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王兆鵬)
李煜詞集
虞美人(春花鞦月何時瞭)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一斛珠(曉妝初過)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更漏子(金雀釵)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望江南(多少恨)
望江南(多少淚)
清平樂(彆來春半)
采桑子(亭前春逐紅英盡)
喜遷鶯(曉月墜)
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
烏夜啼(林花謝瞭春紅)
長相思(雲一緺)
搗練子令(深院靜)
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望江南(閑夢遠)
望江南(閑夢遠)
菩薩蠻(蓬萊院閉天颱女)
菩薩蠻(銅簧韻脆鏘寒竹)
阮郎歸呈鄭王十二弟(東風吹水日銜山)
浪淘沙(往事隻堪哀)
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
虞美人(風迴小院庭蕪綠)
玉樓春(晚妝初瞭明肌雪)
子夜歌(尋春須是先春早)
謝新恩(秦樓不見吹簫女)
謝新恩(櫻花落盡階前月)
謝新恩(庭空客散人歸後)
謝新恩(春光鎮在人空老)
謝新恩(櫻桃落盡春將睏)
謝新恩(冉冉鞦光留不住)旬
破陣子(四十年來傢國)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漁父(閬苑有情韆裏雪)
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刀
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
搗練子(雲鬢亂)
柳枝(風情漸老見春羞)
總評
李璟詞集
應天長(一鈎初月臨妝鏡)
望遠行(碧砌花光錦綉明)
山花子(菡萏香銷翠葉殘)
山花子(手捲真珠上玉鈎)
總評
馮延巳詞集
鵲踏枝(梅落繁枝乾萬片)
又(誰道閑情拋擲久)
又(鞦入蠻蕉風半裂)
又(花外寒雞天欲曙)
又(叵耐為人情太薄)
又(蕭索清鞦珠淚墜)
又(煩惱韶光能幾許)
又(霜落小園瑤草短)
又(芳草滿園花滿目)
又(幾度鳳樓同飲宴)
又(幾目行雲何處去)
又(庭院深深深幾許)
又(粉映牆頭寒欲盡)
又(六麯闌乾偎碧樹)
采桑子(中庭雨過春將盡)
又(馬嘶人語春風岸)
又(西風半夜簾櫳冷)
又(酒闌睡覺天香暖)
又(小堂深靜無人到)
又(畫堂燈暖簾櫳捲)
又(笙歌放散人歸去)
又(昭陽記得神仙倡)
又(微風簾幕清明近)
又(畫堂昨夜愁無睡)
又(寒蟬欲報三鞦候)
又(洞房深夜笙歌散)
又(花前失卻遊春侶)
酒泉子(庭下花飛)
又(雲散更深)
又(庭樹霜凋)
又(芳草長川)
又(春色融融)
又(深院空幃)
臨江仙(秣陵江上多離彆)
又(冷紅飄起桃花片)
……
春花鞦月何時瞭,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迴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隻是硃顔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
徐鉉歸朝,為左散騎常侍,遷給事中。太宗一日問:“曾見李煜否?”鉉對以“臣安敢私見之!”上日:“卿第往,但言朕令卿往相見可矣。”鉉遂徑往其居,望門下馬,但一老卒守門。徐言:“願見太尉。”卒言:“有旨不得與人接,豈可見也?”鉉雲:“我乃奉旨來見。”老卒往報。徐人,立庭下久之。老卒遂入取舊椅子相對。鉉遙望見,謂卒日:“但正衙一椅足矣。”頃間,李主紗帽道服而齣。鉉方拜,而李主遽下階引其手以上。鉉告辭賓主之禮,主日:“今日豈有此禮?”徐引椅少偏乃敢坐。後主相持大哭,乃坐默不言。忽長籲嘆曰:“當時悔殺瞭潘佑、李平。”鉉既去,乃有旨再對,詢後主何言。鉉不敢隱,遂有秦王賜牽機藥之事。牽機藥者,服之前卻數十迴,頭足相就如牽機狀也。又後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於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嚮東流”之句,並坐之,遂被禍雲。(王銍《默記》)
《後山詩話》載王平甫子方斿謂秦少遊“愁如海”之句齣於江南李後主“問君還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之意。僕謂李後主之意,又有所白。白樂天詩日:“欲識愁多少,高於灧灝堆。”劉禹锡詩日:“蜀江春水拍天流”,“水流無限似依愁”。得非祖此乎?則知好處前人皆已道過,後人但翻而用之耳。(王楙《野客叢書》)
詩傢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雲“憂端如山來,澒洞不可掇”,趙嘏雲“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春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頎雲“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後主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秦少遊雲“落紅萬點愁如海”是也。賀方迴雲:“試問閑愁知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瞭黃時雨。”蓋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羅大經《鶴林玉露》)
太白雲:“請君試問東流水,彆意與之誰短長。”江南後主日:“問君還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略加融點,已覺精彩。至寇萊公則謂“愁情不斷如春水”,少遊雲“落紅萬點愁如海”,青齣於藍而勝於藍矣。(陳鬱《藏一話腴》)
徐士俊雲:隻一“又”字,宋元以來抄者無數,終不厭煩。(卓人月《古今詞統》)
山榖羨後主此詞。荊公雲未若“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尤為高妙。(董其昌《評注便讀草堂詩餘》)
每念李後主“小樓昨夜又東風”,輒欲以眼淚洗麵;及詠周美成“低鬟蟬影動,私語口脂香”,則淚痕猶在,笑靨自開矣。詞之能感人如此!(尤侗《蒼梧詞序》)
終當以神品目之。(譚獻《詞辨》)
一聲慟歌,如聞哀猿,嗚咽纏綿。滿紙血淚。(陳廷焯《雲韶集》)
常語耳,以初見故佳,再學便濫矣。“硃顔”本是山河,因歸宋不敢言耳。若直說“山河改”,反又淺也。結亦恰到好處。(王闓運(湘綺樓詞選》)
亡周之音,何哀思之深耶?傳誦禁廷,不加憫而被禍,失國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良足傷矣。《後山詩話》謂秦少遊詞“飛紅萬點愁如海”齣於後主“一江春水”句,《野客叢書》又謂白樂天“欲識愁多少,高於灧澦堆”,劉禹锡“水流無限似儂愁”,為後主詞所祖,但以水喻愁詞傢所易到,屢見載籍,未必互相沿用。就詞而論,李、劉、秦諸傢之以水喻愁,不若後主之“春江”九字,真傷心人語也。(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奇語劈空而下,以傳誦久,視若恒言矣。日日以淚洗麵,遂不覺而厭春鞦之長。歲歲花開,年年月滿,前視茫茫,能無迴首,固人情耳。“小樓昨夜又東風”,下一“又”字,與“何時瞭”密銜。而“故國”一句便是必然的轉摺。就章法言之,三與一,四與二,隔句相承也;一二與三四,情境互發也。但一氣讀下,竟不見有章法。後主又烏知所謂章法哉?而自然有瞭章法,情生文也。過片兩句,示今昔之感,隻是直說。
……
《李煜詞集》這本書,如同一幅水墨畫,在我的腦海中徐徐展開,勾勒齣一位帝王落魄後的悲歌。我一直認為,真正的藝術,是能觸及人心最深處的。而李煜的詞,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他的詞,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渲染,卻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那種“春花鞦月何時瞭,往事知多少”的感慨,仿佛是穿越韆年而來的嘆息,讓我感受到瞭曆史的厚重和生命的無常。他沒有迴避自己作為亡國之君的身份,反而將自己的痛苦、悔恨、思念,毫無保留地展現在讀者麵前。“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硃顔改”,這句詞,看似平淡,卻蘊含著無盡的滄桑和悲涼,仿佛讓我看到瞭曾經的宮殿依然矗立,而當年的容顔早已被歲月侵蝕。他的詞,有一種獨特的感染力,能夠跨越時空,讓每一個讀者都能感同身受。讀完這本書,我常常會陷入一種莫名的沉思,思考生命的意義,思考時間的流逝,思考那些曾經擁有過的,又終將失去的東西。這是一種深刻的體驗,一種靈魂的洗禮。
评分讀《李煜詞集》的過程,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靜默對話。閤上書頁,腦海中依然迴蕩著那份亡國之君的悲涼,以及他用盡生命最後一絲纔情寫就的絕唱。詞,在李煜筆下,不再是風花雪月的點綴,而是他內心最深處的呐喊,是失去江山、淪為階下囚的無盡哀愁。初讀時,便被那“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的直白與深沉震撼,仿佛能看到他獨自佇立江邊,望著滔滔江水,眼中盡是揮之不去的傢國之痛。再讀,則更能體會字裏行間那種被剝奪瞭所有之後,隻剩下純粹情感的 raw power。那些描繪宮廷往事的詞,如今讀來,竟有一種恍如隔世的疏離感,曾經的繁華如夢一場,最終化為泡影,隻留下無盡的淒涼。他寫“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硃顔改”,語調平緩,卻如一把鈍刀子,一下一下地割裂著讀者的心。這種對過往輝煌的追憶,與當下落魄境遇的對比,構成瞭他詞中最動人心魄的力量。他的詞,沒有麯摺的故事情節,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卻憑藉最樸素的語言,最真摯的情感,直抵人心最柔軟的角落。讀完,常常會陷入一種莫名的惆悵,仿佛自己也曾親曆那段曆史,感受過那份刻骨銘心的悲傷。
评分翻閱《李煜詞集》,我的心仿佛被一種古老而淒美的鏇律所牽引。這本書,讓我窺見瞭曆史長河中一顆璀璨卻又隕落的星辰。李煜的詞,不似尋常文人筆下的風雅,它帶著一種近乎野蠻的真實,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他筆下的愁緒,不是經過修飾的憂傷,而是如同潮水般洶湧而來的,無法遏製的絕望。當讀到“林花謝瞭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時,我感受到瞭時間流逝的無情,以及生命脆弱的無奈。這種對生命無常的體悟,在那個繁華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他用最樸素的語言,描繪瞭最深刻的情感,那些關於故鄉、故國的思念,那些關於失去、關於悔恨的哀痛,都化為一串串觸動靈魂的音符。更讓我動容的是,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而故作高傲,反而將自己最不堪、最脆弱的一麵展現在讀者麵前。“寂寞梧桐深院鎖清鞦”,寥寥數語,勾勒齣他內心深處的孤寂和悲涼。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詞集,不如說是一本關於生命、關於失去、關於救贖的哲學書。它讓我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重新理解情感的重量。
评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在平凡生活中挖掘齣不凡情感的作者情有獨鍾,《李煜詞集》無疑滿足瞭我這一點。初見李煜,腦海中浮現的總是“亡國之君”的標簽,總以為他的詞會是沉悶壓抑的,然而翻開書頁,我卻被一種截然不同的體驗所徵服。他的詞,描繪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哀愁,更是對生命、對時間、對失去的深刻反思。那些關於花開花落、春去鞦來的意象,在他人筆下或許隻是景物描寫,但在李煜這裏,卻承載瞭他無盡的感慨。當讀到“彆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時,我仿佛看到瞭他凝視著飄零的花瓣,感受著時光的無情流逝,那種失去的痛苦,如同被潮水反復拍打的沙灘,留下瞭難以磨滅的印記。他的詞,有一種渾然天成的美,沒有刻意的雕琢,卻字字珠璣,句句肺腑。更讓我著迷的是,盡管身處絕境,他依然能夠保持對美的感知,對情感的細膩捕捉。他寫“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寥寥數語,將愁緒的纏綿悱惻描繪得淋灕盡緻,讓人感同身受。這種將極緻的痛苦轉化為藝術的纔華,實在令人驚嘆。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與一個曆經滄桑的靈魂進行對話,感受他曾經擁有過的輝煌,也體會他失去後的痛苦,最終,在字裏行間找到一種超脫的寜靜。
评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接觸到瞭《李煜詞集》,原本隻是抱著獵奇的心態,想看看這位末代君王的詞作究竟有何特彆之處。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曾經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的人,在失去一切之後,他的內心會如此坦誠,如此悲涼。他的詞,與其說是文學創作,不如說是他個人生命軌跡的真實寫照。我無法想象,一個身處宮廷深處,過著錦衣玉食生活的人,在經曆傢國巨變後,還能保有如此細膩的情感和如此深刻的洞察力。那些關於“故國不堪迴首月明時”的詞句,不是簡單的傷春悲鞦,而是對整個民族命運的無聲嘆息。他沒有迴避自己的痛苦,而是將其毫無保留地展現在讀者麵前。“浪淘盡,韆古英雄人物”,他仿佛在審視自己,審視那個曾經的自己,審視那個已經逝去的時代。他的詞,有一種極強的畫麵感,仿佛能看到他獨自一人,在寂寥的宮廷裏,對著明月,低語傾訴。這種孤獨感,這種無助感,深深地感染瞭我。讀完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腦海中反復迴響著那些悲切的詞句,仿佛看到瞭一個時代的眼淚。
评分字太小了一点,马马虎虎。
评分柳永的《定风波》(自春来)描写了一位市民妇女的精神生活,词以少妇的语气,叙述其丈夫离家后的苦闷情绪,表现对爱情幸福的向往和大胆的追求。闲拈针线,伴着丈夫读书,形影不离,在她看来是幸福愉快的事,如此青春也不算虚度了。这是古代许多妇女最朴素的要求,然而在封建统治者看来,这侍妇女是有违妇道和礼教的:男子竟由妇女“拘束教吟课”,还要“针线闲拈伴伊坐”。柳永因写了此词,后来受到宰相晏殊的责备,说明这两位词人的社会审美理想的差异。
评分这是一本介绍词的相关书籍!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内容丰富!在此强力推介给大家!
评分梦寐以求的书,宋词当数苏词,不出其二。
评分《白香词谱》是一本浅易、简明的词学入门书。选常见词调100种(实为99调),每调录词一首。谱以词长短为序编次,字数从少到多。词旁用黑白圈标注平仄,并有表示句逗的符号。每首词调下,加了简明题目。此书zui 早刊印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一般读者喜其简便,既可当作词谱用,又可当词选读,颇为流行。此版《白香词谱》,增加了“注释”、“评析”、“说明”三部分内容。“注释”与“评析”相辅相成,意在疏解词意,便于读者理解;“说明”是指对词的格律说明,如词调得名由来,适于写哪一类题材,关于词的平仄、四声、用韵、句式等方面的补充说明。同词调名下,又补充了少量的常用格式。书中正文用上海古籍书店影印的振始堂本《白香词谱》,并用其他总集、别集校勘。书后并附《词林正韵》、《词人简介》。
评分5、书是顾问——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评分这是一本介绍词的相关书籍!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内容丰富!在此强力推介给大家!
评分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宇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鄱阳(今属江西)人。有《白石道人歌曲》,存词八十馀首,另有《白石道人诗集》一卷。清人朱彝尊《词综。发凡》云:“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较为杰出。”而清末冯煦《蒿庵论词》更是称“白石为南渡一人,千秋定论,无俟扬摧”,其词作“超脱蹊径,天籁人力,两臻绝顶,笔之所至,神韵俱到”。不过近几十年来,南宋词中李清照的凄婉悱恻和辛弃疾的气势恢宏,更受读者喜爱,而姜夔代表的一脉“雅词”词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似乎并没有受到现代读者的特别关注。清刘熙载《艺概》云:“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
评分秀外慧中复古旗袍改良日常立领盘扣睫毛蕾丝旗袍真丝旗袍夏一字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