,對《詩品》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社會背景進行考證和分析。 語言學的方法: 運用訓詁學、古文字學等方法,解決《詩品》文本中的語言問題。 比較研究的方法: 在必要時,會與其他同時期或後世的文學理論著作進行比較,以凸顯《詩品》的獨特性。 四、 潛在的閱讀價值與貢獻 《鍾嶸詩品箋證稿》的齣版,對於不同層麵的讀者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1. 對於詩歌理論研究者: 本書提供瞭對《詩品》這部重要理論經典的權威性、係統性研究成果。它不僅是研究鍾嶸及其《詩品》的必備參考書,更是理解中國古代詩歌理論發展脈絡的窗口。其嚴謹的治學方法和深入的辨析,能夠為研究者提供新的視角和啓發。 2. 對於中國古代文學史研究者: 《詩品》是魏晉南北朝詩歌史的重要史料。《鍾嶸詩品箋證稿》對《詩品》的箋證,有助於糾正史料上的訛誤,厘清人物關係,準確評價詩人及其作品,從而為古代文學史的研究提供更可靠的基礎。 3. 對於中國古典詩歌愛好者: 通過本書,讀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詩人創作的背景,更準確地把握鍾嶸的詩歌評價標準,從而更好地欣賞和解讀那些傳世的經典詩篇。它能夠幫助讀者超越淺層次的閱讀,觸及詩歌創作背後的深層意蘊。 4. 對於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者: 本書所展現的嚴謹的治學態度、紮實的文獻功底和精湛的校勘技術,為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者樹立瞭典範。它展示瞭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待和解讀古代文獻。 結語 《鍾嶸詩品箋證稿》並非一本旨在“普及”《詩品》的書,它是一部麵嚮專業研究者的學術力作。它將曆時性的考證與論述,與詩歌本身的審美意蘊相結閤,力求在“知人”、“論世”、“品詩”的多個維度上,達到學術上的精益求精。本書的編寫者,以其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對《詩品》這部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進行瞭一次深邃而徹底的“再審視”。它消弭瞭曆史的塵埃,澄清瞭文本的迷霧,讓我們得以更清晰、更準確地認識鍾嶸這位偉大的詩歌理論傢,以及他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詩品》。這部著作的齣現,無疑將為《詩品》的研究開啓新的篇章,並為中國古代詩歌理論研究貢獻齣寶貴的學術財富。它所承載的,是對曆史的敬畏,對真理的追求,以及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深切責任。

用户评价

评分

古人寫詩,今人評詩,這中間的距離,有時是不可逾越的鴻溝。《鍾嶸詩品箋證稿》這個書名,讓我眼前一亮。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本評論,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考古”。“箋證”二字,就透露齣一種嚴謹和求真的精神。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必定是對鍾嶸的《詩品》進行瞭極其細緻的梳理和研究,就像考古學傢在發掘遺跡時,會仔細地清理每一塊碎片,考證其年代和用途一樣。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告訴我們鍾嶸是如何評價某首詩的,更重要的是,它會深入探究這些評價的由來,考證其背後的依據,甚至可能還會指齣曆代學者對這些評價的不同解讀和爭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穿越時空,去理解鍾嶸所處的時代,去感受他評判詩歌時的心境,去領略他獨特的文學視角。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清晰的邏輯和紮實的考據,為我們展現齣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鍾嶸及其《詩品》,讓我們這些後世讀者,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古代詩歌的博大精深。

评分

作為一個對中國古典文學充滿好奇的旁觀者,我常常在閱讀古代詩歌時感到力不從心。那些優美的文字背後,往往隱藏著復雜的文化背景、深厚的曆史積澱以及作者難以言說的情感。而《鍾嶸詩品箋證稿》這個名字,恰恰點燃瞭我內心的求知欲。我設想,這本書就像一本詳細的“導覽手冊”,能夠帶領我深入理解鍾嶸這位古代文學評論傢是如何評價當時及以往的詩歌的。所謂“箋證”,在我看來,便是對原文進行細緻的注釋和考辨,揭示其背後的曆史信息,分析其藝術手法,甚至糾正流傳中的訛誤。我期待作者能夠以其淵博的學識,為我們一一解讀鍾嶸的評價,解釋那些我們普通讀者可能不理解的術語和典故,讓我們能夠更準確地把握鍾嶸的審美標準和文學見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構建起對中國古代詩歌批評體係的初步認識,理解那些曾經被奉為圭臬的文學理念,並從中獲得更深刻的閱讀體驗。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就足夠引人入勝瞭。《鍾嶸詩品箋證稿》,光是這幾個字,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學術的嚴謹性。作為一名對古典詩歌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常常會在深夜裏翻閱那些泛黃的古籍,試圖從中捕捉到古人的纔情與韻味。然而,很多時候,我們麵對的文本都是經過層層轉抄和注釋,其原貌早已模糊不清,理解起來更是睏難重重。這時候,一本能夠“箋證”的書籍,對我而言,無異於黑暗中的明燈。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和理解《詩品》這部重要的文學批評著作。它是否能夠撥開曆史的迷霧,揭示齣鍾嶸當年評價詩歌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其評判標準的依據,以及曆代學者們對這些評判的理解和發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清晰的語言,生動地闡釋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讓像我這樣的讀者,也能窺見中國古代詩歌批評的精髓,體會到文學批評的魅力所在。我尤其期待作者在“箋證”過程中,能夠展現齣非凡的學養和洞察力,為我們呈現齣一個更加鮮活、立體的鍾嶸和他的《詩品》。

评分

讀過一些關於古代詩歌的評論,總覺得隔靴搔癢,意猶未盡。很多時候,那些評價不過是泛泛而談,缺乏深入的剖析和紮實的考據。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觸及作品內核,同時又能解釋其曆史價值和藝術成就的書。《鍾嶸詩品箋證稿》這個名字,讓我看到瞭希望。我猜想,它一定不僅僅是對《詩品》的簡單解讀,而是要對其進行一番細緻的“考證”,如同考古學傢發掘古跡一般,一層層剝開曆史的塵埃,還原齣原初的意義。這種“箋證”的過程,對我來說,是非常令人期待的。它意味著作者會對鍾嶸的每一個評價,每一個判斷,都進行嚴謹的查證,去追溯其來源,去辨析其真僞,去闡明其理由。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豐富的史料和詳盡的論證,讓我們看到,鍾嶸的詩歌理論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形成的,又是如何影響瞭後世的詩歌創作和文學批評。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更加理性的思考空間,去理解文學批評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去感受學者們為傳承和發揚古典文化所付齣的艱辛努力。

评分

每當讀到一些古老的詩篇,總會陷入對作者意圖和時代背景的迷思之中。《鍾嶸詩品箋證稿》,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學術的魅力和探索的邀請。我理解,“箋證”不僅僅是注釋,更是對原文的一種審視和考辨,它暗示著一種深度挖掘和嚴謹求實的態度。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鍾嶸在《詩品》中那些評價的深層含義,去探尋他評判詩歌的標準是如何形成的,他的審美傾嚮是如何體現的。我希望作者能夠利用豐富的史料和細緻的分析,幫助我們理解鍾嶸的文學觀念,以及這些觀念在當時所産生的深遠影響。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將那些枯燥的學術研究轉化為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讓我能夠領略到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智慧,並從中獲得對詩歌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重返曆史現場的學術之旅,一次與古代文學巨匠的深度對話。

评分

老先生的东西,没什么说的,有自己的看法

评分

王叔岷先生的几种大部头著作,往往在材料的收集和观察上远远超过前人。我收到的这册书有问题,181~196页阙,而插入了重复的16页。

评分

为了倡导五言诗,钟嵘还对五言诗的起源及历史发展作了探讨,其中虽有不确之处,但论述中不乏精到的见解。

评分

钟嵘(约468~约518) 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曾任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隋书·经籍志》又称之为《诗评》。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评分

我們上午談了很多,我們的文化不同于古希臘的巫,不同於印度的神創,中國的文字中有創有造,現在用的這個 “創造”是西方宗教學上的字根,他是“無中生有”所展現出來的,獨一無二,中國有創有造,不是上述

评分

尤其对于历史更是非常的喜欢,可能是老了吧。难道老了就喜欢读书了吗?应该不是。我觉得应该是工作之后想的更多了,想更多的充实自己。希望从书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自古就这样说。应该是有他的道理的吧。

评分

王叔岷先生是著名的校勘学家。《钟嵘诗品笺证稿》是其力作。

评分

商品质量很好,绝对正版。只是跨省发货,速度稍慢了点。

评分

一切都好,就是太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