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學(第7捲)

中國社會學(第7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編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中國社會
  • 社會問題
  • 社會發展
  • 社會變遷
  • 社會研究
  • 學術著作
  • 理論研究
  • 第七捲
  • 中國國情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86135
版次:1
商品编码:10264116
品牌:世纪文景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7-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社會學(第七捲)》收錄瞭最近幾年裏,人類學和社會學領域內有關鄉土中國討論的優秀研究論文和報告,對中國的傳統和曆史性變遷進行瞭曆時分析和片段式的個案分析。同時還收集瞭有關儀禮、移民、親屬製度研究和地方神話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現瞭當今學術界對以上諸領域的最新認識,是不可多的社會學和人類學研究導引。

目錄

治理:鄉土中國
傳統中國再認識——鄉土中國、城鎮中國及城鄉關係
閤作與非對抗性抵製——弱者的“韌武器”
三大曆史性變遷的交匯與中國小規模農業的前景
反抗與懲罰——20世紀50年代嘉定縣鄉村的犯罪與財産法秩序
鄉村成為問題與成為問題的中國鄉村研究——圍繞“晏陽初模式”的知識社會學反思
社會學現象,學術與政治的實踐
從這禮儀看中國式社會理論
社會學知識中的社會意象——Doxa概念與布迪厄的社會學知識論
一座博物館-廟宇建築的民族誌——論成為政治藝術的雙名製
國傢同誌:媒體、移民與一位農村老年婦女的自殺
王權神話與生育儀式——一則大理神話與朝聖之間的結構關係
部落社會外婚製與親屬製度研究
專題述評
評村民自治研究的新取嚮——以《選舉事件與村莊政治》為例
鄉村政治研究諸問題——對應星批評的迴應和進一步思考
村治研究的路徑與主體——兼答應星先生的批評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学术文章的集合,读读有助于了解当下中国社会

评分

书包装印刷都一般,内容还不错

评分

学术文章的集合,读读有助于了解当下中国社会

评分

中国社会学七卷就差这一本,终于到手了,只是奇怪为什么还没出第八卷?

评分

 对于1949年以前的中国社会学史的划分,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①分为4个阶段,即输入期(1898-1917)、移植期(1918~1925)、萌芽期(1926~1930)、建设期 (1931~1949);②划成3个阶段,即萌芽期(1840~1918)、开始期(1919~1930)、建设期(1931~1949);③亦分 3个阶段,但起始有别,即萌芽期(1903~1911)、发展期(1912~1928)、比较发达期(1929~1948)。对中国社会学史总的划分另有一种观点,即5阶段论:发轫期(1891~1910)、萌芽期(1911~1918)、幼苗期(1919~1927)、成长期(1928~1948)、改革期(1949以来)。我们认为,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可分为3个大的阶段:①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19世纪末~1929)。以1919年为界,前期可视为传入期,后期可看作传播期。②中国社会学的建设(1930~1949)。以1937年为界,前期称为成长期,后期可视为建设期。③中国社会学的调整与重建(1950~1989)。以1979年为界,前期为调整与停滞期,后期为重建期。传入时期大体以19世纪末至1918年为界。 传入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文化渗透,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日趋腐败,中国处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洋务运动的破产,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同时,在中国社会动荡时期,西学东渐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其间起桥梁作用的是今文学派。今文学派既是儒学的一支,又不是正统的。他们思想活跃,比较容易吸收西方的先进思想。该学派的观点新旧混杂,中西融合,在传统文化中注入了西方的思想内容。今文学派的另一个特点是,关心社会,参与政治,鼓吹变法。他们强调变革和通经致用,将创新变革的思想运用于社会变革。其代表人物有龚自珍、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其中康有为、梁启超又是改良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谭嗣同、严复等人主张中国应走维新变法的道路,认为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向西方学习。

评分

书看起来不错,还没看

评分

学术文章的集合,读读有助于了解当下中国社会

评分

挺好 挺好 挺好

评分

学术文章的集合,读读有助于了解当下中国社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