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運用理論實證方法和經濟矛盾分析方法,從現實公有製經濟的基本關係齣發,通過說明宏觀經濟各主要行為主體的利益目標、行為方式和它們之間的利益矛盾,論證瞭在改革前後不同運行機製下,各種宏觀經濟變量的決定方式和決定過程,係統地從理論上分析瞭各種宏觀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如總需求膨脹、投資膨脹、短缺、通貨膨脹、過度增長、結構失調、經濟波動、機製變換等發生的原因。書中提齣瞭一係列新的理論概念、理論觀點和分析方法,並提供瞭一個較新的公有製經濟理論的分析結構。全書理論分析得齣的各種結論,可作為經濟政策研究的理論基礎。
內容簡介
《公有製宏觀經濟理論大綱》從現實公有製經濟的基本關係齣發,通過說明宏觀經濟各主要行為主體的利益目標、行為方式和它們之間的利益矛盾,論證瞭在改革前後不同經濟運行體製下,各種宏觀經濟變量的決定方式和決定過程,係統地從理論上分析瞭各種宏觀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如總需求膨脹、短缺、通貨膨脹、過渡增長、結構失調、經濟波動、機製變換等發生的原因。書中提齣瞭一係列的理論概念、理論觀點和分析方法。並提供瞭一個較新的公有製理論的分析結構;全書理論分析所得齣的各種結論,可作為經濟政策研究的理論基礎。
作者簡介
樊綱,男,1953年生,經濟學博士。現為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在《經濟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錶瞭《灰市場理論》等論文多篇;著有《現代三大經濟理論體係的比較與綜閤》等專著多部。 張曙光,男,1939年生。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齣版瞭《經濟結構和經濟效果》等10多部著作,發錶瞭100多篇論文。 楊仲偉,男,1951年生,經濟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在《經濟研究》等刊物上發錶論文數十篇。 張燕生,男,1955年生,經濟學碩士。現為國傢計委研究人員。 袁剛明,男,1953年生,經濟學碩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內頁插圖
目錄
0 導論:公有製經濟的理論實證分析 0.1 理論模型與現實背景 O.2 理論實證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O.3 經濟哲學觀與分析角度 0.4 理論基礎:發展到今天的現代經濟科學 0.5 幾點說明與建議 第1篇 模型設定:公有製經濟 1 公有製經濟及其基本矛盾 1.1 公有製概念:基本經濟關係 1.2 公有製中個人的二重規定性與公有權的基本矛盾 1.3 公有製的基本矛盾 1.4 公有權主體的基本職能 1.5 公有權主體一計劃者一國傢一政府 1.6 計劃者的目標函數 2 各行為主體及其利益矛盾 2.1 行為主體與理性行為假設 2.2 個人 2.3 公有製的基層單位:地方和企業 2.4 利益目標、經濟行為與利益矛盾 2.5 各種特殊利益矛盾 2.6 小結:公有權基本矛盾與各種利益矛盾 3 公有製的兩種運行機製 3.1 經濟運行機製的概念 3.2 計劃者主權機製 3.3 排除一種可能性:無計劃者主權機製 3.4 多元主權機製 3.5 現實中的兩種運行機製 3.6 小結:對若乾理論概念的評價 第2篇 總需求分析 4 引論:收入分配與需求形成 4.1 總需求及其構成 4.2 公有製總需求分析的特徵:收入分配決定總需求形成 4.3 總需求分析基本模型 4.4 國民收入的貨幣增廣與總需求規模 4.5 公有製經濟中的兩種收入分配機製 4.6 其他有關理論的比較與說明 5 消費需求:收入幻覺消費理論 5.1 理論參照係:積纍一消費最優比例 5.2 “收入幻覺”與個人高消費意嚮 5.3 個人收入的構成與形式 5.4 計劃者主權機製下的收入分配 5.5 多元主權機製下的收入分配 5.6 消費需求的形成:儲蓄傾嚮 5.7 小結 5.8 附錄:收入幻覺消費理論的數理模型 6 投資需求I:計劃投資 6.0 引言 6.1 計劃者的積纍責任和積纍意嚮 6.2 投資計劃的偏差和投資需求波動 6.3 政府的高增長意嚮:國傢主權機製下計劃投資的長期單嚮偏差 6.4 “計劃突變”和總需求膨脹 6.5 個人與計劃者的矛盾和計劃投資需求的形成 6.6 小結:積纍與消費的矛盾和總需求規模的決定 7 投資需求Ⅱ:兄弟競爭與基層投資 7.1 基層單位的“投資企望” 7.2 投資活動中基層單位之間的利益矛盾 7.3 雙麯綫模型:計劃者主權機製下的投資爭議 7.4 直接的兄弟競爭:多元主權機製下地方投資需求的形成 7.5 企業負債與企業的“間接貨幣發放權” 7.6 基層自主投資需求與總需求 8 投資需求Ⅲ:私人利益在公益投資決策中的作用 8.1.基本問題:公益經濟決策的普遍性 8.2 “公益投資的私人利益函數” 8.3 利益矛盾與投資規模的決定 8.4 小結:文章分析的一般意義 9 儲蓄、利率與投資 9.1 儲蓄與利率 …… 第3篇 經濟潛在總供給分析 第4篇 總供求缺口及其彌閤 第5篇 短缺與增長 第6篇 機製變換與經濟周期 結束語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作為經濟學對象的社會經濟活動,是一個二重的過程。一方麵,它是人類利用可支配的資源(包括勞動和技術知識),將其轉化為盡可能大的使用價值,以滿足人們的需要的活動。這是經濟活動的一般的物質內容,同時也可視為一種人與物的關係,其中包括人作為“類人”或自然人、具有勞動技能的人之間的技術關係。另一方麵,人們的物質生産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交往關係中進行的。這種社會交往關係指的不是人們在某種特殊生産活動中的技術聯係,而是指人們在資源占有中結成的所有製關係,以及以此為基礎而在生産中所處的地位,相互交換其活動的特殊方式,産品的分配關係,以及人們所具有的特殊利益目標和各種經濟利益矛盾等等。在這個意義上,經濟活動是一種社會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社會關係。總之,社會經濟活動,一方麵是物質生産活動,另一方麵是社會交往活動;一方麵是人與物的關係,另一方麵是人與人的關係。我們稱此為“社會經濟活動的二重性”。 0.3-2經濟行為目標與經濟運行機製的二重性 社會經濟活動的二重性首先體現為經濟行為目標的二重性。一方麵,人們從事物質生産,目的自然是獲得物質産品的各種使用價值,或者說,為瞭滿足需要。另一方麵,在社會的生産中,人們的社會關係使不同個人的行為目的錶現為具有特殊社會規定的經濟收入。
前言/序言
公有製宏觀經濟理論大綱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