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原理與技術

交換原理與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劉增基 等 著
圖書標籤:
  • 交換技術
  • 交換原理
  • 通信工程
  • 網絡工程
  • 數據交換
  • 電路交換
  • 分組交換
  • 通信係統
  • 網絡協議
  • 信息技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163332
版次:1
商品编码:1045343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200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交換原理與技術》集中研究現代通信網(包括電信網和計算機網)中的交換技術,重點討論分組交換。通信網包含傳輸和交換兩大工程。全書分為10章。主要介紹瞭交換機在通信網中的地位和作用;概率論、隨機過程及排隊論方麵的相關知識;電路交換網絡的工作原理和電路交換控製技術;傳統分組交換方式(數據報和虛電路)的基本原理及關鍵技術;快速分組交換;傳統以太網和高速以太網的工作原理,重點研究以太網交換的原理和虛擬局域網技術;光交換,將在講述基於波分復用與波長選路的光網絡的基本原理之後,著重討論常用光交換設備與器件的工作原理與關鍵技術;最後簡單介紹光的分組交換和突發交換。
《交換原理與技術》可作為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的大學本科教材,計劃學時數為60學時;也可供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的研究生、網絡與交換領域的科技人員參考。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點對點通信與網絡通信
1.2 交換機在通信網中的地位與作用
1.2.1 公共交換電信網中的電路交換
1.2.2 互聯網中的分組交換
1.3 交換技術發展概述
1.3.1 電路交換
1.3.2 分組交換
1.3.3 快速分組交換
1.3.4 標記交換
1.4 交換機的一般組成與各部分的功能
1.5 交換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習題和思考題

第2章 交換理論基礎
2.1 概率論與隨機過程
2.1.1 概率論基礎
2.1.2 隨機過程及應用
2.2 通信業務量
2.2.1 話務量的概念
2.2.2 數據業務量
2.2.3 交換係統的服務質量和話務負荷能力
2.3 明顯損失製電路交換係統的基本理論
2.3.1 呼損指標的分配
2.3.2 關於利用度的概念
2.3.3 服務設備占用概率分布
2.3.4 呼損率與設備利用率
2.4 等待製交換係統的基本理論
2.4.1 等待製電路交換
2.4.2 等待製分組交換
習題和思考題

第3章 電路交換網絡結構及工作原理
3.1 空分交換網絡
3.1.1 交叉接點與空分交換器
3.1.2 多級交換網絡
3.1.3 網絡阻塞率
3.1.4 交換網絡舉例
3.2 數字時分交換網絡
3.2.1 話音信號的數字化及同步時分復用
3.2.2 時間(T型)交換器
3.2.3 空間(S型)交換器
3.2.4 多級數字時分交換網絡
3.2.5 數字時分交換網絡的時空等效與阻塞計算
3.2.6 數字時分交換網絡性能討論
習題和思考題

第4章 電路交換控製
4.1 電信網的組織
4.1.1 路由規劃
4.1.2 編號製度
4.1.3 計費係統
4.1.4 交換機接口與傳輸係統
4.1.5 數字網的同步
4.2 信令係統
4.2.1 信令的基本概念
4.2.2 信令的設計
4.2.3 No.7信令係統
4.3 存儲程序控製原理
4.3.1 基本功能要求
4.3.2 控製係統的結構與特點
4.3.3 多機控製係統
4.3.4 程序的調度管理
4.3.5 交換機軟件結構與工具語言
4.4 呼叫處理
4.4.1 呼叫處理過程
4.4.2 輸入處理
4.4.3 分析處理
4.4.4 任務執行和輸齣處理
習題和思考題

第5章 分組交換
5.1 分組交換計算機網絡概述
5.1.1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5.1.2 計算機網絡的體係結構原理
5.1.3 開放係統互連參考模型
5.1.4 TCP/IP體係結構
……
第6章 麵嚮連接的快速分組交換
第7章 非連接型快速分組交換
第8章 多協議標記交換
第9章 以太網交換
第10章 光交換
英文縮寫詞及中文對照
主要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对10元以上商品发表大于500字心得的评价才可获得奖励,jd越来越黑了

评分

学校指定的课本 没啥说的

评分

版本比较新,用起来还行。

评分

版本比较新,用起来还行。

评分

版本比较新,用起来还行。

评分

书还凑合,就是有点贵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挺好的,和别人学校买的没什么区别,还便宜

评分

很喜欢乔公玄重,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彩色插页版)很不错,简单、清晰、一目了然,每天读一点,轻松学知识!全面立体解读中国史,一本书说清王朝的兴废,帝国的终结。1.轻松阅读,让历史不再艰深,让读史成为每天的消遣!2.系统了解中国发展历程最清晰、最快速、最实用的读本。超值彩页设置,为阅读增添更多色彩。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各种典籍更是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即便是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也未必对它完全了解。然而现在我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只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就可以了解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全貌。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彩色插页版)一改以往史学家复杂的著述方式,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为关注点,而是提纲挈领地勾画出历史的宏观脉络,使读者能够在相对简短的篇幅中领略中国历史的无穷魅力。黄河及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从部落文明开始,渐渐走向了奴隶制社会。最终,周朝成为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由社会制度更为先进的秦统一了其他王国,建立了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国。在这段时间内,人们从蒙昧到开始思考,在哲学流派上百家争鸣,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一、黄河流域最早的居民——原始人在中国境内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等地都发现过旧石器、中石器及其逐渐进化的遗迹,虽然材料十分稀少,但至少足以肯定,在中国境地四十五万年以来,就已经有人居住在各个地区了,并且创造着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祖先的原始遗迹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山洞里发现了大约存在于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颌骨和躯干骨化石,这种猿人被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者也称为北京人。从周围所发现的化石推测,他们已经懂得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并且已经懂得使用火了。按照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来说,北京人已经超过了一般动物的阶段。1954年,在山西襄汾县发现了三个人类牙齿化石以及大量的石器,这种人被命名为丁村人。从石器里我们看出,丁村人比北京人有了进步。内蒙古自治区萨拉乌苏河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洞沟等地曾发现大约距今二十万年前的一枚人类门牙以及许多旧石器,这枚门牙与丁村人的极为相似,所发现的石器也同样比北京人的略为先进。考古学上称之为河套文化。甘肃庆阳县,陕西榆林县油坊头及准噶尔河流域,山西河曲县、保德县,甘肃中卫县,四川资阳县都曾有旧石器的发现,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些旧石器有的属于河套文化,有的则比河套文化还要早些。在周口店猿人洞穴的山顶上发现的山顶洞文化又比河套文化更进了一步,这时候的人从身体结构来说已经到了现代人的阶段,石器也进入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内蒙的扎赉诺尔,黑龙江的顾乡屯等地,也曾有过中石器时代的遗物发现,估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