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詳解捲3:TCP 事務協議、HTTP、NNTP和UNIX域協議

TCP/IP詳解捲3:TCP 事務協議、HTTP、NNTP和UNIX域協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W.Richard Stevens 著,鬍榖雨,吳禮發 等 譯
圖書標籤:
  • TCP/IP
  • 網絡協議
  • TCP
  • HTTP
  • NNTP
  • UNIX域協議
  • 網絡編程
  • 計算機網絡
  • 協議分析
  • 互聯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075684
版次:1
商品编码:10297227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TCP/IP詳解·捲3:TCP事務協議、HTTP、NNTP和UNIX域協議》是“TCP/IP詳解係列”的延續。主要內容包括:TCP事務協議,即T/TCP,這是對TCP的擴展,使客戶-服務器事務更快、更高效和更可靠;TCP/IP應用,主要是HTTP和NNTP;UNIX域協議,這些協議提供瞭進程之間通信的一種手段。當客戶與服務器進程在同一颱主機上時,UNIX域協議通常要比TCP/IP快一倍。《TCP/IP詳解·捲3:TCP事務協議、HTTP、NNTP和UNIX域協議》同樣采用瞭大量的實例和實現細節,並參考引用瞭捲2中的大量源程序。適用於希望理解TCP/IP如何工作的人,包括編寫網絡應用程序的程序員以及利用TCP/IP維護計算機網絡的係統管理員。

內頁插圖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CP事務協議
第1章 /CP概述
1.1 概述
1.2 UDP上的客戶-服務器
1.3 CP上的客戶-服務器
1.4 /CP上的客戶-服務器
1.5 測試網絡
1.6 時間測量程序
1.7 應用
1.8 曆史
1.9 實現
1.10 小結
第2章 /CP協議
2.1 概述
2.2 /CP中的新CP選項
2.3 /CP實現所需變量
2.4 狀態變遷圖
2.5 /CP的擴展狀態
2.6 小結
第3章 /CP使用舉例
3.1 概述
3.2 客戶重新啓動
3.3 常規的/CP事務
3.4 服務器收到過時的重復SY
3.5 服務器重啓動
3.6 請求或應答超齣報文段最大長度MSS
3.7 嚮後兼容性
3.8 小結
第4章 /CP協議(續)
4.1 概述
4.2 客戶的端口號和IME_WAI狀態
4.3 設置IME_WAI狀態的目的
4.4 IME_WAI狀態的截斷
4.5 利用A跳過三次握手
4.6 小結
第5章 /CP協議的實現:插口層
5.1 概述
5.2 常量
5.3 ssed函數
5.4 小結
第6章 /CP的實現:路由錶
6.1 概述
6.2 代碼介紹
6.3 radix_de_head結構
6.4 rery結構
6.5 r_merics結構
6.6 i_iihead函數
6.7 i_addrue函數
6.8 i_marue函數
6.9 i_clsrue函數
6.10 i_rqim函數
6.11 i_rqkill函數
6.12 小結
第7章 /CP實現:協議控製塊
7.1 概述
7.2 i_pcbladdr函數
7.3 i_pcbcec函數
7.4 小結
第8章 /CP實現: CP概要
8.1 概述
8.2 代碼介紹
8.3 CP的prsw結構
8.4 CP控製塊
8.5 cp_ii函數
8.6 cp_slwim函數
8.7 小結
第9章 /CP實現:CP輸齣
9.1 概述
9.2 cp_upu函數
9.2.1 新的自動變量
9.2.2 增加隱藏的狀態標誌
9.2.3 在SY_SE狀態不要重傳SY
9.2.4 發送器的糊塗窗口避免機製
9.2.5 有RS或SY標誌時強製發送報文段
9.2.6 發送MSS選項
9.2.7 是否發送時間戳選項
9.2.8 發送/CP的CC選項
9.2.9 根據CP選項調整數據長度
9.3 小結
第10章 /CP實現:CP函數
10.1 概述
10.2 cp_ewcpcb函數
10.3 cp_rlkup函數
10.4 cp_geacache函數
10.5 重傳超時間隔的計算
10.6 cp_clse函數
10.7 cp_msssed函數
10.8 cp_mssrcvd函數
10.9 cp_dpis函數
10.10 cp_reass函數
10.11 小結
第11章 /CP實現:CP輸入
11.1 概述
11.2 預處理
11.3 首部預測
11.4 被動打開的啓動
11.5 主動打開的啓動
11.6 PAWS:防止序號重復
11.7 ACK處理
11.8 完成被動打開和同時打開
11.9 ACK處理(續)
11.10 FI處理
11.11 小結
第12章 /CP實現:CP用戶請求
12.1 概述
12.2 PRU_CEC請求
12.3 cp_cec函數
12.4 PRU_SED和PRU_SED_EF請求
12.5 cp_usrclsed函數
12.6 cp_syscl函數
12.7 /CP的前景
12.8 小結
第二部分 CP的其他應用
第13章 HP:超文本傳送協議
13.1 概述
13.2 HP和HML概述
13.3 HP
13.3.1 報文類型:請求與響應
13.3.2 首部字段
13.3.3 響應代碼
13.3.4 各種報文頭舉例
13.3.5 例子:客戶程序緩存
13.3.6 例子:服務器重定嚮
13.4 一個例子
13.5 HP的統計資料
13.6 性能問題
13.7 小結
第14章 在HP服務器上找到的分組
14.1 概述
14.2 多個HP服務器
14.3 客戶端SY的到達間隔時間
14.4 R的測量
14.5 用lise設置入連接隊列的容量
14.6 客戶端的SY選項
14.7 客戶端的SY重傳
14.8 域名
14.9 超時的持續探測
14.10 /CP路由錶大小的模擬
14.11 mbuf的交互
14.12 CP的PCB高速緩存和首部預測
14.13 小結
第15章 P:網絡新聞傳送協議
15.1 概述
15.2 P
15.3 一個簡單的新聞客戶
15.4 一個復雜的新聞客戶
15.5 P的統計資料
15.6 小結
第三部分 Uix域協議
第16章 Uix域協議:概述
16.1 概述
16.2 用途
16.3 性能
16.4 編碼舉例
16.5 小結
第17章 Uix域協議:實現
17.1 概述
17.2 代碼介紹
17.3 Uix dmai和prsw結構
17.4 Uix域插口地址結構
17.5 Uix域協議控製塊
17.6 uipc_usrreq函數
17.7 PRU_AACH請求和up_aach函數
17.8 PRU_DEACH請求和up_deach函數
17.9 PRU_BID請求和up_bid函數
17.10 PRU_CEC請求和up_cec函數
17.11 PRU_CEC2請求和up_cec2函數
17.12 sckepair係統調用
17.13 pipe係統調用
17.14 PRU_ACCEP請求
17.15 PRU_DISCEC請求和up_discec函數
17.16 PRU_SHUDW請求和up_shudw函數
17.17 PRU_ABR請求和up_drp函數
17.18 其他各種請求
17.19 小結
第18章 Uix域協議:I/和描述符的傳遞
18.1 概述
18.2 PRU_SED和PRU_RCVD請求
18.3 描述符的傳遞
18.4 up_ieralize函數
18.5 up_exeralize函數
18.6 up_discard函數
18.7 up_dispse函數
18.8 up_sca函數
18.9 up_gc函數
18.10 up_mark函數
18.11 性能(再討論)
18.12 小結
附錄A 測量網絡時間
附錄B 編寫/CP應用程序
參考文獻
縮略語

前言/序言




深入探索網絡協議的精髓:理解TCP/IP的底層運作與應用 這本書旨在為那些渴望深入理解網絡通信底層機製的讀者提供一份詳盡的指南。我們將從最基礎的網絡協議模型入手,逐層剖析各個協議棧的功能與交互,重點聚焦於TCP/IP協議族的核心組成部分。這不僅僅是一次對技術細節的梳理,更是一次對互聯網如何運作的哲學性探索,幫助讀者構建起堅實而全麵的網絡知識體係。 第一部分:網絡通信的基石——OSI模型與TCP/IP模型 我們將從宏觀角度審視網絡通信的復雜性,首先介紹通用的OSI(開放係統互連)參考模型。通過對OSI七層模型的深入剖析,讀者將理解從物理連接到應用層服務的各個抽象層次,以及它們之間清晰的功能劃分和接口定義。這一過程將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個邏輯框架,以便更有效地理解後續的協議細節。 接著,我們將重點轉嚮事實上的網絡標準——TCP/IP模型。我們將詳細比較OSI模型與TCP/IP模型的異同,闡述TCP/IP模型如何在其四個(或五個)層次上實現瞭OSI模型的精髓,並解釋為何TCP/IP模型更具實際應用價值。理解這兩種模型是深入研究任何網絡協議的基礎,能夠幫助讀者在紛繁的網絡技術中找到清晰的脈絡。 第二部分:可靠傳輸的保障——TCP協議的深度解析 TCP(傳輸控製協議)作為TCP/IP協議族中最關鍵的傳輸層協議之一,其可靠性、有序性和流量控製機製是網絡通信的生命綫。本部分將對TCP進行前所未有的細緻剖析: TCP的連接建立與終止(三次握手與四次揮手): 我們將詳細講解TCP三次握手過程的每一個步驟,揭示其如何實現可靠的連接建立,並分析其中可能齣現的 SYN Flood 等攻擊的原理。隨後,我們將深入探討四次揮手過程,解釋為何需要四次,以及各種關閉連接狀態的含義,如 `TIME_WAIT`、`CLOSE_WAIT` 等。 TCP的可靠數據傳輸機製: 序號(Sequence Numbers)與確認應答(Acknowledgments): 詳細闡述TCP如何利用序號來確保數據的有序到達,以及接收方如何通過確認應答來告知發送方數據已成功接收。我們將探討重傳計時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處理重復確認。 超時重傳(Timeout Retransmission): 深入分析TCP如何通過估計往返時間(RTT)來設置重傳計時器,以及當數據包丟失時,發送方如何檢測並進行重傳。我們將討論Karn算法和Jacobson算法在RTT估計中的應用,以及它們如何提高重傳的效率。 快速重傳(Fast Retransmit): 講解快速重傳機製,即在接收到多個重復確認時,發送方不必等待超時即可立即重傳丟失的數據包,從而顯著提升TCP的性能。 TCP的流量控製(Flow Control): 滑動窗口(Sliding Window): 詳細解釋滑動窗口的概念,包括發送窗口和接收窗口。我們將分析接收窗口的大小如何指示接收方的緩衝區容量,以及發送方如何根據接收窗口的大小來調整發送數據的速率,防止發送方過快地發送數據淹沒接收方。 窗口更新與窗口探測: 講解接收方如何通過發送窗口更新來通知發送方可用空間,以及在某些情況下,發送方如何進行窗口探測以避免死鎖。 TCP的擁塞控製(Congestion Control): 擁塞窗口(Congestion Window, `cwnd`): 詳細闡述擁塞窗口的概念,它是限製發送方發送數據的另一重要機製,與接收窗口協同工作。 慢啓動(Slow Start): 解釋慢啓動階段,發送方如何指數級增長擁塞窗口,以快速探測網絡的可用帶寬。 擁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 講解擁塞避免階段,發送方如何綫性增長擁塞窗口,以避免引起網絡擁塞。 快重傳與快恢復(Fast Recovery): 結閤快重傳,解釋快恢復算法如何處理在擁塞期間數據包丟失的情況,以及其對網絡性能的影響。 不同擁塞控製算法的演進: 簡要介紹TCP Tahoe, Reno, NewReno, CUBIC等經典擁塞控製算法的發展曆程和各自的特點。 TCP的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增強: 探討TCP選項(如MSS, SACK, Timestamp等)的作用,它們如何影響TCP的性能和健壯性。 TCP的端口與套接字(Ports and Sockets): 詳細解釋端口號的意義,以及套接字(Socket)作為應用程序與TCP/IP協議棧交互的編程接口。 第三部分:高效可靠的網絡服務——UDP協議的特性與應用 與TCP的嚴謹可靠不同,UDP(用戶數據報協議)以其簡潔高效的特點在特定場景下發揮著重要作用。本部分將深入探究UDP的特性: UDP的無連接性與不可靠性: 詳細解釋UDP為何是無連接的,即不需要提前建立連接。同時,深入分析UDP為何是不可靠的,其數據包可能丟失、亂序或重復,不提供任何可靠性保障。 UDP的首部結構與校驗和: 講解UDP首部包含的字段,如源端口、目的端口、長度和校驗和,以及校驗和的作用。 UDP的應用場景: 重點闡述UDP在哪些場景下優於TCP,例如: DNS(域名係統): 解釋為什麼DNS查詢通常使用UDP,以及其高效性。 DHCP(動態主機配置協議): 分析DHCP協議為何選擇UDP,以及其工作流程。 VoIP(網絡電話)與視頻流: 解釋在實時通信場景下,UDP的低延遲特性遠比TCP的可靠性更為重要。 在綫遊戲: 說明遊戲中對數據包延遲的敏感性,UDP成為首選。 UDP的缺點與權衡: 討論使用UDP時需要應用程序開發者自行處理的可靠性、順序性等問題,以及何時需要考慮構建基於UDP的可靠傳輸層。 第四部分:互聯網的基石——IP協議的運作原理 IP(網際協議)是網絡層最重要的協議,負責將數據包從源主機路由到目標主機。本部分將全麵解析IP協議: IP數據報(IP Datagram)的結構: 詳細講解IP數據報的各個字段,包括版本、頭部長度、服務類型(TOS)、總長度、標識、標誌、片偏移、生存時間(TTL)、協議類型、頭部校驗和、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IP的路由選擇(Routing): 路由錶(Routing Table): 解釋路由錶的作用,以及路由器如何根據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錶來轉發數據包。 靜態路由與動態路由: 介紹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的區彆,以及常見的動態路由協議(如RIP, OSPF, BGP)的基本原理。 IP地址(IP Addresses)與子網劃分(Subnetting): 深入講解IPv4地址的結構(類彆A, B, C, D, E),以及子網劃分的必要性、方法和優點,如提高網絡利用率和安全性。 NAT(網絡地址轉換): 詳細解釋NAT的工作原理,其如何實現私有IP地址與公有IP地址的轉換,以及它在緩解IPv4地址枯竭方麵的作用。 IP的片斷與重組(Fra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 講解當IP數據報在傳輸過程中超過MTU(最大傳輸單元)時,如何被分割成多個小的數據片段,以及接收方如何將這些片段重組成完整的數據報。分析片斷可能帶來的問題,如安全性和效率。 IP的生存時間(TTL): 解釋TTL的作用,它如何防止數據包在網絡中無限循環,以及TTL值如何隨路由器轉發而減少。 IPv6的引入與演進: 簡要介紹IPv6的地址結構、優勢以及嚮IPv6過渡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網絡互聯的橋梁——ARP與ICMP協議 ARP(地址解析協議)和ICMP(Internet控製消息協議)雖然不直接傳輸應用層數據,但它們在IP網絡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ARP協議: ARP的工作原理: 詳細講解ARP如何將IP地址解析為MAC地址(物理地址),以及ARP請求和ARP應答的報文格式。 ARP緩存(ARP Cache): 解釋ARP緩存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IP到MAC地址解析的效率。 ARP欺騙(ARP Spoofing)攻擊: 分析ARP欺騙的原理,以及它可能造成的網絡安全威脅。 ICMP協議: ICMP消息類型: 詳細介紹ICMP協議支持的各種消息類型,如目標不可達(Destination Unreachable)、超時(Time Exceeded)、迴聲請求(Echo Request)和迴聲應答(Echo Reply)。 `ping`命令的原理: 以`ping`命令為例,詳細解析ICMP迴聲請求和迴聲應答如何工作,以及它們在網絡故障診斷中的應用。 `traceroute`命令的原理: 深入講解`traceroute`(或`tracert`)命令如何利用ICMP的TTL機製和目標不可達消息來追蹤數據包的路由路徑。 ICMP在網絡管理中的作用: 討論ICMP在網絡監控、故障排除和診斷中的重要性。 第六部分:底層的通信機製——以太網幀與MAC地址 為瞭理解IP數據報如何在局域網中傳輸,我們將迴溯到數據鏈路層: 以太網幀(Ethernet Frame)結構: 詳細講解以太網幀的組成部分,包括前導碼、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類型/長度字段、數據載荷以及幀校驗序列(FCS)。 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 解釋MAC地址的唯一性、其錶示的物理設備以及在局域網中的作用。 CSMA/CD(帶衝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 簡要介紹以太網最初的介質訪問控製方法,以及其在避免和處理衝突方麵的機製。 網絡接口卡(NIC)與MAC地址的綁定: 說明MAC地址如何與物理網絡接口卡相關聯。 第七部分:構建現代網絡應用——Socket編程與網絡服務實例 理論知識最終需要轉化為實際應用。本部分將聚焦於如何利用TCP/IP協議族構建網絡應用程序: Socket API(套接字應用程序接口): 詳細介紹Socket API的核心函數,包括`socket()`、`bind()`、`listen()`、`accept()`、`connect()`、`send()`、`recv()`、`close()`等,並提供相應的代碼示例(可能以C或Python為例)。 客戶端/服務器模型(Client/Server Model): 通過具體的客戶端/服務器程序設計,演示如何使用TCP和UDP實現基本的網絡服務,如簡單的文件傳輸、消息傳遞等。 網絡協議分析工具的使用: 介紹`Wireshark`等網絡協議分析工具,演示如何捕獲和分析網絡流量,以理解協議的實際運作,並用於排查網絡問題。 安全通信的概念: 簡要介紹SSL/TLS等安全協議如何為TCP/IP通信提供加密和認證,為構建安全的網絡應用奠定基礎。 通過對以上內容的深入學習,讀者將能夠: 構建全麵的網絡知識體係: 從OSI和TCP/IP模型到具體的傳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協議,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框架。 深刻理解網絡通信的原理: 掌握TCP的可靠傳輸、流量控製、擁塞控製等核心機製,理解IP協議的路由轉發和數據報結構。 掌握網絡診斷和排錯能力: 能夠利用ICMP等協議以及網絡分析工具,定位和解決常見的網絡問題。 具備開發網絡應用的基礎: 理解Socket API,為開發各種網絡應用程序打下堅實基礎。 為進一步學習網絡安全、分布式係統等高級主題做好準備。 本書以詳實的代碼示例、清晰的圖示和深入的原理剖析,力求讓復雜的網絡協議知識變得易於理解和掌握。我們相信,通過係統性地學習本書內容,讀者將能夠真正理解互聯網的底層運作,並具備解決實際網絡問題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讓我看到瞭另一個維度的網絡世界!之前我對 TCP/IP 的理解僅限於基礎概念,覺得它就像一根看不見的管道,數據能在裏麵流動就不錯瞭。但《TCP/IP詳解捲3》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深入剖析瞭像 HTTP 這樣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協議,我纔明白原來網頁加載背後有如此復雜而精妙的設計。請求和響應是如何一步步構建的?緩存機製又是如何優化的?這些問題在這本書裏都得到瞭詳盡的解答。尤其是關於 HTTP/2 和 HTTP/3 的部分,讓我對未來的網絡通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原來我們還能做得更好,更快,更可靠。作者用非常清晰的語言,配閤大量的實例和圖示,把原本枯燥的技術概念變得生動有趣。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隻會“使用”網絡的人,而是開始“理解”網絡是如何工作的。這本書就像一本武林秘籍,把我從普通網民提升到瞭“內功深厚”的網絡技術愛好者。

评分

要說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地方,絕對是它對 TCP 事務協議的闡述。我一直以為 TCP 就是個單純的傳輸層協議,負責可靠地把數據送到目的地。但《TCP/IP詳解捲3》讓我明白瞭 TCP 在更高級彆的應用中扮演的角色,它不僅僅是傳輸,更是連接的建立、維護和拆除的整個生命周期的管理者。尤其是對“事務”這個概念的解讀,讓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從未想過,數據傳輸還能被抽象成一個“事務”,有開始、有中間、有結束,甚至還有迴滾和冪等性這樣的概念。這讓我對分布式係統、數據庫復製以及其他需要嚴格數據一緻性的場景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的例子,比如如何利用 TCP 來構建高可用性的服務,如何處理網絡分區帶來的挑戰,都非常貼閤實際應用。讀完這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對網絡通信的魯棒性和可靠性有瞭全新的認識,這對於開發任何需要穩定數據傳輸的應用都是至關重要的。

评分

這本書的另外一個亮點在於其對 NNTP 的深入解析。雖然現在新聞組(Usenet)的使用頻率不如以往,但 NNTP 作為一種早期的、基於 TCP 的信息分發協議,其設計思想和實現機製,對於理解現代分布式係統和內容分發網絡,仍有重要的藉鑒意義。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協議的字麵描述,而是深入探討瞭 NNTP 的工作流程,例如文章的發布、訂閱、檢索等過程,以及它如何在大規模信息傳播中保持效率和可靠性。讀完這一部分,我仿佛迴到瞭互聯網的早期,感受到瞭那個時代信息分享的獨特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從中看到瞭很多在現代 Web 架構和消息隊列係統中可以藉鑒的理念,比如去中心化的信息傳播,或者基於主題的訂閱模式。這讓我認識到,曆史悠久的協議往往蘊含著深刻的智慧。

评分

我必須承認,《TCP/IP詳解捲3》中的內容非常硬核,而且對於我來說,很多細節都讓我陷入瞭沉思。特彆是關於 TCP 事務協議的那些章節,作者對連接狀態、超時重傳、擁塞控製等底層機製的描述,讓我對整個網絡的穩定性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我之前以為網絡就是“能連上就好”,但現在我明白瞭,背後有多少精密的算法和策略在默默工作,來確保每一次數據傳輸的成功。有時候,我甚至會停下來,反復閱讀某一個段落,試圖理解作者是如何從基礎的 TCP 概念,一步步構建齣更復雜的事務模型。這種探索的過程雖然充滿挑戰,但每次理解瞭一個新的概念,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思維的訓練,它教會我如何深入分析問題,如何從底層原理去理解一個復雜的係統。

评分

一直以來,我對 UNIX 域協議總是有點模糊的概念,總覺得它隻是一種在本地進程間通信的機製,用起來也比較簡單。但《TCP/IP詳解捲3》讓我看到瞭 UNIX 域協議背後更強大的潛力。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字節流傳輸,還可以實現像 TCP 一樣擁有套接字選項、文件描述符傳遞等高級功能。我這纔意識到,原來在同一颱主機上的進程通信,也可以做到如此精細化和靈活。書裏詳細講解瞭 UNIX 域套接字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性能上的優勢,尤其是在避免瞭網絡棧的開銷後,其效率遠超 TCP/IP。這對於需要高性能本地 IPC 的場景,比如高性能數據庫、嵌入式係統或者復雜的後端服務架構,提供瞭非常寶貴的參考。我甚至開始思考,是否可以將一些原本使用 TCP/IP 進行本地通信的服務,遷移到 UNIX 域協議上來,以獲得更好的性能。

评分

买了第二版的,刚到手还没看,包装完好

评分

计算机网络的经典不朽之作,一定好好拜读。这次趁活动买下英文原版,和中文版对照,加深理解的同时,增强英文阅读能力。

评分

内容不错,细细品读!

评分

不错的宝贝,一直在京东购买。。。。。。。。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密封很好,先看看再说

评分

嗯。。。。。。。。。。。

评分

讲的比较深,属于系统层次的东西

评分

伸伸腰很好的好的话继续讲打击打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