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8
從異教徒到基督徒 林語堂逝世四十周年 紀念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我認為道德的混亂是違背人類本能的。我認為人喜歡擁有一種強有力的生活理想。一個有清楚理想的社會,是比沒有理想的社會更易於生活的。它産生較少的神經衰弱者,較少的挫敗感及較少的精神崩潰。我相信崇拜某些東西的本能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不存在於一個不崇拜任何東西的社會,甚至一個無神的社會也是有崇拜對象的。
本書主要記述瞭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的生平及信仰之旅,是解讀林語堂的珍貴資料。正文部分是林語堂多年探求宗教經驗的記錄,記述其在信仰上的探險、疑難和迷惘,與其他哲學和宗教的磋研,對往聖先哲言論的探討等。附錄部分包括“林語堂自傳”和“八十自敘”,主要記述瞭林語堂的生平經曆,信筆揮灑,豁達、從容的智者形象躍然紙上。
林語堂(1895-1976)一代國學大師,曾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提名的中國作傢。著有《生活的藝術》《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等,並將孔孟老莊哲學和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學作品英譯推介海外,是一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傢,也是集語言學傢、哲學傢、文學傢於一身的知名學者。
讀瞭林語堂先生的書,我決定要更加謙卑,去願意更好更多的認識中國傳統的文化,哲學。我應該為此感到驕傲而不是愚蠢的排斥。從孔子,老子等古代先哲的哲學思想中,找到人類共通的智慧,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豆瓣網友
在林語堂的《從異教徒到基督徒》中,看到瞭很多智慧的閃光和覺悟,十分欣喜。——豆瓣網友
緒 言
童年及少年時代
第二章 大旅行的開始
第三章 孔子的堂奧
一、孔子那個人
二、沉默的革命
三、子思:內在的道德律
四、孟子:求其放心
五、以傢庭為社會單位
六、統治階級
第四章 道山的高峰
一、老 子
二、莊 子
第五章 澄清佛教的迷霧
一、禪
二、罪與業
第六章 理性在宗教
一、方法在宗教
二、現在的姿態
三、可理解的止境
四、知識所不及的剩餘區域
第七章 物質主義的挑戰
一、死巷
二、虛無
第八章 大光的威嚴
附錄一 林語堂自傳
弁 言
少之時
第二章 鄉村的基督教
第三章 在學校的生活
第四章 與西方文明的初次接觸 /
第五章 宗教/
第六章 遊學之年
第七章 由北平到漢口
第八章 著作和讀書
第九章 無窮的追求
附記
附錄二 八十自敘
一團矛盾
第二章 童年
第三章 與西洋的早期接觸
第四章 聖約翰大學
第五章 我的婚姻
第六章 哈佛大學
第七章 法國勒剋魯佐
第八章 耶拿鎮和萊比锡大學
第九章 論幽默
第十章 三十年代
第十一章 論美國
第十二章 論年老
——人生自然的節奏
第十三章 精查清點
童年及少年時代
我生於十九世紀末。那一年是一八九五年,是中國和日本訂立《馬關條約》的那一年,條約規定割讓颱灣和承認朝鮮“獨立”,就是甲午戰爭中國敗給日本的第二年。中國慘敗在日本手中,是因為清朝政府的寡後把準備建設近代海軍的錢移去做現在北京市著名的景點頤和園的建造費。舊的頤和園已在一八六〇年為英法聯軍劫掠並焚毀,而這個無知又頑固的婦人和她的排外心理,促成瞭數年後義和團運動的爆發。曾聽父親說過義和團運動時那個寡後和皇帝逃走的情形,當時我五歲。查考年鑒,我發現訂立《馬關條約》那一年,同時也是德國物理學傢倫琴發現X射綫的那一年。
童年早的記憶之一是從教堂的屋頂滑下來。那個教堂隻有一座房子,並緊挨著一棟兩層樓的牧師住宅,因此站在牧師住宅的陽颱上,可以透過教堂後麵的一個小窗望下去,看見教堂內部。在教堂的屋頂與牧師住宅的椼桷之間,隻有一個很窄的空間,小孩可以爬上這邊的屋頂,穿過那個狹窄的空間,從那邊的屋頂滑下來。我記得自己曾是那個站在陽颱上的小孩,驚訝於上帝的無所不在。我感到睏惑,如果上帝真的無所不在,他是否就在我頭頂上方幾寸遠的位置。我還記得曾為每日謝飯的觀念而自辯,得到的結論是:這是對生活的一般感恩,我們對生活中的一切都該用同樣的心情錶示感謝,帝國的居民也該因為能生活在和平與秩序裏而嚮皇帝錶示感謝。
童年是新奇的時期,站在牧師住宅的陽颱上就能發現許多新鮮的東西。眼前是南山的十個峰,後麵是另一座高山的石壁。我們的鄉村深入內陸,四周被高山環繞著,被當地人稱為“湖”。由這兒到近的港口——廈門,差不多有六十英裏,當時,坐帆船大概要三天。坐帆船的旅行,是另一種永遠銘記於心的經驗。因為住在南方,從鄉村到漳州的西河河榖這一段路真是美不可言,不像北方的黃土崗光禿禿的。可是正因為深入內陸,到瞭離鄉村約六英裏的地方,河上不能行帆船,我們隻得換一艘小很多的輕舟。這種小舟,真正是由那些船夫舉起來渡過急湍的。船夫捲起褲腿,跳入河中,把船扛在肩上。
童年的部分記憶和我所居住的這環山的村落有關,因為接近高山就如同接近上帝的偉大。我常常站著遙望那些山坡灰藍色的變幻,以及白雲在山頂上奇怪的、任意的漫遊,感到迷惑和驚奇。它使人輕忽矮山及一切人為的、虛假的、渺小的東西。這些高山早就成為我及我信仰的一部分,因為它們使我感到富足,心裏産生力量與獨立感,沒有人可以從我身上帶走它們。這山還印證瞭《聖經》上的那句話——“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我開始相信,一個人如果不能體會到把腳趾放進濕草中的快感,他是無法真正認識上帝的。
我們傢有六個兄弟、兩個姐妹,而我們這些男孩經常要輪流到傢裏的水井汲水。學習打水很有趣。當吊桶到達井底時要晃動繩子,這樣吊桶就會翻轉過來裝滿水,我們不知道有抽水泵這種東西,因為那是煤油燈的時代。我們有兩盞煤油燈,另外還有幾盞點花生油的锡燈。肥皂直到我十幾歲纔進入我們的生活。母親常用的一種是用大豆殘渣做成的“豆餅”,它隻生齣一點點泡沫。剛有肥皂的時候,它的形狀像一根方木條,農夫常把它放在太陽下曬乾,使它堅實一些,在洗濯的時候纔不會用得太快。
父親是當時前進的先鋒。他是一個夢想傢,敏銳、富有想象力、幽默,並且永不休止。他傳授給他的孩子一切新的與近代的東西,培養他們對被稱為“新學”的西方知識的強烈興趣。母親剛好相反,擁有一個被孺慕之情所包圍的簡單、無邪的靈魂,而我們兄弟姐妹常聯閤起來捉弄母親。我們常編造一些荒誕不經的故事告訴她。她肯聽,可是有點不大相信,直到我們爆齣笑聲,她纔闆起麵孔,說:“你們又在戲弄笨娘瞭。”她為養育孩子,受瞭許多苦,不過好在我十歲的時候,我的姐姐們已經開始負擔做飯、洗衣等傢庭雜務。我們每天晚上上床前都要做傢庭禱告,我們是在一個虔誠、相愛、和諧而有良好工作秩序的傢庭中長大的。彆人常以為我們兄弟會爭吵,可是我們從來沒有爭吵過。
父親是不隨俗的。我們傢的男孩不像彆人傢的孩子那樣梳辮子,而是留一種童僕式的短發。姐姐常為我們編一種便帽,就是廈門對麵鼓浪嶼街上法國水手們所戴的那一種。父親是一個十分好動的人,在月色皎潔的夏夜,他常會一時興起,走到河岸橋頭附近傳道,他知道那些農夫喜歡聚集在那裏乘涼。母親告訴我,他有一次幾乎因肺炎死去,因為在收割月滿後外齣傳道時流瞭很多汗,迴傢時沒有擦乾。他常建教堂,被派到同安傳道時在那兒曾建過一所。我十歲或十一歲的時候,看見他建在阪仔的新教堂,教堂是用曬乾的泥磚建的,頂上蓋瞭瓦,外麵塗上瞭石灰。當屋頂的重量漸漸把四周的牆壓開裂的時候,齣現瞭一場大騷動。住在六十英裏外小溪旁的華西斯(A.L.Warnshuis)牧師,聽說這種情形,從美國訂購瞭一些鋼條來。這些鋼條用一枚大釘固定在中間,那枚大釘可以把鋼條鏇轉到所需要的適當長度。它們連接在支持屋頂的木條上,螺鏇釘一扭緊,鋼條把木條牽拉在一塊兒,大傢可以清楚地看見教堂的屋頂被提高瞭幾英寸。這是偉大而值得紀念的一刻。
雖然父親是牧師,卻絕不錶示他不是一個儒者。我記得曾幫他裝裱大儒傢硃熹的一副對聯,用來張掛在新教堂的壁上。這副對聯的字體大約有一方尺寬窄,父親走瞭一趟漳州纔取迴這些墨跡的拓印本,因為硃熹做過漳州的知府。硃熹生於十二世紀,據猜測是因介紹女人纏足的方法而把“文化”帶入我們這一省的。就我所見,他的努力不算成功,因為這省女人所纏的腳既不小,又不成樣子。
我先和西方接觸是在一對傳教士住在我們傢訪問的時候。他們留下瞭一聽沙丁魚罐頭與襯衣領子的一粒紐扣,中間有一顆閃亮的鍍金珠。我常覺得它很奇怪,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他們走瞭以後,屋子裏仍充滿瞭牛油味,姐姐隻好把窗子打開,讓風把它吹走。我和英語書籍的次接觸,是一本不知誰丟在我傢的美國婦女雜誌,可能是Ladies Home Journal(《婦女傢庭》雜誌)。母親常把它放在針綫盒裏,用裏麵的光滑畫頁夾住那些綉花綫。我相信,沒有一本美國的雜誌能用得這麼長久。在建造教堂的時候,華西斯曾寄給我們一組西方木匠用的工具,其中有一個鏇轉機,我對這些東西十分好奇,覺得它們做得相當好。
父親和華西斯牧師成為好朋友、好夥伴,因為華西斯牧師發現父親對一切西方的與新的東西有興趣。他介紹一份油墨印的名為《教會消息》的基督教周報給我們。他寄給我們各種小冊子與書籍,其中有基督教文學與上海基督教會所印行的有關西方世界及西方科學的書籍。西學就是這樣來到我傢的。我相信父親曾讀過一切關於西方的有用的東西,我記得有一天他譏笑著說:“我讀過所有關於飛機的東西,可是我從沒見過一架,我不知道它是否可信。”這大約是萊特兄弟試驗飛行的時候。我不知道他怎麼得來的消息,可當他和我們兄弟談到柏林大學和牛津大學是“世界上好的”學校時,眼裏射齣亮光,似真似假地希望我們兄弟有一天能在那裏攻讀。我們傢是一個絕對的夢想主義者的傢庭。
十歲的時候,我和兩個弟弟離傢去廈門上學,父親斷言本地學校不夠好。因為旅程要花很多天,而且要花錢,寒假時我沒迴傢,這等於離開母親一整年。但男孩就是男孩,很快我就學會不想傢,並沉迷於學校裏麵的各種活動,這包括赤腳踢從啞鈴上鋸下來的木球。這是學校裏孩子們的普遍運動,但沒有任何事像迴到母親身邊那麼令人快樂。進入被群山包圍的阪仔河榖,還有一英裏就到傢,我們三兄弟不能再忍受船慢慢地搖,就起程步行。我們曾計劃怎樣嚮母親宣布我們迴來瞭,是在門外大喊一聲“我們迴來瞭”還是再一次戲弄母親,用老乞丐的聲音要一點水,抑或躡行入傢,找到她,然後突然對她大叫。這個世界實在太小 從異教徒到基督徒 林語堂逝世四十周年 紀念典藏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挺好!!!!!
評分好書,值得收藏
評分書很好,慢慢讀。
評分好書,值得收藏
評分好評
評分經典大師之作,不錯
評分好評
評分挺好!!!!!
評分挺好!!!!!
從異教徒到基督徒 林語堂逝世四十周年 紀念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