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科舉製度在形式上標榜〔唯纔是舉〕,注重機會均等,對上,它為統治者帶來瞭〔天下英雄入吾轂中〕,對下,它給人以〔朝為田捨郎,暮登天子堂〕的幻想,它的産生是時代的驕傲,它的滅亡 也是曆史的必然。
梁啓超曾說:“科舉非惡製也,所惡乎疇昔之科舉者,徒以其所試不足緻用耳。……吾故悍然日復科舉便。”
孫中山稱科舉考試為“中國良好的舊法”,“往年罷廢科舉,未免因噎廢食,其實考試之法極良,不過當日考試之材料不良也”。
錢穆指齣,科舉製度“在理論上,決不可非議”,“我們不能因其齣瞭毛病,而把此製度一筆抹殺”,“把現代通行的製度來作為批評韆餘年前的舊製度之一種根據,那是ZUI不閤情實的”
鬍適認為科舉製度“打破瞭社會階級的存在,同時也是保持中國兩韆年來的統一安定的力量,……所以並不是完全失敗的製度!”
內容簡介
科舉考試是中國曆史上一種十分重要的選拔官員的製度。它創始於隋而確立於唐,完備於宋,而延續至元明清,前後曆一韆三百年之久。科舉考試製度在相當程度上體現瞭公平競爭、擇優錄用的原則,曆代統治者通過科舉考試,也的確選拔瞭不少治國安民的有用之纔;但同時,科舉考試製度又成為套在廣大士人脖子上的一具枷鎖、既禁錮思想,又摧殘人纔,這在清朝後期尤為突齣 《圖說中國古代科舉》主要對中國的科舉製度本身作一些概括性的介紹,以期以古察今。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從“世卿世祿”到“九品中正”
——古人這樣選官任能
“世卿世祿”行在商周
春鞦紛爭,各諸侯國舉薦賢能
戰國時期,盛“養士”之風
兩漢時代的“察舉製”
可知“九品中正製”?
第二章 “九品中正製”不廢也得廢
——科舉開始萌芽
“九品中正製”不廢也得廢
隋文帝下令舉人
隋煬帝憑喜好設“進士科”,沿用韆餘年
首開士庶人纔做文官之路
隋代進士成為唐朝中堅
第三章 “登龍門”身價百倍
——科舉基本成型
科舉製度基本定型
唐代科舉考試的“製科”和“武科”
唐代科舉與人纔
唐代長安城的狂歡節
唐代科舉的缺陷
第四章 官僚子弟“彆頭試”
——科舉得到完善
宋代科舉的發展
宋代科舉對後世的影響
宋代科舉名人與名人改革科舉
宋代科舉的弊端
第五章 一韆年前的“一國兩製”
——科舉的變通
一項基本政策
南麵官與北麵官
契丹人禁止參加科舉
第六章 罕見的非禮之舉
——科舉得人又傷人
金代科舉之“南北選”
“會試”之稱始於金朝
女真進士科
錄取者多,留名者少
奴隸中狀元
科舉史上罕見的非禮之舉
第七章 “臭老九”之稱的由來
——科舉再罷再復
戊戌選試——似是而非的科舉演習
元仁宗下詔恢復科舉
四等人
程硃理學定為一尊
“臭老九”一詞的由來
有必要提及的兩個人物
元雜劇與小說
第八章 唐伯虎“塞翁失馬”
——科舉功過評說
科舉取士成為定製
科舉考試程序成為定製
明代考中進士的恩榮
明代科舉名人
明代科舉之“過”
八股取士,人纔中舉難,庸纔做官易
第九章 被腰斬血書七“慘”
——科舉壽終正寢
清代科舉成為工具
清代科舉與民間文化
清代科舉名人的凋零
科場作弊與科場案觸目驚心
八股之廢,已成定局
科舉之亡,曆史的選擇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從“世卿世祿”到“九品中正”——古人這樣選官任能
“世卿世祿”行在商周
科舉製度,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後期實行的一種設科考試、選拔官吏的製度。
那麼,在這種製度産生之前,我國奴隸社會以及封建社會前期,是怎樣的一種選拔官吏的製度呢?
在夏、商、周時代,我國處於奴隸製社會,為瞭國傢的管理和統治的需要,奴隸主貴族按血緣的關係遠近來分封自己的親屬,也就是任用親人來做官的製度。這種選官製度,采取的是‘‘親貴閤~”的形式。而且世代相傳,所以又叫做“世卿世祿”製度。曆史上有名的周公,名旦,是周武王的四弟弟。周武王去世以後,周成王年幼即位,便由周公攝政,輔佐成王。
周公嘔心瀝血,日理萬機,除瞭輔佐成王鞏固周王朝的統治之外,還參照商王朝的禮樂製度,結閤周族的氏 。周公輔成王畫像磚族傳統,製定瞭一套區彆君臣、上下、親疏、尊卑的維持周統治階級關係的禮製、典章製度。這些禮樂製度,有效地鞏固瞭西周統治階級的政權,加強瞭統治階級的內部團結。
周公輔佐幼主,前後七年。當成王能夠獨立理政時,周公把一個國力強大的政權完整地交到他的手中,自己繼續盡臣子之力。
“周公輔成王”的故事,就是奴隸社會“親貴閤一”選官製度的典型例證。
春鞦紛爭,各諸侯國舉薦賢能
曆史進入到春鞦時代以後,奴隸製已經“禮崩樂壞”,各諸侯國群起爭雄,紛爭不斷,嚴重地破壞瞭“世卿世祿”製度。諸侯國們為瞭加強自己的實力,紛紛爭取、網絡人纔,打破瞭任人唯親的傳統製度,開始通過舉薦的形式,來破格任用一些原來不是貴族的下層人士。
前言/序言
在中華民族的悠悠曆史中,有過許多發明創造,科舉製度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古代的統治者,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逐步摸索並建立起一套培養和選拔人纔的製度和辦法,並且逐步修正和完善。
這種製度和辦法,統稱為選考製度。
中國古代的選考製度,就其選拔人纔的方法來講,主要有“薦舉”和“科舉”兩大類。“薦舉”主要實行在隋代以前,隋代以後基本實行的是“科舉”製度。
所謂“科舉”,就是按科目選舉人纔的意思。
科舉製度,其實是我國古代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産生的一種政治人事製度。
應該說,這種由古代中國人發明和運用的、為培養人纔選拔官吏而形成的一整套規章製度,具有相當的科學成分。從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詔令正式設置進士科考試算起,到清代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詔令停罷科舉考試為止,科舉製度曆經瞭1300年。
在這漫長的13個世紀中,“科舉”為泱泱華夏貢獻瞭大量的各級各類人纔,在加強國傢的中央集權方麵,完善地方的行政管理方麵,調動知識階層的積極性方麵等,都發揮瞭重要的作用。西方許多著名人物,如曆史上的馬可?波羅、利瑪竇等,都稱贊我國“科舉”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
當曆史進入到19世紀的時候,中國的科舉製度走齣國門,成為西方文官考試製度的始祖。這也是華夏民族對人類文化的偉大貢獻之一。
當然,即使是再好的製度,如果不能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不能進行閤理的改革,不能與時俱進,最終也會走嚮衰亡和沒落。
科舉製度正是走上瞭這條歧途。
科舉製度最終將教育、應試、做官緊密聯係起來。應試、做官是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內容隻重視以儒傢思想為主導的經、史的學習,而長期輕視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學習與應用,脫離實際,因而阻礙瞭國傢經濟、科技的發展。尤其是明、清以來,科舉考試的內容更加陳腐和單一,科舉考試的形式更加呆闆和僵化,科場腐敗日甚一日,弊端百齣,已經成為社會進步的障礙,終於走嚮瞭窮途末路。
概而統之,科舉製度在中國曆史上起過很重要的進步作用,有著深遠的影響,但也有很多消極作用。它的産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它的滅亡也是曆史的必然。
本書文字簡潔而信息量大,圖文並茂、詳略得當地介紹瞭我國古代科舉製度從萌芽、完善、發展、鼎盛、衰落到滅亡的全過程。風格獨特,內容豐富,脈絡清晰,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收藏價值;具有知識性、可讀性、趣味性,老少鹹宜。
圖說中國古代科舉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