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介紹清代手繪明信片的産生背景、繪畫作者、價值;描述晚清社會狀況與民眾生活;實證當年手繪明信片的郵路及在華外國人與侵華官兵的心態。
國內外第1本記述清代手繪明信片的書,113枚清代畫師手繪的“圖錄曆史”。
內容簡介
《遠去的大清帝國:解讀清代手繪明信片》並非是專門寫給集郵者的書。王泰來的妻子郭鼕,一位從事曆史文學研究的教授,對清代手繪明信片這一藝術遺産,對它背後的曆史檔案,對它展現的百態紛呈的生活景觀,進行大量實證和細節研究後,心懷感動地將它推薦給廣大讀者。她撰寫瞭解說詞,力求以“宏偉敘事”的構思,“娓娓述說”的散文筆法,描繪齣逼近曆史真實的晚清社會;並對全書進行瞭統籌定稿。
作者簡介
郭鼕,教授。中國作傢協會會員。教育部全國考委文史專業委員,教育部文秘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傢職業技能鑒定專傢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等學校職稱評審委員會文學專業委員。齣版專著、發錶作品300餘萬字。曾以長、短篇報告文學,小說,散文與文學評論分獲國內外文學奬項。
王泰來,中華全國集郵聯閤會學術委員會委員,英國皇傢集郵學會會員。齣版獨著書籍10部,發錶文章200餘萬字,任《中國集郵百科全書》編審。曾以論文獲世界郵展國際學術高峰論壇一等奬;以專著分獲世界郵展與全國郵展集郵文獻奬;以郵集分獲斯德哥爾摩世界郵展、新加坡世界郵展及全國郵展中多種奬項。
內頁插圖
目錄
一、如此官場
官員互拜
官員齣行
是真官,還是捐官者
九品文官
恭候官員上朝
敬茶
進香之路
香爐前的年輕文官
衙署裏的門役
偷歡的代價
以清廷的名義,執行死刑
二、抗擊列強
開通杭州口岸
伊爾底斯紀念碑
義和團
紅燈照
剿殺義和團的鐵證
暴行
淫威
城牆上的滾木礌石
扛大刀的清兵
三、西風東漸
端著洋槍打獵
獵人的西帽
誰傢的四輪雙馬車
坐在敞篷馬車上
時髦的人力車
撐著洋傘齣門
吸著洋煙上街
女人手裏有支水煙袋
騎自行車
頭戴洋帽的小女生
戴墨鏡的官員
京津老城有瞭自來水
收費的自來水
四、最後的貴族
拖著長辮的旗人
這位男子好像很開心
乘坐官轎的年輕男子
猜猜乘轎者是誰
休閑的小腳少女
讀書的小腳貴婦
傢丁夜巡
富態的嬤嬤
大宅裏的丫鬟
五、市井人傢
居住四閤院
放風箏
稱體重
打太極拳
哄寶寶
賞荷
風情萬種的女人
迴姥姥傢
六、兒童天地
乘帆船喲
賞鳥
觀魚
踢踺
抖空竹
習武
封侯掛
扛旗童子
騎竹馬
竹馬戲
七、守在鄉村
農耕
小放牛
養鱉
魚鷹捕魚
沿溪垂釣
垂釣歸來
鑿冰叉魚
賣活雞
賣柴噦
八、城鄉邊緣人
剃頭挑子一頭熱
剃頭匠的苦與樂
吹糖人
賣糖塊喲
賣小吃嘍
在澡堂子當差
拉冰床的
獨輪車夫
乘客是尼姑
嚮侵略者一乞討!
挽著敵人的臂膀
床榻上的妓女
喇嘛與和尚
九、民間風情
財神送財
話說燈節
鬧花燈
送嫁妝
迎親
孝子齣殯
送亡夫
畫鍋獻技
轉碟
耍流星
交嘴鳥
高蹺秧歌
打太平鼓
十、戲齣兒
《翠屏山》
《四平山》
《禦果園》
《打麵缸》
《樊江關》之樊梨花
《樊江關》之薛金蓮
《玉簪記》
《櫃中緣》
《牆頭馬上》
十一、藝術配圖
鬼榖子山中講學
李白與《月下獨酌》
駱賓王與《詠鵝》
鬆老圖
沉香鬧學
三娘教子
楊香打虎
和閤二仙
飛虎將軍李存孝
精彩書摘
這是微服齣行的官員嗎?
他頭頂花翎,右手持繮繩,左手握馬鞭;侍從位於馬前,單手持萬民傘開道。
如圖2《官員齣行》所述,彼時官員公事齣行,要有與其官階相匹配的一套執牌舉旗、敲鑼喝道等儀仗人員,由此顯示朝廷威儀。可惜,國道衰落,到晚清時分,官衙內已是經費短缺,入不敷齣,儀仗僕從竟至衣飾破舊,行列不整,無威可言瞭。故有人撰文譏諷:“官憲齣門,前呼後擁,旗鑼傘扇,擠滿中途,原所以示威而觀美也。然今之督撫以及州縣佐雜齣來,除跟僕差役外,餘皆如乞丐一流。其衣則藍縷也,其麵則黃瘦也。”作者提議,如果官衙不能厚給工食以養僕從,莫如簡化儀從。官員齣行,“一轎、一傘、兩馬”即可!(《論儀從之陋》,1876年8月7日《申報》)
清官中,還真有簡化儀從的。曾任山東範縣縣令、濰縣縣令的鄭闆橋,夜間齣巡不鳴鑼開道,不打“迴避”、“肅靜”牌,隻由一小吏手舉寫有“闆橋”二字的燈籠作前導;他有時連燈籠也不打,穿著布衣草鞋微服私訪。遇到災荒時,鄭闆橋帶頭捐齣俸祿,責令富戶輪流捨粥供飢民糊口;災情嚴重時,他作主打開官倉藉糧,當百姓無力歸還糧食時,鄭闆橋乾脆讓人燒瞭債券!
大清國官場中的公認觀點是:做官當有官譜、官派,不然就不是做官。鄭闆橋做官不講排場,齣行不帶儀仗,顯然不是在做官,因此被罷官乃在意料之中。鄭闆橋被罷後的離任也與做官齣行時一樣簡約,他雇瞭三頭毛驢,自己騎一頭,前邊領路人騎一頭,剩下的一頭就馱他的全部傢當瞭。做縣令長達12年,清廉高潔如此,尚簡務實如此,送行百姓怎不感動!
我們無從知曉本片中官員何級官階,哪方人氏,愛繁愛簡,卻知道一段檔案。
晚清時分,商賈漸起,官府衰微,商賈竟至以錢買官,史稱“捐官銜”。於是,民成瞭官,但這些“官”仍然經營商賈之業,並不真做官,不過是以穿戴官服而炫耀於人前。於是,官員官服官轎遍布街市,官帽官飾成瞭滿城風景。
不過,捐官者隻是生意上的勝齣者,大抵對官製服飾製度不甚瞭瞭,所以穿戴難免僭越妄用,笑話百齣。至於是不是拉齣一套執牌舉旗、敲鑼喝道儀仗的隨從,那也就隨他瞭。
片中人是真官,還是捐官者?也許讀者細察騎馬人的肖像神態、侍從舉手投足的招式,會得齣自己的結論。
前言/序言
大清帝國(1644~1911),是在西方列強重炮轟打、國人怨怒的雙重夾擊中,不情願離世的。
它漸行漸遠,遠得淡齣我們的視綫,遠得虛無縹緲,以緻我們常常有意無意地抹掉這樁記憶。可事實證明,我們無法忘記晚清曆史的悲愴,無法忘記喪權辱國的恥辱,無法忘記挨打的痛楚,無法忘記西風東漸襲來的強勁,就是那個朝廷使我們淪為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既然忘不掉,就讓我們從一個未被前人觀察過的角度,直麵過去。
這是國內外第一本記述清代手繪明信片的書。
清代手繪明信片與清代郵資明信片是孿生姐妹,當1896年大清郵政發行第一枚郵資明信片時,手工作坊的畫匠也就開始瞭他們的繪畫。清代郵資明信片背麵本無圖文,民間畫匠就在這些背白上作畫,手工彩繪齣人間萬象。
清代手繪明信片生存瞭多少年,寄往哪兒,少有國人問津。可能吧,因為手繪明信片沒能大麵積流通於國內市場上;因為齣白手工作坊的畫圖很通俗簡單;因為當上海成為中國城市近代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的城市時,畫匠們描摹的還是近代化時間晚於上海至少10多年的京津城市,所以,今日已經十分注重開掘史料研究的多學科專傢,還是容易忽略手繪明信片的存在。
與國內的冷寂相反,手繪明信片齣人意料地贏得瞭西方世界的注意。100多年前,當外國收信者從郵差手裏接到它時,就窺見瞭我們這個東方國度的風土人情;當外國傳教士來到中國布道的同時,手繪明信片也飛揚過海嚮西方人傳播瞭中國傳統文化,它竟作為“中學西傳”的渠道之一,在無意中與西方文化完成瞭對接交流的互動。
當然,它的聲音實在實在微弱,與西方列強用槍炮送來的西學強音不能對等;它偏又生存在國難日重、民痛漸深的喪權辱國環境之下,就更顯卑微贏弱。
手繪明信片是“圖錄曆史”,錶現的是中國晚清社會的麵貌,尤其以1900年以來為重。我們唯有重新思考它所反映的那個時代,纔能準確評價手繪明信片的價值。
遠去的大清帝國:解讀清代手繪明信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