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藝術院校民族器樂教學書係:竹笛教程2(圓滑音訓練)(附光盤)

高等藝術院校民族器樂教學書係:竹笛教程2(圓滑音訓練)(附光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維良 著
圖書標籤:
  • 竹笛
  • 民族器樂
  • 高等教育
  • 音樂教學
  • 圓滑音
  • 教學教程
  • 器樂演奏
  • 專業課程
  • 音樂專業
  • 藝術院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37515
版次:1
商品编码:10620414
品牌:人民音乐出版社(PEOPLE’S MUSIC PIBLISHING HOUSE)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音乐学院科研与教学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5-01
页数:139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高等藝術院校民族器樂教學書係:竹笛教程2(圓滑音訓練)》教程的重點是訓練手指技術。竹笛演奏有著自身獨到的風格和魅力,它可以模擬人聲歌唱、鳥鳴等。通過二度滑音至七度滑音以及各種變音滑音的規範訓練後,演奏者應該達到在竹笛上任意變化吹奏,手指技巧運用自如的目的。
該教程主要麵嚮高等藝術院校竹笛專業的學生,為他們提供科學、係統的教材和訓練範本。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筆者還將逐步編寫一些專門針對技術難點訓練的竹笛演奏係統教程,以滿足各院校學生的需求。

目錄

練習1
練習2
練習3
練習4
練習5
練習6
練習7
練習8
練習9
練習10
練習11
練習12
練習13
練習14
練習15
練習16
練習17
練習18
練習19
練習20
練習21
練習22
練習23
練習24
練習25
練習26
練習27
練習28
練習29
練習30
練習31
練習32
練習33
練習34
練習35
練習36
練習37
練習38
練習39
練習40
練習41
練習42
練習43
練習44
練習4S
練習46
練習47
練習48
練習49
練習50
練習51
練習52
練習53
練習54
練習55
練習56
練習57
練習58
練習59
練習60
練習61
練習62
練習63
練習64
練習65
練習66
練習67
練習68
練習69
練習70
練習71
練習72
練習73
練習74
練習75
練習76
練習77
練習78
練習79
練習80
練習81
練習82
練習83
練習84
練習85
練習86
練習87
練習88
練習89
練習90

前言/序言


高等藝術院校民族器樂教學書係:竹笛教程1(初級基礎訓練)(附光盤) 簡介 本冊《竹笛教程1(初級基礎訓練)》是高等藝術院校民族器樂教學書係中的重要一環,專門為零基礎或初學竹笛的學生設計。它旨在為民族音樂教育領域的莘莘學子打下堅實、科學、係統的竹笛演奏基礎。本書的編寫嚴格遵循瞭中國傳統音樂教育的精髓,並結閤當代高等藝術院校的教學實踐與需求,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一。 一、 編寫理念與定位 本書的編寫核心理念是“循序漸進,打牢根基”。我們深知,作為民族管樂器之翹楚,竹笛的入門階段至關重要。錯誤的早期習慣一旦養成,後期矯正將事倍功半。因此,教程在內容編排上,處處體現瞭對基礎功訓練的極緻重視。它不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份嚴謹的學年學習規劃藍圖。 本書的定位是高等藝術院校竹笛專業本科一年級或預科階段的指定教材,同時也適用於有誌於係統學習竹笛的社會自學者。它為後續更復雜的技巧,如圓滑音、花舌、高音區穿透力等訓練,鋪設瞭平坦而堅實的階梯。 二、 結構與內容詳述 全書內容結構清晰,分為若乾個相互關聯的學習單元,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核心基礎技能展開,並輔以大量針對性的練習麯目。 第一部分:認識竹笛與初步發聲 本單元是學生與樂器建立初步聯係的關鍵階段。 1. 竹笛的形製與常識: 詳細介紹瞭中國竹笛的結構、不同形製(如D調、E調等)的音高區彆,以及竹材、指孔、膜孔等關鍵部位的構造知識。內容配有高清實物圖示,便於辨識和理解。 2. 持笛姿勢與氣息的建立: 強調正確的持笛身體姿態,包括頭頸、肩膀、手臂的放鬆與協調。重點講解氣息的來源——橫膈膜呼吸法。通過一係列“吹氣練習”和“氣流控製練習”,幫助學生找到穩定、深厚的氣流支持。 3. 初步發聲練習: 首次嘗試通過膜孔吹奏。內容細緻指導如何粘貼笛膜、調整膜的角度與鬆緊度,以達到清晰、圓潤的“笛音”。從最基礎的“筒音”(無按孔發聲)開始,訓練穩定的長音(如全長音、二分之一音長)。 第二部分:基本指法與音階的掌握 此部分是構建音域體係的基礎。 1. 基礎指法圖解: 詳細、規範地展示瞭笛孔的開閉組閤,圖示清晰,標注瞭對應的音名(如工尺譜與簡譜對照)。從最低音區開始,係統地介紹七聲音階的指法轉換。 2. 音階與半音階練習: 圍繞固定調性(如D調),進行單吐、連音的音階練習。特彆強調音準的自我校正能力,要求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時刻關注音高的準確性,避免“跑調”。 3. 節奏的初步訓練: 引入基本的節奏型,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組閤,配閤節拍器的使用,培養穩定的內在節拍感。初級練習麯目多采用舒緩、平穩的節奏,確保指法與氣息的同步性。 第三部分:吐音技巧的入門 吐音是竹笛演奏的靈魂技法之一,本單元著重於單吐的規範化訓練。 1. “吐”字法與“吃”字法的對比分析: 詳細講解瞭民族管樂器常用的發聲起始方式,並側重於“吐”音法的科學運用,強調舌尖與上下齒的精確配閤,以求吐音的乾淨利落,避免拖泥帶水。 2. 單吐練習麯集: 大量編排瞭不同速度、不同時值組閤的單吐練習。練習難度梯度設計閤理,從慢速長音上的間歇單吐,逐步過渡到快速的連續單吐。 3. 連音(不吐音)的鞏固: 在進行單吐訓練的同時,穿插大量的連音練習,以確保學生在不使用吐音時,音符之間銜接的自然流暢,為後續學習圓滑音打下基礎。 第四部分:初步的樂麯實踐與錶現力培養 在掌握瞭基礎指法和吐音後,學生開始接觸具有初步音樂性的短小麯目。 1. 初級樂麯賞析與演奏指導: 選取瞭數首鏇律優美、技巧難度適中的民間小調或模仿鳥鳴的短麯。對樂麯的風格、情緒進行瞭簡要分析。 2. 力度與強弱變化: 引入基礎的力度記號(如p, mf, f),指導學生如何通過控製氣息的強弱來錶達不同的音樂情感,初步建立音樂錶現的意識。 3. 附帶光盤的使用指南: 詳細說明瞭附帶光盤的用途。光盤內包含: 示範演奏: 由專業演奏傢示範教程中所有練習麯和樂麯,供學生模仿學習。 伴奏音軌: 純笛音軌(僅有示範演奏)與無笛音軌(僅有伴奏或節拍器),便於學生跟奏和自我檢測。 三、 教材特色 圖文並茂: 所有的指法圖、氣息圖均采用高精度製圖,確保信息傳遞的準確性。 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 每一項技巧的講解後,立即跟進相應的練習,避免理論知識的空洞化。 係統性強: 遵循“氣息—指法—吐音—樂麯”的邏輯鏈條,確保學習的連貫性,為後續《竹笛教程2》(圓滑音訓練)的銜接做好充分準備。 《竹笛教程1(初級基礎訓練)》是每一位有誌於深耕竹笛藝術的學子的起點,它以嚴謹的態度,引領初學者走入這一古老而迷人的樂器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個多年愛好竹笛的業餘學習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提升我演奏技巧的教材。之前接觸過一些零散的教程,但總感覺缺乏連貫性和深入性,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技巧訓練上,總是在原地踏步。《高等藝術院校民族器樂教學書係:竹笛教程2(圓滑音訓練)》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我非常欣賞其“圓滑音訓練”這個主題的聚焦性,這正是我目前最需要攻剋的難關。翻閱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其嚴謹的教學體係。它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從最基礎的呼吸、口型、指法協同配閤入手,層層遞進。很多我在練習中遇到的睏惑,比如如何做到氣息的持續穩定、如何讓音與音之間的連接更加自然而非生硬的斷開,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理論上的解釋和實踐上的指導。書中對於一些高難度的圓滑音技巧,如吐音圓滑、氣息圓滑等,都有詳細的分解和圖示,這對於理解和模仿至關重要。我尤其看重的是它在實際樂麯片段中的應用練習,這讓枯燥的技巧訓練變得更有目的性,也能幫助我更好地將學到的技巧融入到實際演奏中,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練習麯的層麵。附贈的光盤也是一個巨大的亮點,能夠聽到專業演奏傢示範,這是任何文字描述都無法比擬的,對我的聽覺和模仿能力都有極大的幫助。

评分

作為一名正在攻讀竹笛碩士的學生,對於教材的選擇我一直非常挑剔。《高等藝術院校民族器樂教學書係:竹笛教程2(圓滑音訓練)》這本書,從其定位來看,就吸引瞭我極大的關注。在我的學習過程中,圓滑音一直是睏擾我許久的技法難題。我深知,一個優秀的竹笛演奏傢,其圓滑音的處理不僅要流暢,更要富於錶現力,能夠根據樂麯的情感需求進行變化。市麵上流傳的許多教程,往往側重於基礎的指法練習,而對於圓滑音這一核心技法的深度挖掘和科學訓練則相對不足。這本書的齣版,恰好填補瞭這一重要的教學空白。我初步翻閱瞭目錄和部分內容,其編排的邏輯性和科學性讓我印象深刻。它並非簡單地堆砌練習麯,而是深入探究瞭圓滑音産生的生理和技術機製,從氣息的控製、舌的配閤、喉嚨的調整等多個維度,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講解。書中提供的練習方法,既有針對基礎的分解訓練,也有結閤不同樂麯風格的綜閤應用,這對於提高演奏的實際能力非常有幫助。此外,附帶的光盤提供瞭專業演奏傢的示範,這對於我們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技巧概念至關重要,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正確的聽覺和模仿標準,避免在學習過程中走彎路。我相信,這本書將成為我提升圓滑音演奏水平的重要參考資料。

评分

我一直對中國民族樂器情有獨鍾,尤其是竹笛那清澈悠揚的音色,總能撥動我心弦。雖然我並非專業科班齣身,但多年的業餘學習也讓我對笛子的演奏有瞭一定的瞭解,不過,很多時候總感覺自己的演奏缺乏一種“味兒”,特彆是那些需要連貫、細膩處理的樂句,圓滑音的處理總是讓我覺得不夠自然,要麼生硬斷裂,要麼過於含糊不清,難以達到想要的效果。《高等藝術院校民族器樂教學書係:竹笛教程2(圓滑音訓練)》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我覺得非常有針對性,這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拿到書後,我認真地翻閱瞭一下,發現它的內容設計得非常科學和係統。它沒有一下子就拋齣復雜的樂麯,而是從最基礎的呼吸支持、氣息的控製,以及手指與口型的協調配閤等方麵,循序漸進地進行講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氣息的連貫性”和“舌頭的輔助作用”這兩個關鍵點的詳細闡釋,這些都是我之前練習時容易忽略或者掌握不準的地方。書中的插圖也很清晰,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每一個指法和口型的變化。最讓我欣喜的是,這本書還附帶瞭一張光盤,裏麵有專業的示範演奏,這對於我這種需要聽覺輔助來理解和學習的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太棒瞭。我可以一邊聽老師的演奏,一邊對照書中的講解和練習,相信這會大大提高我的學習效率,讓我更好地掌握圓滑音的技巧,讓我的笛子演奏更加流暢、動聽。

评分

剛拿到這本《竹笛教程2(圓滑音訓練)》,我心裏是既期待又有些忐忑。期待的是,我的笛子技藝一直以來都感覺瓶頸期,尤其是那些行雲流水般的樂句,總是銜接不夠流暢,圓滑音的處理更是讓我頭疼。聽說這套書係在民族器樂教學方麵非常有口碑,希望能在這本圓滑音訓練篇裏找到突破口。拿到書後,第一時間翻看瞭目錄,感覺設計得相當係統,從基礎的呼吸控製、氣息的穩定,到不同指法下的圓滑音練習,再到結閤實際樂麯的片段訓練,環環相扣,邏輯性很強。書中的配圖也很清晰,對於一些關鍵的指法和口型都有細緻的展示,這一點對於自學者來說非常重要,能夠避免很多誤區。我特彆留意瞭關於“氣息的運用”和“舌的配閤”這兩個章節,覺得這是圓滑音的核心所在。我之前練習的時候,更多的是依靠手指的靈活性,忽略瞭氣息的深度和連貫性,也嘗試過舌頭的配閤,但總覺得不得要領,要麼聲音斷斷續續,要麼顯得生硬。這本書應該能給我更科學的指導。另外,附帶的光盤內容更是讓我驚喜,聽老師示範不同音色和技巧的處理,比純文字描述要直觀得多,這對於我這種聽覺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打算從第一頁開始,認真打磨每一個練習,相信假以時日,我的笛子演奏定能更上一層樓,圓滑音的處理也能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

评分

這本《竹笛教程2(圓滑音訓練)》真的讓我眼前一亮。我是一個比較追求細節的笛子愛好者,一直覺得自己的演奏在圓滑音的處理上總是不夠“味道”,那種行雲流水、細膩婉轉的感覺總是差瞭那麼一點火候。市場上很多教程都比較泛泛而談,或者隻是簡單地羅列一些練習,很難真正解決根本問題。然而,這本書的標題就點齣瞭核心——“圓滑音訓練”,而且是從“高等藝術院校”的教學角度齣發,這讓我對它的專業性和係統性充滿瞭信心。拿到書後,我被其嚴謹的編排深深吸引。它不是簡單地給齣幾個練習,而是從最根本的呼吸控製、氣息的運用、舌頭的輔助動作以及手指的配閤這幾個關鍵點,進行瞭層層深入的剖析。比如,關於如何通過調整氣息的深淺、力度和流嚮來連接音符,以及如何運用舌頭做齣精準的輔助,從而實現聲音的平滑過渡,這些都是我一直以來摸索卻不得其法的地方,書中給齣瞭非常具體的指導和方法。而且,書中的配圖也非常到位,能夠清晰地看到手指的按壓變化以及口型的細微調整,這對於我這種需要視覺輔助的學習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最讓我驚喜的是,它還附帶瞭光盤,裏麵有詳細的示範演奏,這無疑能幫助我更直觀地理解技巧,並在聽覺上建立起正確的概念。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練習,相信這本書一定能幫助我提升圓滑音的演奏水平,讓我的笛子聲綫更加流暢動聽。

评分

晓风是一位资深教授,更是一个对万物有情的女子。在方块字的艺术世界里,她多方出击。她的小说《潘渡娜》曾被收入《八十五年年度小说选》,是当代华文世界最早的科幻小说,至今在大陆依然拥有许多读者;她的戏剧,在台湾被列为经典,在内地香港的剧场上演,满座感泣;她的杂文,早在《野火》之前就对威权与陋俗作不羁挑战;她的散文,自学生时代获“幼狮文艺奖”后,屡获各种大奖。但她散文创作最大的奖来自读者,是口碑而非奖杯。多年来,她的散文集畅销更常销,并已入选两岸学生语文课本,与古典散文相映生辉,堪称现代中文经典。

评分

该b教程主要面向高等艺术院i校竹笛专业的学生,为他们p提供科学、系统的教材和训练范本。根据学生A的学习进度,笔者还将逐步编写一些专门K针对技术难点训练的竹笛演奏系统教程T,以满足各院校学生的需求。

评分

??????????????

评分

散文作为文类,时常叼陪末座。它是作家进入文坛的入场券,似乎无人不能。可是在所有文类中,散文最是易写难工,尤其在中国,在白话文兴起之后,因散文而成为经典作家更是艰难。

评分

难处之一:中国文学中,散文地位崇高。流金溢彩。它历来与诗歌一起被供奉在文学正殿上.中国文字的特性,使中国文人有着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无比丰富的语词和长达两千年可供利用的文字数据,科举制度更巩固了文人考究语言、刻意求工的习性。两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浩瀚广大的散文品种:经诰典谟之肃穆,庄列之想象,史传之笃实,汉赋的流动,碑铭的温润厚重,序跋文体的进退合度,奏议策论的请真雅正:外加骈文的严格规律,笺疏写作的传承精神,乃至水墨纸缘题款,尺牍起承转合;更有唐宋大家左右逢源,高下皆宜;宋明小品另辟蹊径,独标神韵。品类之繁多,典范之宏丽,无不深入中国文人心中,令后来者叹为观止,知难而退。

评分

散文作为文类,时常叼陪末座。它是作家进入文坛的入场券,似乎无人不能。可是在所有文类中,散文最是易写难工,尤其在中国,在白话文兴起之后,因散文而成为经典作家更是艰难。

评分

她的散文意蕴丰厚,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市井琐事中自有骨气奇高,不使感性沦为软性;她的散文叙述自然,冲淡宁静,文辞如水,一笔如舟,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入一条条美丽水域;她的散文,句法上有弹性,语汇中有声色。“散文美”相对于“诗美”,就在于前者是文章之美,文章之美更加讲究语句的组织方式和词汇的提炼选择,讲究“情致”和“趣味”,它们是比西方所谓“抒情性”远为细腻微妙的美感,属于中国美学的特有范畴。晓风的散文句式充分发挥中国文字波折流动的特性。文言句法的简洁浑成,西式句法的严整新颖,话本戏文的活泼口吻,被她熔于一炉;古典诗文的典雅文辞,引车卖浆者流的俗言俚语,现代社会的流行词汇,在她的笔杖下,交响成一个大乐队。在她的散文中,白话从黑白进入彩色,从平面而立体,由清水变为结晶,既保持明白如话的听觉效果,又充盈着曲折成趣的书面美感。晓风散文之奇还在于她犹如千手千眼观音,风格多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她就至少具有两副笔墨,如余光中先生所说的,“亦秀亦豪”,经过多年的耕耘,她更上层楼,她可以现代,可以古典,可以庄重,可以幽默,有时飞扬,有时蕴藉,有时奔放,有时内敛,有流云的闲情,也有沸血的淡然和霍然而怒的盛气。身为散文作者,她也可以进入各种角色:不服气的小学生,有些傻气的情人,谆谆善诱的教师;一个爱鸟人,一个赏花者,或者多情多智的旅人,喜欢好茶好咖啡的饮者……

评分

??????????????

评分

晓风出身保守的中文系,受“国故派”教育,本该与写作无缘,充其量也是闺秀派。可她却能破茧而出,以现代生命的律动让苍白典籍再度泛红,以美丽的蓝墨水冲洗故纸堆的陈腐。在她的散文中许多是出入古典,流连掇拾的结晶,戏文、诗词、人物、器皿,甚至一个汉字、几抹色彩,在她的解读中都焕发出神奇的色彩。如果说,传统文化如黄河之水奔泻入怀,那也因晓风搅入魂灵,如酒曲入瓮,才使这水甘洌芳醇,成了文化传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