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這是“追尋真相”的真相,這是“沒有錶達”的錶達。
《後颱》展現瞭一份影響全國的報紙新聞生産的秘密,展現瞭一個不斷追求的媒體新聞後颱操作的真相。
有人說,《後颱》文章的價值甚至可能超過南方周末的公開報道。這當然是謬贊。不過,它確實從很獨特的角度記錄瞭新聞與新聞人、現實與反思者。
內容簡介
《後颱》一輯分“行動”、“思考”、“爭論”三部分。“行動”展現瞭記者在采訪報道過程中的辛酸苦樂:如何在垃圾裏找到新聞綫索;如何靠藉宿減縮采訪費用來確保客觀報道而避免因靠贊助不得不在報道中“賣身”;如何與采訪對象建立良好關係以獲得持續關注;如何通過多方采訪使報道更具“肉感”……。“思考”凝集瞭編輯記者的職業思考和經驗心得:大到如何理解把握“客觀報道”的標準與“道德化”的尺度、如何實現大尺度觀察與細節化錶述的兼容,小到如何與官員打交道、如何規範使用人名頭銜、如何正確錶述匿名消息源……而“爭論”則藉由報社內部對《平時是天使 周末是魔鬼》一文的激烈辯論,直觀生動地呈現齣南方周末內部評報傳統與新聞操作後颱。
作者簡介
鄧科,《南方周末》記者。
精彩書評
如果《南方周末》能夠真正踐行自己的新聞理想,那我就應該把此次瑞典之行看作是跟百年諾貝爾閤作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夏榆
如果把新聞比成女人,至少會有兩種類彆:骨感的和肉感的。
——風端
我知道,按照蘇珊·桑塔格的說法,我所做的報道,是典型的“旁觀他人痛苦”,我的職業操作使我幾乎扮演瞭一個類似幫凶的角色。
——曹筠武
這樣的大魚對鳳凰衛視的吳小莉來說,是對硃鎔基的提問;對中央電視颱的柴靜來說,是非典時刻;對南都的陳峰來說,是孫誌剛之死。對一個記
目錄
序
“追尋真相”的真相與“沒有錶達”的錶達
沒有寫在報上的新聞 後颱一行動
殺人現場:不可能完成的敘述?
不在國際電影節“賣身”的記者
南方周末與“諾貝爾”之間
我的手被裴勇俊粉絲狂摸
“肉感”寫作
附:8個裴勇俊>韓國對日齣口總額袁蕾
“春晚”23年的第一次
附:解密春晚袁蕾黃敏
濮存昕現象的悲哀
附:濮存昕:跳進“人藝”這鍋粥張英王琳琳
當一個生命倒在我麵前
和任誌強過招
附:“地産總理”任誌強戴敦峰
記錄正在外揚的“傢醜”
附:“傢醜”正在外揚
韆萬彆發緻歉函
附:“送子神話”的背後柴會群
她的死亡。我的報道
附:一個小學生的挨打日記曹筠武
等待大魚的齣現
附:活著不僅僅是一種本能
馬加爵:一個南方周末曾經的讀者
世象圖:與南方周末淵源最深的一個縣
深思成就深度 後颱—思考
我們首先是新聞的“囚徒”
我體悟的兩大采寫原則
“讓那些見鬼的編輯失業去吧!”
為李大同準備的五個問題
附:《冰點故事》:用新聞影響今天
居然能在此找到一種約束政府的力量
“對話體”是不具職業水準的文體?
如何嚮高官發問
附:“做官我寜可糊塗,但韆事我不糊塗”
與官員打交道的“七條軍規”
以“菊與刀”為器
匿名是一種“原罪”
我寫作是為瞭光陰流逝使我心安
我的紙裏包著我的火 後颱—爭論
“天使·魔鬼”之爭
○關於鄉村女教師賣身供弟上學的采訪經曆
○模糊的傷口
○什麼叫“失實”
○我所說的“失實”
○堅持,首先是對新聞原則的堅持
○法拉奇還描述過鴿子的內心呢
○先做新聞,再談倫理
○安全性與真實性的較量問題
附:“平時是天使周末是魔鬼”
精彩書摘
老實說,在我的新聞從業生涯中,還很少碰到因為采訪進行不下去而放棄的情況,但十分不幸的是,最近的一個月時間裏,我已經兩次放棄選題。如果在往常,我會認為這是兩次令人羞恥的失敗,但是,這次我卻不這樣認為。我願意把最近一次在佳木斯的采訪經曆告訴大傢,可以說是教訓,也可以說是經驗。
那天我正在瀋陽,“記者的傢”論壇齣現瞭一個帖子,稱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發生特大殺人案,一個網吧的網管用十分殘忍的手段殺害瞭28名11~16歲的少年。這個發帖人是其中一位受害少年白金龍的姐夫劉東平,而且他還留下瞭手機號碼。這個帖子顯然引起瞭眾多記者的關注,在我的QQ上,不斷有同行在交流關於此案的信息,一些同行直接和劉東平取得瞭聯係,證實這個帖子並非惡作劇。
這似乎又是一個黃勇案(發生在河南平輿的係列殺人案,計有十多名青少年遇害)。我立即和編輯郭光東聯係,他也覺得這個案子很像當年的黃勇案,有一定的價值,唯一的擔心是不讓報道。不過考慮到我當時的位置離佳木斯比較近,還是決定去試試。
我到佳木斯的時間是3月5日晚11點。這一天是學雷鋒紀念日,不過,這一天的遭遇讓我覺得反差很大。
我當時的計劃是下午2點從瀋陽桃仙機場起飛,3點到哈爾濱,然後打車到哈爾濱長途汽車站,坐大巴經高速公路到佳木斯。哈爾濱到佳木斯的路程是400公裏,如果一切順利,到達哈爾濱應該是晚上9點。
一直到走齣哈爾濱太平機場、乘坐大巴到達長途汽車站都很順利,而且這中間還因為沒有坐齣租車、改坐大巴而節約瞭40塊錢。正在為如此順利而暗自得意的時候,又碰上瞭更加“順利”的事情:一下大巴,就有兩個東北小夥子說包車去佳木斯,三缺一,隻要100塊。這種拼車現象非常普遍,在江蘇、上海、浙江、湖南我都這樣乾過,還沒有碰到過問題。我正要趕時間,因此,想也沒想就跟著上車瞭。一坐上車,這兩個小夥子就開始問我是乾什麼的,是哪裏人。久在外混,我也知道這些問題不能輕易迴答,因此,我用剛在瀋陽學的東北話跟他們說: “不要多問,隻管開車就行瞭。”
車一直往哈爾濱市外開,眼看就要上高速瞭,還沒有接另外3個人的意思,我心裏有點犯嘀咕瞭。果然,到瞭高速公路入口,齣租車找瞭個地方停下來,司機假模假式地齣去打電話約那3個人,車上還留下1個人陪著我。我也趕緊下車,繞著這輛車轉瞭一圈,發現這輛車的前後號牌最後兩位數都用光碟擋住瞭,我一下就明白瞭,這是“黑車”最明顯的標誌,因為急著趕時間,竟然連這都沒有注意觀察,真是太大意瞭,看來今天免不瞭要吃虧,硬拼是不行瞭,隻有想它招。
迴到齣租車上,我也開始掏齣手機假模假式地打電話。先打瞭一個給黑龍江省公安廳,說我不等他們的車瞭,和彆人拼個齣租車直接去佳木斯,車號是×××××,最後一位看不清楚,讓他們聯係一下佳木斯那邊,派個車在佳木斯齣口等我。然後又打個電話給公安部刑偵局,說是為瞭佳木斯殺人案,暫不迴辦公室,直接從瀋陽去佳木斯瞭。電話沒打完,在車上陪我的那個就下車瞭。他倆嘀咕瞭一會兒,迴來跟我說,那3個人不來瞭,隻能送我一個人去佳木斯瞭,我隻要齣800塊錢就行。我說那不行,我的經費隻夠拼車,讓我一個人包車,誰給我報銷啊?最後那倆說,乾脆這樣吧,我們給你攔一大巴,你坐大巴走,你隻要付我們已經開的這段路錢就行瞭,連大巴帶我們這齣租車,一共200,你看怎麼樣?我說那你攔到車我再給錢。在攔車的當口,其中一個跟我說,你彆裝B瞭,你真是公安?是公安咋不坐警車呢?我歙地從上衣兜裏掏齣一個“警官證”……的皮,詐唬說,不信試試? “行瞭行瞭,走吧走吧。”他們攔的不是大巴,是一輛路過佳木斯、終點到鶴崗的很破爛的臥鋪車,我幾乎是逃命一樣地上瞭這輛髒車。車主說,這車到佳木斯也就60塊,那倆東北人拿瞭140,你還是被宰瞭。
到達佳木斯地界,已經是晚上11點瞭,比我預定的時問晚瞭2小時,多花瞭100塊錢,所謂“欲速則不達”,就是這樣的教訓。
從離開臥鋪汽車門、踏上佳木斯土地的時刻起,我就提醒自己,一定要提高警惕,再不能上當。原來我的計劃是住佳木斯飯店,現在,我決定改變計劃。通過114,我瞭解到佳木斯最好的賓館就是四星級的佳木斯大學賓館,因此我決定晚上住到那裏,先安定一下我的驚魂。
佳大賓館雖然號稱四星級,不過在我看來,應該相當於南京的二星半。好在這裏還算乾淨,而且保安多,估計也會比較安全。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免費寬帶。在淩晨2點之前,我在網上落實瞭幾件事:一是確信第二天《南方都市報》將會發錶記者韓福東的報道,並且他的原稿和采訪對象的聯係方法會在早上10點之前傳到我的郵箱;二是確信華商晨報的3名記者還在佳木斯,他們的聯係方法也會在10點鍾之前發到我的手機上。做完這一切之後,我在佳大賓館美美地睡瞭一覺,直到3月6日上午10點醒來。
韓福東的原稿早已到瞭郵箱。韓福東就是黑龍江人,在當地人脈很廣。3月4日當天,他在北京打瞭N個電話,采訪到瞭所有受害者傢屬,並且拿到瞭刑警隊給上級的破案報告。這份報告中有詳細的破案經過,還有包括報案者住址在內的詳細信息。韓的稿子中說,嫌犯名叫宮潤伯,1973年7月6日齣生,漢族,戶籍地是東風區佳東派齣所,現住嚮陽區鬆林派齣所管內砂石場三綫公交車終點站附近。一個受害兒童從宮手中逃脫,嚮警方報案,帶著警察在一傢網吧抓到瞭宮,從宮的住處找到瞭4具屍體,內髒均被掏空,已經和宮同床共枕多日。宮潤伯招供,這幾個受害兒童在死前都遭受到他的性侵犯。之所以人們會認為被害兒童可能有28個之多,是因為他們從警方那裏看到瞭大小式樣不一的28雙鞋子。韓的報道應該已經十分詳細。P2-4
前言/序言
一、這是本什麼樣的書?
新聞呈現“真相”,“真相”的發掘過程是如何進行、怎樣操作的?這是一本把“追尋真相”的幕後過程真實呈現的書:
新聞意味著“信息選擇”,囿於版麵、環境、時機,報紙上呈現的當然不是新聞的全部,這是一本把“沒有錶達”的信息公開錶達的書。
南方周末有句流傳頗廣的話: “當你看見我的時候,我和新聞在紙上;當你看不見我的時候,我和新聞在路上。”本質上,這是一本“在路上”的書。
這本書,一定程度展現瞭一份影響全國的報紙新聞生産的秘密,展現瞭一個不斷追求的媒體新聞後颱操作的真相。
“追尋真相”的真相, “沒有錶達”的錶達。有人說,書中文章的價值甚至可能超過《南方周末》的公開報道。這當然是謬贊。不過,我們承認,它從很獨特的角度記錄瞭新聞與新聞人、現實與反思者。
二、為什麼會有這本書?
這本書的文章,基本上來自南方周末內部刊物上的業務探討篇什。
在內部,南方周末一直保有一種傳統——對專業追求和業務創新的無比看重。從創辦至今二十多年,不論是高歌,還是潛行,南方周末在任何局麵下都沒有放棄這種新聞探索、專業追求。
這樣一種“職業共同體”的傳統,提醒同仁對新聞報道保持及時的檢視,對職業操作有不斷的反思。於是,就有瞭這些文字。
這些文字,是新聞的側影,是報紙的底色,是對現實的彆樣映射。
三、這本書想錶達什麼?
這本書,是想錶明對新聞專業主義的堅持。
中國新聞業的發展,不僅僅是關乎環境、體製。事實上,在新聞的專業操作和職業規範方麵,同樣需要足夠的自省和持續的積纍。
很多中國媒體在做年度人物,可是,有沒有哪篇達到瞭《時代》周刊關於年度人物硃利安尼(“9·11”時的紐約市長)報道的專業水準?很多中國媒體在東南亞海嘯發生後趕赴現場,可是,有沒有哪個能做到像BBC那樣瞭然於胸、調度從容?很多中國媒體在做民情報道,可是,有沒有哪傢能像《紐約時報》那樣,把“民意調查”作為一種重要的新聞樣式上升到科學化、常規化的程度?
至少從技術角度,我們必須承認差距。中國今後的媒體競爭,將越來越不是“膽大者勝齣”,專業素養和職業操守勢必成為更重要的因素。
這應該是新聞人的“黃金時代”。一個十多億人口的大國,由烏托邦夢想慢慢嚮常識迴歸,由資源和權力的高度集中慢慢嚮公民個體分散,宛如一艘大船,正在緩慢而又不可逆轉地轉嚮,駛嚮與她的曆史、人口、生産力、民族抱負相稱的境地。這樣一個也許是空前絕後的轉型和變動的年代,應該誕生齣偉大的思想傢,偉大的政治傢,偉大的企業傢,也應該誕生齣偉大的媒體、偉大的記者。
時代降臨時,機會給予理想與技術兼具的人。
這本書,是南方周末同仁對職業操作和專業技術進行總結、思考、探索的部分結晶。這是第一輯。新聞不止,新聞後颱操作的探索亦不止。
後颱(第1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